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俄国公使喀西尼眼前一亮,这清国皇帝所绘制的铁路线的西头和北头可都连着俄国。这对俄国的远东计划可是天大好的事,如今俄国的远东铁路早已经开工。如果能和这两条铁路连接上,那就意味着远东直接进入俄国怀抱。而他个人也将成为俄国的大功臣。于国于自都有好处,喀西尼心想尽一切可能也要成其此事,回去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国内。喀西尼连忙说:“尊敬的陛下,相信陛下应该知道我俄国的远东大铁路已在修建当中,那可是世界最长的铁路,近万公里。相信这我国在技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俄国公使心中暗喜,可英国公使心里慌了。英俄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尘埃还未落定。清国又提出了铁路计划,可不是正中俄国下怀。俄国熊对于土地的贪婪世界皆知,你清国还要这样做,不是把清国的土地送给俄国吗?欧格讷心中愤怒着,又不能明着去反对。只能说:“陛下,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可是我大英帝国修建的,修铁路的技术对大英帝国毫无问题。”

    “修铁路我法国也不成问题。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考虑修一条通往交趾的铁路呢?”法国公使施阿兰一就知道这和法国没有关系了。但他还是不死心的小心的问了一句。

    “再怎么也要等这两条铁路修完吧。施阿兰公使请放心,朕将来一定会修通到交趾的,那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我们是不是讨论下朕的大十字铁路应该如何去修的问题。”

    “只是陛下想要这么长的铁路同时动工吗?”

    “当然不是,相信各国在铁路的修建上也一定是一段段的修好再连接在一起的。那诸位公使认为朕应该从哪头修起呢?”

    “南方。”

    “东北方。”

    说南方的当然是英法两国公使。英国为了维持远东地区的平衡,不希望俄国在远东有过大的动作。这是英国的“均势外交”的特点,利用两个或多个集团的矛盾,使其互相牵制,以便自己放手推行世界xing的殖民扩张政策。而法国则希望俄国将注意力转向欧洲,以遏制ri异崛起的德国。而施阿兰最为担心的是,本来俄国在得到法国的贷款后,其远东铁路已有放缓的迹象。如果这时清国再修东北的铁路,那以俄皇尼古拉二世的xing格,一定会加快远东铁路的修建。那样法国给于俄国的贷款就叫打水漂了。同样的目的使之两国在清国的铁路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说东北方的自然是俄国公使喀西尼,自然就对清国皇帝陈述修东北铁路的好处:“陛下,还是先修北方铁路,由其以先修东北铁路为佳。这样一但我国的远东铁路完成再连接上贵国的铁路,那样东西方的距离将会大大缩短。那样世界上都会记住陛下的名字。”

    英国公使欧格讷也说话了:“陛下,清国南方省份自古来都是国家赋税重地,如果修通了南方铁路,可以增加南北的交通,货物往来便利,可以极大的增加国家的财政。”这话听起来实际的多。

    光绪故作为难状,心里其实已经是乐开了花。吵吧打吧,等你们都打起来了,朕就有便宜捡了。“是呀是呀,这银钱还是比较实际的。看来修铁路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了。可诸位知道我大清国库空虚,这铁路要修下来,也无法估计须耗多少银两。”

    没料想,光绪才说完。三国公使同声说道:“我国可以提供贷款。”

    光绪马上笑了:“那这铁路之事看来并无大的问题了。只是你们三国都愿意,这让朕如何选择?”光绪没想到,这一掐架,到有这么一好事。光绪未做细想,说道:“这样吧,这修铁路也非一时半刻之事,诸位公使请先回。朕也须再于臣工们商议商议。诸位公使回去不仿先拿出个自的修路计划。谁好选谁的,你们说呢?”

    的实,修铁路这种事确实须要大量的时间,不仅是修路,就是前期考察也须要大量的时间。光绪这样说也没什么问题。

    “好的,陛下,我国会尽快拿出计划的。相信贵国最终会选择我国的方案,必竟大英帝国的实力最强大的。”欧格讷临走时说了句带有威胁的话。

    喀西尼嘿嘿一笑:“比造军舰也许我国还差点,但这陆上之事,我沙皇俄国可不比你英国差。”意指,海上我俄国比不上你,但陆军你们就没得比。毕竟这时的俄国有着欧洲最多的路军。

    得,这还没出门就掐起架了。施阿兰一看咱也不能落后呀。可说什么呢?比海军,强于俄国但又比不过英国。比陆军,强于英国但又比不过俄国人多势多。还好这时光绪出来打圆场了。

    “诸位不必争辩。待诸位的计划出来后,我们再行讨论可好?对了,朕回来前听闻几国公使是前来抗议的,不知为何事抗议呀?”

