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武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唐武神-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葛福顺性格粗犷,大方,有些不拘小节,这种人适合在军队中混。相反李实天生谨小慎微,沉默寡言,简直是两种极端的性格。

    李实的武道天份不如葛福顺,但比葛福顺勤奋,下的功夫也深,因此葛福顺打不过李实。

    两人说着,葛福顺走下场去,手持长枪,一招一式地挥舞起来,卷起阵阵风声,一枪点在木桩上,强大的力量把木桩击为粉碎。

    “笨蛋!”葛老怒骂了一声道。

    老实说葛福顺的枪法不错,只是并未修出真气,只是三品武士,离四品不远了,以他的年龄而论算是资质可佳了,当然比起李荣就差远了。

    “我觉得自己练得不错!”葛福顺收起长枪一脸无辜的表情道。

    “你把我教你的大枪桩站上一个月再练枪法!”李荣肃声说道。

    葛福顺看似枪法威力甚大,实际上散而无力,根本没有那种灵动自如的意味,明显是基础不牢造成的。

    “还不快去站!”葛老说道。

    葛老身为一代高手,眼光自是不凡,一眼看出葛福顺的问题所在。

    李荣又与葛老聊了几句,才回房换衣,准备吃饭。

    坐在榻上,李荣若有所思。“来到唐朝已有七年了!”

    目前这身体里的灵魂已不是以前的李荣,而是来自未来的八卦掌大宗师,世界地下拳王大赛三连冠拳王,综合格斗大赛第一名霍宁。由于冲击内家拳至高境界化劲未果,脑部血管爆裂不幸身亡。死亡之后,灵魂居然穿越到了唐朝,附在了不小心练功走火入魔的李荣身上。到了这里后,霍宁才发现这里真的是高武世界,跟黄大师里的大唐有相似之处,真气是真的存在。李荣久练不得其意的《水书》居然还是所谓四大奇书之一,霍宁惊喜之下修炼《水书》,出乎他的意料,修炼成功了。

    当然,霍宁还继承了李荣的记忆。后来,霍宁根据修炼《水书》的体验得出结论,是自己和李荣灵魂融合,精神力强大,才能修炼成功的。

    精美的饭食,荤素搭配,既营养又好看。

    李荣并未过多去品尝食物的好坏,抓起手边的胡饼三口两口吃进肚中。

    “一起吃吧!”李荣对着葛老三人说道。

    宥于时代的习惯,葛叔仍然恪守礼仪,从来不与李荣同桌吃饭,也不允许葛福顺,李实上桌,弄得李荣颇感无奈。

    “刚刚吃过了,大郞吃慢点,细嚼慢咽对身体好。”葛老说道。

    “葛老,细嚼慢咽是对普通人来讲的。做为一名武者,需要补充的能量大,按世家子弟的吃法得吃到什么时候?”李荣说道。对葛老所说的世家礼仪,他一向不屑一顾。什么门阀贵族,都是狗屁。

    “大郞的想法总是与众不同。对了,老爷来信说让您进京入仕。国子监的学业已经结束,还是早日进入正途为好。”葛老说道。

    “嗯,知道了。”李荣若无其事地说道。

    李荣早晨练过刀后,还要去国子监。

第三章 国子监事() 
走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李荣骑马缓行,身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每次经过这里,他都会感慨万分,千年前的长安盛世,雄伟的城墙,整齐的里坊,各色的人群,展现出了大唐的繁华,包容和自信。

    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米,比起以后什么双向八车道要宽太多了,什么长安大街都没法比。黄土夯实的地面,两边成行的古槐,道路两侧一丈宽的明沟,还有大街中间石子铺成的御道,都彰显着长安城的壮丽与繁华。

    国子监,位于外郭的务本坊,占了本坊半坊之地,面积广大,里面建筑宏伟庄严,树木成荫,是学习的好地方。

    整个国子监有学舍一千二百余间,生员三千多人,大都是国朝八品,五品,三品等各级官员的子弟,还有来自吐蕃,新罗的贵族子弟在此求学。

    李荣骑马慢行,约花了半个时辰的功夫,不紧不慢地走到了国子监前。

    国子监门前停满了各色装饰华丽的骏马,熙熙攘攘挤满了人。能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绝大部分不是一般人物,都是各级官员的子弟,那一个不是家财万贯,僮仆成群。

    这两天是国子监散监之日,许多学生到了离开的时候,自然要把东西带走,免不了要劳动家奴,仆僮,因此人更多了。

    李荣不喜欢那种随从成群,耀武扬威的感觉,连葛福顺和李实也没有跟来。

    修行的道路是孤独的,容不得半点懈怠,更容不上那些廉价的虚荣心。

    李荣眼里如电的神光微微收敛,本来强大而慑人的气魄像回鞘的利刃慢慢收入体内,滋润着筋骨经脉,这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却是真实的存在。

