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曲尽星河-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健威又说:“人都盛传你与羊杜不合。你与他相比,谁更适合为将?”

    健布想了一下说:“狄阿鸟的父亲对他有知遇教导之恩,他把自己划到了另一个派系了吧。若是非要比较我和他,披坚执锐,他不如我,攻城略地,他也不如我,但要运筹协调后方,我不如他,统筹灭国大事,毁敌民心,我亦不如他至于谁更适合为将,自然非我莫属。”

    健威愕然。

    健布轻声道:“不以战阵为强者,虽有军略,止于谋臣,非将。”

    这逻辑?

    健威腹诽道:“还不是不服输!”

一百零三节 为战争立规矩() 
在街上买了些用物应付询问,爷俩回到李时珍的住处已经是下午,李时珍又去夏医院坐诊,还没有回来,让别人捎信说是晚饭一起吃,他大概是觉得祖孙二人依依惜别,爷爷说是让走,实际上还是不舍得,于是不提办理照牒,只说吃饭,说是同窗们要一起小聚。健布显得有些沉默,也不提回家,似乎是厚着脸皮等别人撵,与健威说:“看他们也都富裕,吃不穷,咱就应下来。”

    他同时也与健威评价他见到的这些东夏年轻人,说:“感觉这几个东夏孩子身上多了些神采,若是靖康人家的孩子,爷爷会更喜欢。”

    健威没好气地说:“东夏都这样。爷爷,你没觉得你老呆这不合适?”

    晚上说吃饭在一起吃饭,与李时珍一起的又不只是陈、夏二人,就又多了俩,相互仍以同窗相称。

    健布就奇了怪了。

    他李时珍怎么能有这么多的同窗。

    这个健威也回答不了,问完李时珍,糊里糊涂就回答他的疑问:“他们每年同一次窗,就像咱们的大书院,人甚至更多,要是每年一次同窗,几年下来,光一个老师的就起码几百个。而上学的时间内,年龄大的,年龄小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就都相互称同窗反正他们那边的人都上小学。”

    健布觉得不该这样,自己也跑去问,装得就像自己想与健威一起去东夏一样。然而回来之后,便又长嘘短叹:“狄阿鸟是不遗余力开启民智,听他们的意思,与他们一样大小的就都上学了。”

    健威便告诉他:“从军之后还要白天操练晚上习文,那是他们军队的传统,阿鸟叔父的老部下就开始了。”

    健布责怪他:“你懂什么?”却又说:“他还在民间脱盲。其实我早就听说了,京城早就流传他曾去了高显,告诉高显人说他穷,他要给奴隶穿丝绸的裤衩,被京城人喻为财大气粗乱花钱。我听了,只认为他要令民富。后来又听说他兴办学堂,认为他担心国家没有士大夫,缺少人才,却没想到他干的这么彻底。古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有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狄阿鸟全逆着来。若是将来,他们都成才智之士,相互之间还不禁往来,怎么统治呢?哪个做君王肯这样干?”

    他又讨要说:“把我给他的信还来,我改改,问问他。”

    健威把信给他,这已经是改第二次了。

    然而第三天,他与一位使馆的夏人熟和起来,聊得起劲,到了晚上,就又与健威索要说:“把我给他的信还来,我再改改,问问他。”

    住到第五天也没提送健威走的事儿,信却改了四五次,健威都有点头皮发麻,问他:“爷爷。你到处寻人问这问那,住着不走,你就不怕他们识破你的身份吗?”

    健布说:“识破我身份又能怎么样?大不了把你、我撵出去,你可别还没入东夏,就尽惦记着影响你在东夏的前途。爷爷问这些大事小事,就是想问明白,为什么东夏短短数年就变得强大。为什么他们能够在国力上与我靖康并驾齐驱,为什么可以兵马越来越强你去东夏是干什么?真要为东夏王朝出生入死卖命求官身?不是,而是要去探寻,我们靖康的军队出了什么问题。你爷爷与你一样,我要弄明白,我们靖康国出了什么问题。狄阿鸟天下奇才,不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傻子。”

    健威见他表情严肃,胡须一动一动,顿时觉得他说的就是他想的,便不敢再劝他。

    只是一边是李时珍和他的东夏朋友对他们掏心掏肺,狄阿鸟叔叔和他儿子李二蛋对自己诚心诚意,一边是自己和自己爷爷偷学而图制胜,心理上好不自然呀。

    这么多日子过去,健布也觉得老不去办谍照不太好,灵机一动,故意当着键威和李时珍的面说:“王威。你还是等时珍办完他的事一起回吧。有他与你结伴,我才放心。”

    李时珍也挺欢喜。

    有个伴一起,总好过千里走单骑。

    然而到了晚上,他带着喜色和歉意又来了,告诉说:“爷爷,还是让王威先走吧。我短时间走不了了。我们将军的信已经送达,他要我拿医比第一,介时向天下倡导一件大事。”

    健布急切想知道是什么大事,连忙问:“倡导什么?”

