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满园的舅舅于正早知道今年外甥家盖房,先前他还专门问过他妹于氏上梁的事,可于氏当时说不用。现见李满园跑来请客,于正一时就有些发懵:明儿就上梁,这今儿下午才跑来报信,是啥意思?这上梁礼要怎么备啊?

    于正心里犯愁,嘴上还是答应明儿一定去。

    送走李满园,于正赶紧地让儿子上山去挖柏树和万年青,然后又让女人于赵氏打浆糊裁红纸。

    于赵氏闻言心里抱怨,嘴里却只是发愁:“当家的,这摇钱树和万年青好说,但这馒头、糕团和粽子要咋办?”

    “现做都来不及!”

    “我去族里问问,”于正也是没辙:“看谁家有准备给亲戚上梁的馒头糕团,我先匀点来用!”

    李满园的岳家钱家,早知道李满园要上梁,东西倒是都预备全了。现听到李满园送来的确切消息,立刻就架了牛车把上梁礼给拉了过来。

    对于李满园现在才来报信,钱家也没多想——上梁是大事,挑个合适的日子可不容易。翻黄历挑日子,结果发现择日不如撞日的例子比比皆是。

    钱氏看李满园坐着自己娘家的牛车家来,一颗心就定了——这下,她婆婆可寻不到她的短了。

    待过了晚饭后,李满园的舅家也送了礼来,钱氏反倒要合计她准备的席面,主要是席面上的鱼够不够了。

    四月初十李满园家上梁的日子,于氏李高地都是一大早就到了。

    进门瞧见两棵摇钱树,于氏立就知道她娘家已经来过人了。

    礼既然到了,人自然一会儿也到。于氏心里正暗暗寻思一会儿如何和她哥嫂揭过这桩事呢,不想就听到李满园兴高采烈地告诉昨天下他午一气跑两家报信的丰功伟绩。

    “娘,”李满园道:“我去岳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舅舅家还没得信呢,就先去给舅舅送了信。”

    “娘,这就是昨晚大成表哥给送来的摇钱树,您看挂了这许多的铜钱!”

    听说她哥家的摇钱树至晚才送来,于氏不用想也知道她哥一家得了消息后是多么地人仰马翻。

    于氏心里叹气,脸上却还不能带出来,毕竟今儿是儿子的好日子,她不能带头触儿子的霉头。

    论理郭氏也应该一早来帮忙,但她实在不愿意跟小寡妇这个三房买的人一起忙活,于是,她就在自家菜园子一直忙活到近午方才来李满园的新宅子。

    等郭氏到时,李满园家上梁的酒席饭菜都已经准备得当差不差了,所以郭氏实际并没有帮上什么忙。

    至于族里的其他女人,她们自去岁中秋之后就远了钱氏,今儿自然也都是卡着时辰到,没人主动来帮忙。

    钱氏眼见家里上梁,族里先前与她交好的妇人竟然一个都不来给她帮忙,心中自是气恼。因此,她越发决意将自家的日子过好,不肯叫人小瞧了她去。

    作为出嫁女,李杏花来给兄弟上梁走礼只需要四色礼物。刘好自昨儿得了消息就立赶着进城置齐了礼物。李满园和李满囤是亲兄弟,今儿李满园家上梁,李满囤一准得到。刘好准备和李满囤坐一处亲近亲近。

    对于李杏花一家的到来,李满园颇为诧异:他似乎、好像把请她妹这事儿也给忘了!

    不过对于妹妹能不请自到,李满园到是蛮高兴的——他妹想着他呢!

    钱氏则以为李满园先前进城时顺路请过李杏花,也就不以为意——李杏花家人口少,统共才四口人,席面坐得下。

    最初的惊怒过后,红枣的理智开始回流。

    高庄村生活七年,红枣深深理解和明白高庄村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干净的街道、体面的衣着、美味的食物、能科举的私塾、以及其他更先进的社会文明。

    自古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卖枸杞发了财的高庄村人现在家家都在筹谋进城买房,进城生活——这从去岁年底的进城买房潮就可窥豹一斑。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庄村人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婚姻,为了将来能和城里人通婚,接受城里现有的婚嫁习俗几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

    现今的高庄村虽然还是块净土,但随着海棠和金凤的裹脚,这里迟早也会被裹脚布所污染——这不是红枣的悲观,而是可预见的未来,是被前世宋元明清千年历史所照鉴的未来。

    家来几天,红枣把李金凤裹脚这件事搁心里过了无数遍,终于承认她无能为力——如果裹脚的风俗能轻易被她这个七岁女童给破了,那前世的教科书还能管封建压迫叫大山?

