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本要投降了?光绪楞住了。从那莫名其妙的穿越开始,改变甲午的结局,改变这国家的命运,就是光绪心头一直魂牵梦绕的理想。从国内到海外,从朝堂到民间。三年多来的苦心经营、几十天的喋血枪战,终于换回了今天的胜利。不经意间,光绪已经泪流满面。

    “赢了,甲午赢了,大清赢了,朕赢了,中国赢了”光绪突然抱头低声而哭。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唐绍仪和王士珍不知所措,日本要求和谈就是认输,本是高兴之事为何皇上还要痛哭流涕?他们当然不明白,赢得了甲午之战。这个国家就再也不用付出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也不必割让台湾、再也不用“千古伤心过马关”。赢得了甲午之战,就保住了这个国家的元气,保住了最后的民族之气,保住了重振中华的底气。

    良久,光绪抬起头擦干眼泪:“来了。那就欢迎,要热烈的欢迎。安排一个接待晚宴。朕会亲自出席。至于日本。赔款割地决无二话,否则朕宁可继续打下去。”

    “那和谈底线如何,还请皇上示下。”

    “一时之间如何能想的明白。无非是满天要价,落地还钱而已。你们也先回去考虑一下。”光绪眉头一皱:“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对于西方各国来说就像是一快烤肉,谁都想上来咬一口。英美等国之所以愿意出面调停,无非利益驱使。让林启兆来见朕。朕到要看看是清国能给出的利益大还是日本能给出的利益大。”言语间。光绪一脸不懈。

    风雪已经停了,漫山遍野的都被洁白所覆盖。光绪带同四女连着三五个侍卫来到山间野外。

    “好大的雪呀。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安茜走在齐膝深的雪中,捧起一把雪。

    “北方寒冷,自然有此雪景如画。南方炎热。虽无此雪景但四季舒适。再怎么说,也不用穿这么多衣服吧。”黄琳回应到。

    “啪”的一声,一团雪在安茜身上炸开。光绪哈哈大笑的跑开。

    “你竟然敢打我。”安茜抓起雪团向光绪扔了过去。

    “看招。”光绪又一团雪球打在黄琳身上。

    “姐妹们,打他。”黄琳叫道:“打到他投降为止。”四团雪球向光绪飞来。

    一团雪球正中光绪脸上。光绪摸了把脸说:“不带打脸上的喂,刚刚说好了,打人不打脸的哎呀”

    雪球四起,光绪及五女雪仗打的火热。侍卫们视而不见,只是远远的散开。

    “停停停。保持安静,安静。”光绪突然喊停。光绪抖了抖头上的雪花,雪地太深跑不快呀。

    “怎么了,肯投降了?”安茜远远的走了过来。

    “你们看,是雪兔。咱们打一只来烤着吃吧。”

    一处山坡上,已经扫开积雪的雪面已经架好了柴火。熊熊的火焰带来的热量烤暖了双手,也融化了积雪。四女坐在找来的大石上,看着光绪摆弄着石块架成一个长条形的烧烤台,小声的说着话。

    “你们在说什么呀,不会在说我的坏话吧。”摆弄完了的光绪拍了拍手站了起来。

    只见安茜用很严肃的口气问道:“李明,问你一个问题,你必须要老实回答。你在新军中到底是干什么的?”

    光绪一楞,不知道为什么安茜突然这么问:“呃我不是说过吗。我是参谋部的呀。”

    “你胡说,你肯定不是参谋部。”安茜死死的盯着光绪,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什么:“参谋部归参谋长王大人统管,我看你好像并不太尊重你的最高上司,反到是王大人对你格外尊重,好你是他上级一样。”

    “呃这个”光绪挠挠头回答到。“王士珍是统管参谋部了,我只是隶属参谋部,不归他管的。”

    “那你到是说说,你在参谋部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安茜依然盯着光绪。

    这个该怎么说呢?光绪正当不如何回答,李菊藕帮光绪解了围:“也许是军事机密他不方便说吧。”

    “是呀,是呀,不能说的。总之是个不小的官。要不然哪里会有卫兵呀。”光绪拼命的点头。

    安茜哼了一声:“看不出来嘛,你这个花花公子到还有点本事嘛。”

    光绪一阵头大,这话不好接呀,只能打个眼色给李菊藕。李菊藕肯定知道自己皇帝的身份。只能盼她来帮忙解围了。还好这时侍卫们将剖洗干净的两只雪兔拿了过来,光绪接了过来也不说话,割下数块肉来开始烤雪兔肉。

    “好了,安妹妹你就别为难他了。”李菊藕在一旁话题一转:“如今对日战事即将结束,不知参谋部下一部有什么打算呢?”

