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处,就是京城于天津的中间——一个叫小站的地方,不论将来皇上如何,京城这边有三座大营顶着,又有淮军在其后。这里是最好的地方,如今的皇上可是长大了。只是皇上一直未来请旨,慈禧也一直没说。在不能明说的情况下,慈禧又问到:“那其它几处呢?”

    “依欧阳振华所奏,在京郊三座大营之是除丰台大营外,其余两处无论地形还是大小均稍有不足。而且丰台大营的设施也较为完善,以丰台大营为基础重修新军大营所用银两也最少。”

    慈禧淡淡一笑,心想你皇帝还就只看了这京郊三座大营吧。正想将小站提出来,可光绪依然若无旁人般没有停下。

    “儿臣也想过干脆将新军放到关外,关外人口稀少更有利于练兵。可儿臣转念一想,新军远居关外,且不论是否会搅扰地方。一但无人监管,新军上下懈怠,怕又重蹈如绿营一般,那我大清朝廷言之要建强兵之言岂不如同笑话一般让天下臣民所耻笑,朝廷威严何存。所以儿臣想,如果亲爸爸以为丰台大营不妥,儿臣干脆将军校扩大。将新军置于眼下,让朝中大臣勤加监管。以示我朝廷之决心。亲爸爸以为如何?”

    慈禧眉头一挑,你都想好了还问哀家做甚。慈禧本想拿过奏折再仔细看看,没想光绪早已收起来了。想来奏折上写的和光绪说的也差不多,不看也罢。这小站之事怕是不好说了。皇帝不是说了放远了怕重蹈如绿营一般吗。丰台离京城虽是一尺之遥,可军校就在眼皮子底下,丰台就丰台吧。

    “皇上以为这朝中大员何人来监管为妥?”

    “自然是礼亲王世铎,他是领班军机大臣,自然当仁不让。”

    光绪见慈禧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接着说:“新军所用枪械弹药大部已运抵了,最后一批也已从上海起运。另外德国同意出售一条弹药生产线于我大清,以足我新军平时训练之所须”

    慈禧摆了摆手:“哀家知道了。你是皇帝,这新军之事皇上自行决断便好,不必再问哀家了。”

    “亲爸爸请看。”光绪拿来起一份折子:“这是礼亲王上的折子,如今山西赈灾之事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灾民已安置妥当。世铎一行人员也将于近期回京。除各地调拨的粮食外,此次赈灾朝廷只花了这个数。”光绪伸出五个手指。

    “花了五百万两?”

    “不,只花了五十万两。全睐修铁路之功,礼亲王世铎亦是居功至伟。亲爸爸请看。”光绪将折子打开递于慈禧面前。

    此时山西洪灾已过,太原府悦来客栈内。

    礼亲王世铎端起酒杯:“唐大人,岑大人。此次本王受皇命赈灾,如今已尽全功,全睐二位大人的大力协助。来来来,本王敬二位大人一杯。”

    “王爷客气了。”唐绍仪连忙站起来端起酒杯:“此次赈灾,诸多事务,全凭王爷居中调度。我等不过只是给王爷跑跑脚而已,岂敢受功。到是王爷多ricāo劳有些清减了。当是我等小辈敬王爷一杯。”

    唐绍仪说完,岑煊与其一同将杯中之酒满而尽。

    “坐下坐下。”礼亲王世铎摆摆手:“本王不过是尽忠君之心,为大清尽些力气罢了。此次赈灾共花银钱不过二百余万两,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低。而朝廷不过出银五十万两,这多出的部分皆是岑大人之功劳。”

    “卑职不敢受功。临行前皇上一再嘱托,此次洪灾之大前所未有。而朝廷拮据用于赈灾的钱粮本已是不足,这可是老百姓救命的钱粮。再有官员从中上下其手,百姓因灾得不到救济,一但生乱怕又是一场杨洪之乱。洋人对我大清垂涎已久,外患未除再生内忧。届时我大清百年基业,恐危矣。”

    “皇上此话到是不假。若是这些因灾而乱的愚民一但受有心之人蛊惑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些个地方官员也实在不像话,由其是这个山西巡府。灾民遍地不思赈灾之法,反而不管不顾大肆捞取好处,置江山社稷而不顾。若非岑大人及发现恐成大患。本王回京之后定为岑大人上道请功的折子。”

    “卑职在此先谢过王爷之恩典,请王爷满饮此杯。”

    世铎放下酒杯,轻轻的擦了擦嘴角。若有所思的问到:“此次赈灾到有一事让本王不解。这会倒是美国和德国洋人主动帮着咱们赈灾,你们看那洋人的那个劲头,比起咱来还要积极,又是出钱又是出粮的。没想到修这么铁路还有此功效,少川你可得跟本王仔细说说,这招修铁路之举措你是如何想出来的?”

