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臣以为不妥。”徐桐站了出来:“虽然欧阳振华未败一仗,然他仅指挥一部二万余人。而兵部尚书乃统驭全国之兵,其人怕是不能胜代任了吧。”说完还诧异的看了眼孙毓汶。

    徐桐的话带表了很多大臣的心思,说道底还是权利之争。皇上已经三军在握,你孙毓汶还要加封欧阳振华全国统兵之权,你孙毓汶可是太后身边的亲信,你这到是帮谁说话呢?

    虽有慈禧明白过来。只听孙毓汶继续说:“刘盛休仅凭数百残兵就可突破日军封锁,第一个救援田庄台,其人胆识与才情不在欧阳振华之下。微臣还以为,可让刘盛休接任其新军统帅之职。刘盛休曾与皇上并肩作战,相必皇上也不会反对。另有,段祺瑞、雷震春、孟恩远等人,其手下兵勇更是有以一当十之功。可委任各地总兵,以他们之才华,当可为朝廷再练就精兵。冯国璋长途进攻收复平壤,可委任其总督朝鲜战事。至于其他的有功之人,朝廷该当提拔的,该重赏的重赏。尤其是二师新军,此战是居功至伟。此战,北洋淮军处处战败已不当大用。微臣以为,当调新军镇守辽东山东各处要害之地,以显我朝廷重用有功将士之决心。”

    其实不用待孙毓汶说完,在场的这哪个不是在朝局之中久经历练的老人了,这下都明白孙毓汶的意思。其实就是高高挂起,别看欧阳振华当个兵部尚书。上面有孙毓汶压着,下面有荣禄顶着,他一兵一卒也是调动不了,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也施展不出来。更甚着,将皇上军中大将调至地方,官衔虽大。可在地方上一无人情事故。二无助力可援,也只能在政务中慢慢老去。而且还让刘盛休、聂士成这些原北洋系的人去带皇上的新军自然也是上下制肘。如此一来,一切又都在太后他老人家的掌握之中。

    “听听,你们都听听,莱山这话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啊。”慈禧的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在这场战争中,我慈禧是输了一局,就算把这朝廷还给你光绪又如何,这朝廷这天下,到头来还是我慈禧的。

    在众人的一片赞誉声中,翁同龢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回去赶忙将消息发给皇上。

    比起清国紫禁城中的勾心斗角。此刻的日本大本营却是一片死气沉沉。

    日本大本营内还在为大阪、和歌山而争吵。孰不知,在大本营内部的房间内,却陷入了死一般的宁静。

    曾被伊藤博文誉为帝国最后曙光的第二师团,在刚刚获得沧州之战胜利的半天后,又再次全面溃败。谁能想得到。就在第二师团气势汹汹的杀向天津的同时,清军第一师却一反常态的放弃了多日才建设好的阵地。选择了全面反击。而在追击过程中的第二师团。还来不及收拢部队就被清军第一师击溃。第二师团本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全军覆没也没能改变第二师团的命运,也丢掉了改变帝国命运的最后机会。

    随后,清军发动了全面的追击战,那些在沧州被帝国打败的清国溃兵们,在清军第一师的组织下。变成了一支支由索命恶魔组成的部队。开始漫山遍野的追杀着帝国的勇士。包括师团长、参谋官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无一生还,两个联队长也全部战死。唯有最后一个受了伤的大队长收拢了残兵,退到了黄河出海口那狭小的半岛上,等待着清国人最后的审判。而散落在四处的帝国勇士。不是被杀死,就是被俘虏,最后送到了由帝国叛徒野津道贯在锦州为清国人建立的建设兵团中,去为帝国的敌人的建设添砖加瓦。

    曙光还是没能驱散阴霾,中国这个压在帝国头顶千年的阴霾经过这次战争,不仅没有变的薄弱的迹象,反而似乎越来越浓厚。辽东惨败、山东惨败,帝国陆军全军覆没。荣城湾惨败,帝国海军全军覆没。这场日清之间的战争,对于帝国而言已经结束了,但对于清国而言却才刚刚开始。

    从清国传回的情报,在旅顺、在大沽、在威海,受损的北洋舰队开始紧急修复,大量的火车装载着物资往来于各地。在广州,清国南洋舰队已经开出港口向北而来。而近在咫尺的太平洋舰队在日复一日在帝国的海岸线烧杀抢掠。军事上的失利就已经导致了帝国近在眼前的耻辱,将来的政治谈判帝国还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想到这,伊藤博文不由痛苦的摇了摇头。

