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过虑了。如果皇上这点都没有考虑过的话,那大清还会有新军、还会有太平洋舰队吗?”

    “明日你们四人同去?”

    “不。就两个。”

    紫禁城外,寇连才早已等候多时。才见李菊藕前来就忙迎了上去。稍做寒碜后然后带着他们去见皇上。

    “菊姐姐。皇上不在皇宫吗?”同行的杨枣儿有些疑惑,为什么不是进紫禁城中而是转向西边而去?对于这个问题李菊藕也不明白,而带路的寇连才也不说话。

    12月的北京早已是大雪纷飞,连日的降雪已经铺满了整个北京。而整个紫禁城内早已是清扫的干干净净,但有一处,除了扫出一条路来。其它地方就任由白雪堆积。

    瀛台,这个后世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国家命令的发布中心,现在被光绪霸占了。不仅如此,光绪还自己盖了个后现代主义的小楼。眼前。光绪正在堆雪人。前年堆了个雪人没能照成相,而去年光忙着打小日本了,今年这照片一定要补上。

    “启禀皇上,张李氏和杨小姐正在门外听宣。” 寇连才走前来报。

    “张李氏?谁呀。”但转而光绪明白过来:“是不是叫李女士会好一点。让她们进来吧。”

    而李菊藕和杨枣儿才走进来,只见光绪正拿着根胡萝卜装扮成雪人的鼻子。

    光绪拍了拍手:“来看看,还行吧。摄影师赶紧过来。早年没照成,今年一定要补上。”

    “皇上这几日就在做此事?皇上果然好性致。” 李菊藕话中有话的说了一句,她也为她父亲急呀。

    “不急,到了皇宫就四下先转转。枣儿姑娘,借你的围巾一用可否。”

    雪人围上了围巾,然后在把影像留在了照相机的底片上,还有的就是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就连寇连材都给了个单人照。然后,光绪就带着二女围着整个瀛台转了一上午,也为她们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杨枣儿听到兴趣满满,而李菊藕到是心事重重的应付着。这也许是李菊藕和皇上待在一起最没有心情的时候了吧。最后三人进了光绪的三层“小屋”,一同“共进午餐。”光绪如是说。

    “没想到皇上住的地方一点都不好看。”杨枣儿小声对李菊藕说道:“尽是些瓷器真土。”

    “那你想怎么样?” 李菊藕也小声的问道。

    “要是我才不摆这些东西。”杨枣儿就开始指手画脚的好一翻笔划。最后坐在沙发上,松软的布艺沙发立刻将她包围起来:“为什么没见到火盆而房间内却这么暖和?”

    “因为这里面有暖气。”在门外吩咐几句后,才进门的光绪指着墙角上的暖气片说:“这是利用发电厂产生的蒸汽,把它引到房间里给房间供暖。只是到现在还是会乎热乎冷的,不是很完善。李菊藕,要不要问问中堂大人想不想也要,我可以做主哦。”

    “奴婢就先谢过皇上了。只是”

    “看来李菊藕真是着急了,那我们边吃边聊吧。我先说说为什么叫你们来吧。首先叫你李菊藕来,相信你也能猜的到,就是想请你带话回去给你父亲,让他来配合我把眼前的事情给处理好。至于枣儿姑娘,我也有事相商呀。”

    “还请皇上明言吧。”

    “我之所以不上朝不见臣工,表面上看为了要了取消旗饷。但我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引开众人对京师大学堂的注意力。”光绪让人拿来一本小册子交到李菊藕手上:“先别急,这里面写的是我的一些想法。回去后再看,你们二人同你父亲好好商议具体的办法。如今之局面,大清已经经不起再动乱一次。大清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首先就钱就是根本的问题。而旗人、绿营、防军、团练等等,不仅消耗了大量国库,而却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与其把这些钱如此浪费掉,还不如拿来建更有力的军队。只是眼前想要真正取消旗饷是不可能了。”

    “正是如此。皇上,家父一再强调这旗饷不可取消。昨夜,恭亲王与礼亲王还来家中商议些事。已经达成一致,待皇上上朝之时众臣全部跪谏请皇上收回曾命。” 李菊藕终于放下心来说道:“即使皇上欲改制,还有严复严中堂、唐绍仪大人以及参谋部众人”

    光绪放下手中的碗:“建新军自然他们能行,但他们太年青了,让他们干非出事不可。真要这裁撤旧军,也只有李鸿章这种一路走过来的老人才知道怎么办。至于枣儿姑娘,要做可比李鸿章做的还要重要。”

