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痞臣-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嗨!难啊!”

    咸丰听徐乙提起太平天国,满面就是愁容。他好不容易才赢得道光欢心,从弟弟那里夺得了皇帝之位,本想即位后大权在握,万事大吉。等清除朝中原有势力后,再慢慢积蓄国力,找机会向洋人讨回公道。可没料到,才坐上宝座没几天,南边就闹出这么大的事来。

    太平天国这一起事,拔城陷地,闹得全国震动。他这个皇帝也给一下子打得措手不及,这些日子连连调兵遣将,派出钦差南下协助围剿。可非但没有扑灭反贼,反而连战连败,军队被太平军一路给打得落花流水,苦不堪言。现在长沙又被围,前方兵事吃紧,如果长沙一下,中原腹地大开,太平军不论是往北还是往西,朝廷都再无天险可守。想到这,怎能不让咸丰忧心忡忡?

    “皇上,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徐中堂曾为朕师,不用如此小心,有何话尽管说就是!”咸丰客气地示意道。

    徐乙摆出一副掏心窝的样子,说道:“皇上,奴才出使这些年,游历美洲、欧洲洲,觉得那些洋夷虽然举止野蛮,不懂礼仪,但他们的坚船利炮却是我大清远远不能比的。而今国家内患,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剿灭反贼,免得战火蔓延、动摇社稷。所以奴才琢磨着,围剿洪逆,光靠着如今的八旗绿营并占不了多少上风,我们是不是能够学点洋夷的东西,来帮着……”

    “徐中堂此话何意?难道不怕……”咸丰面色有些不善。

    徐乙连忙答道:“奴才其实刚才是想说,买些洋枪洋炮,用洋夷的东西尽快剿灭反贼啊……”

    “哦……”咸丰听后愣了愣,接着歪着脑袋想了会,这才点了点头。

    “皇上,八旗自前朝起就溃烂已久,而今绿营兵丁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军中的军械与长毛比起来,朝廷也占不了多少上风。听说现在军情危急,所以奴才琢磨着,如果能买些洋人的洋枪洋炮回来,或能缓和一下局面。”

    “徐中堂有心!有心啊!”咸丰满意地点头说道。

    “为皇上分忧,乃奴才之责……”徐乙“忠心耿耿”地答道。

    “徐中堂此策大善!不过……洋枪洋炮虽然犀利,但此物洋夷肯卖?难道他们不怕我大清有后,掉转过来打他们?”

    “这个皇上不必担忧……”徐乙连忙解释道:“洋夷向来重利,并无廉耻之心,只要有银子给他们,买些枪炮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只不过……洋枪洋炮好用是好用,但使起来消耗很大,花费可能要多些。”

    “大概需要多少花费?”咸丰听到银子,皱了皱眉头问道。

    徐乙早就等着他这句话了,连忙报了个天价过去,还夸大其词地把枪炮在战争中的消耗多说了好几倍。

    “什么!需这么多银子?”咸丰为难起来,现在国库里的银子本就不多,加上南边太平天国起义又在用兵,每日里的钱就像水一样哗哗地往外流。现在还要拿出这么一笔巨款来买洋枪洋炮,咸丰顿时觉得有些肉痛。

    “皇上,这些银子虽然多些,但花得值啊!”徐乙见咸丰愁眉苦脸的样,不但不说安慰话,反而接着煽风点火:“皇上您想,当年光是英国这么些人,就敢在我大清横冲直撞,他们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些洋枪洋炮么?如果有了这东西,虽不敢说堪比当年的英国,但用来剿灭区区长毛还是可以的……”

    “徐中堂话是不错……可朝廷如今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如何是好?”咸丰先是眼睛一亮,接着又暗了下去,叹息摇头道。

    “这……银子不够?的确麻烦……”徐乙装模作样地惊讶一声,也黯然地摇头叹息。接着像是在想着什么,突然一拍手抬头说道:“皇上!奴才还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咸丰连忙问道。

    “既然买不起,那么可以自己造啊!”徐乙表现得兴奋异常道:“奴才在夷国见识过洋夷的兵厂,那些兵厂造的就是洋枪洋炮,而且制造成本低廉,远远少于购买。只要我们也建几个兵厂,学着造,不比用银子去买花费低么?”

    “好主意!好主意!”咸丰听了顿时一喜,连声暂道:“徐中堂不亏是出使归国之人,对洋夷知之甚深!”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清制造局() 
“不敢……不敢……”徐乙连忙谦虚摇头。

    咸丰这一高兴,跳下炕来在屋里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如我大清……将来也能造洋枪洋炮,还怕区区反贼,洋夷么?好!好!”

