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地喧哗声越来越大。几个太学士见这么长时间还没人出来。按耐不住。跳到登闻鼓前提去鼓锤“蓬蓬”地敲了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一群身穿大红袍服地官员从城楼下冲了出去。为那人正是李邦彦。后面是蔡懋、王孝迪、赵野等一众公卿。
一刹那,广场安静下来。
李邦彦一把接过陈东手中的奏折,朗声道:“你的奏折我帮你转呈天子,好了,没事了,都回去吧。”
话还没说完,人群中突然爆出一阵雷霆般的呐喊:“老贼!恶人!你怎做得宰相?”
“打死他!”
所有的人都涌了上来,团团将众公卿围住。
一个太学士猛地冲了上去,一把掀掉李邦彦的帽子,揪住他的头,狠狠一记耳光扇过去。
“打,打死这些奸贼!”
愤怒的人群终于被引爆了,拳头雨点一样朝众公卿身上落去。转眼,一众大臣都被打得头破血流。
“太乱了,太乱了!”张邦昌惊得满面苍白,“康王,我们走吧。”
“快走!”杨华也知道不好,若让下面的人冲上城楼,只怕连自己都走不脱。下面的百姓已经彻底狂化了,他们现在是见着穿官服的人就打。
深深地看了下面一眼,杨华护着赵构和张邦昌从城楼上走了下去,转道东华门。
远处,李邦彦等人光着脚,满脸鲜血地朝皇宫里逃去,大声哀号:“吾命休矣,吾命休矣!”
身后,几万人紧追不舍。一群内侍闻讯赶来,可仅靠那点人手如何档得住激奋的人群,转眼,那群内侍就被愤怒的人群踩在脚下,出阵阵惨叫。
“民众的力量真是可怕呀!”杨华也算是在战场上死过几回的人,无论战况如何惨烈,他都未尝畏惧,可今天,他心中突然有些害怕。
送康王和张邦昌回府之后,他茫然地走在街上。
一阵铿锵的琵琶声从街边的酒楼传来,间夹着一声沙哑的嗓音:“老夫聊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侧目看去,酒楼中参差满座,正中一白老者手并如刀在铜琵琶弦上扫过。
杨华心中一笑,苏大胡子这一阕《江城子》,本慷慨豪放,偏生经这老者满是人间烟火的嗓子一唱,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一曲终了,那老者提起牙板使劲一敲:“话说大宋靖康年间,有一好汉姓杨名华,字茂先,乃禁军第一条好汉,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杨破虏……且说那金人四太子兀术,身高九尺,面如黑漆,张着血盆大口,手提百斤狼牙棒……好个杨破虏,手持两石大弓,搭五尺长箭当胸射去。兀术见势不妙急忙一闪,却听得身边几声惨叫。回头一看,三个北奴被串在一起……”
“好!”酒楼中人大声欢呼。
……
老者又是一敲牙板,正好说到煞角之处:“这正是,满山都呼小张飞,破虏将军杨荆州!”
……
杨华静静地站在那里,他本是湖北麻城人,却不想被人称为杨荆州,不知该哭还是笑。
“将军,该走了。”李鹞子远远跑过来。
“都准备好了吗?”
“东西都装好了。”李鹞子兴奋地说:“一共**车,将军这回财了。快走吧,再迟城门就要关了。”
“好的。”回头看了一眼酒楼中不住鼓掌的众人,一缕微风吹来,鼻端嗅到些许烟味;抬头一看,城中竟升起几道烟柱。
一群开封府衙役带着水囊、水袋、唧筒,慌乱地朝着火点跑去。
(第三卷终)
。。。
第九十三章 相州()
靖康一年二月初,右武大夫,万州防御使,提举醴泉观,龙卫军指挥使杨华终于带着五十个老兵,和一支长长的车队来到相州城。
同繁华的消费城市开封不同,虽然离东京城并不太远,但相州位于黄河以北。好象一过黄河就是北方了,风景也与黄河南岸的开封不太一样。城中全是高大古朴的青砖瓦房,整个城市看起来一片灰仆仆的冷色调。
因为前一段时间金人南下时曾调集大军扫荡相州和大名一带,乡野为之一空,大量的流民逃进城市。相州显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街上到处都是人。乞丐随处可见,见人一涌而上,伸枯瘦的手臂大声呼号:“给口吃的吧!”
