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曲尽星河-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健布似乎有点走神儿。

    他旋即就回过神了,轻声说:“国内名医都在太医院呢。你试试能不能进太医院看看。也对,想进太医院得身家清白,你是夏人。”

    李时珍哈哈大笑道:“为一人医怎比天下医?”

    健布反驳道:“你们夏王就没有御用医院?”

    李时珍骄傲地说:“爷爷。你有所不知。夏王与李言闻先生有个约定,他负责强国,李言闻先生负责夏人身体强健。倘若李言闻先生一天到晚围着夏王转,他在一个人身上能见到多少病症呢?他又怎么能让所有的夏人都健康呢?我们大夏,没有御医,但也有御医,王室倘若有了病人,自然也个个义不容辞。”

    健布太感兴趣了,叮嘱健威说:“阿威。听时珍这么一说,看来夏王是要成咱花山历代天师那样的人呀。你去东夏我也就放心了。到了那边多给爷爷写信,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

一百零一节 大后方() 
健布牵着马在前走,时而仰天,时而俯首,也不知是在感慨还是在悲伤,健威牵着马跟在后面,手却捂着胸口,那儿揣着他爷爷健布写给狄阿鸟的信笺,他想拆出来看看,却又不敢,就这样捂着,猜谜一样猜测着在家只呆一二日,却是健布赶他走的,若说他爷爷健布怕事,怕人知道他孙子在东夏还要去东夏,也不尽然,还走出门慢慢走着送他。他记得爷爷叮嘱,是这么说的:“你要在东夏学习人家的兵法,就要先遵守别人的军纪,大军出发在即,告假当早归。你祖父身体尚好,家中无需你来照料、挂念。无论你是在朝廷还是在东夏,做出的成就都是你自己的,不可觉得自己委身于贼,什么都轻慢。”当年随王师北征,爷爷都没有如此嘱托。

    祖父难道与狄阿鸟勾结在一起了?

    他们又是何时勾结的呢?

    当年狄阿鸟叔父流落在长月,他们见了面,就开始了?还是那年一起共灭陈贼的事情?

    人都说祖父对狄阿鸟另眼看待,出于爱才之心。

    另眼看待和爱才之心不该变成今天这样呀。

    在族里都是亲人扎堆,出来时天不亮,健威都已经是蒙头盖脸、小心翼翼,进了长月城,健威更是小心。

    健布却依然不紧不慢,哪怕健威在身边劝说:“认得我的人也许还不多,但他们都认得你呀,爷爷。”

    健布却笑道:“一个致仕的老将,谁还记得?”

    谁还记得?

    有人记得。

    城楼上有将士向老将行礼,健布还与他们挥手示意,却是坦然无事,不像健威心都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样。

    健威心里反复说服自己:“我去东夏学习兵法,师夷长技罢了,我有什么?”

    但是不行。

    告诉自己是一回事,做贼心虚的紧张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思想正浑噩,前头健布用马鞭戳了他一下。

    他一怔,听到他爷爷健布说:“阿威。你不说与你一道回来有个夏人同行吗?人家说要去看我,你心虚不敢答应人家,这你要先回去,也不好撇开人家不去说一声,我们一道去见一见他。”

    健威大吃一惊道:“爷爷为何去看他?”

    健布冷笑:“爷爷为何不能去看他?难不成他知道你的把柄?你在东夏并非你说的那样?怕他接你贪生怕死的底?”

    健威惊怒道:“爷爷当我是什么人?”

    既然如此,去就去,健威还想叮嘱爷爷几句,健布却眉开眼笑,主动道:“阿威,你这就对了。祖父不说自己是谁,你姓王,爷爷自然也要姓王,你王者之威,爷爷那就王者有信好啦。他一个小郎中要挂牌,说不定街上有无赖儿欺生,爷爷可以照拂他一二,也替你打听他是否能在京城立招牌。”

    健威哭笑不得,只好说:“人家有东夏使馆的照拂。”

    健布却又撩拨他说:“少年英才呀。就是志气高,赶来长月只为要行个中药局挂牌第一。什么时候我孙儿去那东夏的都城,拿个武状元回来。”

    健威无奈,只好硬邦邦地回答:“爷爷。我会的。”

    二人沿着中药局外的巷子前行,又有人认出健布,行个礼,问候说:“侯爷。看病呀。”

    健布向人家挥一下马鞭,有意无意地应付说:“看武不敢争第一的病。”

    他这话能说谁?

    健威把牙咬了两响,真想大喊一声:“爷爷。你说谁不敢争第一?”

    中药局巷子和皇宫的御医院,这是两个出名医的地方。

    中药局是干什么的?

    不是炮制药丸,而是管理药铺坐诊的先生,那些假医、庸医怕呀,曾几何时,一些自恃的郎中们挑衅一样在此地挂牌,就是要告诉世人,看到没有,我要是医术不好,我能就在中药局对面开店问诊?

