《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明坐在台上想发火又不能发,只能喘着粗气说:“众卿家请注意。”李明伸出手来指着宽大的袖子说道:“宽袖是我汉服的基本要素之一,这样的服饰务农是可以,但要上工厂操作机床就不行了。一个不小意将袖子卷到机器里,那整个胳膊就废了。我们讨论仪制也不能不顾及现实需要吧。”

    “那是民间小礼,各行各业自会调整。但皇上要改的可以朝堂大礼。则是万万不可。”

    “传承汉文化,发扬中华文明是没错,但用的着照搬周礼一点都不改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对,我们要重视礼仪。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经典中也保存着“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文字。但经典中也说了礼节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表现形式有差异。可你们草拟的仪制却要生搬硬套,以至于到了繁琐僵硬的地步。为什么?”

    李明伸着手问大臣。可所有大臣全部坐的笔直,双眼平视,勿板也拿的稳稳当当,就是没有一个出来答话。

    李明长叹一口气:“近的且不说,咱们就说说这远的。日本远也不远,隔海而望。他们从文字到服饰到礼仪全部都承学至唐朝,以至于现在有的学者说研究日本就是研究唐朝,这点大家都没意见吧。可他们学到的是什么?他们学到的只是服饰的式样,礼节的做法。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样?众卿不少人都在日本有产业吧,日本现状不用朕再细说了。为什么?就因为他们学到的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真正的中华文明的内涵他们没有学去。内涵、精神才是关键――”

    说到这李明停了下来,他环顾一周,那些大臣还是正襟危坐,做目不斜视之状。

    李明又叹了一气继续说道:“朕以为呀,这里的‘礼’是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但不是必然的。我们需要继承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我们需要传承的是‘温,良,恭,俭,让’之五德,我们需要发扬光大的是‘忠、孝、勇、恭、廉’这五种高尚的行为准则。而无论服饰还是礼仪行为只是这十五种高贵的品质的外在体现,而不是必然的体现。难道说不穿汉服就不需要守五常之礼?难道说不行周礼就可以不顾五德?难道说只要自己不承认自己是汉人可以不尊五尚了?中华五千文明传下来不是服饰,不是礼节,而是这十五种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伦常。只要道德伦常还在,那中华文明就在,不管穿什么衣服行哪家的礼仪,他还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一但传承了五千年的道沦丧,就算穿着汉服行着汉礼,那也只是披着汉人皮的禽兽。”

    这里没有能比李明更明白道德沦丧的后果。当老人摔倒去扶反补讹诈、当好心抓抢匪却被投狱、当你救起落水儿童不幸身亡后,自己的尸体反而还被别人拿来卖钱,这让人情何以堪呀。李明知道。以谦让为典型表现的传统中国文化必然会遭到西方戴着民主面具的利益文明的冲击。黄金是闪耀的,没人能拒绝他的诱惑。想要在触手可得的既得利益面前收回贪婪的手。李明自己都没把握百分百做到,更何况那些平民百姓。教育是方法之一。但李明更想让传统的礼仪道德作为人心的一道束缚。服饰只是代表,礼仪只是表象,内在的精神才是关键呀。

    “皇上――”群臣高呼一句后全部匍匐在地。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是将是一个讲究快节奏、高效的社会。随着这样一个社会的继续发展,会有着速度更快的汽车,将来不远的未来还会有日行万里飞行器出现,这时候还会有谁去骑着慢腾腾的马?就是现在军中,随着汽车的使用,已经出现了取消骑兵改建汽车战队的言论。这就是时代的进步。而作为天下言行表率的朝堂,却还在使用代表旧时代的马匹,你们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在这样一个还是守旧思想的朝廷里办公,你能指着他们能带领中国走的更快更稳吗?洋人的衣服随手一套就可以出门,可你们却要让那些赶时间上班上工的工人们去花小半个时辰去穿一件衣服,这不现实。方便快捷的方式,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作为天下表率的朝廷当然首先要行的稳站的正,但不要流于形式主义,与时俱进才是这个时代最潮流的话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领路人的朝廷不能满足于现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着眼当下、展望未来才是朝廷应当去考虑的。”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即使经历了上百年的屈辱史又能如何。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帝王能将国民团结一心。新中国不就经历短短半个世纪后,洋人不也刮目相看了吗。直到这一刻李明才深深的体会到,让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目的不是振兴中华。不是让中华民族摆脱一个屈辱史,更不是为中华民族打下一片广阔的生存空间。他来到这个世界真正的目的是:继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的精髓并把他发扬光大。