    “皇上,不过自己造好是好,但费时很长,不比直接购买来得快捷……”徐乙轻声说了一句。

    “这个朕明白!”咸丰挥手说道:“建厂子、招募匠户、炼铁、制枪铸炮……这些都急不得,全要一步步来。”

    “皇上圣明!”徐乙连忙一记马屁就拍了上去。

    “时间长些没关系!只要能造出来,一年、二年!甚至四、五年朕都能等得!”咸丰转过身来向徐乙叹声说道:“徐中堂啊!这可是关系到我大清千秋万代之大事,只要能造出此物,扬我大清国威,才是真正治本之策!”

    “皇上高瞻远瞩,眼光卓远……奴才是万万不及啊!听皇上如此一说,奴才就如天降甘露拂体,顿时大彻大悟……”

    “哈哈哈!”咸丰乐得大笑,顿时觉得自己的确才华横溢,远超先帝,忍不住飘飘然起来。

    “徐中堂,既然你出使见过洋夷兵厂,朕觉得把此差事交于你办如何?”

    “皇上有命,奴才不敢不从。只不过……奴才刚到京,与朝局不太明了,心存惶惶,怕辜负了皇上重托……”

    “何有辜负之言?”咸丰摆手阻止徐乙继续往下说。

    “皇上……”

    “不必推辞了。”咸丰说道:“朝中懂洋夷之事者并无几人,而徐中堂又曾亲眼目睹过洋夷之物如何铸造,此事不托付徐中堂又能托付给谁呢?”

    “既然皇上如此看重奴才,奴才定把差事办好!”徐乙故意推辞了几下,直到咸丰一锤定音,这才“百般无奈”地受命。

    但徐乙答应下来后,趁着机会,又向咸丰提出了几条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想搞这个,最好得成立一个单独的衙门,免得将来与各部牵扯不清,办砸了咸丰的差事。第二是建兵厂需要铁、煤、碳和人等物品,这些东西很大一部分是由朝廷专营的,所以需要有调拨权利。第三是兵厂之地重要,现在长毛势大,不知战火将来是否会蔓延到兵厂,所以需要有兵丁护卫,以保证机密和安全,另外最好保卫的兵丁受新衙门独立指挥,免得兵部随意调遣,导致防备出事……

    徐乙话里拐着弯,尽量让咸丰不察觉到自己的用意,把这几条说了出来后,咸丰当场就点头同意。

    不过关于兵丁护卫一条,咸丰由于现在手上兵力不足,调不出多少兵来做此事。可徐乙的话里说得也在理,咸丰又不能不顾虑,所以他想了半天后,终于定了个主意。

    “前几条朕准了,至于那些兵丁嘛……既然只是派做护卫所用,就由新衙门自行解决就是……”

    “自行解决?”徐乙疑惑地问道。

    咸丰笑着说道:“徐中堂难道忘记了团练、乡勇么?新衙门照成此例自行招募不就成了?”

    “呵呵,奴才愚钝……奴才愚钝……”徐乙“尴尬”地笑着,紧接着像想起什么似地,小心问道:“可是皇上……奴才并无兵衔在身,按例无法招募啊!”

    “这……”咸丰刚才也没想到这条,不由得愣了愣。不过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挥手笑道:“这个简单!就和曾伯函一样,朕再给你加个团练大臣衔就是了……”

    “曾伯函?!”徐乙听到这名字猛然一惊,他惊愕万分地抬起头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皇上……您刚才说……说的可是曾国藩……曾伯函?”

    “是啊!怎么了?”咸丰正在高兴头中,没注意到徐乙的表情,随意地答道。

    “曾伯函不是丁忧回乡……怎么成了团练大臣了?”

    “呵呵,徐中堂刚回京还不知道吧?曾伯函奔丧途中被长毛擒住,差一点儿就掉了脑袋,多亏有人相救这才逃出生天。如今在他老家招募乡勇,上书请旨要督办团练,准备配合张亮基解长沙之围……”

    咸丰下面的那些话徐乙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听到了曾国藩没死,而且跑回了老家招募乡勇,成了团练大臣。听到这里,徐乙心中又喜又惊,当即咬着唇低下脑袋,掩饰着脸上的狂喜,跪倒在地就向咸丰磕头谢恩。

    “徐中堂请起……”咸丰乐呵呵的,由于今天定下了一件大事,让他心情特别舒畅。

    “皇上重托,奴才必当以死相报!”徐乙接着刚才的激动劲,用带着颤音的语气向咸丰表着决心。

    “皇上,奴才还有个小小请求,请皇上恩赐……”徐乙跪在地上暂不起身,开口说道。

    “还有何事?”