    名医之间又分流派,相互之间切磋,总需要有公信力的中间人见证,谁见证最合适?又是中医局。

    健威心说,李时珍一个小郎中来到京城,爷爷这样走过去就能找到?

    不过他也不会去提醒,找不到正好。

    他们走过,确实不知道去哪找,健布问人夏医所在,医馆的人就开始反感,讥讽开骂时而有之。

    怎么会这样呢?

    终于问到地方了,一个卖有夏药的铺子,掌柜长得挺老实,头上扣了个无耳帻帽主动告诉说:“你们问夏药夏医,自然不会有人有好脸色,你看我这铺子里的药丸,但凡国内的,划开很少没有渣滓,蜂蜜膏里一股老鼠屎味,你再看看夏药,是丸是散都不留渣,关键是蜜丸还显甜。”

    祖孙二人又不是来买药,问他一番话,就又向前走。

    走了片刻,眼看大片的人围着,有郎中有患者,健布一拍大腿道:“就知道这小子好找,给找着了,还真是人不轻狂枉少年。”

    健威纳闷抬头,也肯定找着了,正前面新挑一杆药旗,上头鎏金字:“夏擅岐黄,包脱沉疴。”

    二人挤进去,耳前耳后说什么的都有。

    这是一家夏医院,但药旗是新打的,到跟前,除了些想砸招牌的郎中们,还真有人死马当成活马医,跟接待的小医、学徒讲自己的症状,祖孙安顿了马匹,健布带上健威就往里走,等人询问,就指了健威说:“来看他的脸,十好几年了,就没治好。”健威知道爷爷说自己不够骄傲要脸,却也无可奈何,裹着脸低头只管走,而那些药徒们就会安慰他们说:“小祖师爷爷从东夏来,一定药到病除。”

    健威与李时珍一起回来,挺质疑“小祖师爷爷”的说法,但学徒们却振振有词,言辞凿凿。

    进了院,那李时珍在一个医案面前坐着,正对着园内白雪,病人比次从他面前通过,都是他略一检查,书写着什么,再说些话给身边学徒,病人就由学徒带着走了。

    病人不多,更显得他快。

    健布好奇至极,低声问健威:“这么快,他就能看好?!”

    轮到二人,那李时珍低着头,并不在意,直到健威喊道:“时珍。是我呀。”这才抬头,诧然看过来。

    李时珍结束坐诊,与他二人一起出来吃饭,健布还在奇怪,比划着问他:“你就看那么几下,病就能看好?”

    李时珍矜持一笑,道:“祖父大人有所不知。看病看病。时下郎中欠缺的不是历朝历代积累下的方药,而是看不准病症,更看不透病的深浅。再加上我们夏医重范例,我坐诊,只需告诉他们病情病症,他们便可一一料理。若是一二特殊病情,我自会叮嘱,倒不是看几眼,搭下脉就全治好。”

    健布还是好奇。

    健威也好奇,问他:“你什么病都认识?”

    李时珍道:“日常病症并无问题,若疑难杂症,于我而言是可遇不可求,反倒心中欣喜,我自幼便有志向,著一书括尽病症,著一书囊尽天下药材,我真希望问诊的人里头有从来没有见过的病症。实际上,碰到的多数都是那些庸医不能对证诊治给延误病情的病人。”

    健布称奇叫好,却又故意叹道:“好孩子。好志向。我们家阿威要有你一半志气,我也就放心了。”

    健威无可奈何,只有低头承认。

    三人在附近酒楼要了个雅间,坐下吃酒,说到健威要先回去,李时珍还挺诧然,说:“还以为你要在家里多呆一段,劝劝家中亲人,毕竟我们东夏在中原被人口传得邪,而我在长月只怕也就呆个十天半个月,到时可以一道回去。”

    健威笑道:“你不是要参加名医大会吗?怕不止这些时日。”

    李时珍轻蔑笑道:“本来想参加,突然没有兴趣了,长月的名医?有什么可比的?太落后了,他们都不知道我们夏医在干什么?除了日常临床来总结风寒杂病,还由官司出钱观候病症的始末,怎么得病的,生病后不同时日不同症状,死后还要解剖像痨病,我们官司整整试用了三千三百二十一个方子,观察了五百多个病人,自然能够攻克这种不治之症,而靖康呢?所谓神医挖个古方开给病人,也没有精力、人力去管病人死活,都不知道病人有没有按时服药。他们太落后了。”

    “落后”这个词,没人用过呀。

    健威自然有大靖康情结,忍不住说:“不至于吧。你们的李言闻祖师也出自靖康呢?”

