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快速扩展自己的企业,也因为皇上的权威也让无数民间公司不敢于皇室企业争利。这不是一个经济市场中的企业该有的表现。虽然皇上将皇室企业的收益全部用于教育和科研,还不时要补贴国库。可李鸿章实在不想将来中国要实施反托拉斯法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皇室企业。

    还有慈禧。慈禧不是慈惠,多年在波诡云抉的政局的厮杀过来的慈禧早就成了满清势力的一个象征。只要慈禧活着一天,满清复辟势力就一天不会死心。只有当没有慈禧这个人,这些满清复辟势力才会因为失去最后一个领导者而变成一盘散沙,从而对新朝产生不了影响。李鸿章相信以皇上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慈禧的存在会对新朝内政产生巨大的危险,这偏偏皇上在给朝廷的电文中再三强调依然要以太后礼对待慈禧。田庄台上的坚毅呢?远征日本的果断呢?冲撞英**舰的勇敢呢?在袁寿山屠杀奉天满人后重重一“哼”那压制满人呐喊的杀气呢?为什么到了慈禧这里就无踪影了?有心担心满清势力的反复吗,慈禧死了不还有慈惠在吗?慈惠会重新成为满人的心理寄托,而更重情意的慈惠必然会一手压下企图复辟的满清势力。新朝就可以继续以往的政策前进下去,不必担心国内哪里窜出一个草头王来影响局势。

    对于皇上强保慈禧的旨意,无数大臣们已经抱怨很多次了。在他们看来皇上这是为新朝埋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一个可能炸死新朝的炸弹,但皇上的旨意却不能不顾。

    跟着一位眼光长远、大志于胸的皇帝去,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机会向“房谋杜断”一样千古留名。跟着一位小肚鸡肠妇人之仁的皇帝,又会让大臣们敢到有力难施,使自己的才华泯灭于天地间。跟着李明这么一个皇帝,实在让大臣们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这样大臣们在年老退下后不至于身死族灭,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国家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所以李鸿章用一张地图把慈禧气的吐血。这张地位上标示的不是世铎那三千兵马的位置。李鸿章也相信慈禧不再乎这个,慈禧也没打算靠这三千兵马来挽救大清王朝,她只是想借着这三千兵马为自己真正的目的做掩护。让慈禧吐血的是,地图上还标示着她前些日着借着逛街的名义联络的所有满清义士。这些才是慈禧用于刺杀李明、复兴大清的终极力量。慈禧相信,只要李明一死,能重整国家只有自己。也许慈禧心里已经有了一套重接掌政权后稳定国家的办法。如今她最后的打算全部暴露在李明汉人集团的眼下。这就意味着她的谋划再也无法实施,也就意味着满清再无恢复的机会。这对慈禧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看着失去最后手段,绝望才是慈禧吐血的真正原因。

    绝望的慈禧吐血了。于是慈禧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在持续下降。李鸿章叹了口气,有些皇上不好做的决定就需要臣子们来处理。

    至于今后,李鸿章无所谓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在为汉人崛起而努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内为汉人重掌江山做一翻贡献也知道足了。皇上是个重情意的皇上,至少李家会在皇上的照抚下平安百年。至于百年之后,李鸿章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李鸿章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声惊动了门外的侍从。侍从打开药瓶倒出一片药给李鸿章,然后递了一杯清水上去。李鸿章服完药后,很快平静了下来。在中医看来,咳嗽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人体通过咳嗽将不好的东西给排出体外。这种服药止咳其实破坏了人体正常反应,会导致外邪潴留人体从而引发更重的病症。虽然李鸿章也认为中医说的是对的,但这就是西医在急救上的优点。一个小药片或者一针管药水,就可以立刻将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然后再慢慢医治,这种本事中医可不多见。而且这些年李鸿章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畏寒怕湿的毛病越来越明显。中药吃了不少好像有点起色,可碰到天气突变时还是特别明显。这时来上一片西药或打上一针,症状立马减轻。虽然也就只是这一时有效而已。但李鸿章并不拒绝西医,因为咳嗽实在太难受了。

    终于轻快下来的李鸿章示意侍从去请诸臣工过来。9月12日之事万不得出一点纰漏呀。

    要想一点纰漏不出是不可能的,虽然朝局整体没有变化。国内外局势也不会明显的变化。但必竟在朝代交替之时还要同时对外战争,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谨慎起来。