    黑板上,参谋官已经写下了帝国最后的力量。海军,仅剩下东京湾内的十艘鱼雷艇和六艘临时用货船改装而来的炮舰。这已经是帝国目前可以拿出来最后的海军力量了。仅存的舰船名单,让会议室内每一位手握重权的大人物们脸上纷纷流露出了绝望的表情。虽然帝国还能武装起几十万的陆军,并且已经在实施。且不说还有没有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单是失去海军这个兵种,空有几十万的陆军也只能望洋兴叹。

    北海道因为敌人的封锁已经中断了联系,而远在南方的冲绳早已与帝国失去了联系。

    虽然在辽东、在山东,帝国已经失败。不过,帝国也并非一无所获。在辽东,还有两万帝国勇士。在山东,也有六千残兵。他们都等着帝国接回来,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在朝鲜,英勇的帝国勇士在汉江边上击退了进犯的清军,如今日清两军就在汉江两岸对峙。也许是目前的清军力量不足,一但清军将辽东山东的帝**队彻底消灭,那样清军就可以再无顾虑的进攻朝鲜,那样朝鲜也将不保。只要能保住半个朝鲜,帝国的未来就还有希望。

    “清国提要求了吗?”说话的是伊藤博文,作为当前的政府首相,目前的局势他责无旁贷。

    “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清国方面的官方消息,只有太平洋舰队让人带话回来。要求帝国赔偿战争损失并且割让领土。但没有提具体的要求。”少佐回答到。

    怎么办?所有人心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低着头,作为帝国陆海军总参谋长,他内心在煎熬。终于他抬起头:“在英国,两艘战列舰已经铺下了龙骨!天皇陛下,也已经做好了再次购买军舰的准备。帝国虽然输了眼前这场战争,但为了帝国的未来,为了帝国数十年来奋斗的梦想,结束这场战争吧。保住帝国在清国最后的勇士,就是为帝国保留一份元气,为帝国的未来去争取一个更有利的局面。”

    “难道就只能这样放弃了吗?难道帝国就这样向那个弱懦的清国投降了吗?”北白川能久用不甘和痛苦的声音叫道:“不,我们没有失败。帝国不会失败!我们还有数十万最精锐的陆军战士!”

    可谁都知道,清国不会傻到进攻帝国本土。对于一个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岛国,有一支无敌的海军舰队就足够了。

    “不,我们不会投降,帝国也永远不能投降。只要清国一天不进攻帝国本岛,帝国就还没有输掉这场战争!”伊藤博文握紧拳头用力的一挥,那是他对帝国未来的期待:“诸君不要忘记了,清国眼前虽然还是老大帝国,但是他们衰弱而腐朽。他们国内各个阶层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重重,官僚**、国民愚昧,经济一片混乱。既使他们的皇帝想要变革国家,仅仅靠极少数人,就想推行一场改革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皇帝还要应付来自他们太后那些保守党的制肘。他们的洋务运动就是先例。但是帝国却不一样。帝国虽然很小,但是帝国却是很干净纯粹。帝国的每一个子民都在为帝国辉煌的未来在努力。帝国已经走在前面了,完善的工业体系,高效的政府。五年,最多十年,只要等帝国充实了国力,回复了元气。那就将是我们再次踏上清国的土地,那也将是帝国最辉煌的时刻”

    伊藤博文的话无疑是有鼓动力的,在他的话后,所有人都低头去面对现实。

    “山本君,带上你的部队,封锁浦贺水道吧。”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承认失败:“陆奥君,请你立即联系英美等国大使,代表天皇和帝国,请他们出面和谈吧。”

    陆奥宗光点了点头,伊藤博文却又问道:“亲王阁下,那么朝鲜那边怎么处理?”

    “绝不能放弃朝鲜!那片大陆,是帝国崛起的基石。”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深深的叹了口气:“去吧。”

    所有人都慢慢的走了出内室,唯有伊藤博文默默的望向在寒风中摇曳的树木。(。。)

第一百五十三章 烤肉的味道() 
锦州,此刻早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兵营。人员来来往往,物资有条不紊的调运。此刻的锦州也不是日本人刚刚打到辽河那会,都去躲避战火的空城,此刻早已经是人满为患。自辽东大捷以来,久闭的山海关终于打开,坐在关前的学子们都纷纷结伴前来到锦州。在大街上,在军营里,热血的学子们一篇篇激动人心的讲演让这些血战之余的官兵们也尤为激动。更是在光绪的刻意安排下,军中的政治委员们联系前来的学子,将前线战场上的一幕幕感人的故事,编排成各种各样的戏剧,一遍又一遍的在各个军营中演出。不仅如此,唐绍仪组织学子们前往封锁日军的一线战壕内,给冰天雪地中的士兵们表演。激动之余的将士们,为学子们安排最舒适的房间和最好和伙食。此刻,军人和学生处处一片和谐融洽。

