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说房子盖在中间吗?”

    “我这儿盖间柴房。”李满囤对女儿一向有问必答。

    红枣看看她挖的地方和围墙地基间一米的距离,奇怪地问:“爹,这柴房怎么这么小”

    李满囤闻言笑了:“这挖的是柴房的后墙,不是前墙。”

    “后墙啊?”红枣真心奇怪,她问她爹:“我们家不是没钱吗?”

    “怎么柴房还要单独修个后墙”

    前世红枣去网红农家乐吃大灶红烧肉,人家农民都那么有钱了,比她这个城里人还有钱,可人家的柴房呢,还是搭着围墙修。她家都这么穷了,她爹还败家的给柴房打后墙,有这钱留着买肉吃不更好吗?

    经红枣这么一说,李满囤便即也想起他家起先只是玉米杆围墙,柴房只得独自打了间泥瓦房。村里人家跟他家一样,都是先是篱笆墙土瓦房,然后有钱了,再盖砖瓦房修围墙。而他现在直接打石头围墙,这柴房完全可以倚着围墙建——省一堵墙不说,还省了四周的下水。

    李贵林李贵银下晌来帮忙的时候,看见李满囤在围墙处往宅地里挖,便觉奇怪。李满囤也不隐瞒,他打算在院子的东北和西北两个角搭着围墙各修一间偏房,用来做库房和柴房。

    李贵林和李贵银听后,也颇为赞同——两间房总共八堵墙,这么一建,足省了三堵墙,而且还省了地方,确实便宜上算。

    李贵银甚至还问:“满囤叔,这么好的主意,你是怎么想到的”

    “咱族里,嗯,咱们村,这么多人,竟没一家这么想过!”

    李满囤闻言哈哈一笑,神色极为得意:“这还是我们家红枣提醒我!”

    李满囤将事情经过口述一般,最后总结道:“我家闺女聪明哇!”

    整个一无脑女儿吹的嘴脸。

    李贵银听完,也是赞叹:“红枣妹子确是聪明!”

    李贵林细思一刻,也想透了此前村里无人这样建房的原因——建房不容易,没人会扒房,但也认同红枣小丫头确是个聪慧的。

    不说这建房主意,就是平时给他们端茶送水,虽说面上不显热络,但茶水,不论时间还是温度,都恰到好处,一见就知是过了心的。

    李贵林不以为红枣的这份妥当是她娘满囤婶教的。如果,他想,满囤婶若有这份能耐,平素在家,也不会为她婆婆和两个妯娌踩成烂泥。

    似这种歹竹出好笋的情况,李贵林只能归结为风水轮流转。

    晚上,李贵林和他爹李丰收说起白天李满囤建房的事,李丰收听后沉默一刻,方长问道:“你去你满囤叔哪里几天,有什么收获没有?”

    收获李贵林知道他爹考他来了。

    自满囤叔将制枸杞卖药铺的法子告诉族里后,李贵林想,族人便都疯了似的全上了山,没人再顾及满囤叔建房的事。

    本来自己也是要上山摘果子的,独他爹把他叫了去,让他每天来给满囤叔建房。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虽和满囤叔差不多的年纪,但以前并不相熟——他是他爹唯一的儿子,李氏一族的长房嫡孙,未来族长,他一直是全族的宠儿,而满囤叔却幼年丧母,打小就沉默寡言,和谁都不亲近。简单的说:他俩的交情不足以让他放弃摘枸杞的巨大利益,即便他家上山的人够,他也可以去没主的山地里摘,何况他家的山还没完全开出来。

    所以,李贵林以为,他爹此举必有深意。

    李贵林想了一刻,方慢慢道:“满囤叔,为人和我想象的不同。”

    “他做事极有方法。”

    李贵林只说方法,不说主意,是因为他以为主意,是个人都有,而方法,只聪明人才能有。

    “我觉得他比满仓叔,”李贵林和自家爹没啥不能说的:“心正。”

    “有担当!”

    其实,李贵林想,他和满仓叔的交情其实更好一些。

    但现在,经过了三爷爷分家一事,他觉得满仓叔的作为颇让他失望。他理解满仓叔的选择,但还是觉得不够丈夫——人生在世,只有和自家兄弟争地这一条路吗?

    五十六年前,他李家在高庄村可是没有片瓦。

    李丰收闻言点点头,又问:“还有吗?”

