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痞臣-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院子里葡萄架下有个石桌子,配有四个石墩当座凳,徐乙他们仨也来坐过,知道那石墩一个至少有二百多斤,胖子和眼镜一道院子里,就看到了一场奇观——只见大哥徐乙,两手一手一个,将两个石墩提到了院子当中。

    顿时,两人就目瞪口呆了:“这是我大哥吗?”

    徐乙纵身一跃,两只脚就站在了两个石墩上,对胖子说道:“胖子,你来推我,看能不能把我推下去!”

    看到这一切眼镜和胖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几乎同时问道:“大哥,你这是玩的哪出啊?”

    “别废话,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徐乙白了两人一眼。

    胖子也就不再犹豫,双手用力推向了徐乙的大腿,只见徐乙纹丝不动。胖子也很狡猾,围着徐乙转了一圈,转到到徐乙后背的时候,猛然间,用全力撞向了徐乙的屁股,心想:“大哥这下,你该掉下去了吧!”

    “哎呦……”徐乙坚如磐石,胖子用力过猛,结果自己一屁股后栽倒了地上。

    “眼镜你和胖子,一起来推我试试!”徐乙喝道。

    结果眼镜和胖子用尽了全力也没推动徐乙,看着气喘嘘嘘的俩人,都带着惊异的表情,徐乙对两人说道:“半年前,我在我爹爹留下的书籍里找到了一本叫《五元引气诀》的书,没事的时候,我就琢磨其中的内容,后来我才知道是本武功秘籍!”

    “大哥,我们也想学。”眼镜迫不及待的说道。

    “大哥,你可不能藏私,一定要教教我,我学会了蕾蕾一定会佩服我的……”胖子高兴的恨不得在徐乙的脸上亲一口。

    徐乙和眼镜两人同时都鄙视了一眼胖子。

    “我现在把《五元引气诀》的序篇口诀传授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谨记:‘气着,玄气也,人体极限发出来的无形之力,可开碑裂石,可移山倒海,可逆天改命,可延年益寿,可无中生有……以玄气炼化奇经八脉,炼化经脉之中的穴窍,方可产生无上威力,是武道之根本也……”

    眼镜和胖子背诵记忆的能力自是很强,一会两人便把《五元引气诀》的序篇倒背如流。

第十二章 徐府() 
“下面,我传你们五元归心拳的起手式。”

    徐乙边做动作,边念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不顶劲,不丢劲,不让先,不落后,静心以求同步……”

    开封城东北部的朝天街是省城达官富人的聚居地,左面不足五里就是大相国寺,右面有连绵的古长城,后面有小山连成片,所以朝天街亦有“聚宝盆”的别称。

    徐府位于朝天街的中间地段,上午十时许,徐乙三人已经到徐府的门口。

    只见这徐府朱红的大门显得有些年份了,大门上有两个富贵华丽的“蝙蝠”门环,门上的门楼铺设着一排排青瓦楼角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鲤鱼吐珠,在门楼下面的门匾上书有“清白传家”四个大字,整个徐府大门都透着一股大富之家的低调与古朴。

    “胖子,你也太猴急了吧?我们是来吃午饭的,结果来这么早干什么啊?”眼镜昨晚练功有些晚,大清早就被胖子折腾起来,那是怨气冲天啊!

    “是昌叔让我们早点到的,说给咱们引荐一些朋友认识……”胖子辩解道。

    一路走来,徐乙见到朝天街虽然暗合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之势,但是前面朱雀方的街市已经偏移,大有飞走之势,主能聚财亦能散财之象也!不由暗自感叹:“此处只可保十年富贵也!”

    随着胖子叩响门环,“吱”的一声大门便开启了。一个六十岁模样的老头打开了门,一看见是胖子连往里面让路道:“张公子,您来了啊刚才老爷还问呢?”

    “王伯,这两位都是我的兄弟……”胖子对老王说道。

    “快请进,快请进……”老王很是热情。

    一进院,正中一条青灰的砖石路直指着厅堂。厅门是四扇暗红色的扇门,中间的两扇门微微开着。侧廊的菱花纹木窗开着,干净爽朗。廊前放着藤椅和藤桌,离藤桌三尺,花草正浓。未走到宅院中间就闻到一股桂花的香味,令人徐乙不仅心旷神怡,这就是八月秋天的味道。

    “徐举人、孙公子,明明啊,你们三个怎么才来?快快厅里坐,茶已经泡好了!”昌万泉听到开门声,就到出了客厅迎接徐乙三人道。

    “昌叔又要讨饶您了!”徐乙三人都连忙拱手道。

    昌万泉边把三人往里面让,边说道:“你们说的哪里话,这人啊年龄越大越想家,看到你们,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昌叔叔,您还年轻着呢,看着也就像四十岁的而已!”胖子连忙笑道。

    “胖子很会拍马屁啊!”徐乙和眼镜心里鄙视着,但是嘴上却异口同声道:“对……对!昌叔,您还是很年轻啊!”