    “阿。”杨枣儿明显有些慌乱。

    着一脸惊慌的杨枣儿,光绪说道:“也别担心,虽然重要但却很容易做到。如今这推翻朝廷的言论已经在大学堂里都传开了,那整个国家还不知道已经传成什么样子了。这传言就如同洪水,一但宣泄起来你想堵就来不急了。就如同上古传说中大禹的父亲鲧想把水堵上还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只能用大禹疏导的方式,让大家自己去思考未来,如同疏导洪水。具体的办法也写在册子上,其实你回去后自己也可以思考一下,我写的对不对。”

    “至于旗饷的事情嘛,让我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也许你们就明白了我的意图。”(。。)

第一百八十七章 旗饷() 
“有一个生意很好的铺子,往年每到年底最少都会加发两个月薪水作为奖金,有的时候发得更多。可这次可不行,今年的生意不好,盈余竟大幅滑落。眼下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算都只能多发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奖金。按常规做法,实话告诉大家,士气很可能要滑落。老板灵机一动,没过两天,铺子就传出小道消息――“由于生意不佳,年底要开除一部分人”。

    消息传来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测会不会开除到自己头上。但是,大掌柜却宣布:“再怎么艰苦,铺子也决不愿牺牲同甘共苦的同事,只是年底奖金可能无力发放了。” 大掌柜一席话,使员工们放下心了,只要不开除人,没有奖金就没有吧。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结果,就在除夕将至,老板突然宣布:“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的薪水,马上发下去,让大家过个好年!”一时间,整个铺子爆发出一片欢呼。”

    “皇上圣明。”听完李菊藕转述皇上的故事后,李鸿章不由大喜过望:“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欣喜。原来旗人正打算借机向大学堂施压,反而被皇上拿着旗人被打败之事大做文章,借口取消旗饷转移旗人们的注意力。如此大学堂之事就可以轻轻放下。皇上此举高明呀。”

    “父亲先看看皇上写的册子吧。” 李菊藕将册子递上:“女儿以为其间之事还有待商榷。如果父亲需要呈上折子,女儿明日还可再进宫一次。”

    李鸿章看完册子后眉头紧锁。将册子放到火盆中烧了后,然后一脸愁容的在书房内焦急的来回踱步。他没有想到,对于大学堂内要推翻朝廷的传言,皇上不是想着立马把这些叛逆给镇法,而是把他们招来开一场辩论会。让大家议一议这朝廷是推翻好还是不推翻好。

    “皇上竟然还想跟革命党议一议这推翻朝廷之事?这这这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吗?”思量久已却找不到办法的李鸿章只能无奈的坐回椅中,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虽说谣言如洪水猛兽,但皇上此举实在太过风险。此举即便能行,也不过解燃眉之急,何况民智一开再想封堵就是难上加难。若是不成,那星星之火可就立马成燎原之势。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女儿到以为不如按皇上所言,让大家去议一议去想一想,只要我们能说道他们哑口无言,朝廷反而能收拢更多的人心。”

    “不可不可。此举还是太过凶险。以老夫之见,对这些人就是杀一儆百。让天下人都知道,加入这革命党的后果。切不可做此想。”

    “若是要将京城革命党一网打尽想必不是难事,但此一来就会有人去同情革命党,反而让他们有机可趁。如今南方革命党已成气候。他们定会借着京城镇压革命党之事大肆宣传,就会拉拢更多的人。父亲。人心可疏不可堵呀。”

    “那万一我们没能说过革命党那如何是好?”

    “没有万一。所以皇上才让小女子来求教总理大人呀。而且皇上在上海不是还有一家大清最大的报纸吗?以女儿之见,不如双管齐下”

    李菊藕说没错,当前中国根深蒂固的君主统治观念正受到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思想的冲击。虽然对于绝大多对不识字的老百姓来说没什么感觉,但在年青人当中却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早年的留美学童,他们在美国思想自由的环境中长大。回国后这种思想不可避免的传给了年青人。而这些留美学童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经济较好的南方,而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的在输入商品的同时,也输入了思想。这使得中国南方的思想开始趋向于西方的民主化。好就好在甲午之战大清是全面获胜,这也加强了大部分意志摇摆的人认定朝廷的信心。但民主的思想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中国。那想要彻底剿灭是不可能了。但是,大部的忧国之士仍然报着忠君的思想,欲以和平手段改良政治和社会现状。所以想和革命党去竞争民心,宣传就是重中之重。光绪除了掌握着朝廷大义的主动权,还有拥有大清最大的民间宣传机构——时务报。而有着大清报业大享之称的孙家鼐在接到光绪电报后就立刻出发,此刻人就在广州谋划着。