    大山不是好移的。就是愚公这种蠢脑壳都知道移山要做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长期战斗准备。

    红枣作为一个成年人,冷静下来后自然不会螳臂当车,做和现世的社会主流相对抗的蠢事——红枣清楚记得中学的历史老师每次讲述好一个朝代都会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意志对历史进程只有加快或者减缓的催化作用!”这句话来做结尾总结。

    不过自古都是“知易行难”。

    红枣能看清楚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也能选择性遗忘自己先前知晓李金凤裹脚时的愤怒,但红枣真的不能接受自己裹脚——尼玛,光想就觉得疼!

    怕疼的红枣前世去医院体检抽血被护士多戳一针都要在朋友圈哭唧唧。这世生活困苦,连带的红枣也不似前世那么娇气,但红枣增长的那么一点忍耐也就限于打猪草时手指戳到草刺后能自己默默拔掉。

    红枣可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得似童话里的小人鱼一样每天行走在刀尖上——小人鱼好歹还有个王子养眼呢,她有个啥?

    将来某个满脑子封建糟粕只知道以脚大脚小来衡量女人品德的直男癌?

    呵呵,简直不能更悲催!

    既然裹脚也是苦逼,红枣想:那她又何必裹脚呢?

    所以,注定不能和光同尘的她还是好好想想如何能独善其身吧!

    红枣知道她不该为裹脚的事儿迁怒李满园,因为不是他,迟早也会有旁人,比如郭氏娘家的姑姑,她家海棠去岁就裹了脚。但红枣还是说服不了自己坦然地去李满园家庆贺他上梁,然后亲眼见证族人们的集体沦陷。

    她是无能为力,红枣想,所以她决不去现场自虐。

    她得对自己好一点儿,在这个没有女权的世界。

    李满园作为红枣的叔叔,他家上梁红枣不能无故不到。

    于是红枣自早起就故意地赖床,然后等王氏进房来催时告诉王氏道:“娘,我身上发冷,鼻塞,头疼。”

    “娘,我觉得我受凉了!”

    王氏一听就紧张了,红枣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向来都很会照顾自己,少有生病。今儿她既说受寒发冷,那一定就是受寒了。

    王氏伸手摸了摸红枣的额头,发现不烫,方放了一半的心——幸好没烧。

    不过王氏也不敢怠慢。当下王氏就让余曾氏帮忙擀面条准备醋汤面。她自己则拿铜锅装水准备煮生姜红糖茶给红枣喝。

    其时李满囤正在堂屋吃早饭。他眼见王氏让煮醋汤面当即问道:“红枣咋了?”

    “可能有些受凉,”王氏回道:“煮碗醋汤面给她发汗,说不准就好了。”

    “红枣受凉了?”李满囤闻言便丢了碗筷进屋去瞧红枣,然后出来后便和王氏说道:“刚红枣还说她浑身没力气。红枣这样儿倒是不好去满园家。”

    李满囤厚道人。他觉得李满园家今儿办喜事,红枣既带了病就不宜去。

    王氏闻言说道:“那我也不去了吧,我在家看着红枣!”

    李满囤想了想就同意了。王氏月份大了,在家倒是安心。

    对于大房只李满囤一人来给满园上梁李高地颇为奇怪,但听说红枣受了风寒,王氏得留在家照看,也就罢了。

    于氏闻言倒是搁心里掂量了一回。

    自从知道王氏怀孕之后,于氏一直掐算着日子。现她算到王氏肚子里的孩子已有七个月,禁不住就暗自嘀咕:别是王氏有些变故,然后假托孩子的名儿吧?

    不过,于氏面上啥也没说。

127。李满园家上梁(四月初十)() 
等三门姻亲和族人全部到齐; 李满园家的上梁仪式就正式开始了。

    李满园家上梁第一步依旧是祭拜天地。

    上梁是大喜事 。为了图吉利讨口彩; 钱氏今儿没逼李金凤自己走路; 她让郑氏把金凤从屋里直接抱出来,一直抱到到了供桌前的拜垫上。

    观礼的亲戚四个月没见李金凤; 当下见了禁不住都唬了一跳; 然后就跟于氏、郭氏、李杏花以及钱氏她嫂子钱关氏这桌家里人打听。

    “婶子; ”有嘴快地直接问于氏:“金凤这是咋了?生病了吗?”

    大喜的日子说啥病不病的?嘴里也没个忌讳?于氏心里不满问话人的毛躁,嘴里只道:“金凤没事儿。她只是刚裹了脚; 有些不适应。养几天就好!”

    裹脚?闻言在场的女人还没咋样,邻桌的男人倒是好几个伸长了脖子够瞧。

    等瞧到李金凤跪在身下的一双小脚后; 几个男人都禁不住咂了嘴——真的好小啊!

    城里富贵人家的妇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故而在坐的男人大都只是听说过小脚; 却从未见过。现当下突然见到,自是啧啧称奇。

    “真是小脚啊!没想到咱族里也有姑娘裹脚了啊!”抒发感慨的人一脸可算是守得云开雾散; 苦尽甘来了的安慰。

    “满园现不是住城里吗?”接茬的语气虽然轻描淡写,但却透着一种啥都瞒不过我的自得:“城里姑娘都是这样。”

    “城里姑娘都这样?”闻言有人禁不住开起了玩笑:“来说说你见过哪些城里姑娘?”

