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姨娘洗耳恭听。”

    “朕此次广州之行遇刺之事姨娘也听说了吧。如果不是朕找了替身,那黄花岗上的那枪就会要了朕的命。如果姨娘不在了。而朕又突然驾崩,那这天下人之中无一人有权威可在这乱局中维系大清江山社稷。即便是朕已有子嗣,权臣、大将谁会听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皇帝的话。朕的新军、李鸿章等洋务派、满人将相互倾轧,天下局面立刻崩溃,各地督抚将各自拥兵自重。所以您不能死,为江山社稷计总要留下后手就如同皇帝要立太子一样。至少在太子18岁能独立行政前您不能死。您说呢?”

    这话没错, 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宪制,并列出了一个为期9年的时间表:1909进行省咨议局选举;1910年资政院开院;1917年召开国会,实行宪政。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表循序渐进,十年内,中国将成为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国家,国君只是国家的象征,立法权在国会,行政权在内阁,司法权在各级法院,民主宪政的曙光再次降临中国。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改革步子太大,国内外势力的逼迫和颠覆,时间表公布后的当年,她便溘然长逝,最高权威骤失,清廷群龙无首,各省督抚拥兵自重,行宪时间表停摆了,不然今天的中国,很有可能不是如今的政治体制。看看历史上光绪与慈禧前后才刚死去,整个中国就陷入群龙无首的战乱当中。

    只是光绪还有一句话没说,一个视权利为生命的女人,在失去权利后她的生命之火就开始熄灭了。之前她还总报有设想,当慈禧将自己所有人手都交了出去,最后的那点星星之火也彻底湮灭了。光绪真心不想慈禧死去,因为在这天下人当中,能毫无估计的说说话,为光绪提供有建设性意见的人,也只有慈禧了。必竟光绪从政经验还是太短了。

    慈禧笑了,笑的很开心:“皇上就是不会伺候人,这靠枕咯着姨娘的背了。”光绪听闻立刻上前扶住慈禧为她整理靠枕。慈禧却摇了摇头说:“还是让侍女来吧。”

    门外,慈惠等人焦急的等待。大门终于打开了,慈惠快步走进去,看见的却是慈禧靠着笑的很甜。

    谁也不知道光绪与慈禧说了什么,只是原本快要不行了慈禧却又精神了起来。配合吃药、配合检查。一个月下来,慈禧已经能在人搀扶下缓缓走几步了。又过了半个月,慈禧已经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可也从这天起,光绪算了倒了大霉。慈禧精力旺盛的开始为光绪找皇后了,对此慈惠是全力配合。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让光绪直想跑路。

    四月的北京春风洋溢,到处都是绿绿葱葱,一片生机盎然。自从世铎因报怨皇上被慈禧当堂训斥之后,朝廷也因为西太后与皇上的和解进入了一个无比平稳的时代。在皇上的领导下,在西太后的全力配合下,八大部门全心投入了国家建设当中,国家行政、财政、军事都无比的顺畅起来。朝廷,终于可以集中全力来办大事。而就是这个时候,身为总理的李鸿章的心却如同坠入冰窟。

    自皇上去年末查抄湖北巡府撤职湖广总督后,虽然重新任命了湖北巡府,但湖广总督之职却一直被皇上否定,湖广总督之职已经空缺长达五个月之久,两地事务全部呈报总理府裁定。今天的朝会上,吏部尚书孙家鼐奏请皇上尽快任命湖广总督,并提供了四个人以供皇上选择。可还没等孙家鼐说出这四个人是谁,皇上也不做解释的就当朝训斥。孙家鼐不过辩解了几句,皇上放言就要开革了孙家鼐。同为帝师的礼部尚书翁同龢看不过去,出班劝进皇上当戒骄戒躁,广开言路却不曾想话都没说完,暴怒的皇上就要当场廷仗。

    最后,翁同龢被廷仗打的惨叫声总算是惊醒了皇上,皇上急忙停止行刑,当场向孙翁二人致歉,向众大臣致歉。可暴怒中皇上通红的眼睛和粗重的喘气声,却是让站在班首的李鸿章看眼里,听在心里。

    皇上是个好皇上,他有着强大的自制力,从来不骄淫奢侈。皇上是仁厚的皇上,他总是不愿意杀人立威,对待太后一党的人也总是能用就用,不能用的也只是远远的安排下去。可他必竟是皇上,他胸有大志向,强兵富国不是说出来的,那是要通过一场场杀戮做出来的。无论是谁,他心中大志向的背后也一定会隐藏着一个噬人的魔鬼。