    “让王爷见笑了。”唐绍仪双手托起酒杯:“王爷请。”

    稍加整理思路后,唐绍仪才缓缓道来:“此修铁路之举实则不是晚生想出来的。早在皇上刚收到山西洪灾之事,有虑于朝廷财力不足,就有了以工代赈的想法。晚生不过只是提醒了皇上而已。修铁路所耗人力之巨大,足以安排下这许多灾民。皇上以利诱美德两国,不仅出资修铁路,还让两国为能招到足够的人手而相互竟争。如李中堂大人言以夷制夷而已,也为我大清排忧解难。”

    世铎双手抱拳朝着京城的方面拱了拱手:“皇上圣明,自是我等奴才所不及。若是今后我大清再有天灾,可再行此法。这些个洋人还不趋之若骛。”

    “王爷不可。”唐绍仪连声劝阻:“此法本为饮鸠止渴,可一而不可再呀。洋人贪心不足蛇吐象,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皇上许出东北和山东的利益方能在此次赈灾中引美德两国相助。可洋人一但扎下了根,就像蚂蝗一样不断吸食我大清的血液,赚走了本是我大清的白花花的银子。晚生想现在皇上怕是在想法子把这些洋人再请出去吧。”

    世铎哈哈一笑:“请神容易送神难。此种大事自有皇上决断,皇上圣明我等奴才听命办差就好。少川深思远虑也是难得的俊才,难怪太后老佛爷也对你赞誉有佳。能上太后老佛爷法眼的可不多呀。”

    “这还不是托王爷您的福,将晚生从朝鲜调回京城方能有此机遇。王爷如同晚生再生父母。当受晚生一拜。”说完就依礼拜下。

    世铎双手将唐绍仪扶起,哈哈笑道:“少川这是做什么。将你调回本王也是受皇命而为,何足挂齿。到是此次山西巡府出缺,若少川有意,本王保你山西巡府之职。”

    “怕是要让王爷您失望了。晚生长于处理外事,对治理地方可是一窍不通。若晚生在任上出了差错,还不坠了王爷的声誉。晚生可担待不起。”

    “少川过谦了。”世铎依然哈哈的笑着:“不说政事,来来来,众位同饮此杯。”

    推杯换盏,众人也自有一翻乐趣。夜sè已深,在岑煊的房中,正在给岑煊更衣的老仆有些不解:“老爷,如今山西巡府之职出缺,而唐大人也推而不受。为何老爷也不受此职?”

    “你不懂,朝廷的水太深。这哪里是让我们出职,分明是太后见我等与皇上走的过近了,想拉拢我们罢了。帝后之争,孰胜孰败尚是未知之数。我们还是能不参于就不参于了。不然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淹死的。”

    这个老仆更是不解:“老爷出职山西巡府,不正好离开这朝堂这帝后之争之所吗?”

    “你错了,老爷我能在帝后之间立足,正是因为老爷我有着‘官屠’之称,两不相帮也两不得罪。方能在帝后之间游刃有余。如今官场**,帝后若要治理官场都将离不开老爷我这个‘官屠’。若是出职山西巡府,无论帝后都会将我弃之不用。只有继续做好这个‘官屠’如此方能进退自如。”岑煊叹了口气:“为何我泱泱中华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不说了,早些歇了吧。”

第四十五章 海军准备() 
光绪看着满桌子的由英国提供的各种军舰的资料,有埃德嘉级的,有君权级的。心里直犯嘀咕:虽然现在还没到前无畏级出世,不过威严级战列舰应该出来了吧。虽然哥学的是机械搞不太明白这个那个级的战舰,但也是学过历史的,总不能当哥是白吃,拿这种老爷货来蒙哥吧。如果说埃德嘉级是老爷货,那君权级可不是,那是可是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威严级这时还在设计中呢,这次光绪还真的冤枉了英国。

    英国之所以会提供多种军舰资料,起因还是上月前光绪在与英国公使欧格纳在谈清国南方铁路建设事宜时,本是随口说说订两艘战列舰想安安欧格纳的心。没想英国人还真当回事,半个月前还真送来了不少军舰的资料并对光绪大肆推荐,还说大英帝国的战舰如何如何好等等。还多次询问何时能确定购买的战舰型号。英国的战舰确实是好,可光绪本来也没当回事,直到三天前琅威理的一份奏折提醒了光绪。在这份奏折中除了一如既往的提到了要求加大燃煤和炮弹采购和库存量外还多提到了一件事。在刚刚结束的实弹shè击训练中,定远舰前主炮才开火时,竟然将舰桥震垮,连信号旗也一同损毁。而此时竟无人升指挥旗接替指挥,琅威理以为一但战时发生旗舰不能指挥的情形将会导致舰队因失去指挥产生混乱,而可能最终导致失败。所以琅威理提出来个人选,首选是林曾泰,次选是邓世昌。光绪心中暗自庆幸早两年发生舰桥震垮事件,以后大东沟海战就应该不会有这种事了。对于这两个人光绪想都没想就内定了邓世昌。到不是说林曾泰技术水平如何,原因很简单:后世大东沟海战,当定远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做为有指挥能力的最高军官直到海战结束都没有升起过指挥旗。而后来镇远在刘公岛触礁后还未沉没时便自杀成仁。但能用镇远为定远去挡炮弹,林曾泰是位勇敢的将军,可以冲锋陷阵。可是一个没有担代和责任感的人是不能成为一支舰队的指挥官。

