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会啊,”李满囤道:“就是我们庄户在钱不趁手周转不开跟人借贷的法子。”

    “一般由借钱人提议,然后邀请亲朋好友参加,这参加的人就叫会众。”

    一听说是请亲朋好友参加,红枣心里立刻就生起了警惕:听着好像前世的杀熟啊!

    前世骗局太多,几乎绝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以致骗子们后来行骗都只能跟自己的亲朋好友下手,网称“杀熟”。

    “参会几个人,就定几次会期。每次会期,大家都按首会的约定把钱,比如一吊钱交给会首,然后由会首把收来的钱交给首会时商定的人使用。”

    经李满囤这么一说,红枣就明白了,敢情所谓的请会就是面基版的P2P啊,而且还是没有国家监管没有网络金融牌照的私人P2P!

    想起前世众多的P2P跑路平台,红枣不觉担心地问:“要是拿钱的人中途跑了,这会不就开不下去了吗?”

    “你说‘躲会’啊?”李满囤笑道:“不会。”

    “这宅子和地都在村里,这人能躲到哪里去?”

    “何况差的不是一家人的钱。到时几家人一起请族长主持公道,直接拿地来抵都是有的。”

    “咱们村的地多难得,为几吊钱丢了地不合算。”

    原来请会背后默认的抵押是土地质押,红枣听明白后也就放了心。

    看来不必担心钱拿不回来了,红枣心想:而且,似乎,好像还是钱拿不回来才最合算!

    一般请会是十个人。李满囤算了算连李满园在内有八个借贷,然后加上自己,仅有九人——离十人,还差一个。

    李满囤想了想,想起那天似乎看到李富贵还单独寻了李贵林说话,便就去寻了李贵林,看他是否愿意入会。

    巧了,李贵林也正为借钱的事而烦恼——跟李满囤借钱的几户人家除了李富贵外其他六家也都还跟李贵林递了话。

    两下里的话一对上,李满囤和李贵林不禁面面相觑:这几家人是要买多大的宅子啊,竟然需要借四十吊钱?

    倒是李丰收见多识广。他放下手里的烟锅笑道:“呵呵,这几家人里面,旁人不好说,但满德,我知道,一准是怕人见他在城里买了宅子后以为他有钱然后跟他借钱,他这是防患于未然呢!”

    “他这辈子啊,就怕人以为他有钱,然后跟他借!”

    自发家后嘴巴就笑咧得从未合拢过的李满囤……

    “至于其他几家人,”李丰收摇头道:“我一时也说不好。不过请会的时候,你两个留心看他们几个争不争使钱的时间。真的急等用钱,肯定要争前面拿钱。”

    如李丰收所料,聚集十人请的会,真的等用钱的只有李满园和李富贵,其他六家人均表示宅子还没完全看定,拿钱不着急。

    所以,这六家人和李满囤、李贵林最后是通过极和平的抓阄方式来决定拿钱顺序。

    结果抓阄时,李满囤抓了个五,竟是第五个拿钱,而李贵林也抓了个八,第八个拿钱。

    眼见对于这个出乎意外地结果,最后拿钱的两家人不过叹两口气竟然竟就罢了,李满囤便知事情为族长所猜中——这几家果然是都不差钱。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李满囤心中暗叹:亏他先前还自鸣得意自己能想到请会这个法子来应付李满园和族人跟自己借钱呢,结果没想到族里的精明人早就深得闷声发财,高调哭穷的精髓,以自己先与人借贷来应付人与己借贷。

    自己先前,真是太肤浅了!

    依李满园的本意,他是真心不愿住回村子——城里多好,别的不说,起码不用每天担水。

    但奈何李满园手里没有余钱给村里的新宅再添置一套家什——上梁的桌碗虽说都由族人自带,但炒菜的锅、铲,洗菜的盆、桶,储菜的缸、钵都还是要自家准备。

    这些家什虽说每样都不贵,但全部买齐也得两三吊钱。

    李满园手里现虽有请会来的十八吊钱,但除了上梁请客花用的酒肉钱外,其他并不敢动用——现今才是四月,离山头出枸杞还有两个多月。其间五次会期(半月一次)他都得拿两吊钱出来还给别的会众。这便就是十吊钱。

    此外儿子李贵富在学堂念书,他还得留些钱预备束脩和书费。最后还有一桩开支大头就是五月有端午这个大节,他还得预备两边老人和城里塾师的端午节礼。

    翻来覆去地盘算很久,李满园怎么算这钱都是将将够使,没有一点儿剩余。故而李满园只能央了两个哥哥帮他把家什从城里又给拉了回来。

    搬一次家不容易,李满园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三天两头地役使两个哥哥帮他搬家,于是城里的宅子只能如他爹所愿地请了中人帮忙租借,租金暂定200文。