    李鸿章也曾想过办法,将数个本已是贪腐严重的官员故意夸大其词的呈给皇上,还有模有样义愤填膺的说要株连全家。就是想让皇上通过杀戮来宣泄心中的暴戾之气,可皇上却选择了放过他们的家人。有一个仁厚的天子是大臣们的福气,可偏偏越是这样皇上心中的暴戾之气越是无法宣泄。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鸿章越来越不看好皇上的自制力。而今天翁同龢受刑就是皇上第一次压制不住心中的戾气的表现,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直到眼前这个仁厚的君王变成残忍嗜杀的皇帝。(。。)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 
所有大臣们也都明白皇上的现状,所以下朝后李鸿章招集八部尚书专议此事,可没有一个大臣有些许办法。

    “如果打死老臣能平和皇上心中戾气,老臣宁可被皇上打死也不愿见皇上如此沉落下去――”爬在担架上的翁同龢痛哭流涕。

    李鸿章一声哀叹:“皇上的戾气日渐深重,如今皇上之理智尚能克制。待有一日皇上再也无法克制心中暴戾之气,那压抑以久的戾气一但宣泄出来,那好不容易平稳的朝政和强国之路将灰飞烟灭。何去何从,现在必需要拿出个法子来了。”

    可是所有大臣们全都沉默了,良久良久没有说话。

    “皇上仁厚,总不愿杀自己人。那杀外族之人总可以吧。”参谋总长王士珍说道:“早在清俄战事之后,皇上就下令参谋本部已拟有北进与南下两套方案,可选择其一提前进行。虽然提前行动会增加难度和不确定性,但总比眼看着皇上就此沉沦而咱们什么都不做的好吧。两套方案分属海陆,实在不行两套方案可同时进行,滔天的杀戮总能宣泄掉皇上心中的戾气了吧。即时还不能,皇上在军事行动开始后总能保持最大精力最强的关注,这时候的皇上心中是平和的。就算是再不能宣泄,军事行动一但开始需要的时间一定很长,总能多争取些时间来想办法吧。”

    李鸿章大惊,没想到他曾猜测的皇上要对蒙古动手原来是真的,而且皇上的眼光甚至已经看到了国外。经过王士珍的解释。李鸿章等人才得已知晓整个战略构想。

    北进方略指的是争对外蒙古的所谓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他企图借助俄国人的势力寻求裂土为王的可能。参于行动的将是以第二、第三、第六师为主力的。配合以其它陆军的地面行动。南下指的是中国企图控制吕宋的行动。因为马六甲海峡在英国人手中,为了保证中国能有与英国对抗的实力。达到彻底控制从印度洋通向太平洋通道的目的。该南下方略以海军为主,唯一参于行动的陆军是隐藏在吕宋的、刘亨赋的第九师。这两套方案是朝廷近期中最近的军事行动计划,对外是绝密,但在军部及外交部都已经在着手进行,但同为皇上起家班底的户部尚书林启兆却一无所知。

    这也许是个办法,可这两套方案目前都还只是在准备阶段,且不说具体的行动都还没展开,人员都很多也没有到齐。在准备还不完全的情况下实施行动,且不说皇上会不会同意。而行动一但开始国朝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成指数级的增长。

    李鸿章艰难的摇了摇头,否定了王士珍的想法:“就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当然还有,那就是靠妇人来宣泄皇上的戾气。但这件事两宫太后已经着手在办了,而且比他们更着急。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办法。

    总理与八部尚书商议不出法子,于是叫来了皇上近侍寇连材。十个人商量了整整一夜,始终不得其法。于是当天空再次亮起来后,李鸿章拍板了:“兵部及各军令部通知各作战部队做好随时开拔的准备,户部开始向前线调拨粮草武器等物资。工部下令各军工厂加速武器弹药生产,吏部开始遴选接管各地的官员并做好宣传工作,外交部立刻评估一但军事行动展开各列强可能之反应及应对之法,参谋本部开始推演军事行动。三天之内。我要看到你们的报告。”

    一夜没睡的从大臣纷纷走出会议室,今天是休沐日所以各自回家。

    李鸿章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一脸阴沉的模样让爱妾都小心翼翼的服侍李鸿章净面洗手准备用早餐。李鸿章擦干了双手将毛巾递给爱妾。却听到后堂中传来开心的笑声。那是女儿李菊藕的笑声,而女婿台湾巡府张佩伦已经去台湾上职。是何是让她笑的如此开心?李鸿章移步向李菊藕的房间走去。

    李鸿章来到李菊藕的门外,门内传来的是两个女子开心的笑声。李鸿章敲响了房门。女儿李菊藕打开房门,她在大学堂认识的好友、现在大学堂的先生杨枣儿扶着李菊藕站在一旁。

    “父亲一夜操劳国事还当早些歇息,切莫累坏了身子。”李菊藕挺着已经显怀的肚子上前行礼,杨枣儿也给宰相行礼。

    “在家中不必多礼,到是菊藕要小心身子呀。”李鸿章看着女儿已经隆起的肚子笑的很开心。

    李菊藕自去年九月于大学堂毕业后,就去了台湾夫婿张佩伦那里。不到三月时日就传来李菊藕身怀有孕的消息。过年时,张佩伦携妻回京向岳父拜年之后,李鸿章怜惜女儿怕远途劳累不顾女儿反对将她留在家中安胎,堂堂台湾巡府张佩伦过完年只能只身上路。如今李菊藕已有孕四月余。