    台下众臣依然匍匐在地。没有人起来更没有人说话。气的李明叫道:“都滚起来,谁来给朕个声音呀――”

    没人发声。没人说话,全都坐的笔直连个放屁的声音都没有。李明暴跳如雷拍案而起。

    “啪”、“叭叽”、“哎哟――”

    跪坐了太久的李明两条腿已不是麻了而是完全没知觉了,双手不过在案上一撑,双腿却使不上力,结果重重的摔了一下,屁股都摔疼了。

    “皇上小心!”“皇上没事吧?”“快传太医”“”

    “朕还摔不死,但会被你们气死。”李明还没爬起来,一旁的侍卫赶忙上前来扶,却被光绪一句滚开给骂了回去。实在是受不了跪坐了,再跪坐下去两条腿非得缺血坏死不可。爬起来的李明把腿伸直,两条腿就从案几下伸了出去。

    “皇上,你身为天子为天下表率”

    “闭嘴,老子就喜欢这样,你来咬我呀――”李明把眼睛瞪的老大,指着刚刚说话的唐绍仪就骂:“姓唐的,你少说朕。有本事自己站来,就现在站起来要不人扶。你站起来试试――”

    唐绍仪面露尴尬之色,挪动了一下后却正色道:“此间乃朝堂奏对之所,一切皆需依礼而行。臣不敢违礼而行,还请吾皇见谅。”一时间,满朝堂都是低笑。

    “你――”指着唐绍仪的李明气极败坏的收回手,大气粗喘几下觉得实在跟这些人没法说放在。于是李明重重的哼了一声:“退朝。”再不退朝,年青人的腿可以撑的住,老臣们还不得全锯了腿呀。

    “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般情况下,这时皇上都是转身而去,大臣们也接连爬起来然后退出大殿。这次出了点意外,皇上还没动呢。刚刚爬起来的大臣又纷纷爬下去。

    “没事,走吧,都走吧。朕看看哪个人能自己走出。来来,出来个人让朕稀罕一下。”

    “启禀皇上。”严复终于说话了:“退朝之时皇上先行。乃礼制所定。臣等不敢违礼。”

    “你你们”李明回头对侍卫骂道:“都是死人呀,没看朕腿麻了站不起来。还不来个人拉朕一把。”

    李明瘸着腿一步一挨的总算走回瀛台。推开房门只见杨枣儿正在看教育部的奏折。见李明进门连忙站了起来:“您回来怎么没听见外面的侍卫招呼一声呀。腿怎么了?快坐下。妾身给您按按。”

    “还能怎么了,跪坐着一早上,腿早就麻了。你忙你的,我站会缓缓就成。”

    “您这语气不善的是怎么了?大臣们又给你气受了?大臣们也都是为这天下着想总是好意,你不着这么生气。”

    “大臣们都是忠心有为的大臣,我哪里会不知道。可有时也太气人了,他们说要恢复汉礼是对的,可也不能什么都一尘不变吧。至少可以把这跪坐之礼给废除吧,好家伙你是不知道。说了一早上任是被顶了回来。嗨,不说了,越说越生气。”

    “您也是,堂堂一国皇帝天下之尊,有问题好好说话,犯不着总是生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好。”杨枣儿倒了杯水递给李明,接着又去翻折子了。如今身怀有孕,且不说太后不让杨枣儿上朝。就在大臣们也不愿意,所以只能待在家里批阅奏折。其实按大臣们的意见,皇后就不应该为官上朝。以前那是要用到杨枣儿的汉女身份,好通过这样的办法让有汉家血统的李纯继位。但现在皇上就是正宗的汉人,所以就没这个必要了。在按太后意思,皇后该做是想办法让皇家子嗣越多越好。教育部这样的工作纯粹是不务正业。李明不管,皇后为正式官员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天下臣民。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这对未来让女子进入工作岗位是有好处的。

    “爹――”一声稚嫩的叫声之后。两个小屁孩推开门冲了进来。

    李明蹲下看着脏淅淅的两个小人儿说道:“这是去哪玩了,搞的一身泥回来。”

    “老了,实在管不了喽。”慈惠跟着两个屁孩后进来关上了门:“地上的雪还没化干净,这两个非要去玩雪。这不摔了一身泥回来。”

    “赶紧去洗澡换衣服去。”李明拍拍小屁孩的屁股站了起来,看着慈惠穿着汉装突然火冒三丈:“你不是有太后的衣饰吗?怎么又换了这身了?”