    李贵林想了想道:“很多人,都和我想的不一样。”

    李丰收来了兴趣:“那你说说。”

    “头一个是三爷爷。”李贵林说:“我先以为三爷爷和二爷爷一样,”

    “管家管的严。”

    “但这次,满囤叔盖房,满园叔就头天跟着三爷爷,来过一次。”

    “然后,他再未来过。”

    “甚至,今早,满囤叔到码头搬东西,族里很多人都去了,满仓叔也去了,只满园叔没去。”

    “当时,村里人都瞧着呢。”

    李丰收叹口气:“你三爷爷气病了。”

    李贵林……

    李丰收道:“前两天,你三爷爷想给地里追一次肥。他叫你满园叔下地,你满园叔不去。”

    “说地不是他的。”

    李贵林……

    “所以说,”李丰收道:“还是你满囤叔心里有盘算。”

    “宁可住草棚子,也要搬出来。”

    李贵林默了一刻,方问道:“我三爷爷到底是咋想的”

    李丰收道:“这不是想的问题。”

    “比方说,行人走到一个三岔路口,面前两条路,一条正路,一条岔路。”

    “在路口选择的时候,两条路可能只是毫厘之差。”

    “但踏错路后,再想回到正路,可就难了。”

    “而只要选择了正路,哪怕步子再小,也能行到目的地。”

    “我让你去给你满囤叔修房,”李丰收道:“一是他的主意给了全族人、甚至全村人一条生路,他是我们李家的功臣。如果你满囤叔盖房,我这个族长都没表示,那以后,不止你满囤叔寒心,就是族人,事后也会跟族里离心。”

    “二是让你以我为诫,不要似我这样想当然,自以为是。”

    “当初你满囤叔分家,我啊,心里总想着息事宁人,以和为贵。没按族规办事。亏了他。”

    “幸而你满囤叔,心正。”

    “即便吃了亏,还是依旧孝敬你三爷爷。说了种姜的事。”

    “本来,我们买山头,是为了种姜。结果没想到山头里的刺棘竟是个聚宝盆。”

    “就这几天,我们族人,家家添了好几吊的收益。家家都买好了山头。”

    “基本上,有了这些山头,可保子孙两代无虞。”

    “族里得了这些好处,我回过头再想,就想,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我当初为啥会以为我给他安排个侄子养老就能打发他一辈子了呢”

    “我仔细想了很久,结果发现我其实和你满囤叔,没啥来往。我对他压根不了解。”

    “相反,我和你三爷爷,三奶奶来往多,连带你,也是只和你满仓叔满园叔亲近。”

    “所以,分家的时候,我心里天然就有了取舍,有了偏颇。”

    “我照你三爷爷的意思,分了家。”

    “结果没想到,这吃亏的没吭声,占便宜的却闹了起来。”

    “祖宗说的没错,偏颇是乱家之源。”

    “贵林啊,”李丰收语重心长地说:“你以后可要把定族规,千万别学我。”

18。草头烧鳜鱼() 
草头烧鳜鱼

    晚上,李满囤同王氏、红枣提着桃酥回到老宅。

    李高地听说长子回来了,从炕上坐了起来。

    李满囤进房,见他爹这个点就躺下了,刚问一句:“爹,你咋了” 就听到他爹一阵咳嗽。

    于氏一边给他爹捶背一边说:“你爹前儿受了风寒。”

    李满囤四下望望,见只二弟满仓在屋,满园却是不在。

    李高地摆摆手,示意无事。

    “你房子怎么样了”李高地关心的问。

    “围墙地基打好了,等石头送到了,就可以修了。”

    “嗯,”李高地点点头;他想说早点修好,因想到满囤修房,满园竟是一点力也不肯出,他便即觉得心灰意冷——老爷子一辈子信奉家族是根,兄弟是金,结果,自己的小儿子直接打了自己的脸。

    亏他先前还想着把满囤的房子给他,让他念着他大哥的好,照看他大哥。

    他哥骂得对,他就是自以为是,自作多情。

    长叹一声,李高地有气无力地说:“回吧,满囤。”

    “东西在地里,没人看着可不行。”

    李满囤见他爹确实没精神,便即告辞出来。李满仓跟着送了出来。

    “爹,到底咋了”李满囤问他二弟。

    李满仓没法说自己胞弟的不是,只能沉默。

    李满囤见状,也猜到些首尾,便即改口问他爹治病情况,耳听到已城里请郎中过来瞧过,并无大碍,便即放了心,只说明儿再来,便即领着王氏、红枣回了草棚子。

    自算过香炸杂鱼胜过炒鸡蛋的账后,王氏来磨坊只要看到那大汉卖鱼,便就由着红枣买。横竖那卖鱼大汉最大的鱼,也就是半斤的鲫鱼瓜子,五文一条。买两条鲫鱼再加块三文钱的豆腐,烩一锅,也只十三文,比肉便宜。

    今天出门的早,红枣到鱼摊上时看到有两条鳜鱼,立刻大喜过望。草头鳜鱼,红枣前世吃过的最好吃的菜,没有之一。

    “这个鱼,多少钱?”红枣问大汉。

    “这是鸡脯子。”大汉对着红枣这个老主顾,极有耐心:“一条十文。”

    城里有钱人家买鱼喜买三斤以上的鲢鱼、青鱼:一个是肉多刺粗,吃起来不费劲,另一个是口彩好——买鱼人提着鱼家去,路上遇到邻居。邻居瞧见大鱼,必赞:“好大的鱼余!”

