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臣寇见圣母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臣有本要奏。”李鸿章顶着通红的双眼跪在地上。他还是回来晚了,昨夜还是未能成行,至到今日天才放亮才往回赶。

    “中堂大人也是我大清老臣子了,如此连夜奔波还需多将养身体。起来说话吧。”

    “微臣不敢。微臣要参这大殿上所有之大臣。微臣参他们置大清于分崩离析而不顾。不忠不义。参他们蛊惑太后,不仁不孝。”

    李鸿章的话震惊了全场。众臣们纷纷指责。世铎更是说道:“大堂大人荒谬之极。皇上新政不得人心,众臣们请太后训政以重振朝纲。这如何成了蛊惑太后?太后训政天下归心,怎么到了中堂大人这里就成了置大清于分崩离析而不顾?”

    “太后明鉴。自皇上主政以来,虽说未提新政二字,然后行之事确为新政之实。新政一出,难免会伤及满朝大臣的利益,大伙心中有怨也在所难免。尤其是两江总督严复,他跟本不听诸位大人的招呼,借着皇上的恩宠,两江之内大小官员几近皆是严复一手安排,诸位大人的人一个也安插不下去。两江为我大清最为富庶之地,如今一味推行新政,也至使诸位大人损失颇大。可自传出皇上要直接选派学子入两江为官,满朝大臣们再忍无可忍。至使眼见皇上如今要改官制就蛊惑太后重新训政。老臣只想问一问在场的诸位,你们口口声声恭请太后训政,是为了自个儿的利益还是为了大清?搬出太后训政天下,诸位可曾想过,当天下分崩离析之时太后就成了我大清的罪人。太后,他们是将你至于烈火上煎熬呀。这样的大臣何来忠心可言,又岂不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吗?”

    “好好好。”慈禧如今是气极而笑:“以你李鸿章之言,哀家训政这天下就要分崩离析。哀家当这几十年朝廷的家,国家可曾乱过?哀家训政几十年来这天下分崩离析了吗?”慈禧脸越来越阴沉:“你今儿就把话说明了喽,哀家训政这天下怎么就分崩离析了?说不明白,谁都别过这个坎儿。”说完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李鸿章仰头一笑,惨淡的笑容里是说不出的苦涩与无奈。只一瞬间,李鸿章的神情如同顿时衰老一样。

    “恕老臣斗胆,就请太后与诸位听老臣说几句诛心的话。无论大到一国还是小到一家。首当其冲就是财力。大清财力窘迫,朝廷万般事务勉强维持,皆是依靠两江之赋税和皇上卖电给洋人赚来的银子。加之代收各省赋税的大清银行从中周旋调度。此两处大小官员皆是皇上所派,离了皇上谁又能指挥的动。没了这两处的财源,大清朝廷又如何能运转下去?”

    “还有军队。八旗绿营早已不堪使用,自甲午之后无论北洋还是各地的练军防军也已残破不堪。如今撑起我大清国防的不是别人,正是由皇上一手缔造的皇家军队,这皇家军队的统帅也正是皇上。诸位大人可知,老臣从天津过来之时。在天津火车站看到了什么?看到整个火车站都是兵,光是火炮就有数十门之多,重型机枪更是摆了一地。而带兵的不是别人。正是死守平壤和营口的左宝贵。他就等在火车站,只要命令一到就立刻进京。结果等来就地待命的左宝贵见到老臣说:整整一万余人的部队已经准备完毕,只要本官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刻时京平叛。诸位都可听清楚了,他们要进京的是‘平叛’。平的是你们的叛乱。”李鸿章指着大殿上的每一个人:“诸位可曾想过为何会这样?一个还没有得到皇家军队番号的新兵部队都要进京平叛。更何况是皇上嫡系的虎狼之师。诸位这就是军心,这就是皇上在田庄台的尸山血海中,与将士们并肩沙场的得来的军心军威。试问太后与诸位大人,这样的部队,除了皇上谁又能指挥的动。”

    “而两江与东北,每一个官员都是皇上安排的。诸位可曾发现,这些新晋官员都是平民出身,在皇上的调教下哪个不心怀国家。哪个不欲富国强兵。如今太后训政,有斤斤计较自己一点利益得失的诸位大人在。不能实现理想的他们会怎样?如今的两江与东北早已自成体系,有钱、有兵、有人的两江与东北恐怕是再也不会听朝廷的意旨。这难道不是大清分崩离析的开始吗?”李鸿章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平民出身的官员只有跟着皇上才能尽心施展抱负,将来才有机会出将入相,才有机会和你们一样站在这里指点天下、光宗耀祖。而有诸位大人在的太后的朝廷,他们永远只能做一个小跟班。他们会选择谁这还用问吗?