    说到这慈惠又默了把泪:“承蒙皇上不弃,还愿认哀家这个太后。只是哀家是新朝的太后了,哪能还能穿着前朝太后的衣饰。”

    “没事您放心穿。满族也是我中华一员,民族特有的服饰为何不能穿。世界本就是五光十色,多资多彩才是这个世界的形象。要是整个国家只有一种服饰一种色彩,那是这个国家不幸,是恐怖的。不行,我得这就去跟大臣们说说。”

    李明抬腿就走,急的杨枣儿在身后大叫:你还没用午膳呢。李明哈哈一笑:“已经气饱了。”

    大臣们是认可皇帝在远见上敏锐而准确的判断,加上武将们也繁文缛节也有抵触情绪,李明也认为当前这种社会格局下无法跳过发展这个过程。于是在经过连续多日君臣间激烈的争论后,君臣们在相互妥协之后达成了一致。

    本朝所有官员及礼节以汉服、汉礼、汉话为朝廷正式礼仪,在所有祭祀、庆典、外交等一切代表国家和官府行为的一切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所有人必需着汉服行汉礼。军队中依然留平头短发,其表示削发明其守土之志。民间自发的行为不受朝廷仪制约束,其国内各民族及洋人均可正常穿着各民族自己的特有民族服饰,日常生活中民众不受约束,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服饰。当然,这跪坐之礼在君臣的共同鄙视下被抛弃了。

    至此,解决了新朝成立前最后一个难道。所有人都开始为二月四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一的开国大典做最后的冲刺。(。。)

第三百九十章 准备就绪() 
从宁波出来去西安,李明这一走就是大半年的。祭祀完黄帝还顺道却了趟少林寺,少林寺可是执天下佛教之牛耳。一来参见古寺,一来谈点正事。

    去年初朝廷为确保北进战事之时尽可能维持对国内经济投入时,在厘定岁入时顺带整理了一下天下田亩。这不整理还好,一整理吓了一跳,天下佛寺田产居然占有天下田亩的半成。半成看上去也就百分之五,可中国多大呀,这半成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关键是佛寺是不交税的。也就是说,朝廷每年少了百分之五的农业税收,这对急需资金进行各项建设的朝廷来说,这简直跟割他的心头肉一样。可面对即将开始的北进战略,出于国内稳定的角度来考虑,先把这事给强压了下来。

    谁知北进战略推进的异常顺利,大量后备计划完全用不上,这就让朝廷对战事的结果有了极其乐观的态度。这时又把寺产一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没想到才刚刚开始议事,真假光绪一事爆发,李明因此远走江南。朝中所有政务突然全部停顿下来。经过朝中反复,事隔一月后事态平稳下来,第一个提到的政务就是寺产。因此李明祭祀黄帝之时,就是要顺道解决这个问题。

    少林寺主持说千百年来佛寺之产是属于化外之产,动此田产是对佛祖不敬,佛祖必将降下灾祸。对此,同行的严复还在言之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少林寺主持借着化外高人的名头就是不为所动,这让一旁看着的李明只摇头,跟他们费什么话。

    李明一掌拍开严复:“周武为什么要灭佛,相信你比朕更清楚。现在给自己留下基本的活命之资,其它的朕希望在新朝开国大典之时作为贺礼呈上。”

    “陛下难道不怕佛祖降下灾祸吗?”

    “如果是先祖黄帝要降下灾祸,朕一定小心侍奉。但这是中华之地。还轮不到那些印度阿三来指手画脚。你最好告诉你的佛祖保佑我中华大地风调雨顺、战事顺利、国泰民安。不然朕会拆了所有寺庙,让这些佛祖在中华之地找不到一个信徒。”李明瞟了主持一眼说:“朕要参观少林寺后山,前面带路。”

    李明可不是满清那些虔诚的佛信徒,他真会干出这种事。主持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恭谨的请皇上先行。唯有跟在后面的严复眼中全是崇拜的眼神。

    在大雄宝殿内,在身高八丈的佛像面前。刚刚还虔诚进香的皇上转头就当着佛像的面说要灭佛。果然是我中华帝王,一言一行霸气无比。虔诚的进香不过表示一种尊敬而已,要是你敢拦路,就敢灭了你。此刻的严复对皇上的言行深以为然,难怪李相说他长于治国却短于外争,自己还要向皇上多多学习呀。此刻严复对皇上的敬仰如滔滔江水,是连绵不绝。

    从少林寺下来,又马不停蹄的直奔旅顺。要看过了即将下水的全新战列舰,在听取新战列舰的参数的试验结果。最后亲眼看见战列舰平安下水,加入编队远航后,李明这才起程回京。然后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又忙的昏天黑地,总算大臣们还得力,总算能省点心。

    夜深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