    这时,有丫鬟端上了茶。 “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还是当铺里的小伙计,整天浑浑噩噩的;哪如你们已经身负功名,前途无量啊!”昌万泉边说,边示意三人喝茶。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昌叔,您可是我们的楷模呀!”眼镜从进入徐府,就敬服昌万泉的成就,徐乙和胖子也点头称是。

    正在这时又传来了叩门声。

    “一定是老赵,老李和杨公子来了,一会我引荐你们认识一下,特别杨公子杨林可是大有来头,还有老李是咱们南和老乡……”听到叩门声,昌万泉边起身去迎接,边向三人介绍道。

    说话间,看门的王伯已领进来了三个人,其中有一位是老者,大概有六十多岁了,身材消瘦,不过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是精干,除了一位四十多岁略显富态的中年男人,还有一位三十岁左右器宇轩昂的男子,看其穿着打扮,就不是普通人。

    昌万泉和徐乙他们三个也到了院子里。

    “杨公子、老赵、老李,欢迎啊,杨老板你可是难请啊,今日你的到来可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昌万泉拱手道。

    “昌会长有礼了,我哪次回开封,没到你这里报到啊!你可别冤枉我哦!”徐乙只见那杨公子气度非凡,说话倒也风趣!

    昌万泉把徐乙三人叫到身边,指着杨公子道:“三位贤侄这是杨老板,他可是不经常在开封的大忙人。”

    又指着那位老者:“这是咱们南和的老乡,风雅轩的李掌柜。还有这位是玉石坊的赵掌柜!”

    随着昌万泉的介绍,徐乙三人是连连拱手打招呼。

    介绍完杨公子三人,昌万泉也把徐乙三人介绍道:“这是我南和的三位同乡徐生员,孙生员,张生员……”

    李掌柜听到昌万泉的介绍顿时眼睛一亮,喜悦道:“这位徐公子,可是叫徐乙?”

    “李叔,我是徐乙!”徐乙施礼道。

    “你就是本届乡试‘草元’啊,徐举人,你可是为咱们南和争了光啊!”

    听到老李的话,杨公子和赵掌柜也不由多打量了几眼徐乙。

    徐乙苦笑道:“李叔,还没放榜,我可还不是举人啊!”

    众人边说边聊,进了厅堂。

    大家没进厅堂前,胖子就和昌万泉耳语了几句,去后院了。

    徐乙和眼镜心里跟明镜似的,都鄙视了胖子欢快而去的背影……

    “徐兄,孙兄,关于乡试有个坊间笑谈不知可是属实?”落座后杨林和徐乙、眼镜主动交谈道。

    “有请杨老板说来听听?”徐乙和眼镜都非常感兴趣。

    杨林喝了口茶,微笑着讲道:“从前,有个秀才,参加科考的时候,思考了许久,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了四句打油诗: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主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哭笑不得,于是提起朱笔,在他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八个大字。这样,整首诗就成了: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用不着哭哭啼啼)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不见得苦读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那是一定的了)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何必用死来吓唬人呢)”

    “哈哈……哈哈……”

    杨林一讲完,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

    徐乙也感觉这杨林很是风趣,不禁感觉亲近了许多。

    正在这时只听:“唧唧吱……唧唧吱……”有蟋蟀声传来。

    众人寻着声音望去,大家发现蟋蟀声音原来是从徐乙怀里传来的。

    徐乙没等大家说话,就把蟋蟀罐子,拿了出来,对着罐子说:“蟋蟀啊蟋蟀,难道你也听懂了笑话不成?”

    “哈哈……哈哈……”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咦?徐贤侄,你能让我看看你的蟋蟀罐吗?”李掌柜突然问道。

    “李叔您随便看!”徐乙连忙就把蟋蟀罐递了过去。

    李掌柜接过蝈蝈罐子之后,先是用指甲弹了弹罐子的底部,又很有节凑的弹了弹罐肚,只听里面的蟋蟀顿时“唧唧吱……”鸣叫了起来,银铃般的声音顿时在大厅中响起,然后李掌柜从口袋里拿出了个拇指大小的放大镜来,这李掌柜也是古玩商会成员,走到哪里身上的鉴定工具可是很齐全的,只见李掌柜细细的观察起罐子外壁的每一棱面和龙纹,看到老李的举动,昌万泉、杨公子、赵掌柜都围了过来……