正是中午,街边支起一口大锅,里面的面汤煮得浑浊粘稠,几片不知名的菜叶在其中载沉载浮。
日头下,一群浮浪子弟围在一棵光秃秃的皂角树下耍钱。大概是有人出千,有人一怒之下掀翻桌子,大声咒骂。被抓了现形的老千面上又红又白,恼羞成怒地拔出解腕小刀,挥舞着大叫:“你这厮好生可恶,退钱给你就是了,还口出恶言,士可杀,不可辱,咱手头见真章。”
眼见着一场血案就要生,突听得一阵马蹄的轰鸣,一个剽悍的骑士骑马从街心冲过,手中皮鞭雨点一样朝那群正在对骂的闲汉身上抽去,“杨将军到,闲人回避!”
众赌徒抱着头一轰而散。
杨华那五十人马一个个满面凶悍地从街上走过,引得人人侧目。
梁红玉看着那群狼狈逃窜的闲汉,捂嘴一笑,语带挖苦地对身边的一个文士道:“朱先生,这相州人还真是凶悍啊,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颇有侠风。”
梁红玉身边那个文士姓朱名梦说,是相州知府汪伯彦的幕僚。听梁红玉这么一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杨将军不是要来招募勇士吗,相州残破,钱粮匮乏,惟独不缺壮健之士。”
“不过是一群流氓地痞,这样的兵杨将军可瞧不上。”梁红玉撇了撇嘴。
朱梦说叹息一声:“北奴一南下。城中流民越地多了起来。汪大人也很头疼……对了。陈少阳现在怎么样了?”
听朱梦说提起陈东。一直没说话地杨华说:“陈东先生回老家去了。”
“少阳回丹阳了?”朱梦说有些惊讶。“我刚听人说他带着一千太学生伏阕上书。惹下大祸。开封府没治他地罪?”
“不但没治他地罪。官家还有意让他作官呢?”杨华呵呵一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朱梦说精神一振。连忙问杨华。他也是一个太学士。本也是一个热血冲动地读书人。宣和二年地时候因上书针砭得罪蔡京被抓了起来。蔡京本打算要给这个讨厌地家伙一点颜色看看。后来因汪伯彦说情。这才被判了个编管相州。
所谓编管。就是交由地方管理。早请示晚汇报。只许规规矩矩。不得乱说乱动。汪伯彦本与朱梦说有旧。也不拿他当犯人看。索性招进了自己地幕府之中当副手。
不可否认,这次上书为朱梦说博取了极大的名声。
他在地方上干了几年后这才觉,地方政务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百无一用是书生,张张嘴说两句话,写几篇文章很容易,但治理地方却要实实在在的一手一脚去干,有的时候还得违背自己的良心。、
于是,这个热血的知识分子很快被地方俗物改造成了一个标准的小官僚。
因为陈东是太学士的头,虽然朱梦说现在对那个理想主义分子非常不以为然,但太学士代表着士林风向,不由得他不关心。
“陈先生……呵呵……”杨华一笑,也不隐瞒,将陈东伏阕上书一事情从头到尾巴说了出来。
那日,杨华离开皇宫时,太学士和愤怒的开封百姓已经冲进了禁中。
见事情闹大,皇帝也吓得够戗,立即派宦官出宫去寻李纲,让他过来稳定局势。太学士之乱因李纲而起,要想平息骚乱也能靠他了。
宦官们平时也是作威作福之人,现在见外面乱成这样,如何还敢出去。拖延良久,这才灰溜溜出宫,准备从人群中混出去。
可这个年头的人都是要蓄胡须的。在一群大胡当中突然出现几个面白无须的胖子,简直就是万绿从中一点红,醒目非常。于是这一群混在人民之中的坏分子很快被揪了出来,百姓们都嫌太监们出来得太晚,所有的怨恨都一起爆了。一声呐喊:“打!”几万人同时动手,打得这群内侍大声惨呼。
其中最惨的是太监头朱拱之,被人一把拉下马来,将衣服剥掉,头扯光,践踏成一摊肉泥。
这个时候,有人突然一声大喊:“有旨,杀内侍无罪!”
这下就热闹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声咆哮着冲上去,一口气打死二十多个宦官。
见情愿行动变成了一场暴动,陈东担心事情闹大,忙上前制止,可现在的他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
有太学士劝他:“少阳,事急矣!恐有杀头之罪,何不逃?”
陈东道:“事由我起,尔等与几万军民都无罪。既然伏阕上书,则生死不顾。此刻我之头颅,已在九泉之下了!”
