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痞臣-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伙子,你们俩想看热闹没什么,等一会市场班房的典吏来了,这些人就散开了,那会再看不迟……”

    地摊大哥显然是出于好心,因为徐乙顺着他的眼光看向人群的时候,赫然看到一个人的手,正从怀里往外掏银袋呢,只是那只向外掏银袋的手,却并不是银袋的主人。

    “有贼!”

    这个词语从徐乙的脑海中蹦了出来,他下意识的就想上前制止那个正在行窃的小偷,却没料自己的手臂被那地摊大哥紧紧的抓住,徐乙挣脱了两下没有挣脱开,再看向人群时,刚才那个小偷已经淹没在人群之中了。

    “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徐乙不由回头怒道,刚才要不是他抓住自己,现在早就把那个小偷抓现行了。

    “小伙子,听你口音是外地人吧,我和你也聊的来,奉劝你几句话,身在外地不要招惹是非,这些地方鱼龙混杂,烦恼皆因强出头。”

    地摊大哥端的是好脾气,将徐乙拉回去之后,听到他的话也没有生气,依然是笑眯眯的说道。

    古月把这一切也看在眼里,紧张地说道:“徐大哥,这位老板说的没错!”说着,向人群指了指。

    徐乙这会也看清楚了,在这人群里,总有那么四五个人有意无意的故意往人多的地方钻,一双手更是接连触碰到一些人的口袋,估计这些人都是小偷的同伙了。

    徐乙立即也清醒了过来,他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是有点冲动了,倒不是说仗义勇为是错误的,只怕就是将小偷现场捉住,也无法将之定罪,这些人有一些是独行侠,但是更多的,都是三五成群,一旦有人失手了,另外就会有人靠上去转移赃物,架秧子起哄,更有甚者,还会直接威胁失主,使之忍气吞声不敢报案,如此一来,即使有热心人将那个实施盗窃的人抓住送到官府,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最终还是要放人。

    正说话间,有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微微有些发胖的中年人,带着四五个衙差走了过来,几个衙差的手里都拎着个棍棒,而原本围观的人群也让出了一条路,徐乙发现,刚才那几个鬼鬼祟祟混在人堆里的几个人,都悄不作声慢慢的退了出去。

第五十四章 黄皮白心() 
徐乙不由在心底暗叹,果然是“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别看自己读的书多,要是比起社会经验和处世之道,别说是面前这位大哥了,就是与古月相比也是远远不如。

    不过徐乙心想待会,还是要将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向衙差说一下,做人无愧于心,这是徐乙的准则,而且这事,确实也是衙差的职责。

    地摊大哥笑着拍了拍徐乙的肩膀,说道:“呵呵,现在没事了,去吧……”

    徐乙和古月感激的向那摊主点了点头,跟在几个官差后面挤进了人群里面,往里面一看,顿时愣住了。

    被人群围在中间争吵的,是四个男人,其中的两个人居然是高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另外是一个油头粉面的小青年,看样子应该是那两个洋鬼子的翻译,此刻正用洋文向两个洋鬼子说着什么,还有一个男人,年龄不大,应该比徐乙大不了几岁,脚下铺着一张二米见方的油纸,上面摆放着一些根雕工艺品,不过却被人踢的满地都是,看样子应该是摊主了。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啊?这是你的摊子吧,你先说说吧。”

    那个中年人应该是衙门的典吏,进到里面之后,大致的看了一眼,心中也明白了几分,估计是这年轻人把那俩洋鬼子蒙了,然后洋鬼子带着这翻译来找场子了,这样的事情在市场里也发生过几次了。

    中年人心中顿时对那油头粉面的翻译就多了几分不喜,虽然洋人的洋枪大炮厉害,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崇洋媚外的。

    那个年轻摊主正一脸无奈的半蹲着身子,收着地上被踢的到处都是的根雕,听到那个中年人的话后,才站起身来,看样子摊主倒是认识这个中年人,喊了一声:“李爷……”只是正要讲事情经过的时候,却被人打断掉了。

    “你是这个市场的典吏吧?这个人用普通的工艺品冒充古董,欺骗我的这两位美国朋友,还请你严肃处理,并给予我们合适的赔偿,否则的话,我要告你们欺诈外国友人。”

    油头粉面的家伙看到来了官差,却没有先向他问话,顿时不爽起来,张嘴就打断了那摊主的话,手上还指指点点的,神情嚣张之极。

    “这个二毛子!”