    “咱嫂子知道你认识这许多姑娘吗?”

    ……

    李高地就在席上坐着,闻言脸当时就沉了下来——在满园焚香祷告祭拜天地的时候,族里这些年轻后生竟然在议论他们妹子甚至小姑的脚; 族里风气啥时成这样了?这还能不能好了?

    在座的李春山眼睛里一向揉不进沙子。他提起拐棍; 在地上敲了咚咚敲了两下,人群一下子就安静了。

    议论声虽然低了下去; 但在场大部分人的眼睛还是牢牢盯在李金凤的脚上。

    对此李春山也是无能为力。他能管住族人不说话; 但却管不了族人的眼睛往哪里瞅。

    在四周还算寂静的氛围下李满园一家祭拜好了天地; 站起了身。

    随着起身后衣裙的下垂,李金凤的小脚被裙子遮盖住了。众人看不到李金凤的小脚方才把目光转到接下来的上梁仪式上。

    一时间礼成,李满园满面春风地领着李贵富来坐席,钱氏在郑氏把李金凤抱回屋后也开始了上菜。

    随着菜的上桌,原先桌上摆放着的酒坛子也拆了酒封,席间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受此气氛感染,刚被李春山的拐棍镇压下去的好奇又蠢蠢欲动地想冒头。

    今儿李满园作为主人,陪李春山,李高地、李丰收和他岳父钱多有坐在主桌。

    一众后生畏着李春山不敢来主桌寻事,便就找上了李贵富。

    “贵富,”邻桌的李贵强走过来搭着李贵富的肩膀好奇问道:“你妹金凤的妹脚裹那么小,往后还能走路吗?”

    刚李贵强看到郑氏把李金凤抱进抱出,故而有此一问。

    “当然能!”涉及妹妹终身,李贵富立刻强调道:“我师母的脚就是这样,家常都是自己走。”

    对于爹娘给李金凤裹脚这件事,李贵富一直很纠结。

    李贵富的师母和师奶都是小脚,李贵富便就和他爹娘一样以为城里好人家的女人就该裹脚。

    但他妹李金凤自裹脚后撕心裂肺的哭喊却又让李贵富禁不住心生怀疑:裹脚真是为了金凤好?对金凤好,不该是给她好吃好喝好衣裳,让她日子过得好吗?这裹脚裹得金凤见天的哭喊哀求,连饭都咽不下,人瘦得和菜干似的,能是为她好?

    这怎么想怎么不对啊!

    李贵富虽说只念了三个月的书,且三个月里念得还是《蒙学》,完全没碰触过圣人之言,但他对于辩识好歹也是自有评判。

    李贵富私下找他娘钱氏说了自己的疑问,结果钱氏却说自古“娶妻娶德”,这裹小脚就是富贵人家检验女子忍耐柔顺女德的有效法子。他妹金凤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证明自身拥有身为女子该有的忍耐德行。

    一直以来女子都被教导忍耐柔顺的女德,而裹脚过程中巨大的痛苦就是女德的试金石。

    钱氏的话听起来似乎没毛病,于是年幼的李贵富再没了劝他爹娘不给他妹金凤裹脚的理由。

    现李贵富就希望他妹李金凤这脚赶紧地裹成三寸金莲,然后就不用再哭了。他真是被她哭得都想跟着一处哭了。

    想起李贵富的塾师是秀才,他师母就是秀才娘子,李贵强默了一下,然后转问李贵雨:“贵雨,你师母也是小脚吗?”

    李贵雨的塾师原是庄户出身的秀才,且考中秀才时已年过三十,故而李贵雨的师母也是庄户出身的天足。

    李贵雨原没在意脚大脚小这件事,但今儿听李贵强这么一问,便莫名觉得自己的塾师就矮了李贵富塾师一头,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回答。

    李玉凤也在酒席里。今儿她和同族的女孩子们坐在了一起。刚李金凤刚出来时,李玉凤就听到同桌女孩子们小声的惊叹声,而待开了席,这议论就更多了。

    “嗳,刚你看到了吗?金凤妹妹的鞋是大红色的,鞋面鞋帮还绣了花,好好看啊!”

    “是啊,她的脚看着真小巧啊!”

    “金凤,这是裹脚了吧?”

    “小脚真好看,怪不得城里姑娘都要裹脚呢!”

    ……

    “玉凤姐,金凤是不是和你姑海棠一样裹了脚?”

    为刚刚一句城里姑娘戳中心肺的李玉凤没想到问题会问到她头上,当下下意识地应道:“是啊!”

    “玉凤姐,红枣今天怎么没来?她也裹脚了吗?”

    “红枣是受凉了,她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