    不说李掌柜他们忙着鉴赏蟋蟀罐,徐乙和眼镜还没见到胖子进门就听见胖子咋咋呼呼的声音了——“蕾蕾,我大哥的蟋蟀罐绝对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马上拿给你看哈……”

    徐乙和眼镜往门口看去,看到胖子领着徐蕾蕾进来了,紧随其后的正是那古月小姐。

    古月的妆束和上次又不一样了,只见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随着走动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看的徐乙不由得一怔。

    “蕾蕾你看李掌柜手里拿的那个就是……”胖子进到厅里,看到昌万泉等人正在研究徐乙的蟋蟀罐,很有自豪感的说道。

    古月一眼也没看徐乙,径直走过去看蟋蟀罐了。

    “大哥蟋蟀罐是多少银子买的?”胖子问道。

    “三十两呢,咱小时候买个蟋蟀罐也就二十文钱,昨天我不让大哥买,他非要买。”眼镜替徐乙回答道。

    “徐贤侄,这个蟋蟀罐你卖吗?”刚把罐子交给杨公子研究的李掌柜,开口问道。

    “不卖!”徐乙坚决的回答道。

    “我要是出六千两银子呢?”李掌柜不甘心,依然微笑地问道。

    “李叔,您就别开玩笑了,我真是想留着自己玩的!这个蟋蟀罐有那么值钱吗?”听到李掌柜的话后,徐乙心里也很是吃惊,这罐子是万历年间的没问题,但是居然这么值钱?

    徐乙不由得有些心动,这段时间自己开支很大,挣的那一百两早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物件是明万历年间的‘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价值我就不说了,昌会长也在这里,还有杨公子、老赵都是行家。要是你不卖,就收好吧!”李掌柜满脸的遗憾。

第十三章 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 
“李叔这真是万历年间的?”眼镜的声音有些激动。

    “我老头子入古玩行几十年,这物件是明万历年间的‘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绝对没错!”听到眼镜的话,李掌柜捋了捋胡须很自信地道。

    昌万泉看着徐乙、眼镜、胖子目瞪口呆的样子,还有徐蕾蕾和古月一脸不解的神色,便说道:“我给你们讲讲这‘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的来历吧!

    自古以来,高山流水,和这虫鸟欢鸣,是文人雅客最推崇的神游之境。从古至今三大鸣虫蟋蟀、油葫芦、蝈蝈中,玩得最尽兴、最精彩、最有文化韵味的当数蟋蟀。

    古人玩蟋蟀花样翻新,境界有三:一为‘留意于物’,以玩虫而误国的南宋宰相贾似道为典型代表;二为‘以娱为赌’,斗蟋蟀成了赌博手段;三是‘寓意于物’,这是最高境界,多为文人雅士所为。

    据史料记载这蟋蟀用具始于南宋,但是要说起玩蟋蟀,玩得最好的,那就不得不提一个有名的人物——‘明万历皇帝’。”

    这时,徐乙的蟋蟀罐已经由赵掌柜的手里传阅到了古月的手里,昌万泉喝了一口水接着道:“万历皇帝登基时,不过才二十余岁,便以自己‘头昏眼黑,力乏不兴’为由,暂罢了朝会。而后,万历不时以旧病复为名,拒绝上朝。朝臣们见到万历的机会越来越少,直至开创了‘不郊不野不朝者三十年’这样的奇葩时代。

    但是也就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由劳作转向了享受,于是,唐伯虎之画,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都成了人们追捧的时尚。在中国人的传统中,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事,到了万历年间,变成了谈谐、听曲、旅游、博弈、狎jì、收藏、花虫鱼鸟这所谓‘新开门七事’。

    正是这个时期,随着瓷器在烧制水平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蟋蟀罐的制作也到了很高的境界,这‘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就是万历年间的代表作。”

    徐乙他们听完昌万泉的讲解,再看那蟋蟀罐子,眼神都不一样了。

    “大哥你运气真好!”眼镜高兴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昌叔,这罐子岂不是很值钱?”胖子非常激动的问道。

    “俗!”昌万泉很玩味的呵斥胖子道。

    胖子一向脸皮都很厚,面对众人鄙视的目光浑然不觉,仍然一脸期待昌万泉能够回答。

    这时杨林笑着说道:“蟋蟀罐子的流行在咱们大清朝也有鼎盛时期,就是在康、乾盛世之间,有些地方官员进贡入宫,供王公贵族把玩、赏玩的,也很流行,那会被称为‘官模子’。

    虽然当时在康乾盛世时期,官窑瓷器在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