    “nainai的,是个汉奸啊,揍这几个狗日的。”

    ……

    自八年前的鸦片战争之后,华夏人是很抵制洋人的,这油头粉面的话自然引起围观百姓的不满,起哄声一片,更有一些热血小青年已经开始卷袖子了,在老百姓心里,这些“二鬼子、汉奸”最为可恨。

    那个李典吏伸手拨开了油头粉面的手指,正容说道:“我没有问你的话,现在请你站开一点,问到你的时候你再说。”

    油头粉面没想到这李典吏居然如此不给面子,当下恼怒起来,正要上前理论,却看见李典吏身后站着的那几个身材魁梧的衙差,再一听周围人群的指责声,顿时老老实实的退了回去,和两个洋鬼子又开始小声嘀咕了起来。

    “李爷,事情是这样的,我家里祖上都是工艺人,专门雕刻一些小物件,传到我这代也学了一点,这些摊上的东西,有些是家里传下来的,有些是我自己雕的,来这儿摆摊也是为了找补几个家用。

    晌午我在这摆摊的时候,来了这两个洋人要买我的根雕,后来他们挑了一个我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我就二两银子卖给了他们,这价也不算贵啊,就是我自己雕的这些普通的根雕,也都是卖到一两银子了。

    可是我刚出去吃了个饭,这还都没过一个时辰,这俩人就带着这个翻译,来到就砸我的摊子,还非说我欺诈他们,这可是冤枉人啊,我连他们说话都听不懂,讲价都是靠手势比划的,我怎么给他们说这是古董啊,再说了,真是古董的话,我也不会二两银子就给卖了。”

    这摊主显然很委屈,莫名其妙的就被人砸了摊子,幸好摊上的东西不是瓷器,不然可就亏大了,不过散落在地上的根雕还是少了好几个,估计是被有些人浑水摸鱼塞腰包里了。

    这时在旁边摆摊的几个摊主也纷纷站出来作证,那俩洋人来买东西的时候他们都在旁边,当时还帮忙比划价格了呢。

    油头粉面听完摊主的话后,脸色变了变,小声的给那两个洋人又说了几句什么话,那俩洋人连连摇头,似乎不同意他的话,油头粉面便有些着急,又说了几句,两个洋人才高兴的点了点头。

    本来在这吵杂的环境里说话,不认真听的话,还真听不清楚,巧的是刚才被人一挤,古月由徐乙护着被挤到了里面,现在正好站在那两个洋人后面,将几个人的对话听的是一清二楚。

    “坏蛋,怎么还有这样的恶人!”

    古月站在俩洋人的身后面,听了个真真切切,气的居然说了脏话。

    徐乙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古月便把听到油头粉面和洋人的对话,对徐乙说了一遍。

    原来那个油头粉面的小青年,只是这两个洋人的临时翻译,所以在中午的时候,他并没有陪同这两个洋人,来逛城隍庙古玩城,只是后来在客栈里面,看到俩洋人买的一个欢喜佛的根雕之后,觉得二两银子买贵了,想在这两个洋人的面前彰显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就鼓动这两个洋人来找后账。洋人也是蛮横惯了,自然是言听计从。

    刚才他对洋人所说的话,大致意思是让两个洋人咬死自己要买的是古董,而那摊主一开始也说这是古董,后来发现上当受骗了才来这里找他赔偿的,而那两个洋人并没有同意,他们本来就是看到这个工艺品,很喜欢才买下来的,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受骗,直到二鬼子翻译说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时,两个洋人才高兴的答应下来。

    听到这里,徐乙算是完全明白怎么回事了,敢情是这个二鬼子翻译为了巴结两个洋人,才来欺负自己同胞的,这让徐乙颇为无语,真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还有这样的混蛋二鬼子,居然以帮着洋人欺负同胞为荣。

    这时那个李典吏也问清了缘由,摊主的确没有什么责任。

    不管在什么地方,买卖都是双方自愿的,而古玩市场更为特殊,因为这里面的物件,有可能价值千金,也有可能一文不值,所以能否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全凭各人的经验眼力,并且这个摊主也没有说自己的东西一定是古董,这其中并不存在欺诈关系,很明显,这件事情的过错,完全都在两个洋人一方。

    听完了摊主的话后,围观的众人都是一脸鄙夷的看着那个油头粉面,李典吏的脸上也有一丝怒色,今天看到这个“黄皮白心”的二鬼子的表演之后,心中的天枰自然就落在了这地摊主的一方。

