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告大帅,据最新一次的人口统计报告来看,含东西伯利亚行省、北海行省,我东北政府治下总人口为三亿六千一百五十五万余。”一名身着西装,明显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员站起身来汇报道。

    张天霖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家伙还是干实事的,把东西伯利亚区域还有上一回拿下的西伯利亚北海地区(俄方称之为贝尔加湖,中国方面成为北海)的人口情况也一并统计了。他回了挥手示意那名官员可以坐下了,然后继续问道:“那么我东北军的兵员情况呢?”

    “报告大帅,我是东北军政部统计署署长,目前我东北陆军部队分甲种重装集团军十三支,乙种轻装集团军十三支,总兵员两百万有余。空军在疆、陕、辽、蒙四地设立四支航空飞行队,驻地为北海行省的第五飞行队正在筹划组建中。海军方面已有青龙级驱逐舰二十一艘,白虎级护卫舰十八艘,玄武级”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张天霖挥了挥手打断:“陆军的人数已近饱和,保持现状即可,维持两年兵役制,退役后即转入预备役。优秀军官、老兵还有士官要保证他们的待遇,这些都是军队的精华。至于空军和海军,你们尽可大力发展,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一切都是空谈。”

    张天霖实行的是后世通用的预备役制度,即平时少养兵,多转为预备役以作补充力量。近两百万的兵员是必须的,北方的苏联正虎视眈眈,前线正是用兵之际,张天霖可不敢贸然裁军。

    人口情况和军事情况都了解完了,接下来就是工业情况了。不等张天霖点名,工业部长旋即站起,拿起面前的一个文件夹汇报道:“报告大帅,今年在本溪钢铁冶炼基地的钢产量情况为低碳钢三千五百万吨、中碳钢四千万吨、高碳钢一亿两千万吨。计划在凌源兴建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也正式投入了生产”工业部长慷慨激昂的陈述着今年的业绩,做到这种成绩也足够令他自豪了,毕竟年产钢铁近两亿吨,这是任何一个工业国家也无法做到的,美帝也不例外。

    但是听着他的汇报,张天霖的眉头却是拧得越来越紧。今年的工业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除了凌源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以外,他没有听到任何大型工业基地建成的消息,至于西北和中部地区,则是提都没提到过,最多就是提了一下从晋陕绥进口煤炭的数量罢了。

    “够了。”张天霖站起身来寒意十足地说道,工业部长原本慷慨激昂的演说顿时卡了壳,他不明白自己踩中了哪颗地雷。张天霖环视了一圈会场:“新一期的五年计划制定了没有?”

    “报告大帅,新一期的五年计划要从明年开始正式实施,现在还在讨论具体的计划事项。”一个声音回答道。

    “那好,把我说的这几项加入到新的五年计划中。”张天霖沉吟了一下,旋即说道:“第一,战略重心调整,工业不能全部集中在海岸城市,应该将一部分国家重工业转移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除了转移的同时,在二三线城市也应该基于当地特色投资兴建重工业设施和加工设施,特别是工业母鸡。”

    其实工业母鸡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凭字面意义来理解,工业母鸡就是会下蛋的鸡,也就是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当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的分类也就相当的驳杂了,不可能用一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所有所需的工业仪器设备。

    张天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加大基础工业的建设,虽然我们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比较于欧美列强,我们的基础工业薄弱的不是一点点。相对应的,在接下来的五年我们要着力加强基础工业的建设,大力构建半/全自动生产线,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

    “那么大帅,我们具体需要怎么做呢?”那名工业部长举手问道。

    “总而言之三个字,大!重!快!小打小闹的成不了大气候,就拿现在的火箭技术来说,火箭的尺寸要越早越大,火箭的载重量要越来越大,自重也会越来越重。再一个就是快,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必将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这将大大减少生产线上熟练工人的需求比重,而节省出来的这些熟练工人,就可以将他们放在高精密生产线上,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但是大帅,这样一来我们的生产压力必然也会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要大力兴建基础工业的原因,基础工业底子薄,所需的生产工时也会相应地增加。下面我说的这些工业设备都是这五年计划中需要建造完成的,你记一下。20000吨级桥式起重机,18500级油压机,5米数控卧式超重型车床,3万吨级、8万吨级、10万吨级和16万吨级模锻液压机,10000吨级水压机,5。5米宽厚板轧机,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中心,25米数控重型双柱移动立式车铣床,70万千瓦发电轮机组,200吨级电渣重熔炉,九轴五联动机床等。”