    李时珍也不隐瞒,笑道:“倡导郎中之精神。”

    健布不知道什么“郎中精神”,但他料想李时珍这样的小郎中也没有心力祸害靖康,只说:“郎中还有精神?”

    李时珍道:“大医者视众生平等,当解四海疾厄。”

    健布晕了。

    就为倡导这个?

    就是不拿钱,免费义诊?

    健威连忙趁机抢话:“李二蛋将军来的信?”

    李时珍点了点头,又说:“拿医比第一,按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我还是得准备、准备,大王常言,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明天我与陈君说一声,你们要去办度牒,可以找他,让他告诉你们怎么好办。”

    爷俩赖不下去了?

    李时珍去了别室,健布与健威说:“李二蛋就是东夏王世子吧?你要走你走的,我要看看东夏人到底有什么阴谋难道他让李时珍用毒,毒死一大片?按说不会,他狄阿鸟也不能毒到这种程度。”

    正说着,有人敲门。

    健威出去,也拿了一封信回来,苦笑说:“爷爷。李二蛋给我写的。”

    健布一把夺走,迫不及待抽出来,甩开一看:“字不咋样”这是靖康的规矩,讲究字如其人。

    然而大览一番,他顿住了,告诉说:“小威。你也不用走了。李二蛋要你与使团一起回。”

    健威大吃一惊,连忙去执信。

    然而健布把他瞪回去,又说:“他在称赞我,他说我把你培养得好,不对,这句就不对了,说在靖康还能有你这样的怎么?我们朝廷就不能自幼习武,文武都好了?还说使团给我捎了东西。”

    他断言说:“不对。”

    健威的眼神也变得疑惧。

    是不对。

    按说即使他没有识破自己,他阿爸也识破了,爷爷都分析过的,这特意夸爷爷,还要送什么礼物还将代为拜访之。

    令人感觉不对而且不安。

    健布又说:“这使团够快的。说是只怕我们收到信时,使团已经踏足南下,让你耐心等候,或许对你另有任用。”继而他质疑说:“若他爹在,使团有这么快,我一点都不奇怪。他爹远在他们的通京。他使团能说来就来?”

    使团抵达,那是国事与商,哪有没中央啥事的?

    你来回商定出使的目的,确立一下使团的人员,正负使,准备些事宜,那就不是几天的事情。

    健威沉默片刻说:“在靖康不会这么快,但那是东夏,东夏有言:好男儿比马快!”

    说完,他去找李时珍,去告诉李时珍自己也不用先走了。

    大概是被信催的,天亮之后,东夏使馆上的人露面了,找了很多人排练队伍,还找了些抱鲜花的女孩子,看来使馆很重视这次的使团。

    健布好奇东夏的迎接仪式,到处问人,才知道这个抱鲜花的女孩子迎接将领还是有些来历的。

    当年狄阿鸟与大将赵过起兵时,动不动两人就幻想说,将来立下功劳回去,满城少女都会抱着鲜花迎接。

    当年他俩这么说,没人觉得有什么,然而时过境迁,山河巨变,他狄阿鸟成了东夏国王,他赵过成了一国大将,当年听到他们这些话的人怎么想,怎么看?他们甚至相信,在国王陛下的眼里,少女抱着鲜花来迎接,是大王最喜欢的,是大将军最喜欢的,大王和大将军都喜欢,何况他人?

    这不就成了他们东夏的礼仪风俗?

    而在靖康,少女们可以涌上街头去看,但不能放到礼仪制度上去,否则会被腐儒们抵触,大喊伤风败俗。

    健布却看他们排练看得津津有味,乐不思家。

    时而他还会关注东夏的队列操演,甚至动不动自告奋勇去纠正点啥,好像只有他满意,东夏此次抵达的使团才会满意。

    然而只操练三日,使馆就自总使而下带着他们出城了,原来东夏的男儿比马快绝非虚传,使团立刻就要到了。

    健布和健威也去了。

    竟然是上午到,只能说是连夜赶路,眼看着日上三竿,路上雪尘一片,爷俩就一下想象得到,这使团是一伙抱鞍急行的丘八爷们。

    靖康朝廷也出人来接,毕竟使者到了,你得安排日程,安排接待事宜,然而他们看到一团雪尘滚滚的使团,却是笑得前仰后附。

    健布在远处望,在靖康官员中望,微微摇头。

    他是知道靖康的官员在笑什么,除了对敌国的蔑视,还接受不了这种改变,靖康要出使国外,那是使者持节,仪仗开道,所有人端着,拿着讲求扬国之威,讲文明讲礼貌。

    你这东夏使团,往年失礼也罢,今天都能清一色策马狂奔,爹娘病危么。

    游牧人也不会这样呀。

    然而队伍行得太快,靖康只好派人先行一步去制止他们,免得他们打仗一样,一口气冲进城门楼,闹出点啥不好的事情。

    旋即,他们又近了,司仪没有办法,只好提前高唱:“东夏使臣已到,正使臣博君雅量,次使臣白君知州。”

    这又是一个逆着来的。

    健布苦笑与健威讲:“你可知道这二人?”

