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可能,我将会尽力为我国争取利益的。”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在英俄两国提出抗议之后。法国公使施阿兰先生也随后前往提出抗议。”

    “是吗?这个狡猾的家伙。”

    田贝的副官从门外怱怱进来,田贝问道:“什么事这么紧张,我的副官先生。”

    “长官,清国皇帝新任命的秘书唐绍仪先生前来拜会,希望我国能对清国将要修建的铁路提供帮助。”

    清国要修铁路?在经过短暂的惊讶后立刻面sè一沉,这么重要的事不能等一会再说嘛。这里还有德国的公使。田贝的副官接着说下去:“另外,他听说德国公使正在我国使馆内,所以想面见二位好一并通知。”

    美德两位公使互看了眼,他们对清国能主动提出要修铁路已是相当惊讶,要知道1876年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可是被清国zhèng fu花钱买回来给拆了。而后的近二十年里清国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而且都是地方修建的。这次可是清国zhong yāngzhèng fu想修。美德两位公使正惊讶之余,还想到难道这次清国修铁路是英俄法三国抗议的结果?

    “我想我们还是见一见这位唐秘书。”田贝说道:“那请唐秘书进来吧。”

    “两位公使好。我奉皇上之命特来告之二位。我大清yu修建贯通东西南北的两条大型铁路,希望两国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与一定的支持。我皇上的意思是先由两国提交各自的修路计划,最后择优录取。”

    难以置信。这是美德两国公使心**同的想法。要知道这时中国尚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修贯通东西南北的两条铁路,这加起来也有近4000公里。相当于现有铁路总长的十倍。不管是不是真的,既然是以清国皇帝的名义通知,相必也不会是假的。田贝立刻答应下来:“贵国修铁路一事,我国可以大力支持。只是这具体问题,是不是要先讨论一下?”

    “当然,我只是奉命前来通知两位,至于具体事宜。我也须要等待皇上的命令。皇上的意思我想可能是先希望两国能召集一下相关的技术人员。我已通知两位,还须要向皇上复命。告辞。”唐绍仪转身要走,田贝连忙拦下。

    “唐大人,对于今ri英俄法三国前去抗议之事,不知贵国是如何处理,还望告知一二。”

    “想必贵使应该是听错了,今ri英俄法三国是前去商议关于觐见的相关事宜。如无其它事情,就先告辞了。”

    “唐大人慢走。”

    “难以置信。”巴兰德等唐绍仪离开后这样说道:“两条铁路就让英俄法三国改变了初衷。我想我们也应该见一下这位清国的皇帝陛下。”

    “我想也是。”

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交锋() 
没有一张像样的国家地图也就罢了,可就连一张世界地图都没有。养心殿内,光绪无力的闭着眼睛靠在龙椅上。今ri在太和殿接见三国公使在慈禧看来是有违祖制的。大意了,光想着应付三国的抗议,却忘记了这个国家是那个该死的老太婆做主。太顺利了,几个月来装孙子装的实在太太顺利了,都tmd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只是个傀儡。寇连材的人已经来报,慈禧已经在来养心殿的路上了。她要问一问皇帝,这袓制还要不要了。怎么回答,这下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

    张荫桓跪在玉阶之下,大气也不敢出。他不知道皇上传他来是有何事。反正他进来才行完礼,寇公公就对皇上耳语一番之后,皇上就一直这样有气无力的靠在龙椅上。等了许久,也不见皇上让他起来,他也只好这么一直跪着。做为臣子也只能这么跪着等了。直到寇连材匆忙从门外进来。

    “皇上,太后已经到前门了。”

    光绪站了起来,深深的叹了口气:“张荫桓,起来吧。朕方才见英法俄三国公使之时,朕说过yu将太和殿作为今后各国使臣觐见之所。朕还说过,诸国元首在何处接见我国使者,那我国便在何处接见贵国使者。你下去后与各国使臣先行商议相关觐见事宜。记住,你也是多次出使外洋之人,莫坠我泱泱中华之颜面。”说完,光绪挥了挥手,让张荫桓退了下去。

    张荫桓心中一震,太和殿可是皇城内院。只能小心问了一句:“皇上,是否须要先行禀告太后?”

    光绪指了指门外:“太后一会就来,你直接问吧。”说完又靠在龙椅上。

    “太后老佛爷驾到——”门外太监的声音响起,那就上前接驾吧。

    慈禧直接忽视光绪行礼,坐在殿上的龙椅上。身后一大群军机官员们位列两班。慈禧发话了:“皇帝,你让外国蛮夷进入这皇宫内院,哀家就想问问你。这袓制还要不要了。”

    袓制?依袓制**不得干政,你这又算是什么?光绪口中却说:“要。”

    “皇上也知道要呀,那你跟哀家说说,今天这事儿算怎么回事吧。”

    “亲爸爸,儿臣斗胆问一句。中华自古来就自称为礼仪之邦,亲爸爸以为然否?”