    张天霖列举出来的这些超重型设备都是后世共和国的镇国利器,没有他们,可以说就没有共和国现在制造业的繁荣。这些动辄上万吨的重型机械设备可以大规模加工飞机用的钛合金机身骨架、机用或舰用大功率引擎、锻造大尺寸高重量的合金部件等等。同样的,这些东西在后世一直就是万恶的美帝禁止对中国出口的东西。

    “大帅,您提到的这些加工机械车床重量还有尺寸都太大了,我们恐怕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一台机械的制造调试工作。”工业部长为难的说道,旋即他看到张天霖两眼放光的几步就冲了上来:“我可以把详细的图纸资料全部提供给你,你确定只需要两到三年就可以制造出一台来吗?”

    “是的,大帅,如果有详细的技术图纸资料的话制造出一台的时间大约在两年左右,不过根本不可能做到大规模生产。”

    “哈哈,哈哈哈哈。”张天霖放声大笑,“谁要大规模生产了,前面提到的这些设备仪器只需要生产出三到四台即可,十万吨以上的模锻液压机你甚至只要能生产出来一到两台我就很满意了。”

    “怎么?”工业部长被弄糊涂了,只需要生产出三到四台,一些甚至只要一台到两台就可以了?这是怎么回事,大帅平时要求生产的机器哪个不是以百和千作单位的,h…1型战略轰炸机的装备数量更是已经过千近万了。

    “这些就是我提到过的工业母鸡,母鸡不宜太多,有一两只能够下金蛋的鸡就足够了,兵贵精不贵多,这些镇国重器也是这个道理。”张天霖看出了工业部长内心的疑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明白,大帅,那这些大家伙的安置地点是选在哪里?”

    “就选在中部地区和西北方向吧,那里是我们的战略纵深,有距离安全,而且当地矿产丰富,也利于生产。”张天霖摸了摸下巴说道:“和基础工业的兴建计划一起实施吧。”

第134章 北方,战火重燃() 
从年初到年尾的这六个月时间里,张天霖可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不低于十二个小时,穿越而来的这具灵魂正值壮年,但是作为灵魂宿体的张天霖本身却已是年近五十的中年人了,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张天霖觉得身心俱疲,但是带来的成就却让他再次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

    那些动辄上万吨的工业母鸡设备正如前文所说是镇国重器,有了这些镇国重器,在和成熟完善的工业基础配套的话,那么我中华民族重新站入世界强国之林只是时间问题。

    “时间啊,原本还以为时间很多啊,现在看起来,再多给我十年时间多好啊。”张天霖扳着指头算了算,现在已经是1924年了,离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距离正史上抗日战争的爆发也只有十三年。

    眼下基础工业与重型国家机器的配套、核物理研究、火箭技术和空间同步卫星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些关乎国家命运的技术没有十多年的积累实践是无法完全吃透领悟的,而不能吃透领悟的话,现代工业的升级发展就无从谈起。

    “四级工业解析术经验值已达100%,晋升下一级,五级超时空解析制造术。”将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所有配套图纸绘制完毕之后,张天霖听到了一个让他再欣喜不过的声音,尽管这声音冷冰冰的想让人直接给他一拳。

    “五级?超时空解析制造术?”张天霖仿佛忘记了连日辛苦工作的疲惫,兴奋的问道。

    “是的,五级超时空解析制造术,只要对应的工业设施能够组成配套体系,同时保证充足的资源供应,该级解析制造术即可发动‘自动化生产’,进行全自动生产,极大地解放对生产工人的需求。”工业解析术冷冰冰地介绍道。

    “什么鬼啊,还是要用到配套的工业体系啊。”张天霖不满地嘟囔了一声,问道:“自动化生产核武器。”

    “对不起,您目前只建有重水工厂和实验性质的链式反应堆,没有达到自动化生产核武器的条件。”工业解析术冷冰冰的拒绝道。

    “我就知道。”张天霖懊恼的抱怨了一句:“我现在可以生产精度为多少的机械零件?这个你总可以告诉我吧。”现代工业中,零件的精细程度决定一个国家生产水平的好坏程度。

    “以现有车床的能力判断,可加工精度一毫米以上,总长十二米的工件,未来的5米数控卧式超重型车床投产之后加工能力可升级为精度为0。006毫米。总长为20米的工件。”