    ,而买鱼人也必回:“今天青鱼净余/鲢鱼连余是大!”

    似鸡脯子这种鱼,名字里连个鱼都没带上,便即只能给吃不起鸡肉的穷人家当鸡脯肉吃,过过吃鸡的瘾。

    红枣瞧那鳜鱼每条都有七八寸长,□□两重,立跑出跟她娘王氏讨了钱来买下。

    鳜鱼到手,红枣想:回去就割草头。

    草头就是苜蓿,红枣也是在吃过江南某网红农家乐的草头鳜鱼后,才知道这所谓的“草头”,就是她家门口社区公园里那种一根茎顶三个心形叶子,旁边铜制铭牌刻“苜蓿”两个字的花园铺边草。

    草头的生命力极强——基本上是,给点土壤就能长。前世里草头从江南长到了云贵,而这一世,草头,虽然不叫草头,也不叫苜蓿,还只是猪草里无名氏,但也是

    遍布了高庄村的田埂地头,弯腰就有。

    红枣家的宅地里原也有草头,不过整地时都被挖掉了。

    红枣到家后,便即挽起自己的小竹篮,拿镰刀去家门前无主的宅地上唰唰割了一会儿,就凑齐了午饭主菜的材料。

    做草头鳜鱼的步骤几乎和鲫鱼豆腐汤没差:一样的猪油煎鱼,煎到鱼皮变色,然后加水。加水后,先大火烧开,接着再小火熬煮。等汤熬煮的火候到了,就倒入豆腐或草头,待煮熟,就可装盆上桌。

    做过几次鲫鱼豆腐的王氏煮草头鳜鱼几可谓是驾轻就熟——她原就不笨,先只是没人教,现她有个嘴刁的女儿在旁拿主意,她一来二去的竟也做得不错。起码,王氏以为不比她婆婆和妯娌做得差。

    现王氏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她从没见过拿菜,咳,还是猪草,来煮鱼。村里吃鱼,不是红烧,就是烧汤,连加豆腐的都没有——她家鲫鱼加豆腐,也是村里独一份。

    豆腐好歹口感还似肉,加了也就加了,这猪草烧鱼,算怎么回事?味道能好吗?

    纠结良久,王氏终做了她这辈子没做过的一件事——她学着红枣拿锅铲铲了点汤,送到嘴边尝了尝。

    “生三块,熟三块,不生不熟又三块”这是首老里流传下来,嘲笑馋嘴媳妇掌勺偷嘴的歌谣。

    粮食短缺的现世,馋嘴是做人媳妇的大忌。所以,这世女人烧菜,全靠手感,不带尝味。

    仙,太仙了,不过舌尖触及了一点汁水,王氏就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将全身心的感知集中到舌尖一点。

    不同于几年前在族长家吃的那块红烧肉的肥腻和香甜,这鱼汤给王氏的感觉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味感。

    王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形容这种味道,便即只能用当地人日常吃到好东西的语气词“仙”来形容。

    说实话,王氏此前虽经常听人说哪里的菜好,味道仙得不得了,但因没吃过,王氏也不知道到底是啥味。不过,这一刻,王氏知道了,仙,就是猪草烧鸡脯子。

    不出意外的,午饭时,这盆草头烧鳜鱼征服了所有人。红枣,不说了,她已经跪舔草头鳜鱼两辈子了;王氏,也不用说,她已经成仙了;李贵银,他一筷接一筷的往嘴里塞草头,比猪都吃得块;李贵林倒是还能镇定的保持素日的一口菜一口饭的风范,但细看就能发现,他一筷夹的草头是他平日三筷子的量;只李满囤最孝顺,他吃过一筷子草头后,和王氏说:“爹这几天病着,嘴里没味,这菜还有,你就盛一碗给爹送去。”

    李满囤既发了话,王氏自是满口答应——孝敬公公是应该的,她全力支持。

    王氏去厨房揭开锅盖。锅里还有半锅菜——这得感谢红枣,她因自己爱吃草头鳜鱼里的草头,便即在她娘煮鱼时往锅里倒了整一篮子草头。

    从锅里捞出原准备留待晚上吃的鱼,放进一只大碗,然后又拿锅铲把碗连汤带菜的装满,接着再给碗扣上一个盘子,东西便即就准备好了。

    红枣想她娘王氏素来受她奶和两个婶子的欺负,且和爷爷平时没有言语,便即站起来到:“爹,我也去吧!”

    李满囤闻言根本不做他想,便即点头算是允了。只上首的李贵林见状,又高看了红枣一眼——这个族妹不止聪慧,而且孝顺。她这是担心她娘受欺负呢!

    王氏和红枣到的时候,老宅也正是饭点——一大家子人都在堂屋,

    于氏正在分饭。

    眼见王氏这个大嫂子/大伯母进来,一屋子人竟没一个起身问好,而王氏也逆来顺受惯了,竟也习以为常。

    “爹,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