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曲尽星河-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都在找靠山。苗保田到了郡城,他从来不敢正面起冲突,依我看,他是畏惧田启民,这回来这一手,非是要敲诈到我头上不可。”r1058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二百零八节 自入学堂() 
将东夏人分散至各郡县之后,生活环境有了大变化,甚至一些家庭陷入困境,但少年、孩子的学业却依然被重视,一再被上下呼吁建学,总使馆也曾想方设法,到李虎主政,李虎直接下令,要求但凡有东夏人的郡县,每编必须有一小学,每郡必有一所少学,少年学业有成,归国入大学。

    为了先生够用,李虎把自己身边,他行辕编制的人都遣去学堂,并要求,每户每年出五斗细粮,帮助补贴学堂教学、助学的先生,以及家庭贫困的学生,购买刊物和教具。要知道在靖康,五斗细粮在穷人家里,足可做聘女的彩礼,所以每当传到靖康人那儿,靖康人就会问:“谁交呀。”

    东夏确实不禁他们入学,只是会出于公平,让想入学的靖康人一样交五斗细粮。

    就这样的条件,靖康人脸一下黑了。

    但东夏人却家家都交,家里没有人读书,读书的在国内,也一样交,一些富裕的家庭还大手笔捐助,开口就是银两多少。

    在易县,李虎也捐了,而且是拿他自己的薪水捐的。

    他以李二蛋的身份从军作战,战功赫赫,已是高爵,加上官职俸禄,宗族上分拨的钱物,就算没有石场,没有掌握大量国家的钱,不能调动私庄田产,也一样不缺钱花,总使馆拿出来给他多少,他就捐出去多少,虽然最后会被统筹走,放到官庄去,但在地方上,整个易县都知道,李虎捐了五千多两。

    他们还知道,李虎还在郡里和人一起办学,捐了上万两。

    所以李虎说让石场里的人上学,学堂又没有让他们家庭出五斗细粮,人都以为他们东家捐的多,顺带给石工带来的便利。就这样,五、六岁捡粪,七、八岁割草放羊,十岁以上孩子就半劳力的靖康家庭,依然不大肯放孩子去上学,要让孩子去上,也是想让东家知道自己听他的话。

    不管怎样,县城官学荒草满院,新建的学堂欣欣向荣。

    房舍盖起来,又高又大,还被涂上颜色,玩闹的场地圈起来,甚至连马棚马场都有,被栅栏钉起来,购来马匹开骑术课。

    没有靖康孩子不羡慕地盯着。

    里头上了学的,初去时,一下学回家,一见父母,一与伙伴们在一起,就激动地说:“我们学堂里给骑马呢。”

    他父母就开始后悔,说:“让读圣人书呢,却教骑马,要是有钱,买了马谁不会骑么。唉。交了细粮,原来都买马去了。”

    再过两天,孩子又兴奋,下学后,一溜烟跑着回家,给爹娘看手里拿的木头块儿,大声告诉说:“看。学堂让学凿木头。”

    再过几天,则是打绳扣。

    有些财主家就火了,家里不缺钱呀,孩子要去读圣人言,入官学,出仕做官,怎么尽学一些泥腿子学的东西?上完学堂骑马乱跑,上完学,学做木匠活?上完学,扣绳结装大车?干脆领回家,先生还得上门劝。

    李虎最近一直在外奔波,身边的都没有去看过,更不要说州内其它地方新办的学堂,带着给杨燕燕去看个好玩,早饭吃完,就去了。

    他才不管石敬孙说什么呢,今天什么时候,会不会真带兵或者派兵过来。

    石敬孙除非是想拆掉刘氏对他的支持,闹个兄弟失和,否则他自己下了套,就得他自己想办法拆解。

    他若无其事,目光渐渐柔和,想知道这里的学堂和家乡的学堂是否建得一样。他没去过,杨燕燕去过,一路兴奋地说:“李虎,李虎。海塞尔就是被学堂聘走的了,一天到晚和孩子们玩,还能拿钱。”

