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痞臣-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甩掉了脑海的情绪,徐乙回到了后院,开始了自己的修炼。

    一直到天光放亮,门口却是传来了朱莉娅的声音:“徐乙哥哥,快起床了,已经做好了早饭哦。”

    徐乙就知道,朱莉娅一天的卖萌之旅又开始了……

    随后的半个月里,徐乙又给朱莉娅针灸了三次,并开了一剂药方,交代了熬服之法,库欣就带着小精灵回上海去了,临走之际,库欣期盼徐乙尽快去淞沪一趟……

    九月初九,重阳节,苗超邀请徐乙、杨林和杨宇等人赏菊聚会,让徐乙意外的是郑仁军的儿子郑蓓铿居然也在,此时的郑蓓铿对徐乙自是客气了许多,“徐兄,家父经常训导我要以您为榜样,向您学习啊!”

    “哎,郑老师过誉了,我怎敢在郑兄面前称榜样啊?”徐乙知道自己和郑蓓铿不是一路人,所以不远和他交谈太多。

    正在这时,苗超道:“鸿胪寺左少卿史管伟的外甥侯亷和兵部令史姚桑梓的儿子姚楣銘出事了,你们听说了吗?”

    “我倒是听家父提起过,顺天府派人多次查证,情况是——当晚侯亷和姚楣銘都喝多了,两人被惊马撞到了墙上,两人当场死亡!”杨林道。

    杨宇道:“我在提督府听说姚桑梓已经疯了,史管伟也气血攻心,卧病在床,有人传说那侯亷其实就是姓史的私生子……”

    徐乙一言不发,面带微笑地听着大家议论……

    宴会结束之后,杨林安排了马车,他负责送徐乙回家。

    徐乙借机就和杨林说了在淞沪开办商会行的事宜,,杨林感兴趣地又追问了关于商行之事,他不仅赞同徐乙的决定,而且还极力建议徐乙早日抽身赴淞沪一行。

    “淞沪之行刻不容缓,如贤弟觉得不碍的话,为兄想陪贤弟同行。”

    “有杨兄一起前往淞沪,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到时候还请多多指点才是啊!”

    “帮忙是应该的!”杨林笑道。

    “不过……有一事我一直踌躇之中,如不解决,淞沪之行或许得过些时候才能动身……”徐乙皱着眉头,叹声说道。

    “什么事让贤弟如此烦恼?”看着徐乙愁眉不展的样子,杨林奇怪地问道。

    “唉……”徐乙长叹了口气,这才把自己前些时候寻找代理人的难题说了出来,同时向杨林解释了一下自己现在在淞沪的安排和人员构成,以及代理人的重要性。

    “萧天皊虽然可靠,却没有经商的经验,而且此次与库欣合作,事关重大,断然不能把此权让李家把持。但我远在京城,又无法亲自出面,手下暂又无用之人,加上此事刻不容缓,实在是伤脑筋啊!”

    徐乙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杨林做为商人,自是明白这代理人的重要性。要是没有一个既精通商业,又能统筹大局,并且可靠的人选,商行就算正式运行后,所得的业绩必然要比预期的低得多。

    “此事的确有些麻烦……”杨林也皱着眉头,长叹了一声。

    一时间,马车的气氛有些沉重,两个人默默地坐着,都绞尽脑汁地想着在认识的人中有那个是合适的人选。但是,想了老半天,徐乙还是没有选出让自己放心的人,不由得把希望寄托在杨林身上,抬头向他望去。

    杨林抿着嘴,也在深思熟虑。要知道杨林虽交 友众多,但一般的商人还不一定可靠,这代理人选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正在徐乙有些焦虑烦躁的时候,只见杨林眉毛一跳,像是想起了什么。

    “贤弟,我突然记起一件事,或许有用!”杨林有些迟疑,又有些犹豫地说道。

    “杨兄请说!”虽然杨林的话中似乎不那么确定,但徐乙却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望着他急急问。

    温馨呼唤:《大痞臣》正在冲击新书鲜花榜、票票榜,兄弟姐妹们,请把你们手中的鲜花和推荐票,大把大把洒过来吧!九月份我们只差五朵鲜花就可以进入前十五名,这个月我们要加油了哦!

第一百六十四章 商界奇才——求鲜花,祝大家节日快乐!() 
“有个人,或许可以一用,但此人姓名我并不知晓,而且……也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听杨林这句不着边际的话,徐乙愣了愣。“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姓名?也不知道人在什么地方?这……这让我怎么找人?”

    瞧着哭笑不得的徐乙,杨林才察觉到自己没有把话说明白,连忙笑着说道:“贤弟别急,虽然此人尚不知下落,但找出来也并不太难。”

    “哦!不知道杨兄推荐的这人究竟是谁?又怎么去寻找呢?”虽然知道杨林的才能,但徐乙还是有些顾虑,一个几乎是陌生的人,杨林居然敢推荐给徐乙,怎么不让徐乙觉得有些奇怪?