    李典吏转过身来,对着那个油头粉面说道:“你带着他们两个,跟我们到班房去,把事情说个明白,如果是你们诬蔑咱们古玩城合法经营者的话,那么我们也会追究你们的相关责任的。不要忘记了,这可是在咱大清国的京城,是不允许任何人乱来的。”

    油头粉面看到事态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有些着急起来,油头粉面的名字叫楚生,他其实只不过是“京城公行”的临时翻译而已,这次两个美国来的洋人,之所以能交给他陪同,还是因为他表哥今天临时有事,而公行里又无人可派了,要不然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翻译的。

    华夏自古因自身历史条件自居天朝上国,视其它国家为未开化之国,未对传统的范围外的国家民族有足够的了解。明末清初以来,愈来愈多欧洲人东来中国发展贸易,但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紧外贸政策,对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重视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只留广州作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进一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批准两广总督提出的《防范外夷规条》,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外,更规定武器、米粮、硝磺、铁锅、废铁和各种铁器不准出口。蚕丝、绸缎也有出口数量规定。当时,大不列颠国的东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辉率领大不列颠商船北上天津,通过直隶总督向乾隆皇帝递交诉状,告广州海关刁难勒索外商,希望清朝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阅后大怒,认为大不列颠人越级上访,有辱大清朝廷尊严,下令将洪任辉驱逐。

    乾隆二十五年,清廷开设公行,专办对外贸易,对外商严加限制,不准外商与官员直接接触,指定须由公行与外商联系,使公行成为外商与清廷官府联系的中介。

    最初的公行成员包括十六名行商,他们订了一套含十三条的条款来规范价格和交易程序,并规定后来加入的成员必须交一千两银的会资才能加入,此外,所有公行成员的交易中的百分之三要充作“公所费”。公行虽为民间组织,但得到官方的支持,官府乐于有这样的组织作为其与洋商之间的中间机构,并可代朝廷为征收关税,官府的支持将使得公行得以垄断贸易。

第五十五章 不可思议() 
油头粉面这时心里已经有些发虚了,不过却不肯在洋人面前丢了面子,高声说道:“去就去,咱们是礼仪之邦,不能给外国友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他心里却是在想着,是否一会去到班房说点软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算了。

    “你把摊子先收一下,尽快到古玩城班房来。小张,你去找赵书吏,叫他现在赶来,他懂一些洋文,等下让他直接和这两个洋人对话。”

    李典吏对摊主交代了一句之后,又对身后的一个衙差说道,他虽然不懂洋文,但是通过察言观色,隐约感到刚才两个洋人似乎和那翻译的意见并不是一致的,于是就想找个懂洋文的人来,搞清楚这件事情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李爷,赵书吏昨天请假的时候说了,今天要陪着丈母娘去医馆看病,恐怕这一会半会的也赶不过来啊。”那个衙差小张,听到李典吏的话后,脸上露出一丝难色。

    “还真是,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走吧,先去班房,散了,都散了,围在这里像什么样子啊……”。

    李典吏皱了下眉头,让身边围观的这些人散开,就准备带这几个人去班房了。

    “等等,您好李典吏,我姓古,对洋文稍懂一些,对话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我帮着翻译怎么样?”古月听到他们的话后,上前走了一步,毛遂自荐道。

    徐乙不禁对古月暗挑拇指,心想:她倒有些侠骨柔肠!

    “你?”李典吏迟疑了一下,上下打量了古月一番,看到古月衣着不俗,出身应该不一般,又是本地口音,不像是油头粉面一伙的,当下点了点头,道:“那麻烦你了,请你也跟我们去一下班房吧。”

    一行人来到古玩城的班房之后,一个衙差拿起了纸笔,对油头粉面说道:“你把事情的经过再说一遍,这些记录我们会上交顺天府衙门的。”

    楚生此时的心里,已经把是肠子都悔青了,他以前仰仗着洋人没少在客栈里作威作福,还以为所有人都会让着他们三分,没想到面前的这些人根本就不理这茬,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主要是这油头粉面也不用脑子想想,客栈讲究个和气生财,那里的伙计,一般只要不是动手打人,都不会去顶撞客人的。

    “李典吏,我能先和这两位洋人说几句话吗?”就在楚生翻译脸色阴晴不定的时候,古月开口说道。

    “也好,你先问问他们事情的经过吧,告诉他们,如果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会严肃处理,但是也要让他们遵守我们大清律例,不要以为自己是洋人,就高人一等。”李典吏点了点头,交代了古月几句。

    古月对这两个高鼻子、蓝眼睛洋人的印象,倒不是很差,因为刚才那楚生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