    “还有一层,诸位打着反对新政、反对皇上仿学洋人的旗号请太后训政之时,可曾想过洋人的反应。老臣主理洋务多年,深知洋人品行。太后训政,洋人必将出面干涉。老臣说句实话,若是太后废帝,洋人甚至会直接出兵武力干涉。内有皇上的十万虎狼之师就不是诸位能对付的了,外又有洋人的虎视眈眈。诸位能打的过谁,那时我大清又当如何处之?”

    大殿内的空气如同凝固一般,呼吸都已经停了下来,静的都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李鸿章这何止是诛心之言,这就已经是拿刀子在扎他们的心呀。别的先不说,单是这洋人的反应就被李鸿章说中了。

    世铎站了出来,对着李鸿章拱了拱手:“以中堂之言,太后训政这军队就要叛乱,这两江与东北就要与朝廷离心离德,洋人就要武力干涉。这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吧。自同治朝起,太后训政这数十年来还不是平了杨洪之乱、甘陕回变,大清种种皆是太后一手创建。就连中堂大人的北洋舰队也是奉了太后旨意才能建立的,莫非中堂大人皆已忘否。”

    李鸿章含泪在目:“这天下早已今非昔比,可怜诸位大人却还不知。今日皇家陆军之精锐可是杨洪之贼所能比之,而丰台八旗与甘军哪里又能比的上当年湘军。且杨洪之乱地远在江南,而皇家陆军却近在咫尺。单是那独立炮兵师装备的103毫米的火炮就有十门之多,你们拿什么去打。”

    李鸿章才说完,就是一片抽冷气之声,就连台上太后也都是一惊。**前那门37毫米的炮就让人看得威力无穷,没想到皇上已经有了103毫米的火炮十门。这仗确实不好打。

    “中堂大人谬也。”徐桐站了出来:“李中堂不要忘了,这皇家陆军也是我大清的军队,更是我大清的子民。他敢兴兵作乱就是乱臣贼子。只要太后登高一呼,到时天下勤王,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人家出兵是要平定京城叛乱。难道徐师傅忘了,皇上更是我大清的皇上。老臣奉劝诸位早做辞官回乡之打算,或许尚可活命。”李鸿章说完跪倒在地:“太后,如今太后已然训政。何去何从,请太后三思呀。”

    “说的好呀,说的真好。”慈禧狠狠的盯着李鸿章,颤抖的指着他说:“忠心了几十年的李鸿章呀,哀家当初怎么就看错了你。”

    “太后没有看错李鸿章,老臣字字句句都是忠于太后之言。远了不说,单说这眼下就是年关,年俸发放在即。如今国库空虚,就等着江宁的税银入库。太后这一训政,江宁必定要扣下这笔银子。太后可知,如今整个江南的税银都是先解至江宁再送入京城。如今没有了这笔税银朝廷连年都过不了,还如何谈训政。皇上亲政一年,不仅把卖电的银子、厂子里赚的银子全拿了出来,还要向洋人借款方能勉强维持朝廷运作。太后,明年开年后,各项政务均在用大把的银子,太后又去哪里找银子。”

    “哀家这就革了严复的职,刚毅出任两江总督,立刻上任。”

    “大人且慢。”不等刚毅出班谢恩,李鸿章就出面阻拦:“大人可知两江总兵梁华殿此人,甲午年他就冒充过土匪,若刚大人前去还须万分谨慎。老臣以为,刚大人可能进了两江性命堪忧。”

    “中堂大人是不是太多虑了。本官乃是朝廷命官,朝廷官兵岂能加害与本官不成。”刚毅一脸的不懈。

    “那本官在此预祝刚大人旗开得胜了。”李鸿章也不多跟他说:“太后若无其它旨意,微臣这就要去面见皇上。不管谁坐这朝廷,谁来当家。首要的就是大清不能乱呀。”(。。)

第一百九十八章 过年了() 
慈禧没有拦着李鸿章,因为李鸿章说的确实都是实话。

    户部报上来的,如今的国库也就是大清银行的库存银两仅有三万两,还是存款储备金。这三万两银子连发个年俸都是不够的。而原计划将于腊月二十运到的江南诸省的一千一百万两税银,如今还压在大清银行江宁分行的金库内动也没动。

    现在还就真只能看李鸿章能否说动皇上,为了朝廷稳固之虑,能把两江的税银给解进京来。可是路途遥远,就算是皇上下旨让江宁解送税银怕也是年前到不了的。慈禧愁眉苦脸的坐在慈宁宫中,苦思对策。

    瀛台前,李鸿章被值守的几个小太监拦住了去路。太后的旨意是不让任何人靠近瀛台,无论李鸿章如何分辨,无何威逼也不能让小太监让路。直到一条小船从瀛台驶了出来。

    船上的士兵上岸后,一上来就不由分说的,当着李鸿章的面,把那几个小太监再次打到别人认不出来。然后才恭谨的请李鸿章上船:“皇上说这两日内,总理大人必将至瀛台一行。故命我等在此迎接大人。”

    “皇上英明,皇上这几日可好?心情如何?”