    到了学堂,大先生是知道李虎的。

    他又意外又惊喜,打铃铛让先生、学生都出来,院里列了个方块儿,还鼓掌、唱歌欢迎。

    杨燕燕就奇怪,站在这么多人面前,好伙伴海塞尔也在下头,盯着大伙,笑意盈盈,还使劲拍手,招手也不理自己。她又害羞又话多,唧唧咋咋,问李虎身边的人为啥大先生让人都出来,列方块欢迎他们。

    大家一时没想好说辞,就让她问学堂的大先生。

    大先生挂了一耳朵,往李虎那边斜个眼神,低声说:“燕燕小姐。李虎是咱学堂的大东家你忘了呀?”

    杨燕燕大吃一惊,说:“因为他是大东家?不是钱捐了就完事,还能管学堂?”

    大先生笑吟吟的,连连点头。

    杨燕燕羡慕地朝海塞尔看去,自己就上套了,没人劝一句说一个字,她问大先生:“那他说了你也听,对吧?”

    等大先生一点头,她就凑李虎身边了,央求说:“李虎。我想进学堂。读书游戏,能不能也跟海塞尔一样还挣钱。”

    李虎低声说:“要先上学。海塞尔是结业了的,结业了,学堂才聘走给钱。”

    杨燕燕说:“上几年?”

    李虎小声说:“要看你学得快不快。”

    杨燕燕想也没想就说:“肯定快。俺村人没有一个不夸我聪明的。”

    上哪班呢?

    李虎想想杨燕燕的学业,也就是初识不多的字,眼神一扫,落到年龄最小的一班,这一班儿童因为不能自个每天上下学,都是东夏人家的,扎着小辫的,苹果脸的,憨态可掬的,两眼迷糊的,因为营养的缘故,皮肤白皙,眼睛黑黑的,可爱招人男孩、女孩都有,杨燕燕怕要先去启蒙班,她会不会觉得丢人呢?

    杨燕燕的视线也落到这群儿童中。

    海塞尔这个助教就是助教这个儿童班。

    杨燕燕看了海塞尔一眼,两人隔空交换眼神,便指头向前一伸,大声要求说:“李虎。让我去这班吧。”

    李虎一下愣了。

    他就知道家里狄梧也个头蹿得快,上学时候比伙伴们高,被人当成年龄大几岁,觉得丢人,非不上启蒙班,要跳班上。后来家里阿爸一怂恿,他一个小小孩,就自己主动去找学堂的大先生,要当着全学堂的人,与学长们比诗文算术,自己给自己跳班。

    这杨燕燕怎么能这么坦然,要进这么多小孩的启蒙班呢?他李虎,又怎么知道杨燕燕羡慕海塞尔的心情呢,羡慕就羡慕在天天跟可爱的孩子玩,还能有钱拿,杨燕燕觉得现在虽然还要等几年才能结业,没有钱拿,可要能与孩子们玩,也高兴呀,才没想过这么大了和小孩一个班有什么不好呢。

二百零九节 请你战胜他()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李虎派人说他在家等着石敬孙,石敬孙立刻就现出犹豫。

    李虎应该慌里慌张来找他才对,竟然不肯来,是李虎他认为自己的石场没有逃丁,也未曾像自己知道的那样,山中藏人,与绿林中人物有着密切的交往?还是他有底气,有依仗,不当一回事?抑或他根本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依附着刘氏,无论来不来找,我都得容情,不敢怎么着他?

    怎么会这样?

    石敬孙捞起手旁的令箭,脸庞现出一股坚毅,但随后却又放下了,与李虎决裂,这不符合他的利益,他原先的出发点是什么?要李虎感激自己,欠自己的,自己能通过他的引荐,取得东夏人的信任和支持。

    但他竟然没有来,派人让自己去?

    傲慢无礼。

    他喊道:“辛先生。”

    一个青衫挽袖的书生走了进来。

    他四十多岁,却已两鬓斑白,给人一种苍桑的感觉,来到后也不行礼,嘴角勾出一丝尽在掌握的微笑,问道:“明公唤我?”