    这时三国公使才想起来他们来此是为早上光绪的圣旨内容来抗议的。可现在谁敢说呀,这要是一说,这清国的铁路计划立刻就将你排除门外。三国公使面面相觑,互看一眼,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做答。英国毕竟是老牌强国,多年的外交经验马上让欧格讷回过神来,回答到:“陛下,我等前并非是抗议的,想必是陛下听错了。我等前来是为商讨觐见陛下地点的。今ri陛下于太和殿接见我等,是否意味着陛下将此处认定为各国使者觐见之地呢?”

    “既非来抗议。”光绪装做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光绪走下龙椅:“自明朝起,此太和殿一向为我中华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朕之大婚就是在此地举行的。朕想用此太和殿做为诸位觐见之所诸位当无异议吧。”

    “我等无异议。”

    “这就好。中华自古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诸国元首在何处接见我国使者,那我国便在何处接见贵国使者。你们说呢?”明着告诉诸位公使,光绪接见的地点取决于你们接见我国使臣的地点。

    “这是自然。”

    “当然了,各国皆有着各自的礼仪。还是希望诸位使者能加以遵守。关于觐见具体事宜,朕稍候再派人与诸位商议。少川,替朕送送各位公使。另外你去拜访下德美两国公使,告知两国公使朕yu修铁路之事。必竟人多力量大。快些回来,朕在养心殿等你,你也去见见太后。”

    光绪这边已经送客了,三国公使也只好告辞。等三国公使离开后,光绪对寇连材说:“小寇子,传张荫桓养心殿候驾。”

第二十四章 纷争四起() 
话说两头。

    慈宁宫内,慈禧一早接到英俄两国公使前来抗议的事后,便是一阵慌乱。当两国公使因为没有见到光绪,更是提出要面见太后提出抗议,更让慈禧不知所措。而派出找光绪的奴才来报,光绪又去了军校后,便让人传话给两国公使让他们先行等候。一边让寇连材去找光绪,一边传见军机大臣。

    这时的慈宁宫内所有军机大臣都匍匐在地上,聆听着慈禧的怒火。

    “你们是怎么办差的,皇上下圣旨前你们怎么也不劝着点。这下引来了洋人的抗议,这如何是好?”

    “你说你们,怎么都没有一个老成持国的。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就没一个能拿点主意的吗?”

    “皇帝还是太年青呀,行事太过孟浪。要是处理不好又是两国争端呀。找着皇上没有。”

    “什么,法国公使也前来抗议?这可是三国抗议。到底找着皇上没?”

    慈禧发了一通火,说的有些口渴。随手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可这班军机大臣们没有一个回话的。气的慈禧重重的将茶杯放回桌上:“你们还有喘气的吗?”

    “礼亲王世铎,你是领班军机大臣。你来说,这事该当如何处理。”

    清末官场的大部分官员对于洋人还是很忌惮的。自大清对外开战以来,从来都是输。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事都不是好事,尤其是保守派。可礼亲王世铎做为领班军机大臣多少还是和洋人打过交道的:“回太后老佛爷的话,皇上下这道圣旨原本是想激励我八旗子弟之士气。这旨意还是臣让人去拟的”

    “世铎呀世铎呀,你让哀家说你什么好。”没等世铎说完,慈禧就接过话去:“如今这等局面,该如何收场?”

    世铎低声回答:“要不臣出面向两国公使道个歉?”

    “此法不妥。”这时孙毓汶出来说话了:“臣以为不如就让皇上来处理此事,一则皇上已经亲政,此事本应皇上出面。二则,若是出现差错,再由圣母皇太后安抚。也可体现圣母皇太后之圣明,也可为此事留有余地。”

    慈禧想了想,看来也只有此法最佳。也可体现太后的重要xing:“看看,这才是老城谋国的话。皇上找到了没?”

    “回太后,已经让人去找了。奴才让小寇子守在午门。等皇上一回来就回禀老佛爷。”李莲英答道。

    一会工夫外头总算有了回音。皇上找着了,皇上一早去了趟军校而后绕道去了学堂。已经到了午门。

    那就好,慈禧松了口气。就等着看皇上的笑话,这大清什么时候能少得了哀家。这时又一个小太监来报,皇上到了午门后,让寇连材和唐绍仪先走了,皇上还等在午门不知何事。

    皇上想干什么?慈禧对光绪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不一会儿又来了小太监才明白。光绪让唐绍仪去兵部拿了张地图。而寇连材竟然带着三国公使去了太和殿。而且皇上正赶过去。慈禧心中怒火中烧,这还了得。