    “奴才想请皇上为新衙门赐名!”徐乙说道:“此衙门乃皇上所定,为开天辟地自古未有,更是我大清中兴之基,奴才斗胆请皇上赐名,以好做事之时能时时都记得皇上之托,用心办差……”

    咸丰一听更乐了,他本来就是好大喜功之人,哪里会推辞这个?起个名还不容易,再说了,皇帝起的名字谁敢说不好?咸丰只琢磨了一会,就爽快地说道:“既然此衙门以自造为主,那么就叫制造局吧……”

    “谢皇上赐名!”徐乙连忙摆出欣喜若狂的样子,磕头谢恩。

    就这样,“大清制造局”在一夜之间就诞生了。

    等徐乙领着圣旨,成了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国师、领军机大臣上行走和钦命“大清制造局”大臣与钦差督办团练大臣等一大堆头衔时,朝中本平静的局势一下子给打破了……

    “万万不能让他得逞!”杜受田气得吹胡瞪眼睛,一巴掌差一点儿把桌子都给拍烂了。

    屋里坐的全是朝中大员,为首的有杜受田、杜受田、郑亲王端华、首席军机,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杜翰、穆荫、军机章京焦佑瀛等人。

    当消息传来后,他们先是一惊,紧接着就是升起一腔怒火。尤其是杜受田和杜受田,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在先一步和咸丰打招呼的前提下,徐乙居然以退为进,拐了个弯捞到了这么多的实惠。虽然“大清制造局”衙门和督办团练大臣的头衔听起来不怎么样,可这些家伙都是在宦海中沉浮多年,老成精的人物,稍一琢磨哪里会不明白其中的要害?

第二百七十六章 化害为利() 
徐乙借咸丰之手,别出心裁搞出来的这个“大清制造局”可不是普通衙门,从结构来看,既独立于六部之外,又打破了矿、铁、铜等国家专营垄断,还把将来的军械制造、供应权给牢牢地捏在了手中。而且,“大清制造局”中行业牵涉面极多,投资巨大,一但建起必将成为一个肥缺,摆明了是个既有权又有钱的地方。

    至于督办团练大臣,这是个独立兵部外的特殊官职。有了这头衔,徐乙完全可以借用各种理由招募兵马而不用受兵部约束。如此一来,就变相给了徐乙极大的兵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徐乙能养得起多少兵,他就可以招多少人,这对把持朝政的这伙人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父亲,您不是和皇上说得好好么?怎么会这样?”杜翰忍不住埋怨起杜受田来,憋着气不满地问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因为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杜受田并没在意儿子的语气,反而懊恼地拍着脑袋说道:“我们一直只顾着不让徐乙入军机,和给他掌部堂实权的机会了。这些皇上都答应了,可谁又能想到,他居然会玩这么一手?真是失策!失策啊!”

    “那现在怎么办?”杜翰焦急地问道:“如果真让他把这衙门搞起来可不得了啊!一定得想办法让他搞不成!”

    “对!”焦佑瀛在一旁点头道:“杜兄说得有理,这衙门万万搞不得!一旦搞起来的话,他手上有钱、有人又有兵,到时候我们这些人不都成摆设了?”

    杜翰、焦佑瀛如此一说,其他几人也连连点头,一致要求上疏咸丰,恳求皇帝收回成命。

    “上疏?上疏就有用么?”瞧着几人上窜下跳,似乎现在就要写奏折的样子,杜受田冷冷地就泼了他们一盆凉水:“你们有什么理由去制止?难道与皇上直说看不惯徐乙?还是眼红他?胡闹!”

    缓了一口气,杜受田继续说道:“皇上与先帝可不同,一向最反感的就是有人反驳他的主意。况且如今南边长毛作乱,兵事危急,皇上让徐乙出面建‘大清制造局’并任督办团练大臣也在合情合理之中……”

    “可是……就算办这衙门,也轮不到他徐乙出面啊!”杜翰有些不服气地顶了他老子一句。

    “混帐!”杜受田一怒之下,也顾不得有旁人在场,直接喝骂道:“徐乙出使西夷多年,又精通夷语,这洋枪洋炮都是夷人的东西,皇上要造这玩意不让他出面,难道让你出面不成?难道你以为皇上没有识人之才么?!”

    杜受田这么一骂,不光是杜翰,就连别人也都说不出反对的话了。咸丰从小就在杜受田手下学习,这些人里最了解咸丰性格的就是他了。连皇帝的老师都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他们哪里能有什么好主意?一个个全灰心丧气,耷拉着脑袋一个劲的叹闷气。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徐乙借机诱惑圣上,如此而为,简直是崇洋媚外,丧失天良!”杜受田憋了一肚子的火,泪流满面,捶胸顿足仰天呼道:“先帝爷啊!先帝爷!您在天上开开眼吧!皇上不听奴才等劝,一意孤行,被奸臣蒙蔽,要学夷啦……”

    “杜大人慎言!请慎言!”

    杜受田这么一扯嗓子一哭,大家全慌了,手忙脚乱地冲上来捂嘴的捂嘴,苦劝的苦劝。杜受田的脾气大家都清楚,既硬又臭,而且仗着自己的名气一向软硬不吃,闹火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