    健威摇了摇头。

    健布说:“什么博君雅量还有人以雅量为字么?这是大将博大鹿,一个凶狠的屠夫,竟然以雅量为字。他们还真是与我靖康国正相反,出使时武官为正,文官为副,无关职位高低,据说原因很简单,狄阿鸟认为武官不怕死,用来做正官,敌国不可夺其志。这个白知州,论辈份是狄阿鸟的舅舅,之所以称呼以知州,是狄阿鸟曾经把定、夏二州托付于他,现在的官职,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副丞相。”

    健威附和说:“东夏就是处处与别人不一样,单看副丞相都来了,规格挺高。”

    健布说:“轻而显高。越是这样,越能看得出来,东夏也没多少诚意。”

    紧接着,东夏先行的骑兵抵达司仪身边,似乎在争论什么,司仪只好又唱:“还有陈州的一介布衣拓拔乞颜。”

    健布一拍大腿:“拓拔晓晓的使臣。”

    他气愤地说:“朝廷上这些人真是脑子傻的,光占口角的便宜,你喊人家是布衣是不承认人家的身份,但你何必还喊来通报?通报了,人人都知道陈州人,拓拔晓晓派的人也跟着来了。三方齐了。”

    东夏的队伍最终慢了下来,又渐渐走到众人的脸前,可谓铁甲征尘泥雪粘身正使在副使的提醒下才向靖康来接官员按胸行礼,骄傲狼顾。

    靖康冲上来一个文官来抓他马缰,是想在礼仪上挫败东夏的骄横。

    健布又是长叹。

    博大鹿这样骄将也许只能这样对付吧。

    但靖康?

    何尝不是只能在外交上显出刚强了?

    健威却瞪大了眼睛,急切用胳膊撞击爷爷,健布正要怪他,他小声说:“爷爷。他们身后的卫队上有李二蛋。”

    健布大吃一惊道:“你看错了吧。”

    健威揉了揉眼睛,肯定地说:“不会错。就是李二蛋。行在卫队前面。他有个再明显不过的特征马右侧也会挂剑。”

    健布急切看去,远远看到一个少年骑兵,似乎在队伍里毫无出奇之处,但确实是马的右侧挂剑。

    健布好奇问道:“他是左撇子?”

    健威苦笑道:“不是。他的左手与右手一样灵活,上阵要带好几把剑。听牛录里的同袍讲,当年他们牛录的将领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带好几把剑,要他解剑,闹得很僵,差点军法处置他。”

    健布第一反应却是左右开弓。

    左右开弓可不容易,史书上形容左右开弓,多数是指,左边射一箭,右边射一箭,少数才是指左右手换前后射箭,而只有极少数猛将才是左右手同样灵活,力量又均衡,不单左右手互换射箭,而且都是百发百中,要知道,即便是你左右手都能射箭,但还是分顺手不顺手,战场上生死攸关,你不用更得力的方式开弓,你不是找死吗?而多次令某一手在前,某一手拈弓弦,最终还是会形成习惯,所以这个左右开弓真的是属于一种极高的射箭天赋。

    健布叹息说:“狄阿鸟会养儿子。一国王子能在军武中奔波吃苦,本身就已不简单了,何况还有猛将之姿呢。”

    使团不会由他们接上一起回去,他们就与众人,夏人和靖康人一起看完他们进城,单独回住处。

    等李时珍回来,健威便告诉他李二蛋在使团里,李时珍却是不信,说他看错了,说有人碰巧马身右侧挂剑了问他为啥不信,他先是说不上来,后来又说要是李二蛋一起出使,李二蛋为什么不是正使。

    但是过了一夜,健威的眼力就被验证。

    李二蛋找来了,不单找了李时珍,还来找健威,不单找健威,还来见健布健布都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把这个东夏未来的储君掐死在这儿,东夏将来怎么办?不过他不会掐死李二蛋的,他只是在打量李二蛋,虽然体型高大,英武也老成,但少年的稚嫩还是透过面庞映入眼底。

    这会儿他不但没带几把剑,而且一把没带,身后有个少年将领,与健威也认识,是逢毕,还有个影子一样的青年每当看到东夏都是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