    “贤弟放心!此人之能,断然可用!”杨林看出徐乙神情中的迟疑,挥手说道。

    “究竟是何人让杨兄如此推崇?又怎么找到他呢?”见杨林的神色不像和自己开玩笑的样子,徐乙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找这人并不太难,他有一位知交好友叫何桂清,现任余姚知县,只要找到他,必然能打听到此人的下落。”

    “何桂清?”大清国那么多的知县,徐乙怎会认识?他默默地把此人姓名记下,准备择日找曾国藩查一下吏部档案。

    “杨兄,这何桂清和你推荐的那人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知交好友!更是何桂清的恩人!”杨林正色说道:“其实,这何桂清能当上知县,靠的就是他这位好友,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杨兄请细言!”听杨林这么一说,徐乙感兴趣地问道。

    杨林点了点头,说道:“这何桂清几年前还是个杭州的落魄书生,虽有些才干,但却因家中穷困,一直无所事事。有一日,何桂清好不容易托关系,搞了个捐官的路子,但苦于没有银子在手,眼看就要失此良机。恰巧遇见我说的此人,一日见何桂清在茶馆喝茶时忧心忡忡,一副潦倒的样子,出于好奇就上前询问,得知何桂清的难处后,慷慨解囊,在三天内就帮何桂清凑齐了银子,并亲自送他赴京,这才得到了浙江盐大使的职位,并在今年调任为余姚知县。”

    “仗义疏财!真是好汉子!难道此人是杭州富商不成?”徐乙听了何桂清的遭遇,暗赞他的运气之好。要知道纳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浙江盐大使的职位并不高,但却是实缺啊!一个实缺,没有几万两银子根本是拿不下来的。一个毫不认识的人,能够慷慨解囊,为他纳捐,这种勇气和义气,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就算徐乙听了,也忍不住佩服此人的行径。

    没想到,杨林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徐乙目瞪口呆,傻傻地坐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好半天才惊愕万分地又问了一句。

    “杨兄!你说此人不是富商?而是个学徒?这……这不可能吧?小小的学徒,哪里来这么多的银两?你没说错?”

    “不会有错!”杨林笑着说道:“贤弟你觉得惊讶也不奇怪,当初我听到这故事时候,也是惊愕非常。后来细细打听,这才明白其中奥妙!”

    “还请杨兄解我之惑!”

    “这是当然!”杨林点头说道:“此人的确是学徒,但此人非常不简单!他在钱庄为工,给何桂清的银子是从钱庄的客人手上收回来的。”

    “难道是……私自挪用钱庄之财?”徐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一个挪用东家钱财的学徒,再有本事,对朋友再有义气,人品也不会怎么样好,这种人徐乙如何敢用?杨林又怎么会给自己推荐这种人呢?

    “贤弟过虑了,听我细细说来!”徐乙眉目中的变化没逃过杨林的目光,他笑了笑,继续说道:“虽说此人救济何桂清的银子是从钱庄的客人手上收回来的,但却非贤弟所想是私自挪用钱庄之财,甚至可以说这些银子已经不是钱庄之物了……。”

    “这……怎么说?”

    “他收的这些帐都是收不回来的陈年积帐,早就被钱庄当成坏帐注销了。所以说,这些银子已经不属于钱庄,而是无主之财!”

    “什么?!”徐乙大吃一惊,想了想,既觉得好笑,又有些佩服这人的本事。的确,按杨林所说的,如果确实是真的话,这人的行为是不属于私自挪用,最多只能说钻了个钱庄的漏洞而已。同时,一个小小的学徒,为了帮人能想出这么一招来,实在是不简单,这不仅仅需要业务上的熟练,更需要个人的魄力,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出来这种事。何况,还要把钱庄都认为收不回来,而划入坏帐的款子从客人手上拿回来,这更不是件简单的事,别说一个学徒,就算是钱庄的掌柜估计也做不到,不能不说此人的商业头脑的确了不起!

    “天才!真是商界奇才啊!”徐乙心头发烫,忍不住兴奋地站了起来,这种既有商业才能,又有魄力,还懂得不拘一格灵活变通,加上又有义气的人,正是他急需的人才。如果能把此人收在门下,并派往淞沪,当个代理人是足足有余,甚至在其它方面更有大用!