    慈禧不明白光绪问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说了:“然也。”

    “礼仪之邦以礼为先,首当讲礼尚往来。然否?”

    “皇上的意思是,西洋人也在皇宫内见我大清使臣?”

    “儿臣说了不算,张荫桓多次出使西洋诸国。亲爸爸不如听他是如何说。张荫桓你来说说吧。”

    张荫桓跪倒在地:“回禀太后,微臣于相济西洋诸国之时,诸国皆是在皇宫或总统府内见的微臣。”

    “那皇上意思是以后就在太和殿见洋人了?”慈禧依然语气不善。

    “既然我大清自誉为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岂能有失礼数,让人诟病。再者儿臣也并未应允三国使臣,只说取决于你们接见我国使臣之地点。故尔先召见张荫桓商议此事,再请亲爸爸定夺。”

    没等慈禧说话,张荫桓先行回话:“回禀太后,皇上确实与微臣商议此事,还让微臣先行于各国公使商议。”

    “哀家问你话了吗?”慈禧心中依然怒火冲天,拿所谓礼仪之邦来搪塞:“难道说礼仪之邦就不要祖制了?”

    祖制祖制祖制,去他妈的祖制。要以祖制,你md还能在这放屁。这是个ri新月异的世界,一步慢步步慢。你还要死守所谓的祖制。你能想象到在今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人类就能站在月亮上面,守着你的祖制就等着世界列强将华夏大地分尸吧。光绪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祖制就像是一座山一样,拦在面前确无法越过。

    “怎么?皇上没话可说了?”慈禧表情不屑的问道。

    “不是儿臣不说,而是儿臣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反到是在这礼仪之上倒不如洋人。儿臣还能说什么。你们总想着祖制,别忘了英法俄三国公使是来抗议的。不以此,这抗议如何处置?”光绪闭着眼,低着头,就那么站着。

    “那皇上说说,这三国抗议之事是如何处置的呀?”

    “三国没提抗议之事。朕yu让张荫桓与诸国商议觐见事宜。还请亲爸爸定夺。”

    “皇上都已经决定还须要我老太婆定什么夺,张荫桓好好办皇上的差事吧。皇上这修铁路又是什么回事呀?”

    这么快就知道了?看来除了御书房没安全的地方了:“只是儿臣权益之计,不过是拖延之举。”

    “皇上。”孙毓汶突然跪下:“这金銮殿乃我大清天命所在,见那些个洋人已坏祖制。这修铁路一事万万不可,‘烟伤禾稼,震动寝陵’。皇上万万使不得呀。”说完又悲悲呛呛的哭了一会。

    孙毓汶,这回我先忍了。

    “太后可仔细想想,大清要修铁路,这哪国洋人不想来修呀。那好吧,总要先议一议这该由谁来修吧。就这一样就能让抗议的三国争上一段时间的了。更别说儿臣还通知德美两国。就让这五国去争吧。等没个把月他们是议不出个结果。等议好了,要先查查地形吧,这又得大半年时间。再讨论怎么修,到这儿少说也要一年有余吧。要是大清朝廷再有些什么变故。再拖上个年头,这抗议之事就算完了。亲爸爸以为如何?”

    没等慈禧说话,又是孙毓汶。不得不说的是,孙毓汶对于慈禧的心思拿捏的最为准确,慈禧的一举一动在他的心里都透露着别样的心思。如今光绪话音才落,慈禧脸sè变的有些犹豫,慈禧倒是没想到光绪会用这样的办法来拖延三国的抗议。而在孙毓汶眼里,慈禧的这份犹豫就成了慈禧不好出面反对的信号。

    “皇上,洋人皆狼子野心。皇上开口修铁路,若洋人终不得,恐终成大患。皇上万万使不得呀。”

    “那是,是朕考虑不周。那朕就告知诸国公使,这铁路朕不修了。如此三国抗议之事就交由孙爱卿处理。”

    时间似乎就为了配合光绪,光绪话音未落。殿外值事太监就进来报:美德二国公使前来抗议,依国际法要面见清国皇帝。光绪笑了:“孙爱卿,你看看呀。这抗议之事可就是上天安排要落在你身上。朕才说完这就来了。孙爱卿作为军机大臣,这能力自是不用说了。那孙爱卿还不前去?”