事情越地不可收拾,不但皇宫,整个开封城也彻底地混乱起来。京城之中本就有许多浮狼子弟,见城中乱成这样,知道财的机会到了。立即聚众闹事,径直冲到宦官们的家中杀人抢劫。一时间,整个开封都笼罩在滚滚浓烟之中。
皇帝见形势不妙,这才亲自出面,宣布赦陈东无罪,并召李纲复用为尚书右丞,尽兼旧职,仍担任京城军事长官。
如此,请愿的百姓这才散去。一场惊心动魄的骚乱,就此平息。
考虑到陈东这个在野的反对党实在太讨厌了,皇帝心中郁闷,索性降旨补陈东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补太学录。你不是凡是朝廷的政令都要反对吗,好,我现在把你变成执政党,你总不会再给政府找麻烦了吧?
可陈东根本就不理皇帝这个茬,索性一走了之,回老家去了。我就是不当官,你总不可能把我绑到京城来吧。
“少阳兄没事就好。”听杨华说完,朱梦说还是很替陈东高兴。
杨华点点头:“陈先生就那脾气,官家拿他也没法子。”北宋的祖宗家法是不杀士大夫,如果换成清朝,这个胆大包天的陈少阳早被辫子诛九族了。说起来,这个腐朽的北宋朝还真有点后世民主政治的味道。不过,这可是封建社会,太前的东西未必合适。
“还好,李相已经复职,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李纲……”朱梦说轻轻一笑:“他虽然复职,可已经失去皇帝信任了。”
杨华心中暗叹,为人君者,最惧臣子有能力有威望。李纲刚被罢免,后脚开封就乱了起来,影响力实在太可怕了。换成任何一个君主,只怕都容他不得。
。。。
第九十四章 汪伯彦()
朱梦说虽然在地方历练多年,早就老成精了,可性格里却也带些读书人指点江山的笑谈风云的癖好。北宋之时,朝廷取士还未像后世那样用八股文把读书人的脑筋洗成白痴。因此,书生们对政治也有一种异常的敏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李纲复相的本质。
如果说,刚开始时杨华仅仅是出于礼貌,对这个看起来已经不年轻的酸丁很客气的话,现在他就不得不佩服了。
因为从场面上来说李纲对杨华有知遇之恩,又是他的老上司,杨华自然不便评论。实际上,从封丘门慕天坡夜战兀术,接应姚家军平安撤退后,他就被深深地烙上了以李纲为旗手的主战派的烙印。
大概是觉得自己出言无状,朱梦说也很自觉地闭上了嘴。
汪伯彦的衙门位于相州城北,相州是河南的门户,后世名字叫安阳。在北宋时归河北西路管辖。境内有三县一府,相州城北面是临漳县;南面是汤阴,也就是岳飞的老家;西面是位于太行山区的林虑县。
因为相州位于金人东路军南下汴梁的大路上,前一段时间除相州城凭借坚固城得以保全外,其他三县都被金兵付之一炬。金兵在烧杀虏掠的同时也将相州的政府机构摧毁殆尽。
如此一来,官员们逃的逃死的死,到现在只剩汪伯彦一个人呆在相州城中,做了实际的当家人。
来的时候,杨华听人说,这个汪知府年纪很大,在官场里混迹了一辈子,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是一个滚刀肉式的难缠人物。这家伙也许在历史上算不得太有名,至少就杨华脑子里的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中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可只要一提起他学生秦桧的名字,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要叫出声来。
有徒如此,他这个师傅自然也不是要相与的人。
一想到这里,杨华不禁有些烦恼。
他穿越到北宋来已经三年多时间了,之所以一直混得不好,除自己交际能力不强外,还与武人地位低下有关。任你在战场上立下多大功劳,见了文官你也得规规矩矩。北宋重文轻武,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武人都是一群潜在的坏份子。
有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说地是狄青地一个部下很有才华。狄青当时已贵为枢秘使。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很欣赏这个部下。待之甚厚。可没想到。那个部下地母亲却指着自己地儿子大骂。说跟狄青这样地武人有什么前途。要结交就要结交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且不说武神狄青。扬花现在也不过是一个指挥使。哪怕是一个没有功名地读书人。在世人心目中也比杨华这个五品地武官高级许多。更别说汪伯彦这样地大名士大官僚了。
到知府衙门之后。朱梦说说了声稍待。自进去通报。
可等了半天。却也不见人出来接引。
李鹞子等人皆面有怒色。倒是杨华背负着双手站在日头下不急不噪地看着前方青乎乎地知府衙门。
赵宋重文轻武之后,文官体系日臻完善,到现在已经展成一支掌握帝国政权的庞然大物。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在这具永远不紧不慢向前运转的机器前低头。何况杨华这么一个小小的武官。
无可否认,要想在这个世界出头,除了去参加科举,就只有彻底打破这个体制,另起炉灶。科举对杨华来说没有可能,眼看北宋国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