    “杨兄,此人还在杭州么?或依旧在钱庄为学徒?”徐乙兴奋莫名地问道。

    “在不在杭州,这个我不清楚,得先找到何桂清后才能知晓。不过……听说此人帮了何桂清后,没多久事发就被钱庄开革了,或许现在另找了东家,也或许到余姚投奔何桂清去了。”

    “开革了?为什么?”徐乙不由自主地问道,但话刚一出口,他就苦笑了起来,摇头叹道:“虽说此人钻了漏洞,但毕竟还是守了商界规矩,而且从此事可以看出他的才能,这钱庄主人居然开革此人,还真是鼠目寸光,不懂用人之道啊!”

    “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钱庄主人开革此人,将来总有一天会后悔的!”杨林赞同点头道,接着嘴角微微一笑,斜眼看着徐乙:“不过……贤弟难道不觉得,钱庄主人如此而为,不正是在相助贤弟么?”

    “好一个相助!哈哈哈!”徐乙哪里不明白杨林话里的意思?高兴地大笑起来。这一笑,把他这些天埋在心里的烦恼一扫而尽,现在他只想飞到余姚,找那何桂清,寻出那位商界奇才。激动之余,徐乙一直平淡如水的一颗心,不知道怎么地,居然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去淞沪的事拖不得,找人的事更是要紧,徐乙是个不喜欢拖拉的人,既然事定下来了,他马上就准备动身离京。

    假借着勘察江南税务名义,徐乙通过赛尚阿的关系,从户部讨了个差事。等安排完户部的工作,他又去了趟宗学,特意叮嘱六阿哥奕炘好好学习后,他就和杨林两人离开了京城,坐船结伴,南下而去。

    温馨呼唤:《大痞臣》正在冲击新书鲜花榜、票票榜,兄弟姐妹们,请把你们手中的鲜花和 推荐票,大把大把洒过来吧!九月份我们只差五朵鲜花就可以进入前十五名,这个月我们要加油了哦!

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南夜闻啼哭声——求鲜花,祝大家节日快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江南的秋景不比北方,现在正是仲秋时节。与杨林在船中,眺望湖边两岸碧绿的秋景,呼吸着那略带湿气的江风,听着那从花船中,远远飘出悠扬的琴声,徐乙恍然如梦,豁然间,他想起来萧元子提起的“永恒国度”……

    “徐贤弟应该是第一次江南吧?”

    见徐乙傲立船头,负手吟诗,杨林提着一壶酒,笑呵呵地来到他身边。

    默默地点点头,徐乙心中却感慨着造化弄人,去年此时自己还在参加乡试,前途未卜,如今自己虽然功成名就,但是自己肩上的担子,却是重了许多……

    “船家,这离杭州府还有多远?”回首唤了一声,就听见船家那又糯又亮的嗓子在后面应道:“回大人的话,等过了前头的洞庭山,就到杭州府了……”

    抬头看了看天色,徐乙点点头。这条路他上次走还是前世的时候,如果估计不错的话,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就可以赶到杭州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然徐贤弟从未来过江南,那就趁这次找个时间,我带你好好逛逛。对了,徐贤弟打算先在杭州呆留几日,再起动身?”

    徐乙想了想,摇头说道:“只住一日,明日一早,我们就换马车直奔余姚。”

    “先不去淞沪?”

    “不了,还是先找到人后再去淞沪吧。”

    “也好!先把事解决了,再好好游玩一下这江南风光!”杨林点头赞同道,帮徐乙杯中盏满酒,然后指点着面前湖光山色,笑语风声,向徐乙讲解起江南的山水。

    顺风顺水,船走得也快。果然不出所料,在落山之前他们就靠上了杭州码头。由于赶路,徐乙不想让地方官知晓,所以在城内就近找了家客栈,准备在这暂住一宿,等明日,再换车而行。

    客栈不大,但很干净,而且那种江南独有的玲珑别致格局,正是徐乙所喜欢的。叫了间上房,徐乙与杨林住了进去,并让小二去弄了桌好酒菜上来,准备吃饱喝足后,再好好睡一觉。

    可刚喝了没几口酒,徐乙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倒不是酒菜不好,而是原本应该静悄悄的房间,却传来了隔壁女人的阵阵啼哭之声。

    这啼哭声断断续续,时高时低,又悲又哀,凄凄凉凉,弄得本来心情还不错的两人,全沉下了脸,怎么都无法静下心来。

    “小二!店小二!”

    杨林当即就不耐烦起来,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拉开房门来到走廊外,探出头去冲着楼下大声吼道。

    “来了!来了!”店小二颠颠地跑了上来,堆着笑脸,低头哈腰地问道:“这位大爷,您是不是还要添些什么?”

    “什么都不添!”杨林冷眉冷眼地,一把折扇在手心里拍打了几下,抬手向后指了指哭声传来的方向,不悦地问道:“这怎么回事?你店们里难道有人哭丧啊?大爷明天还赶路呢,你这店还让不让我们休息了?”

    店小二一愣,转眼愁眉哭脸的,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