    大殿上一群人就这么等着,可这群人又几个懂外交的。只是光绪没搞明白,这让唐绍仪去通知,怎么通知出个抗议回来。

    好一会后,孙毓汶哭丧着脸回来了:“太后,德美两国公使说,皇上见了英法俄三国公使为何不见他们,他们要面见皇上。太后他们不跟臣谈,还请太后圣裁呀。”

    慈禧扫了一眼满朝官员,个个都低着头,没有一个站出来的。慈禧脸一板:“皇帝,这些个儿事都是你下的圣旨所至,还是你来收拾吧。”临出门还说了句:“这些个儿事呀,哀家是管不了了。”

    等慈禧出了门,光绪说到:“还是朕来吧,你们都退下吧。传唐绍仪。”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美德两国的抗议来的实在是有些荒唐。原来两国公使只是想见光绪商讨铁路事宜。没想等他们到各国领事衙门,那里值ri官员来了句,众大臣正于皇上太后议事,不能相见。而这些官员既然都没有通报。让美德两国公使等的实在不耐烦了,也就跟着搞了个抗议。没想这一抗议,就能立马通报而且就有官员前来,让他们不由的摇摇头。

    等他们见到光绪,光绪还是照着原话再来一次:“诸位公使回去不仿先拿出个自的修路计划,谁好选谁的。关于觐见具体事宜,朕稍候再派人与诸位商议。”

    打发了美德两国公使,又传见了世铎,问了问考教八旗子弟之事宜。没jing打采的回到御书房。光绪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御书房门槛上,老太太还是厉害呀,这御书房说话还安全吗?

    而此时慈禧心里也不平静,且不论皇上用铁路之事拖延。这些个军机大臣都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用来平衡朝局是可以的,可真有事情这些个人都不得用。皇上安排在自已身边的唐绍仪到是有些本事,没进宫前那可真是千里迢迢。只是皇上是如何知道的。慈禧用心留意皇上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前些ri子传来的消息来看,这些人做事也中规中距,并无不妥之处。

    一杯水递到光绪面前:“皇上,喝杯水吧。”

    光绪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然后接过来一饮而尽:“你说这天下气运,中华百年之痛。就我一个人真的能扳的回来吗?”

    柳眉与光绪并肩而坐,虽然她知道这不合规矩。但看光绪情绪不佳也不想在这时拂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奴婢乃一个下人,不懂这天下大事。但奴婢知道,皇上就是皇上,天下大义之所在。”

    义?“这个世界讲的是丛林法则,义?在朕看来不过就像放屁一样。”

    接下来的ri子,光绪一如既往。每天上午上朝,下午见大臣,然后或自已去或让人将折子送到慈宁宫去。和从前的ri子一样。这国家大事依然由慈禧决断,而光绪依然当着这个传话筒。有心人会发现,这皇宫之中,太监宫女少了些,侍卫少了些。而唐绍仪待在御书房的时间多了些。

第二十六章 出现改变() 
běi jing的六月,白天已经是很热了。而这天万里无云,太阳高悬,可就是一丝风都没有。

    光绪身着皇帝朝服,从一大早就等在慈宁宫了。而慈禧换个衣服已经换了快一个时辰了。女人换衣服特别慢这种事,看来是有历史渊源的。

    终于,慈禧终于出来了。光绪等的早已是泪流满面。

    慈禧头戴钿子,穿宽袖大裾团寿纹氅衣,外套如意云头领,对襟排穗下摆坎肩,前挂念珠,手戴金护指。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富贵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用雍容华贵来形容慈禧决不夸大。从如今的相貌来看,当年慈禧年青时一定生的美艳无比。不过慈禧这人命不好,在她逢整数生ri那年总会碰上战乱,光绪依稀记得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说慈禧这人将是克夫、克子,而且克国、克民。

    “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这些个儿词可就是为亲爸爸您写的呀。”千万不要直接说女人漂亮,那样太俗。

    “行了,知道皇上的嘴能哄人开心。”慈宁听到光绪如此评价,脸上就像长了朵花。哪个女人不喜欢别人说她漂亮:“皇帝呀,今儿可是考教八旗子弟的ri子。你可都准备好了?”

    “回亲爸爸,已有大臣来报。在京所有在旗的八旗子弟共计5000余人均已在城东校场集合,等太后老佛爷前去检阅。”

    “那咱们走吧。”

    李莲英一声“起驾——”,光绪和慈禧及仪仗共200多人,浩浩荡荡的开往城东校场。

    此时的城东校场,人头攒动。本来就不大的校场因为布置皇上与太后的观礼台而显的更小。太阳高高的挂在当空,无情的散发着它应有的热量,早已经收到命令而集合的八旗子弟们早已被太阳晒的晕头转向。

    原来八旗子弟们每年都会有二次“训练”,可谁都知道那不过只是走个过场。而今天不同,可是皇上和太后亲临。所有人都穿着正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