    在慈宁宫中,要说最能体察慈禧心思的,莫过于孙毓汶了。孙毓汶看见慈禧听说三国公使去了太和殿脸sè一变,他立即跪到在地:“皇宫内院,岂能为蛮夷所开。太后,您要做主呀。”那说话声音一副哀怨模样。

    这话听在慈禧的耳朵里,无异于火上浇油。慈禧“腾”的一下站起来,用不yin不阳的语气说道:“都跟着哀家去养心殿,哀家到要问问咱们这位皇上,这袓制还要不要了。”

    就在慈禧带着大小军机们前往养心殿路上的时候,光绪已以结束了太和殿的事宜。唐绍仪才带着三位公使走出皇宫大门之时,法国公使施阿兰使拉着唐绍仪问:“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唐绍仪拱拱手:“下官唐绍仪,现为皇上的秘书。”对于秘书这个称谓,唐绍仪依然有些别扭,因为皇上到现在还没给自已一个明确的官职。

    皇帝的秘书,那可是能左右皇帝意见的人。这等重要之人自要好好亲近。欧格讷恭谨的问道:“请问唐大人,贵国皇帝是何时起想修铁路?修此铁路有何要求?还望唐大人不吝赐教。”

    回想皇上在太和殿说起铁路之时,又是往来不易,又是交易不便。说的是煞有其事。还久悬未决。皇上在今ri中午前跟要就没有提过。唐绍仪心中呐喊着,可面上又不能这样说,只能顺着皇上的意思接着往下说:“下官来京之时就听说皇上早有此意,正如皇上所说。我大清受限技术与资金的原因,方才拖到今ri尚未能有结果。此次有三国相助,相信这铁路能很快进入实质讨论阶段。至于要求,还是请诸位回去后拿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来,相信皇上会选择一份最佳方案。”唐绍仪的意思跟本就一句话:早想干了,就是没钱。

    “唐大人,既然贵国皇帝陛下早有此意,那我立刻回去向国内发报尽快拿出方案来。还请唐大人在贵国皇帝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这铁路要修还是先修东北段的好。”俄国公使喀西尼可能是这里面最积极的。

    “唐大人,请转告贵国皇帝陛下。大英帝国的技术和资金都是最雄厚的。”欧格讷不温不火的说了一句,说的时候还似有似无的瞟了一眼喀西尼。而喀西尼只是抬起头看了一眼天空。

    唐绍仪心中不得不佩服皇上。拿了条莫须有的铁路,不仅让三国不提抗议之事,还直接让他们互掐起来。只是他没想明白,干么还要告诉德美两国公使。是皇上想把水搅的更混,还是真想修铁路。

    “三位公使大人,下官还须前往德美两国公使馆。皇命在身,恕不想陪。告辞。”

    “唐大人慢走。”

    唐绍仪和喀西尼先后离开。待二人走远,施阿兰便说道:“此次清国修铁路之事,必将重新引发沙俄对远东的扩张yu望。我们须要将俄国的目光重新拉加欧洲。欧格讷先生,我们必须联合起来。阻止俄国染指这条铁路。”

    “施阿兰先生,相信在这点上,你我两国都有着同样的利益。但我疑虑的是,以清国人做事的习惯,这么重要的事必定要与他们的军机处商议。可为什么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呢?如果是这位清国的皇帝没有和军机处商议而是个人的想法的话,那清国皇宫里面还有我们很多不知道的事呀。”欧格讷有些担心,因为他看来这事不仅仅是清国皇帝想修铁路这么简单。

    “不管怎么样,总之不能让俄国人参与进来。欧格讷先生,我须要将此事通报国内。再见。”

    唐绍仪告别三位公使后,连忙赶到东交民巷德国公使馆。没想到德国公使巴兰德已经去了美国公使馆,唐绍仪又连忙赶去美国公使馆。而德国公使也正是因为今天光绪圣旨引发的英俄两国抗议前往与美国公使田贝商议,能否在这次抗议中捞取好处。两人在交谈了关于最近清国的一些动态,由其是清国建立新军学校和新式学堂。他们还乐观的认为,老朽的清国终于向西方文明世界接近了。

    “田贝先生,不知道对于此次英俄两国公使对清国的抗议,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在我个人看来,清国发出这样一份圣旨,原为激发本国士气,本无可指责。而英俄两国大动干戈的抗议,不知清国这次又会答应什么条件。我们是不是也联合一下争取点利益呢?”巴兰德太想为德国争取一个新的市场了。

    “巴兰德先生,我个人认为英俄两国的抗议并非为了这份清国的圣旨,我想也许是为了圣旨上只提到了英俄两国与清国签订的条约。而没有提到比如中美的望厦条约。”田贝提出了一个假设:“当然如果可能,我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