    李时珍道:“没错。他出自靖康,所学也是阴阳五行为根基的,但在入夏之后,就慢慢不一样了。我们有大夏朝廷在背后支撑医学,草原上的天花要解决,痨病要解决,鼠疫要解决,外伤感染要解决所动用的人力物力绝非你们可以想象。夏王都要一起学习医学,探寻气血运行的奥妙,后来我们的大学,都会专门开辟出来一个学监,叫医监,用来教授那些已经验证的医理,绝不会传子不传女。考问你们?知道多烈的酒才治外伤感染不?”

    健布似乎有点走神儿。

    他旋即就回过神了,轻声说:“国内名医都在太医院呢。你试试能不能进太医院看看。也对,想进太医院得身家清白,你是夏人。”

    李时珍哈哈大笑道:“为一人医怎比天下医?”

    健布反驳道:“你们夏王就没有御用医院?”

    李时珍骄傲地说:“爷爷。你有所不知。夏王与李言闻先生有个约定,他负责强国,李言闻先生负责夏人身体强健。倘若李言闻先生一天到晚围着夏王转,他在一个人身上能见到多少病症呢?他又怎么能让所有的夏人都健康呢?我们大夏,没有御医,但也有御医,王室倘若有了病人,自然也个个义不容辞。”

    健布太感兴趣了,叮嘱健威说:“阿威。听时珍这么一说,看来夏王是要成咱花山历代天师那样的人呀。你去东夏我也就放心了。到了那边多给爷爷写信,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

一百零二节 叮嘱细点儿() 
健威看爷爷忙着写信,也就先睡了,天亮醒来,听健布说是给他出去买些东西携带,知道这是个借口,并不揭破,只是喊着要跟着。

    健布也没有拒绝,带着他出门,发现东夏人并不在意他们爷俩,就直接奔董文府上去了。

    到了董文住所,董文见到健威也吃了一惊。

    健布与他说了健威的事情,又说派他去东夏学习兵法,董文却是支持,并嘱托健威好好学,自己可以为他隐瞒。

    说了不大会儿,董文便特意询问健布:“拓跋晓晓一家是逐自由而去,还是会造反?真有那么严重,要以重兵扑灭吗?”

    健布肯定地说:“必反无疑。”

    他又说:“拓跋晓晓善战知兵,拓跋氏族人感念他入京为质,从者必众,张怀玉西向,先皇又谋夺北平原,朝廷在陈州已没有重兵,必须先下手为强,在东夏使者抵达前出兵,不必等陈州的消息。”

    董文叹道:“陈州没有消息就出兵,过于草率吧,刚刚白登山”

    健布见他寡断,问他:“羊杜他们有什么看法?”

    董文摇了摇头,回答说:“不知道。羊杜一介闲爵,与我并不接触。听说最近他与东北一系的将领往来较多。”

    健布细数几个将领,轻声问:“以此看来,羊杜必举荐陶坎,你要答应下来。陶坎为将可让人放心,关键是羊杜他在仓陇有基础,若陈州事乱,仓陇乃是重中之重,他若荐陶坎,就会给陶坎助力。”

    董文压低声音说:“君侯肯定他举荐陶坎?”

    健布点了点头,也压低声音说:“平定叛乱,不只在拓跋晓晓,陶坎在夏人中有积威,可用之。”

    董文叹道:“怪不得他力主陶坎掌北大营。”

    健布说:“皇帝却不一定信得过陶坎,也许以你为将,陶坎为副,若是如此,你出兵时要重视关陇李阀。”

    董文吃惊道:“狄阿鸟妻族?灭之,用之?”

    健布道:“稳之。灭之谈何容易?狄阿鸟又善罢甘休?用之?你敢用么?你只需要稳住他们,让他们明白,东夏无意现在取陈州,他们两不相帮就行了。李阀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取陈州之后,势力又不知如何发展。切记,拓跋晓晓会惦记他们,但他们绝不会为拓跋氏所用,小心中了反间计。”

    董文笑道:“君侯连反间计都聊想到了?”

    健布也笑了,说:“拓跋氏占据陇上,李氏浴血奋战,时过境迁,然而他们的血海深仇怎好消除拓跋氏百姓过得不好,李氏也有责任吧?拓跋晓晓觉得有东夏的支持,自然图谋李氏支持他,但怎么可能呢?李氏是我雍室军功世家呀。”

    出了董文府邸,健威忍不住说:“爷爷怎么与舅舅说那么细,他现在是大将军,不觉得损颜面吗?”

    健布苦笑:“不细不行。他是四平八稳的人,盛世中领兵无甚大伤,眼下局面?却非他能够应付。”

    健威不得不同意,董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皇帝是谁?

    是董文的亲外甥,但他没有陈州造反的证据,他都不会站出来力主大炮打蚊子的,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呀。

    健威又说:“人都盛传你与羊杜不合。你与他相比,谁更适合为将?”

    健布想了一下说:“狄阿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