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了这许多院子,众人都很吃惊,然后便有人问道:“钱家的,你们大房红枣现数数能数到一百吗?”

    “这两百间屋子她数得清楚吗?”

    红枣……

    闻声几乎所有妇人都下意识地看向红枣,红枣实在不知道此时当以什么表情来面对别人对自己智商的怀疑,便只能僵着脸,心里飞快盘算。

    王氏抱着贵中也在犹豫这种情况下自己是不是该跟男人一样站出来夸红枣一回?

    “我们红枣根本不用会数数!”钱氏语出惊人道:“我们大房大嫂给红枣赔送了六个小厮和两个丫头。”

    “这看房子算账什么的,都有小厮们干,我们红枣只要舒舒服服地坐家里收钱就好!”

    “哇——”

    在场大多数妇人想不到陪嫁还能赔人,当下自觉又涨了一番见识。

    在第一抬头面嫁妆凤凰双飞荣华富贵足金头面和百宝嵌金龙凤呈祥富贵满堂玉石头面抬出来的时候,就连一直嚷嚷不休地钱氏都因为看直了眼睛而忘记了言辞。

    秋日午后阳光下一套三十五件的凤凰双飞足金头面里每一样都似天上的日头一样团团地发着光——那温暖的金辉,看在人眼睛里比满田野的金色稻穗还更让人心生欢喜,舍不得眨眼。

    紧接着第二抬、第三抬、第四抬——直等四抬头面走完,开始走衣被类嫁妆,族人们方才恢复了言辞,议论开了。

    “第一抬头面里的凤凰真是足金的吗?哎呀妈呀,好大啊!……”

    “刚还有神佛头面!你看到了吗?……”

    “那绿的红的就是玉和玛瑙吗?我在城里银店见过……”

    ……

    李玉凤听着周围人的议论,眼看着庄丁担来的一箱箱扎满各色绸缎的杠箱,心中充满艳羡。

    这就是俗话说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吧!李玉凤想:红枣不过说了一门好亲,便就田地、宅院、奴仆、头面、衣裳,啥都有了。

    如此,她想过好日子,也一定要嫁到谢家这样的人家……

    比起李玉凤的满怀憧憬,李杏花则是触景伤情。

    亏她一直以为自己命好,李杏花暗中自怜:幼年在家有爹娘疼,长大出门也嫁在近城人家,日子顺遂富足。结果今儿看到红枣出门的嫁妆才知道自己可望不可及的银头面,绸缎衣裳搁她大哥大嫂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李杏花咬了咬嘴唇,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哎呀——!”

    “你,你这孩子,怎么有尿不说啊?你现尿我身上了,这,这要咋办?”

    突然听有人骂孩子,红枣下意识地循声望去,然后便看到李杏花一手拉着刘茶儿,一手扯着自己的衣裳,整一个束手无策的模样。

    “赶紧的,杏花,”有人出主意:“找你嫂子借套衣裳换了,然后再问问有没有红枣的旧衣,拿来给孩子换了。这天凉了,孩子可不能捂着湿衣裳!”

    红枣闻言眨了眨眼睛,然后便扯了扯王氏的衣裳,提醒道:“娘!”

    王氏会意,走上前道:“杏花,你抱了刘茶儿跟我来!”

    把李杏花领进西厢房,王氏开橱先找了一套陆氏拿来送给儿子的半新衣裳给李杏花让她先给刘茶儿换上,然后正琢磨拿自己的哪件衣裳给李杏花呢,便见红枣拿了一套内外全新的绸缎衣袍过来给李杏花道:“小嬢嬢,这是我娘刚做的新衣,还没经过身。您换上试试,看合不合适!”

    王氏见状脸色变了一变,但到底没说啥。

    退出卧房,转身带好门,王氏看前廊外有人也不好抱怨,不想红枣却轻声道:“娘,您别心疼刚那身衣裳。刚即便刘茶儿不尿,我也要泼小嬢嬢一身茶。”

    王氏……

    “娘,你还记得大定那天谢大奶奶来送的礼吧?当时她给每家都送了绸缎。”

    王氏点头,这事她知道。

    “小嬢嬢那天没来,独她没有绸缎,然后今天去谢家也没有绸缎衣裳。”

    “但是,娘,今儿咱们去谢家的八个女眷,最好都穿绸缎衣裳!”

    “不然就是扫谢大奶奶的脸!”

    “毕竟谢家连丫头婆子出门都穿着绸缎。”

    听红枣这么一说,王氏明白了。她搁心里把今天要去的八个女人过了一遍,然后不免发愁道:“可是我看玉凤也没穿绸缎,这要怎么办?”

    闻言红枣也是皱眉。红枣就搞不明白了她二婶平时不是顶要脸的吗,怎么在提前知晓要去谢家的情况下连件绸缎衣裳也不舍得给李玉凤做?