    “元明,几日不见,变化很大,似乎气势与以前不一样了,想必在武道上又有了进境,真是可喜可贺啊!”远处一名黄袍青裳,腰系长剑,脚着黑靴的男子牵着马走了过来道。

    “原来是韦兄,只是小有领悟,谈不上精进。”李荣回首望去。

    过来的是自己的同学韦捷,京兆韦家人,中宗皇帝李显的妻子韦皇后的侄子。

    京兆韦家是关中大族,世居长安自汉代就有人出仕,是根深蒂固的门阀士族。近千年来,无论是汉族王朝更替,还是几乎毁灭汉统的五胡乱华都没有令韦家传承断绝,相反自大魏,大隋到本朝,韦家人才辈出,代代都有人挤身朝廷高层,可谓是权势灼人,长安就一直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意思是城南的韦家和杜家的权势离皇族也不过是咫尺之近。

    杜家是与韦家齐名的另一大家族。

    韦捷是韦家新一代杰出的子弟之一,在剑术上有着非凡的造诣,看他剑气逼人的气势,李荣可以肯定韦捷在剑道上的修为不在自己之下。

    当然,李荣相信真正动起手来韦捷不是自己的对手,一个未经风雨洗礼,没经受过生死搏斗的世家子弟,怎么会是李荣这样身经百战的地下拳王的对手。

    李荣和韦捷边说边穿过国子监大门,走了进去。

    大道两旁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地上是块块青砖铺就,倒映着树影斑驳,显得清幽沉静。可是今天的人额外的多,没有常日的安静肃穆。

    忽然,路侧的空地上人群中传来一阵喧嚣的声音,似乎是有人相互冲突,周围的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

    太平盛世供娱乐的东西实在是不多,至少比起后世娱乐至死,花样繁多的项目要少得可怜。加上国人爱看热闹的天性渗入到骨头里,拥挤的人群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围观。

    “区区塞外蛮夷,还敢跟我抢道,冲撞车马,殴打仆从?”一个穿着精美华服,粉面红唇,俊若妇人的年轻人怒气冲冲地说道。

    站在年轻人对面的是一个身材健硕,高眉深目,浓眉短须,身着常服的大汉。大汉身边是一个面目普通,身材瘦弱的书生,手拉着大汉,试图劝服大汉息事宁人。

    “武家的小子,你不过是仗着家族权势盛气凌人,路上不顾行人就横冲直撞,伤了人还阵阵有词?”大汉声音如洪钟样说道。事情的起因是武载德坐的马车撞了书生,然后又趾高气扬地骂人,惹起了书生的朋友李楷固的不满。然后,双方就约定在这里解决冲突。

    “咦,武载德那小子惹上李楷固了。”韦捷听到两人的声音幸灾乐祸地道。

    高宗死后,武后把持着朝政。以长孙、柳、窦、韦、杜等为首的关陇贵族暗中反对武后当权。为了稳固权力,武则天对关陇贵族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可是这些贵族扎根关中数百年,那是那么容易就范的,连强势的武后也只能常驻洛阳,避开关陇贵族的势力根据地。

    当然,武后也不是吃素的。四年前中宗刚继位,武后就以中宗违规提拔皇后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一事,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帝。韦氏做为后族更是受到疯狂打压,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弘敏被贬为汾州刺史,后父豫州刺史韦玄贞流放钦州而死。

    直到现在韦氏在朝中都没有恢复元气。不过,韦氏是自汉以来传承千年的高门望族,在关中根深叶茂,门人弟子遍布朝廷各个部门,以武后的强势也无法根除他们的势力。韦捷身为韦氏一族,对武家子弟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李荣脸色一沉,武载德一向在国子监就是横行霸道,气焰嚣张,监里的博士官员对其巴结不已,让他更是目中无人。当然他没惹到自己身上,可是今天却惹上了李楷固。

    李楷固是李荣的朋友,契丹大酋李万荣之子,被派往大唐学习。李万荣与李荣的父亲李晦是至交,李晦任营州都督时与李万荣交好,维持了大唐与契丹两族的良好关系。李楷固来到长安求学,自然要拜见父辈的好友李晦,正好李荣也进入了国子监上学,两人又都是爱武之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第四章 下注赌斗() 
看到韦捷和李荣过来,人群不自觉地让开了一条小路。一个是关中豪族子弟,另一个父亲是当朝三品大员,有谁敢去挡道。