    李鸿章看着女儿出了书房才长叹一口气,心里说道:“菊藕,你不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真的要取消旗饷呀。”第二日一早,李鸿章就借着送女儿回学堂之际,与大学堂校长容闳等人秘密会谈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按皇上的旨意行事。

    “陆大哥,不能去。”北京一个幽暗的房间内,一众年青人纷纷劝着为首的陆皓东。他们没有想到,朝廷的走狗找到了他们并没有将他们抓走,反而是邀请他们去大学堂,当着众学子们的面好好辩论一翻。这些人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朝廷有阴谋。

    “不管朝廷有什么阴谋,我都会去。没想到清廷还敢让我们去演讲,这无异于自取灭亡,那我们为什么不帮着推他一把。” 陆皓东阻止了大家的议论:“只要我们能让更多学子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但是你们没必要作无畏的牺牲,为防万一你们今晚全部离开京城,明日我一人去足以。”

    “皇上驾到——”

    连续五天没有上朝的光绪叫了个大起儿,文武百官都在殿内齐聚。一番礼节过后,世铎出班起奏:“臣有要事启奏。”

    “你先别说,朕先问问你。朕五日没有上朝,办停旗饷之事你办的如何了?”

    “皇上,万不可停旗饷呀——”世铎立马跪下:“事关国空社稷安危,请皇上三思呀——”

    “堂堂大清靠这样的人来保家卫国才是对社稷最大的危险!”光绪龙目一瞪:“拖下去打,朕看看还有谁敢附议。”

    皇上连亲王都要打。确实镇住了所有官员。亲王都打了,那就是杀了他们这些小官又算得了什么?殿门外的侍卫才刚走进来,李鸿章站了出来:“皇上且慢,纵然满朝大臣皆不敢,但还有微臣附议。”

    “呵,还真有不怕死的。好,既然当朝总理都站出来了,那别说朕不给机会。”光绪恶狠狠的盯着李鸿章:“如果不能说服朕,朕连你一起打。打死了到阴曹地府可别怨朕。”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只是在臣死前还请皇上听微臣说完。”李鸿章正眼看着光绪。不亢不卑的说道:“皇上欲停旗饷,无非是因为满人败于汉人之故。大学堂学子们在学堂中还要参加准军事的训练,但旗人们却从未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如何能够不败。但皇上可曾想过,太祖之时满人皆人兵丁。也正是因为旗人英勇才最终有这大清的万里江山。现在的旗人早已不再操演,若能皇上能聚旗人重新操演的话。时局或可未也。”

    “朕欲停旗饷。与此有何关系?”

    “之所以发旗饷是因为旗人本应从军为伍而本不事生产之故,而皇上今见旗人无功故而取消旗饷。可皇上不见,如今旗人并无其它谋生本事,若停旗饷那旗人如何生活,为谋生微臣恐再生出乱子。旗饷之的以称之为旗饷,是因为它只发放给在旗之满人。而在旗之人也就是在军伍之人。所以旗饷也是军饷的一种。若八旗按祖制重新操演成军,皇上也断无停发军饷之理。”

    李鸿章一席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引得众朝臣们一片附议之声。光绪冷笑一声:“就靠这些旗人主子们来保卫大清?你们也太高看他们了吧。”

    “皇上,微臣以为不然。”又是李鸿章。光绪眼睛瞪的老大,可李鸿章却如同没看见一样继续说道:“皇上新军将士之勇猛能在甲午之时力克日本,皆训练之功。可在此之间,新军将士不过也是普通农人。故微臣以为,若能以新军之法训练旗人,其功不在新军之下。”

    “呵,真能说呀。世铎,你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总理大人说的甚是,还请皇上恩准。”

    “朕之新军建成仅三月就初显威力,那时还是礼亲王爷亲自去检阅的。那王爷以为旗人新军几月能成呀?是三年、五年还是一百年呀?”

    只要能不停旗饷,什么都好说呀。听到皇上口气松动,世铎立马是答应了下来:“三月,也仅需三月”

    “朕准了,那就三月。”光绪接过口就说道:“朕到时要亲自检阅。若是不成,你礼亲王就不要当了。退朝。”

    光绪连留给众臣回话的机会都不给转身就走,众臣也只能拜别。世铎这时才反应过来,心里那个悔呀

    出了养心殿,世铎连忙接着李鸿章:“少荃慢走,这旗人训练三月如何能够。还请总理大人救我呀。”

    “我的王爷呀,若你多求皇上几句也能宽限点时间,谁让您那么快就答应了。此事怕老夫无能为力了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