    “我们又不能打到日本本土去,那还能有什么打算,和谈呗。”

    “是呀,咱们大清还不够强大呀。看来只有和谈这条路了。家父北洋一路败北,若非皇上新军力挽狂澜,大清怕是无力反击。惜日北洋败北。让家父主持和谈。如今新军大胜日军,朝野却对家父一片苛责之声,家父都有些心灰意冷。”突然李菊藕用很恭谨的语气说了句:“不知皇上对和谈之事如何安排?”

    光绪回头看了眼李菊藕,两人皆是若有深思的一笑。光绪接着烤手上的兔肉,嘴上却在说:“中堂不过是代人受过而已。此理中堂大人应当知晓。以一域之地且处处受制去对一国之兵岂有不败之理,即使北洋败北也全非中堂之过。对于和谈。说到底赔款是少不了的。只是具体条款还未能商定。要少了自己心里过不去。要多了吧,又怕要不到。其实皇上也头痛这问题。”

    “要我说怎么要个几千万两银子吧,这东洋小鬼子实在太可恨了。”安茜撅着嘴说道。

    “几千万肯定是不够的。”光绪哈哈一笑:“西洋四国公使已来锦州,且看谈的如何。不知中堂大人对此有何高见呀。”

    “家父此时还能有何高见。光是应付朝廷那些参奏的折子就够烦的了。哪有时间去想这个问题呀。”李菊藕若有所指的说道。

    “既然四国公使已经来了锦州,那总是要谈一下的。只是不会有什么明确的结果,最终还是要等皇上回京朝会再商议的。等与四国公使谈完。皇上就要回京了。这最终于洋人谈判,听皇上的意思还是要请李中堂出面主持的。我建设你不如先回去,告知中堂大人早做准备的好。”

    “可那朝中四下的参奏如何处理?怕家父是脱不开身呀。再说皇上身边的唐绍仪大人深得皇上信任,家父也称赞其办理外交也是得体。皇上岂会弃之不用?”

    李菊藕这是在逼朕表态呀。光绪会心的一笑:“唐绍仪是办的不错。可他必竟还是太年青了。如今可是战争谈判,皇上还是怕唐绍仪办不来呀。如今朝中有能力和威望的也只有李鸿章了,所以他出面代表大清和谈基本已是定局,至于唐绍仪,还要靠中堂大人帮带一番才好。中堂大人只须专心和谈之事,至于朝中对中堂大人的参奏,我到以为中堂大人不必理会,我相信皇上自会为中堂大人做主的。”

    “那奴婢就代家父谢过皇上了。”说着,李菊藕起身作了个揖。

    “那到不用。晚生当年于全聚德有幸与中堂大人攀谈,以晚生之见,凭中堂大人之才华,若无羁绊当可能千秋之业。不知中堂大人此时做何感想呀。”光绪反问道。你既然逼朕表态,那中堂大人的态度是不是也应明确一下了?

    “我虽是其女但也不知家父是何想法。至于如何,那恐怕得问家父了。”李菊藕对着光绪微微一笑。

    我就是皇帝自然可以代表皇上说话,可他不是李鸿章呀。光绪一阵抓狂,堂堂皇帝竟然上当了。

    光绪递上刚刚烤好的肉串,香气四溢的肉串递到李菊藕手上时,光绪若有所指的说道:“我烤的肉很香哦。”

    李菊藕直接拿过来,咬了一口:“是很香,所以我还是支持少爷的。”

    “这是个好消息。不枉我烤的脸黑如此呀。”光绪、李菊藕相视而笑。

    “你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安茜疑惑的问道。

    “我们在说这肉的味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利益的纠结() 
锦州,在特意为各国公使紧急安排的院落内,四面都烧着炭火的大厅温暖如春。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和德国公使巴兰德在张荫桓和伍廷芳陪同下来到锦州。而清国皇帝对于来访的各国公使,一路上安排的盛大的欢迎仪式让各国公使备感意外。东方古老帝国的年青皇帝,在错综复杂的朝局中一手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带着这支军队战斗在第一线上。用自己做为诱饵,生生扭转了已经糜烂的战局。而且他仅在短短的二个月内,让一支从鲜朝一路溃退的军队变成了一支又顺着原路杀回去的军队。除了好奇外以外,更多的是不解。并且,因为这场战争让各国在大清的利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他们此行,除了代表日本出面和谈以外,更多的是为了各国在华利益。