    户部表示没有问题,新朝的建立只不过如同将大清银行更名为新朝名的银行而已,因为不涉及到现有经济制度的变更,所有只要国民重新熟悉新名字就好了。

    兵部与参谋本部也表示没问题,对外战争不影响到国内现有的安排,无非是取消军中所有休假全军进入临战待命状态,多耗些钱粮罢了。

    工部更没有问题,他们管的生产。只要国朝政策不变。他们就不变,自然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外交部,他们的问题是:北进计划到是用大清名义宣战,还是用新朝的名义宣战。这看似只是一个说法的问题,但却牵连了战争发起方也就是中国的名义问题。如果以大清的名义发起战争,那发起战争用的是废除清俄条约收复故土的名义,就意味着战后的中国只能收回清国割让出去的领土,俄国还是会压在中国的头上形成威胁。如果用新朝的名义发起战争,到是可以借口收回历朝历代故土的名义(清国不能用这个名义。因为要顾及到当前国际对领土的基本认知),只是这么一来,那各列强在中国的租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从第一次提出来,经过无数次辩论。大臣们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说外交部的问题是意识层面的话,那吏部与礼部的问题就是具体操作上的。汉礼已经二百年没有用过了,天子仪仗需要重新定制。各勋贵也需要重新配备仪仗。汉服讲究柔美,这在衣裳的制做上就需要很多时间。全国有百万名文职官员。每个官员都需要配制不同仪制的官服、官靴、官帽及其相应的饰品。从查询古籍定制仪制,到试样修改。两部到现在还只是确认基本式样,要想在9月12日前完成全部仪制确认工作都有些困难,别说将这些官服生产出来并发放到每个官员手里。更何况军队就要出发作战了,总不能边作战边换装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仪已经二百余年没有用过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重新教都需要极长的时间。

    远在宁波的李明其实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如今民间一片疾呼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叩请皇上早日回京登基以定大统,报纸、电报,甚至宁波周边地方官员连同百姓也曾多次在杨府门前请愿,搞的李明烦不盛烦。但仪制一日无法完成,这基就一日无法登上去。这不是军阀混战期间,你可以借着统一国家的脚步慢慢的完成制仪变更。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有一个完整的政府机构。就好像聂士成说的那样,穿着满清的军服来打新朝的仗,这实在是太滑稽了。

    百般无奈之下在9月11日,李明在宁波向全国通电:重兴汉邦势在必行,朕将于明日北行,先行前往西安祭拜先祖黄帝,上表告之我汉邦再兴之后再行回京登基。其实就是想着一面为朝廷尽快制定仪制留出更多的时间,一面也为了不影响即将发起的北进计划。

    李明是早上向全国通电,当天下午李鸿章代表留守朝廷向远在宁波的皇上表示忠心,留守朝廷全体官员将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到皇上回京登基。同时参谋本部与兵出发出调令,各边军、各野战军主力全部向京城方向移动,进驻指定地点。其实就是表明军队对国内的监控。与此同时,外交部向各国公使发出邀请函。邀请各国公使于明日早10点于紫禁城太和殿,介时留守朝廷总理李鸿章将向各国公使通报满清退位及新朝的基本国策。

    京城这些日子的一举一动,各国公使都看在眼里。除了李明刚刚离京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公使真心紧张了一段时间,因为皇帝的变更必然会导致政策的改变。但自从知道清国朝廷还是以李明为尊之后,这些公使就放下心来。在他们看来,皇帝还是同一个人,大臣们也还是同一群大臣,那么政策是不会变的。尤其是前几日京城中突如其来的骚乱仅持续了一个下午,这也是李明集团获得最后胜利的表示。于是各国公使在收到留守朝廷的邀请函后,纷纷表示会准时到场。

    这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次政治变更,只因为中国是远东这片土地上的唯一大国,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势必影响到远东地区的政治格局。满清的没落和新王朝的崛起,会对这个国家、对整个远东或是整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第三百七十八章 揍他() 
“呼――咻――”

    寒冷的北风吹过山谷的上空发出的凄凉呼啸,大雪夹杂在这呼啸的北风中随风而飘。在山谷的背风面有一间勉强避风的小屋,在这寒冷的夜晚,小屋里升腾的篝火驱散小屋里的寒气。篝火旁坐着四个女子,央前架着的小锅内热水正在翻腾。如果你认为这只是四个走夜路的娇弱女子你就错了,如果你看不到她们腰间的配枪,也应该看到她们的身边都放着一杆冰冷的步枪。那都是放在最顺手的位置上,其中一个干脆就是抱着长枪闭着眼睛,精神却全部集中在小屋外的一点一滴。