    虽然士兵们口中皆说皇上无碍,心情颇佳。但是李鸿章没有亲眼见到前他还是不让心。但他一登上瀛台就放下心来,因远远的传来了嬉笑的声音。

    可李鸿章不知道的是,其实现在光绪的心情真的很糟糕。

    暖暖的阳光下。光绪正愁眉苦脸的看着手里捏着一幅臭牌心情沮丧,明明这斗地主是自己“发明”的新打法,为什么才过一天就输的如此惨重。所幸的是打的不是钱。要不然朕还不得把瀛台给输了出去。但是这满脸贴面纸条也不好受呀,为了能看清牌都只能把纸条给粘到脑门上去。还要听那两个衰人的兴高采烈,更是怒火中烧。尤其是那个叫杨东子的,都开始给纸条抹胶水了。他这是想造反呀。光绪是敢怒不敢言,那些不执勤的士兵可都围在身边,朕要注意形象,要注意维护皇帝的尊严。

    桌上的牌已经出了一副炸弹了。那还要不要再炸下去?光绪苦思半晌还是下不了决心。

    “快点出了皇上,您要是不要卑职就可就出完了。”杨东子指着桌上的最后一张牌洋洋得意的奸笑。

    没错,就是奸笑。那张牌因为掉出来过。所以光绪知道那是一张小王,而大王光绪已经打出去了。光绪愤恨的登了眼杨东子,开始算牌。应该没有炸弹了。

    “四个9。”光绪打出牌去后再次瞪了眼杨东子,接着把一对小3给打了出去。

    “皇上莫急呀。奴才还没出呢。”于是光绪就看着寇连材从他一手牌中数出的四个a。接着拿出一张牌说:“皇上若是不要,奴才这可就出了。”又是一脸的奸笑。

    “你”光绪不由恼羞成怒:“刚刚你不是出过一张尖吗?”

    “奴才何时出过尖?皇上没要耍赖。奴才这就出牌了。”

    光绪脸都黑了,什么叫老子要耍赖。3条纸条的底呀,三副炸弹就是24张两个人就是48张呀。没看到这里全都是侍卫吗?寇连材你这个该死的奴才,难道不能给朕留有面子吗?朕这脑门子上还有能贴的下48张纸条的地方吗?朕是皇帝要一言九鼎,要君无戏言。你们这帮侍卫能不能不要幸灾乐祸呀!

    “微臣李鸿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收天籁之音,这就是天籁之音。光绪大喜的站了起来:“总理大人来了。可有要事启奏?”浑然忘记自己还帖着满脸的纸条。

    看到满脸纸条的皇上,李鸿章也笑起来调侃两句:“微臣并无要事。微臣方才从天津回来。特来叩见皇上。”在李鸿章看来,只是皇上心情舒畅那就意味着皇上早有对策。

    光绪一听。立马正脸严肃起来:“什么?有要事密奏?那进屋细细奏来。”说话时,光绪欲离开牌桌的心情那是一个急呀。可是一左一右两只手拉住了他。

    “皇上,总理大人说了并无要事。打完这盘也来的及,很快的。”寇连材笑着说。

    “是呀是呀。”杨东子也接过腔来:“48张纸条卑职已经粘好胶水,也很快的。”

    “胡闹。”光绪正色道:“国事当前岂容如此嬉戏。游戏之事明日再续,今日先以国事为重。”

    “微臣见皇上龙心甚乐,微臣也是开心。”

    光绪一愣,李鸿章是半个事字也不提呀。“乐个屁,明明全身都是愤怒,你在朕身上哪里看出了龙心甚乐。”光绪怒视一周,伸手拿过纸条噼里啪啦的贴满了一脸:“寇连材你还笑,还不赶紧上两杯茶来。还有你姓杨的,赶紧收拾干净。”然后光绪指着周边的侍卫们怒道:“还有你们,没事把这地再扫一遍,别没事就知道幸灾乐祸。”然后开始抱怨李鸿章:“你李少荃知道什么叫做救驾于危难吗呀?你这数十年官场沉浮都干么去了?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干上总理的?”

    李鸿章笑而不答,只是跟着皇上进了主楼。看着寇连材放下茶盘退了出去,这个房间内就剩下君臣二人。

    “你李少荃不顾太后旨意,进来瀛台见朕,不会是来看朕笑话的。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说吧,什么事。”光绪也开始将脸上的纸条取了下来。

    李鸿章没有马上说话,取过茶盘上的热毛巾递给皇上擦脸:“微臣想请皇上下旨参谋部,未得皇上旨意,一兵一卒不可离开现在的驻地。”

    “准。”光绪把毛巾放下。

    “微臣所料果然不差,皇上原来早有安排。微臣再请皇上下旨两江与东北。令二地通电全国,他们依然唯朝廷旨意为尊。”看到皇上眉头一皱,李鸿章赶紧接着说:“两地纵然可至太后旨意与不顾。但明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吧。不然,一但让洋人钻了空子,我大清就真危险了。”李鸿章叹了口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