    偏绸缎价贵,城里铺子为免亏本并不卖绸缎衣裳。雉水城人想穿绸缎,都只能自制或者跟裁缝定制。

    她家现虽还有新绸缎衣裳,但没李玉凤穿的尺寸也是白瞎。

    红枣一向心大,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一向不多纠结。她也不想她娘因为二房的不着调而担心,便含糊说道:“玉凤姐姐和二婶是一家,二婶穿了就行。”

    王氏听得还有些迷糊,不过却没再问。她觉得自己先理理这里面的关系,理不明白再来问红枣。

    李杏花换好衣裳开门出来,很有些不自在——丝绸衣裳的缎面跟刚刚的玉石头面里的玉石一般自带光彩,偏轻软却尤甚细布,这便就让初次上身的李杏花每每产生一种未穿外袍,只着小衣见人的错觉。

    红枣一见却是立刻夸好。

    “小嬢嬢,”红枣夸道:“这胭脂色袍子衬你。你等着,我帮你请全喜娘过来再搽点脂粉就更合适了。”

    王氏也乘机道:“红枣,你顺便把你爹那件和这套衣裳的裙子一块料做的绛紫袍子拿出来给你小姑父送过去。”

    李杏花听说假意推辞了两句也就罢了。

    于氏看李杏花穿着胭脂色长袍和绛紫色裙子一身流光的从西厢房出来,而脸上不仅抹了脂粉,头上更是簪了朵很大的红色菊花不觉笑了一笑,心说:杏花也不是太蠢!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儿才发现,前面没注意,两个庄子的水田搞了个三百二十亩,摆嫁妆就成了三长两短了。所以修改为三百六十亩,才符合谢大爷的审美skbdowngg

十里红妆(八月二十四)() 
等所有家什都抬出去的时候; 潘安潘平赶了两辆骡车来主院接了李桃花等人去谢福吃席。于是本着双来双去的习俗,郭氏钱氏两对母女坐了一辆车,李桃花李杏花和江氏周氏坐了一辆车。

    还在午时的时候,余禄和陆猫就开了庄门; 在大门外铺鞭炮; 而周围村庄得了消息的人也陆续围拢了来。

    故而等李满囤到庄门的时候; 庄门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吉时一到,鞭炮先炸; 庄里的吹打声也慢慢融入,然后越来越大; 终于出现在了庄门前。门外等了许久的村人笑逐颜开,相互间笑言道:“来了; 来了!”

    果不其然,鞭炮声甫一停歇; 吹打们便列成两队走出了庄门,然后便是李贵雨、李贵富打头拉着的奁仪录彩亭。

    高庄村人一见立就喝了一声彩; 然后两个手合成喇叭形状放到嘴边就开始喊“贵雨”、“贵富”、“贵林”……

    别村的人一见立刻好奇问道:“这送妆的人你认识?”

    “认识!”高庄村的人回答得特别骄傲:“就我们村的!”

    “那这贵雨、贵富是谢家大房新少奶奶的兄弟?”

    “不是,”于是高庄村的人便开始科普……

    李贵雨虽走在送嫁队伍的最前面,但因离吹打太近; 其实不大听得人声。不过他眼睛也没闲着; 很快就在人群里看到他舅和他表哥在跟他挥手,他未婚妻香儿也站在那里看着他笑。

    李贵雨不好意思挥手,他冲他舅那个方向笑了笑,然后便看到更多人冲他挥手。李贵雨怔愣了一下; 刚准备再回个笑,便因走得近了,听到了他们的叫喊——“贵银!”

    李贵雨……

    虽然在李贵雨一班辈兄弟中,女人们多喜欢李贵林,但真论起村里人缘,最好的却是李贵银——李贵林早年在城里念书,甚少出门和村里同龄的小伙伴一处玩耍。

    李贵银天生一个直性子,他虽走在彩亭最后,但看到有人跟他挥手,他便就咧着大嘴笑着挥回去,然后便就招得更多人叫他名字跟他挥手了。

    李贵祥瞧得有趣,也学李贵银的样子招手,然后便就有人开始叫李贵祥的名字跟他挥手了。

    李贵雨一路走着,听到不少人叫李贵祥的名字,心里不免纳闷:什么时候贵祥比他还招人喜欢了?

    对于土坷垃,周围村子的人大都都看不懂,只能模糊猜到是地啥的,但因不知晓具体数目,所以竟没有引起什么特别议论。

    人群的第一次轰炸是看到那个足金的凤凰头面——大面积的金灿灿是世间俗人们永不过时的追求和审美。以致不少人为了多看几眼这个头面竟跟着嫁妆队伍追出去好几里地。

    人群的第二次爆沸则是在大刘村,由码头上下来的商人在路边准确叫出了田亩数后——如此,本来已经准备打转的高庄村和周围村子的人又转回头往前跑,要重看一回嫁妆里的土坷垃,而此时大刘村人也是倾巢出动,然后再加上城里和码头间货物的上下,于是这进出城的大路瞬间就被人潮和车马给堵死了。

    余庄头、程庄头、陆庄头三个庄头负责今儿嫁妆的行进当下自是赶到队伍前帮忙疏通。

    时民风朴实,即便是拉着承重货车的苦力也不会跟嫁妆队伍争路。先堵路是没人指挥,现既有人出面,堵路的人先让,车马有地方避,这队就又能继续走了——除了有点慢。

    还没进城就这么堵,等进了城还不定得堵成啥样呢?一时间三个庄头都颇为忧心因为人多路堵队伍走不上前而误了吉时。

    正自着急间,忽然听到人群后往城里的方向传来了吹打声,且越来越近,三个人不觉精神一振:谢家迎妆的人来了!