    如此,等这宅子租出后再加上先前在城里一个月花费150文请人担水的钱,这一进一出的,实际一月李满园倒是能多省出350文钱。

    钱氏也是宁愿多花钱而不愿搬回高庄村。自搬回来以后,李满园又复了先前不愿挑水的毛病,他一天只肯挑一担水家用。

    明明她家的宅子就在大哥李满囤宅子后面,距离不过几丈路。男人手里又有大哥家后门的钥匙,可以随便使用大哥家的井。

    偏村子里压根儿没有水夫,钱氏拿着钱也寻不到人挑水。

    幸而钱氏家里现在还有个郑氏。

    郑氏实在是个很勤劳的女人。搬回村子的第一天,天不亮郑氏就起身给进城念书的李贵富和进城探问租房情况的李满园做早饭。

    待李满园和李贵富吃完早饭出门后,郑氏就进钱氏屋来收了夜里桂圆换下来的尿布拎到李满囤家的井台刷洗。

    郑氏压根不觉得李满园不给家里多挑水是啥大毛病——先前她男人在时也从不给家担水,她家吃用水都靠她从河里提,而她自己更是见天的下河洗淘。

    前两月在城里住的时候,郑氏洗衣裳和尿布也都是去公井井台。现住回村子,离井反倒更近了,她又有啥可抱怨的呢?

    老爷不愿挑水,往后她把米菜也拎出来洗好了,实在不行,她也可以帮着提水,横竖就是几步路的事儿。

    郑氏一点也不希望李满园和钱氏为了家里水不够用的事儿而口角。

    郑氏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买她的李满园、钱氏平素都是极和气的人。他们买了她两个月,从未弹过她一根手指头。家常饭桌上剩下来的饭粥和素菜也都随便她吃,许她吃饱。夜晚收拾过晚饭和厨房后就许她回自己屋睡觉,也不使唤她熬夜做搓绳编竹的活计换钱。

    家里三个孩子也好。最大的贵富少爷今年九岁,但一点也不似她先前村里这个年岁的男孩子一般淘气,他放学家来后基本都在温书,连话也不和她多说,自不会寻她麻烦。

    二小姐金凤是个可怜人。这些天她因为裹脚的事儿哭个没完,换下来的洗脚布上也都是脓血。她洗衣时看到那些血迹都觉得皮紧,也不知这二小姐还要遭多久的罪。

    唉,这二小姐自顾尚且不能,也不会给她添乱。

    三小姐桂圆还是个婴儿。她除了尿布换得多了一点儿外,也是一点也不麻烦。

    郑氏好容易从婆母和男人、小姑见天的打骂中挣脱出来,过上现今不挨打骂、不受饥寒,夜来还给睡整夜觉的安生日子。她自是珍惜的很。

    郑氏不在乎李满园挑不挑水,她自己就能提水。横竖她的力气和这井里的水一样,不管白天使了多少,只要夜里睡一觉就全都会涨回来了。

    郑氏就想李满园和钱氏两个主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把日子过好。连带的她也有个安生日子。

126。忙昏了的李满园(四月初十)() 
郑氏洗好尿布家来晾晒后; 就收拾菜园子——拔掉长老了的青菜,改种上新菜。

    郑氏眼见青菜丢弃可惜; 便来问钱氏是不是养窝鸡。钱氏听得有理,就和午饭时家来的李满园商量。

    李满园最爱吃鸡了; 闻言岂有个不答应的——鸡仔便宜,才五文一只,买十只也才五十文。这个钱他还掏得起。

    饭后; 李满园就跑到族里相熟的人家捉了十只鸡仔家来,然后又赶着搭了个大鸡窝。于是,李满园搬回家来的第一天,竟是连鸡都养上了。

    养了鸡,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养猪。但猪仔贵,最少一头也得伍佰文。李满园算了算手里的钱; 决定还是年下买猪省事。毕竟猪又不是鸡,平常并不下蛋。

    临近小满; 正是地里追肥时刻,而李满园家里却没有积肥。眼看着族人陆续地挑着粪桶上山给枸杞施肥,李满园仿佛看到成串的铜钱从自己眼前飞走。

    自古都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李满园可以不在乎他的小麦收成; 但却无法放下生钱的枸杞。他还等着枸杞下来后攒钱买铺子做掌柜呢!

    农家积肥主要靠牲口,李满园犹豫再三,终还是在搬回村来的第二天去买了一只猪仔家来。于是; 李满园搬回村来的第二天; 竟是连猪都养上了。

    牲口积肥需要时间; 赶不上眼下迫在眉睫的使用。幸而今春李满园家建房,家中粪缸多少有些积余。于是李满园赶紧地也挑了两桶粪肥上山。

    上了山,李满园更看到了自家山头和别人家的差距。人家的枸杞地,包括他两个哥哥的枸杞地都是干干净净,一根杂草也没有,而他家则是杂草横生,连个下脚的地都没有——压根就无法施肥!