    门外传来了吱呀呀的踏雪声,在夜晚显的是那么明显。闭着眼睛的女子立刻睁开的眼睛,篝火旁的二位女子也听到门外的声音立刻拿起枪准备警戒。

    “都坐下吧,这天寒地冻的除了他们两个不会有别人了。”正对大门的女子头也没抬,只顾低头看着手里的地图。

    其它三女互望一眼并没有答话,但出于谨慎的原则抱枪的女子还是站起来靠向门边,偷过并不严实的墙板向外看去。望远镜里,屋外全部笼罩在黑暗当中,满天的大雪被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四处乱飞。踏雪声传来的方向,黑暗中只有隐约有两个身影在大雪纷飞的黑夜中,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在艰难的跋涉。

    风雪中的两个身影靠在一起,并没有戒备的意思。抱枪的女子四周看了看没发现有任何异常,回头向篝火旁正看着她两个女子点了点头。然后又把注意力放在外面。这里只是一间猎人临时休息的小屋,小屋建的很简陋。木板做的墙上到处都有孔洞。在冬天夜晚的野外,一个冒着火光的小屋实在是太醒目了。好在这个小屋位于一个山谷中。除非走到山谷上,不然在远处是看不到的。但没有异常,并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

    “不用太紧张了,咱们这次过来前期都准备了近二年,有备而来都受不了这天气。你以为俄国人真比咱们强?”看地图的女子终于放下了地图抬起头,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出现在风雪交夹野外的小屋中的,赫然正是大清国皇贵妃琪木格,只见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两个小纸盒交给身旁女子:“他们快到了,给他们下碗面吧。这天寒地冻的有一碗热乎的面条吃。才叫舒坦呢。”

    纸盒打开,里同放着一块由弯弯曲曲面条组成的面饼子。放入沸水里等面饼子煮散后,加入已经备好的调料包,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再打开一盒肉罐头放进去一煮,那个叫香呀。身在荒郊野外,能煮一碗这样香喷喷的面条,确实在很舒坦,更重的是实在方便。即使无法生火也没关系,面条都是油炸过的是熟的。撒上调料干吃也很好。方便面,果然方便。

    “哗、哗、哗。”方便面刚刚煮好,雪地里的人也刚好跋涉到门口。避风雪的外袍在门外抖了三下,然后是三短二长的敲门声。这是他们出门前临时约定的回来信号。

    “快点都进来呢――”门边的女子也说出约定的暗号打开了门。

    门外是两名男子,他们背着两台无线电台哆哆嗦嗦的走了进来。作为大部队进攻前深入敌战军进行渗透、侦查和破袭,正是特种部队的职责。这一行六人正是一个特种作战小队。队长正是身为皇贵妃的琪木格。其它三女是琪木格从进入军校起就一直跟在她身边的蒙古侍女。跟据特种作战条例,一个小队只有五个人。本来身为皇贵妃不应该出现在战场上,可远在蒙古的皇贵妃非要亲自出战。就是远在宁波的皇上也扭不过来,杨东子只能为皇贵妃多配一个人手多带一台电台以确保皇贵妃的安全。而他们这支小队负责的正是伊尔库茨克,做为俄国在远中的重要物资囤积和中转城市,在它的周边还有两支小队待命。

    晚上十点是各特种分队与指挥部规定的联系时间,山谷里没有信号,想要通信必需走到山谷外面的高地上才可以。与指挥部通信过后的两男才进门刚要说话,就被琪木格打断了:“再急的事今晚也办不了,先坐下来吃完面再说。”

    “是。”两个男子接过递上来的面条坐了下来,长长的吸了一口热呼呼的面汤长出了一口气:“皇上是怎么想出这方便面的,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呀。”

    “还是在田庄台被逼出来的。听皇上说,田庄台之前考虑到了补给所以从来没缺过吃的,就是没考虑到这吃也有点有花样才吃的下去。所以下来后就变着花样做吃食。”琪木格笑了笑又打开一盒罐头倒时锅里:“皇上还是想让大伙都吃的好点,这样才有气力作战。所以说呀,只有深入一线,才能知道一线人员最需要的是什么。不管是哪行呀。”

    “那是那是,要不是皇上亲自上了前线一次,哪来打仗时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也许是他们觉得事情比较重要,其中一个还是放下碗说道:“刚刚收到参谋本部通报,发动日期是9月12日。”

    “明天?”琪木格笑了:“出来了两个多月纷于等到了。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待命。”另一名男子说道:“因为天气的原因,预计大部队推进的速度将减缓。我们处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