    谢尚也是未正准时出发来迎妆。同他一起骑马来的依旧是他二十多个堂兄弟。当然谢福也一起来了——似这种要掐时掐点的重要典礼,谢子安一向都不放心别人。

    两队吹打迎面相遇,自然要相互较劲,比赛吹一曲《喜相逢》了——于是这吹打的动静就1+1>;2,比先前整大了一倍还多。

    对此路人们自是喜闻乐见,但对处于吹打中心的李贵雨、李贵富等人却是苦不堪言,感觉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谢尚即便拿红棉球堵了耳朵也依旧觉得有些吃不消。他一见王石头、陈龙、刘好带着各自的儿子和李满仓、李满园等李家人从队伍后面走来,立刻如蒙大赦一般地迎了过去,拱手行礼道:“谢尚见过王伯父、陈叔叔等众位叔伯!”

    王石头其时根本听不到对面的谢尚在说啥,他只能估摸着谢尚说完了话,自顾说道:“尚儿免礼!”

    谢尚因为听不见便一直偷瞄着王石头的动作。他看王石头嘴巴张合几下然后不动了就自己放开手站起来走过去笑道:“王伯父,咱们有话上车再说吧!”

    王石头看谢尚过来便想着李满囤的嘱咐,伸手引路道:“尚儿,你跟我来!”

    如此,两个聋子竟然没闹什么笑话的就坐上了先前王石头带王福生坐的骡车,至于陈龙、刘好、李满仓等人也是各回各车。

    上车后谢尚拿出耳朵里塞的棉球,不觉长舒一口气——这骡车里真是太清静了!

    至于陪他来的那二十几个兄弟,谢尚则毫无怜悯地将他们丢弃在奁仪录彩亭前,由谢福安排他们搬抬嫁妆。

    看谢尚同李家人走远了,谢福方挥手把带来的护院分出一半跑上前替了李家一半庄仆的搬抬,换下来的庄仆则按照预先演练过的列队上了谢家来的骡车。因为好几十个人站队竟是一个没错,倒是让谢福的眼皮很抬了一刻。

    对于谢家各房的少爷,谢福自然是安排他们干最轻巧的活——扯红带拉彩亭。于是一身布衣走了七八里地的李贵雨忽然发现自己身前身后围满了锦袍玉带的谢家少爷。

    李贵雨……

    雉水城里的人自在未时看到谢尚同着吹打出城就开始奔走相告今儿李家放嫁,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得到消息的人都齐聚到雉水城东大街和北大街这两条必经之路上。

    北大街上李家粮店的两个铺子都关了,铺面门板上贴着大红的歇业公告,这便让在铺子前等看热闹的人又多了一个话题。

    最初听到吹打的时候,李家粮店前等看热闹的人不过提了一句“听到吹打了吗?”,然后有人回:“早着呢!”,便依旧接着刚刚的话题接着聊,连个头都没探。

    看惯了热闹的城里人都知道谢家办事时的吹打动静一向比旁人大,若只依着吹打看热闹,怕是脖子伸酸了也等瞧不到热闹的影。

    果然足等了有一刻钟,李家粮店前的人方听到前面路口震天的吹打里夹杂人了的欢笑声,接着又看到有蓝衣家丁拱手陪笑地过来道“借过”,然后方伸头往家丁们的身后张望起来。

    “看到了吗?吹打是不是过来了?”

    “过来了,过来了!我看到最中间的谢家大房的长孙允青少爷了,去岁我看到他下定……”

    “他后面的那个是他弟弟允芳少爷,他哥两个长的像……”

    “……”

    “哎,你们看,怎么这中间怎么有个穿布袍的啊?”

    “哪儿呢?那个啊,怕是李家人吧?”

    “李家人就来了一个?”

    “不止,最后面那个穿深蓝绸袍脸最黑的那个,我在城隍庙看到过他卖玩意,我还跟他买过一个呢!”

    “真的?他在城隍庙卖玩意?那我下回瞧到也去买一样,这样我也算是和谢家大房少奶奶兄长说过一回话了。哈哈……”

    ……

    直等看到彩亭后的田地嫁妆,先议论谢李两家少爷人品的人方才言归正传开始咋呼嫁妆。

    “喂,我数了是三百六十亩水田,跟你一样吗?……”

    “旱田,我这边看到是五百亩,你呢?……”

    “七百亩林地,七百亩!”

    “那这三样地加一块可是一千五亩,真正是‘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