    “父亲快些请坐。”李菊藕忙让下人上茶。

    李鸿章喝了口茶说道:“为父与众臣议事一夜本是疲惫不堪,回家中听见女儿开怀大笑,特来问问女儿何事如此开心。不如说来让父亲知道,也让为父与菊藕一同开心。”

    李菊藕脸上一红,害羞的说道:“都是些女儿间的私房话,父亲还是不要听了吧。”

    李鸿章哈哈一笑:“即是女儿间的私房话,那为父就不打听了。菊藕能如此开心,为父也就放下心了。”说完转而对杨枣儿说:“枣儿姑娘在大学堂任教可还习惯吗?”

    “谢李相关心。只是第一次当先生尚不熟悉,其它都还好。”杨枣儿恭谨的回答。

    “不熟悉就慢慢学嘛,老夫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做总理,还不是一路学上来的。不急,不急。你与菊藕交好。还望你能常来走动走动,陪她说说话呀。”

    “谨尊李相吩咐。”

    “父亲。女儿见父亲脸色不好,可是国事上又让父亲担忧?”李菊藕见父亲脸上总显露出些许忧虑。就担心的说道:“如今西太后与皇上和解,朝政当是无碍才对。”

    “朝政到是无碍,可皇上却有了大麻烦。”李鸿章将昨日朝堂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跟她们说了,而后忧心忡忡的说道:“再这么下去,皇上的理智总有压不住戾气的时候。皇上已经是权倾天下,再无人能左右皇上,那时才是国朝最危险的时候。”

    李鸿章不说话,李菊藕没话说,杨枣儿更是不知道说什么。李鸿章见不得女儿忧心。就开慰道:“女儿也不必担心,父亲已经准备,只是这准备还需时日。你们二人与皇上交好,也说的上话。在老夫准备的这些日子里,你们多进宫陪皇上说说话,开解开解。”

    “女儿知道了。”

    李鸿章点了点头就出去了,李杨二女在关上门继续她们刚才还没有说完话题。

    “启禀皇上,张李氏携杨枣儿姑娘求见。”寇连材来报。

    “哦。菊藕与枣儿如何想起今日来见朕了?快快有请。”光绪停下批复奏折的朱笔,下楼而去。

    “妾身张李氏(杨枣儿)见过皇上。”

    “平身平身。如今菊藕身怀有孕。不必多礼,快请坐。”兴绪将二女让于沙发上,自己坐在一旁说道:“今是二位如何想起来我这里,有事吗?到是菊藕身怀有孕可不能乱跑。”

    “谢皇上关心。只是没事就不能来了?”李菊藕笑着反问道。

    “能能能。我这里随时欢迎。话说回来,你有孕在身,那张佩伦就没笑着掉到海里?”

    “身为妻室为其怀孕生子本就是常事。家夫自是欢喜。但也不至于像皇上说的掉到海里吧。”李菊藕极度鄙视皇上这种幸灾乐祸的态度。

    光绪哈哈大笑,光绪与李菊藕主讲。杨枣儿不时的插上几句。三人便随性而聊,气氛轻松愉快。说到高兴之处,三人更是嬉笑满堂。这让在一旁伺候、总见皇上眉头不展的寇连材极为舒心。

    对于一谈及张佩伦,皇上就是百般挪喻的态度,杨枣儿实在不解的问道:“菊姐姐的夫君张大人也算是学识渊博,文滔武略。自主政台湾以来也是政绩卓著,皇上也是给与过赞誉的。可为何自从第一次见到皇上,皇上对张大人就是百般嘲讽。这是为何?”

    光绪两手一摊,做悲哀状:“没办法,这是男人看见好白菜被猪拱了的普遍心里。”

    杨枣儿开怀大笑,李菊藕气急败坏。于是李菊藕决定反击一下:“家夫长相虽然普通,但长于学识。更是待妾身极好,也从不沾花惹草。有此夫君,菊藕已是心满意足。可皇上如今却依然单身,皇上如此贬低家夫,是过于羡慕吧。”李菊藕话才说完,兴绪脸色瞬间变暗。

    李菊藕自知言之有误,提及皇上的伤心事。连忙开解道:“皇上贵为一国之君,天下美女皆可由皇上挑选,听闻两宫太后更是为皇上操心后宫。何必还留恋往事,不知皇上可有意中人否?”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纵有万般不舍,佳人已早已远去,我早就看开了。到是你,如今你身怀有孕,夫妻二人两地分居,要不要我把张佩伦给调回京城好伴你左右?”

    “臣妾在家中有父亲照顾,还是让他在台湾为皇上大业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