    “盛气凌人?只有有实力的人才有盛气的资格,你的口气不小,想必是自以为实力很强吧!”武载德不屑地说道。

    “你们天朝不是自诩以德服人,武载德,你身上有德吗?”李楷固冷笑道。

    周围的人群中议论纷纷,听到李楷固的话哄然大笑。

    围观的学生里有不少是异国的留学生或是塞外民族酋长,贵种子弟,武载德一棍子打翻所有人,惹起众人的强烈不满,自是对李楷固表示支持。

    “看你人高马大,没想到牙尖嘴利。哼,口说无用,还是手底下见真张吧!”武载德气愤地道。

    “是呀,小子不要只逞口舌之能,露两手看看。要是害怕的话,趁早磕头认输,滚回塞外,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一向跟在武载德后面拍马屁的几个少年公子附和道。

    “是啊,区区蛮夷茹毛饮血之辈,妄想学习礼仪,简直是沐猴而冠,虚有其表。”另一名锦衣男子轻蔑地说道。

    “你说谁是蛮夷之辈?”人群中传来一声冷喝,震得刚才说话的锦衣男子如同听到了惊雷,整个脑袋变成了浆糊嗡嗡作响。

    “大作荣,是靺鞨族的大作荣。”旁边的人群私下里窃窃私语道。大作荣是靺鞨族大酋乞乞仲象之子,自小仰慕大唐的繁荣和文化,来到长安求学。他为人豪爽大方,出手阔绰,而且精明能干,在学生中特别是外族学生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找死!”早就忍不住心中怒气的李楷固一声暴喝,一拳击出,带起重重风声,向着那名出言不逊的锦衣男子击去。

    “啪”,武载德单掌横托。驾住了李楷固的拳锋,“蛮夷就是蛮夷,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吗?”

    “哼,大唐人一向是重诺守信,不如我们赌斗一场,如果你输了,就当面道歉,承认你不如我这蛮夷,如果你赢了,我也一样向你道歉。”李楷固说道。

    “道歉,你不觉得这个赌注太轻了?你若输了,就当着大家的面喊三声我是蛮夷如何?”武载德说道。

    “好,这些野蛮人尝尝我大唐人物的厉害,才能让这些骚扰国境的害虫害怕。”周围的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不错,快滚回去吧!”周围情绪激动的国子监生们叫道。中土王朝与塞外各族的争斗从未停止过,历经千年的厮杀,鲜血染红了草原上的青草,长城上的砖瓦,从匈奴到鲜卑,从柔然到突厥,一波又一波的草原民族前仆后继地踏足中原大地,而汉族则不断展开反击,李牧大败匈奴,始皇修筑长城,武帝北伐大漠到本朝卫国公李靖踏平突厥,生擒突厥可汗颉利,历史上第一次活捉了游牧民族大可汗的,震惊中外,太宗也因此被塞外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当然令大家群情激动的可不是以前的丰功伟绩,而是前一阵子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与突厥骨咄禄、元珍作战;全军覆没;爨宝璧轻骑遁归后被天后诛杀,唐军一万三千余人死在漠北。消息传来,整个国子监的学生们都被震惊了,对塞外诸族自然意见很大。

    “既然如此,我也加上一个条件。你的马不错,如果输了马就归我了。”李楷固丝毫不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动冷静地说道。

    武载德的坐骑是从叔父武承嗣那里讨来的。武承嗣是则天太后的侄子,当朝三品的礼部尚书,权势炙手可热,是无数人巴结的对象。骏马,美人,珍宝无一不缺,都是一等一的东西,武载德能说会道,身手在武氏一族的年轻人也是不凡,深得武承嗣的喜爱,就得来了几匹来自西域的骏马。

    “如你所愿。”武载德犹豫了一下说道。李楷固的实力并不如自己,这一点武载德是有相当自信的,武家真传的观气术对观察对手的境界有独到的功效,“这个契丹人尚未达到气盈丹田的五品圆满境界?”

    “元明你认为那个会赢?”韦捷和李荣并身而立,望着场中相对而立的李楷固和武载德。

    听了两人之言,围观的群众自动为两人让开一个宽阔的场地,供比武用。大唐武风甚盛,武者间的比武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是众人喜闻乐见的盛事。

    人群泾渭分明,一边是支持李楷固的同样来自塞外的突厥,高昌,吐蕃等族的子弟,一边是支持武载德的贵族子弟,还有一部分保持中立,这些人要么是与大唐友好的新罗,日本留学生,要么是看不惯武家嚣张气焰的唐人。

    “不过是赌斗而已,论输赢有何意义?”李荣淡淡地道。对于这种众人围观,近似娱乐的性质的决斗,李荣没有多大兴趣。前世的他经历了多少万人观看的比赛,那又如何?缺少生死磨炼的战斗又有多大的意义?

    “没有赌注自然就没多大的意义?不如我们也凑个热闹赌些小东西?”韦捷说道。

    不得不说,唐朝人是非常喜欢赌博的。远的不说,高宗时候长安城流行斗鸡,连高宗的两位皇子都以斗鸡为乐,被誉为初唐四大才子的王勃就是因为替沛王李贤写了一篇《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