    尤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本已即将胜利的日本突然倒下。大英帝国不仅在本土还包括远东在内的经济利益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受到了影响。日本这个东亚新兴国家已经在战争中倒下,清国这个古老的帝国虽然胜利但短时间内也摆脱不了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对于大英帝国而言,两个贫穷弱小的国家无论谁胜谁负,都不可能动摇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实际领导地位。但是,却在这场战争中,大英帝国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遏制俄国在远东扩张而扶持起来的日本,因为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使英国购买的六千万日元的国债面临着无法收回的尴尬。在清国国内,因为战争而使本已经进入实质谈判阶段的大十字铁路计划彻底停滞,而且清国为了修铁路而凑集的大量资金全部被战争所吞噬。在华商人们的抱怨雪片般的飞来。让欧格讷倍感压力,为此甚至英国首相亲自发来训令。要求欧格讷务必在战争结束以后,使清国南方的铁路开始修建。

    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年轻的清国皇帝表现出让人震惊的影响力,让一直以为深深了解这个国家政治的欧格讷都对自己产生了一些怀疑。如果清国的政治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朝清国皇帝方面的转变的话,那么借着出面调停战争的时机,与清国皇帝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就如同德国公使巴兰德那样。那将是一个在将来能影响清国政局的很好的机会。

    不过让欧格讷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清国的这位皇帝如今却陪着女伴在外狩猎游玩,不在锦州。而让四国公使更为惊呀的是。接待他们的清国皇帝身边的近臣唐绍仪和林启兆,却跟本没有提及近在眼前的战争,反而是提及清国未来的建设构想。

    修建铁路,开设工厂,建立学校等等。这个计划其实一直都在实施当中,但因为受到了来自清国太后的阻挠而进展的相当缓慢。清国年青的皇帝还要不时借着西方各国来胁迫清国的皇太后让步。才能缓缓推动这个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如今。清国的这位皇帝凭借着这场战争,获得了相当的权力。更何况在这位皇帝陛下的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对于目前的清国来说最为精锐的军队。在这个时候,清国皇帝再次提出这样的方案,意义就完全有些不同了,那就意味着各国可以在清国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让四国公使们都投入了足够的兴趣。

    尤其是这位清国大清银行行长、实际的清国经济掌权人的林启兆。他所提出来的关于清国经济改制金本位的设想,就足以让各国在清国经济改制的过程中获得无法想像的利益。

    这时的四国公使早已经忘记了他们来此的跟本目的是调停清日间的战事,转而去谈论清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随着清国皇帝狩猎而回,更是进入了热烈的交谈当中。

    谈论是热情而又富有建设性的。当然。分歧也是巨大的。清国在提出这些方案时的一些附带条件,让各国犹豫不决。英国的造船工业、德国的军事体系、法国的武器技术、美国的经济支持,眼前的清国皇帝似乎要一网打尽世界各国的最精华的部份。德国在远东本来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要条件合适,相信德国人不会拒绝。法国在远东除了一个安南外,其它可有可无的小岛无法提供更多的利益来源,能在清国身上获得更多利益那么为什么要拒绝呢?而美国正在为自己的产品满世界寻找倾销地,拥有四万万人口市场的开放,不是美国所能拒绝的了的。唯有英国徘徊不决,清国的江南早已经是英国传统的利益地区,但随着美德法各国的进入,会对江南英国的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得而知的未知数。如何能在保证英国现有利益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欧格讷始终犹豫不决的跟本原因。是不是应该和清国皇帝单独谈谈呢?

    在此之后的几次宴请和会谈之中,清国的年青皇帝似乎忘记了这场即将结束的战争,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及。反到是跟据连日来谈论的结果,拿出了一份让四国公使们期待以久又充满欣喜的计划书。或者说是一份清国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计划书拟以在将来的五年内将大量引进外资,修建铁路,开办矿山,建立学校。并将逐步开放市场,准许外国人在清国内陆开设工厂企业

    对于计划书最后说明的:清国将保证各国在华工厂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样,各国也必须合法的保证清国将来在各国开办的工厂企业的正当利益。这一条各国只是一笑而过,如今的清国还有什么像样的工厂企业。

    但是计划必竟只是计划,想要实施却须要得到这个国家最权利机构的保证。清国皇帝虽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定的权利,但清国皇帝能代表朝廷代表那个已经掌握这个国有几十年的皇太后吗?这个问题四国公使私下已经讨论过很多次,美德两国公使到是充满了信心,并且不断的劝说着英法两国公使。欧格讷是有些担心。只有这位清国皇帝能在不久的将来顺利掌握清国的朝政大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