    锦州参谋部外,四个女生围着参谋部外的门房争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我的姑奶奶们,这里真的没有你们说的李明这个人。你们快饶了我吧”门房每日都会被来参谋部找人的记者百姓搞的焦头烂额。记者想采访皇帝官员,百姓想来打听他们的亲人朋友的消息。要不是皇上下令在百姓面前要表现出新军严谨的军纪和亲善的态度,门房早就下令赶人了。不过一般的百姓也不会来此处,城门边上有后勤部专门设立的查询处。能来此处的都是有些背景的人物,比如其中一位可是天下第一总督的女儿。这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门房能得罪的起的。

    “不可能,他亲口跟我说过他的参谋部的。拜托军爷再帮忙问问好不好了?”安茜都开始哀求起来,田庄台一战,参谋部的参谋官损失惨重。安茜很担心李明的安危:“李姐姐,你不是李中堂大人的女儿吗。你肯定能进去的。你进去帮我问问吧。”

    李菊藕只能上前问:“我要见参谋长王大人。我带来了我父亲李鸿章的口信。”李菊藕哪里敢说,安茜口的李明其实就是皇上。只能找个借口让人先进去递个话。

    “姑奶奶们,就算我求你们了,别闹了成不。这会儿参谋部忙着呢。”真正哀求的是门房。

    “快去通报,耽误了事情你负的起责吗?”李菊藕质问道。

    当然负不起责。门房只能让人去通传。

    “还是李姐姐有办法。让你们这些兵大头知道知道历害。”黄琳高兴的笑道。

    门房看了她们一眼:“这是新军,可不那些北洋兵。在这里,如果是假传消息,就是李中堂也得受罚。你可得做好准备了。”言语间,对北洋各部的不懈滑油然而出。毕竟北洋各部全线溃败,唯有新军扭转乾坤。虽然皇上一再要求各部保持平常心态。但天下皆败唯我独胜的自豪感却是摸不掉的。

    李菊藕微微一笑:“自然是有事,你就不必过虑了。”

    远处,光绪在众多侍卫的环绕下,顶着头顶的白气一路慢跑而来。这次亲自经历的战争,不是他三年不曾停止的锻炼。早就倒下了。所以仅仅休息三天的光绪,就已经开始恢复三年来都没有停过的晨跑。

    “你们怎么来了?”光绪很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四女。

    “看看你死了没有。”虽然安茜话中带刺。但是安茜眼中那无法掩饰的担心。让光绪心中一暖。

    “阎王爷不收,所以没死成。”光绪哈哈一笑:“天寒地冻的,进去说话吧。”随既带着四女往院子里走。

    王士珍这时刚刚出来,还在纳闷着要有事发个电报不就完了还特意让他的女儿带什么口信,眼前一幕让他明白了。哪里是什么李鸿章的口信,跟本就是来报信有人要找皇上化名的那个李明。不过这下没事了。

    王士珍上前走到光绪面前也不行礼:“参谋部紧急会议。还请您赶紧参加。”

    “我知道了,你先去,我马上就来。”光绪说完便让人给四女安排舒适的房间:“等我一会,很快就来。”

    参谋部内。因为主要战事已经结束,更多的工作已经转移到战后的安排调度上。

    内室中,唐绍仪报告道:“翁中堂发来电报,朝廷对前线将士的封赏已经基本确定。相信再有几日朝廷封赏的电报就应该要到了。”

    光绪接过电报一看:“呵,都升官了嘛。那可要好好庆祝一番呀。”

    “皇上,如果真要是按照朝廷的封赏,那这一战打下来良好的局面就全完了。”唐绍仪着急了:“皇上,不如称着朝廷旨意还未到。皇上提前封赏下去。做成事实让朝廷无话可说。”

    “对于太后那边,朕是通过这一仗获得了点优势,但还不足以改变什么。如果朕真要强行封赏,那就是摆明了和太后做对。这个国家太后已经经营了几十年,早已是根深蒂固、枝节纵横。如此一来,国家立刻就会分崩离析。”光绪放下电报长叹了口气:“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首要就是团结。还是等朝廷的封赏来了再说吧。”

    一旁的王士珍也是无比担心的说道:“可如此一来,辽东各部必将是兵将离心。这数年来的苦心和浴血奋战岂不是化为乌有。”

    “只要有朕在就不会的,朕也不许出现这个情况。相信朕,无论朝廷旨意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无非是见招拆招而已。诸位不必过于忧虑。”

    既然皇上决心已下那也没什么好再说的了。唐绍仪说起了第二件事:“另外李中堂发来电报,日本方面已经请英美等国出面调停。英美德等三国公使已经登上前往锦州的火车,预计傍晚时分抵达。”

    日本要投降了?光绪楞住了。从那莫名其妙的穿越开始,改变甲午的结局,改变这国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