    第二件事才是真正让光绪下定决心要定订战舰。定远的舰桥在旅顺维修要一周时间。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就可以的。强大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损坏的可以尽快修好,失去的可以快速建造补充。如果没有,那这个国家不能称之为强大。别说现在给光绪一艘核动力航母,就是拿来来一个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也不能包打天下。光是英国就有上百艘战舰,耗也耗死你了。所以光绪决定利用定订购军舰来培养产业工人。

    英国国力强大,殖民地分布广。他们可以为专门的海上任务定制专门的军舰。但对于目前中国的现况,特别是光绪现在手上没钱的情况下,选定一款适用的军舰就尤为重要。而定镇二舰对光绪的映像之深刻,中弹二百多发未出现重大损伤。所以光绪让人“不小心”将大清yu订购战舰的消息透露给德国人知道,而德国人答应在今天也送来一批德**舰的资料。而寇连材去拿德国资料已有小半个时辰了。怎么还没回来。

    “小寇子人呢?德国方面的资料还没送到吗?”光绪有些着急。

    “奴才再让人去催催。”一位侍卫回话。

    好一会后,寇连材气喘吁吁跑了回来:“皇上拿来了,德国公使想亲自面见圣上。按皇上的意思奴才已经挡回去了。”

    “好,拿来看看。”光绪看到德国的资料,安下心来。这时德国提供的资料到是最新式的军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做为一个穿越者自然要发挥一下穿越的优势。要不来干嘛。选定一种制造技术能达到,又要比别国更有技术优势的军舰,想到这光绪直起身来。在自身没有制造基础的情况下,不能把新的技术概念透露给敌国知道,特别是英国。必竟只有打英国才能称的上是强大了,当然还有美国。就算是将来有了制造基础也不能和英美去比谁造的军舰多。比消耗那不是咱们玩的起的东西。只有像无畏舰出世让所在还在船台制造的军舰都过时一样,保持中国的技术优势就显的尤为重要。要怎么做呢?恩,一时想不到,再议再议。

    “刘步蟾和邓世昌到了没有?”只有让海军参于进来,因为海军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三天前光绪下旨招两人进京。

    “奴才已经在宫门和城门外均安排了人员,两位大人一到,就立刻带他们面圣。”

    “臣刘步蟾(邓世昌)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御书房外光绪看着刘步蟾邓世昌二人缓缓说道:“在里面,有着重要的机密之事。两位进去后,所说所听将成为最高机密,不仅老婆孩子不能说,就连北洋同僚亦不能有丝毫透露,包括李鸿章也不能让他知道。如果你们能保守这个机密,就进御书房来。如果不能,那一会就可以回去了。你们自行决定。朕不会因此有任何加罪之处,但进去后再有泄露就别怪朕心狠手辣。”说完光绪一个人走进御书房。留下刘步蟾邓世昌二人面面相嘘。

    待光绪走后,寇连材上前:“二位大人,皇上有要事相托。由于事关重大只能先将丑话说在前头。是去是留由二位大人自行决断。奴才就先告退了。”

    刘步蟾邓世昌二人互看一眼,便一同起身朝御书房走去。

    当刘步蟾邓世昌二人将御书房门关上之时,光绪很高兴:“如果你们没有进来,朕虽不会降罪与你等。但你们将不会进入朕的可选名单之中,也就意味着你们将会有一天黯然离开你们所熟悉的战舰和热爱的大海,你们昔ri许下的:将带领战舰遨游四海的梦想,就真的只能在梦中去想了。你们能进来,朕很高兴。说明你们敢承担责任,这很好。这里不用多礼,都坐下回话。”

    这时寇连材端着茶上来,给刘步蟾邓世昌二人各递了一杯。看着刘、邓二人怪异的眼神笑了笑:“这总要有个端茶送水的不是。”然后退到光绪身后侍立一旁。

    “朕听说ri本为购买吉野,就连明治那个老家伙都改成一天只吃一顿饭。你们都说说你们的看法。子香先说。”

    刘步蟾邓世昌二人脸sè一瞬几变,先是庆幸自己进来了,在将来会得到皇上的重用。二来皇上一句“明治那老家伙”让他们两人思维停顿。明治怎么也是一国之君,皇上为何如此称呼。ri本如今咄咄逼人,要是皇上也如此轻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