    看在钱的份上,李满园立刻家去拿了镰刀来割草。如此,搬回村来的第三天,李满园在枸杞山头割了一天的草。

    有了李满园山头锄草,家里养猪暂时倒是不需要郑氏打猪草了。故而这两天郑氏便在家帮钱氏准备上梁的酒席。

    李满园家上梁的酒席最后还是照李高地的意思,摆二十五桌席宴请全族人。

    李高地要面子,不肯在上梁请客这件事上落人口舌,于是,李满园就只能老实掏腰包了。

    席面的酒菜也是照李满囤去岁上梁的标准准备了八个碗的红烧肉、红烧鱼、蒸腊肉、同心财余、韭菜炒鸡蛋、炸豆腐丸子、炒粉条和油渣炒白菜。

    四月初十上梁,钱氏作为家中主妇就得在四月初九准备大部分的酒席菜肴,以免上梁正日那天手忙脚乱。

    准备二十五桌还要再加三桌备用,一共二十八桌席的酒菜可是个大工程。但钱氏在郑氏的辅助下,竟是一个人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虽然先前早就看过了宅子,但四月初九后晌李高地和于氏还是来宅子做上梁前的验看。

    上梁是大事,而李满园性子跳脱,行事不及他两个哥哥靠谱。李高地还真不放心他能独立成事。

    上梁最要紧的是祭拜天地的祭桌和待客的酒席。

    李高地进堂屋看到条桌上香、烛都有,就点了点头,然后又去了厨房。

    厨房里红烧肉、红烧鱼都已烧好装在缸里。鸡脯子则烧煮了八成熟,明儿下锅后加了同心菜就能上桌。腊肉也已洗好切好蒸熟,豆腐丸子炸好。

    看到明日的菜色已经完成了大半,李高地满意地点了点头。正想要夸奖几句,李高地却听到于氏问道:“钱家的,你娘家还没来人吗?”

    钱氏闻言一怔,转问李满园:“当家的,咱家上梁日子定下来后,你给我娘家捎信了吗?”

    近来忙搬家、养鸡、养猪、锄草忙昏了头的李满园……

    李高地一见,立刻抬烟锅敲李满园的头恨道:“你整天都在干啥?这么大的事儿也能忘?”

    “还不快去!”

    打发走李满园,于氏就抱怨钱氏:“钱家的,满园一个男人,办事难免粗心。你咋不多提点他点儿!”

    “上梁可是大事儿。你娘家走些礼也是该的。”

    钱氏听于氏话里话外暗指她没提点男人送信是因为顾着娘家,不让娘家来走礼,不觉心中气苦——明明她哥此前就来问过男人何时上梁他好来走礼,只那时日子没确定而已。

    反倒是婆婆娘家,钱氏暗想:作为自家的舅家,原也该来走礼。偏婆婆提都不提。也不知到底是谁怕让娘家走礼?

    城里住了两个月,钱氏不管是见识还是胆量都着实长了不少。当下,她故意地低下头道:“娘说得是。”

    “刚当家的走得急,媳妇才想起舅舅家也没捎信,也不知道等当家的家来后再去,还能不能赶得上?”

    一心只想寻钱氏不是的于氏……

    钱氏的话提醒了李高地。于氏娘家兄弟是满园的亲舅舅,也是该来给满园上梁走礼的。于是,李高地当下点头道:“一会儿我家去后让满仓给捎个信去。”

    听说要让满仓捎信,于氏赶紧拦阻道:“满仓哪里走得开?他一会儿还得进城接孩子呢!”

    论理,于氏早就想过,她娘家是该来走礼。但去岁继子家上梁,她娘家并没来走礼。现今她娘家来给满园走礼,这话儿落外人嘴里,可是好说不好听?所以,这礼不走也罢。横竖,她娘家兄弟和满园是亲甥舅,也不差这一次的礼。

    听说满仓要接孩子,李高地只能罢了。他嘱咐钱氏道:“等满园来家后,你让他再跑一次他舅家吧!”

    这下于氏真是想拦也拦不住了,不觉暗暗叫苦:她娘家哥先前就问过她满园上梁走礼的事,结果让她给回了。现李满园再跑去告诉,可是打了她娘家一个措手不及?偏她刚刚阻了男人让满仓送信的话,现连个报信的人也没有,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束手无策的于氏就更厌弃钱氏了。

    满园不在家,李高地也不多呆,丢下话就和于氏家去了。

    于氏家去后想了想,然后和李高地说道:“明天满园上梁,是不是也该叫下杏花和她女婿?”

    李高地一想对啊,杏花一家也得来啊。于是他便让李满仓进城接孩子经过大刘村时给杏花捎个信,让她明儿同男人和孩子一起去李满园宅子吃午饭。

    李满园在跑去岳家的路上经过他舅家所在的村子时,福至心灵地灵机一动就跑他舅家报了信,让一家子人明儿都去他家吃上梁饭。

    李满园的舅舅于正早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