    “好吧,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张天霖点了点头说道。正当他准备躺下睡一会儿的时候,田副官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

    “慌什么,有什么事情慢慢说。”张天霖眉头一皱不悦的说道。

    “是,大帅。”田副官飞快的理了理自己的军装,向张天霖敬了一个军礼说道:“报告大帅,据北方前线汇报,苏俄军队最近调动频繁,前线担心他们是在酝酿一起大的战役级别的攻击行动。”

    “有这回事?”张天霖挠了挠头,上回给斯大林的教训还不够吗?有列宁在斯大林也不敢这么放肆吧。他想了想之后说道:“备车,去军政部,通知dcia的苏珊局长也一同赶到军政部,把各方面的情报汇总一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军政部向前线发布命令了吗?”

    “报告大帅,军政部已于十五分钟前向北方前线发布了进入二级战备的命令。”田副官跟着张天霖边走边说道。

    奉天,军政部,大会议室。

    由于是一级绝密会议,到会的人员并不多,包括张天霖在内只有八人,但都是负责各部门的要员。

    “各位,打开你们面前的文件夹。”张天霖的命令下达,印有“无正式命令不得开启的”文件夹被另外七人打开,文件夹中是最近一个月北方前线的“翼龙”无人侦察机航空拍摄的高精度航空照片和陆军特种部队渗透侦查回来的情报资料。

    “正如各位所看到的,根据前线无人侦察机和陆军特种部队反馈回来的资料看,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到哈萨克斯坦方向都有大规模的调动迹象,我们可以确定,他们近期可能有一次大的动作,不过具体方向,时间,我们不得而知。”张天霖拿着指挥杆在偌大的高精度军用地图上划了一条长长的线。

    “大帅,从地图上来看,苏联人的这次动作横跨的地域超过一千公里,虽然我们不怀疑苏联人的兵力动员能力,但也不能排除,这是不是苏联人玩的一次战略欺骗?”军政部长举手发言道。

    “这个应该不会,战略欺骗可以欺骗航空侦察机,但是绝对欺骗不了我们陆特的眼睛。”说话的是东北陆军第一特战旅大校旅长陈虎,对于这位跟着大帅赶走过日本人的陆军特种部队指挥官,他的话绝对是有着权威的。

    “砰砰砰。”敲门声响起,苏珊走过去打开门,门外是一个身穿黑衣的dcia特工,特工一见到苏珊立马敬礼说道:“苏珊局长,苏联莫斯科情报组最新传回来的情报。”

    “苏联莫斯科特工组?快把情报拿过来。”苏珊立马接过文件夹,扫了一眼之后眉头瞬间拧了起来。关上门之后,她将情报郑重的放在桌上:“各位,想来苏联人是要玩真的了,这是在莫斯科的情报站传回来的最新消息。”

    张天霖率先从桌上把文件夹拿了过来,扫了一眼,旋即递给身边人。文件夹上只有短短几句话:莫斯科情报站,一级绝密,昨日,苏联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去世,九十余万人出席了他的追悼大会,目前死讯仍在苏联的控制之中。

    “看来是真的了。”张天霖喃喃了一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各位看官可能不熟悉,但是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列宁,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列宁死了,怪不得斯大林变得如此骄横跋扈,这位暴脾气的总书记肯定是因为去年的大败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今年看来想要扳回一局啊。

    “通知北方前线部队,解除先前的二级战备状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蒙古和北海行省的两支航空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大帅,北面有要开打了吗?”陈虎站起身来问道,作为一名职业军人,老在训练场上带着也不是回事,所以这家伙一听到打仗就眼睛冒精光。虽然张天霖一再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但他总认为军人就该走上战场拿枪战斗。

    “战争在一个月之内是打不起来的,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苏联人不好好准备一下是打不起来的。”张天霖沉吟道:“陈虎,带上你的第一特战旅,今天晚上就乘运输机赶赴库伦和乌里雅苏台。”

    “大帅,您是要派我们上战场吗?太好了,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大帅我们的作战任务是什么?”陈虎兴奋的问道。

    “任务,与前线的军区特种部队一起,在战争爆发前摸清苏联人的装备和兵员分布情况,战争爆发后,给我挨个打掉他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