    “明公”一词,分明不是石敬孙可以担当的。

    石敬孙对称呼显得平静,生硬地说:“李虎召唤不来。他也是重世家、轻寒门的人自恃手里掌握有刘氏的生意,怎么办?”

    辛先生说:“他不来。明公就上门去。”

    两人密切交谈一阵子,石敬孙时而脸色狰狞,时而连连点头。

    最后,他起身说:“先生高明,如此甚好。”

    这一天,石敬孙不知忙些什么。

    他那儿没消息,李虎身边的人就要去猜测。

    难道他知会李鸳鸯回来告诉李虎,让李虎自己出面找他商量,李虎没去,反而喊他到家里,显得无礼而轻蔑,把他给得罪了?

    第二天他又没什么动静。

    而易县开始有人开始见证,官兵去一些财主家盘查佣工、佃户,原先开石场的张财主家被光临了,不知被拿走了什么,那瘸了条腿的张场主推着自己妻子去县城看病,他妻子在车上哭得寻死觅活。

    吃饭时杨氏说起,对张场主充满了怜悯。

    张场主虽说克扣工钱,吝啬狡猾,但他在为人处世上有自己的长处,黑白通吃,也没有什么大恶,乡人善于原谅,一说到他那些不好的地方,往往就又说,人家是生意人,有便宜能会不占?

    后来,李虎这边开了石场。

    他原本想趁李虎石场没有起来的时候,要整个卖给李虎,解决李虎采石的问题,结果三分堂的银票贬值,他只顾换银钱,没来得及卖,腿上还被兵戳个窟窿,当时忙着到处换钱,没及时救治,还差点儿烂掉,等好了之后,李虎这边也采上石,比他有效率,工钱比他高,要是出了问题,还有抚恤,用工又大,把生意和工人都抢走。

    石场石头卖得差不多,石工也一下都不去,自然不再值钱,他干脆就不干了,买地种地。

    然而这才多久,倒霉事儿又到了他家。

    你说他也没有大恶,咋就成这样了呢?

    杨氏说起张财主,是想让李虎搭把手,帮他度过难关。毕竟李虎在人家石场干过活,而且张财主避让李虎,等于生意被李虎顶掉,按佛家的话,这就叫因果,你把事情了了,你心里也才安心。

    她这么一说,李虎倒怪异:“他这么能见风转舵?按说不该呀,这是咋了?”

    是呀,这是咋了。

    杨氏念叨说:“还不是这世道?财主个个不好过,官府从穷人身上刮不下了,还不得从他们身上刮?”

    她让李虎去看看人家张财主,李虎便答应了下来。

    当然,现在李虎虽比不上他父亲,一天批阅公…文也要十几、几十份儿,还打算过一段时间,游弋全州,查看各个东夏人的定居点儿,就给方海说:“回头你给鸳鸯说,把他请来咱石场,他自己是干过石场的,难道真的不想干了吗?把他请来呢,就说是让他学石艺,看他肯来不肯来。”

    李虎仔细想想,也许这就是“索丁捕盗清匪”,丁没有见找回来,盗贼还在,土匪也没有被清完,大量的小地主们却因为雇佣逃民被官府变相整治,家破人亡。

    这几天,陈武忙着与杨氏交割土地,出面买了不少地。他虽然是县尉,可现在是军队在干“索丁”的活,他也不敢收容逃民,怕种不过来,自己只留下了百余亩,其它的全给了李虎,上门给田契,非要亲手给到李虎,提醒李虎说:“公子也得小心呀。逃丁收留一定数,被逮到,那是死罪。”

    死罪?

    杨氏是有政敌仇家,是真勾结土匪,那王虎已经坐实了他,但就这样,说不定卖了地,使唤了钱,够着显耀的人物,就又出来了。

    真正有难的是中小地主。

    李虎却知道上流人物的玩法。

    真要把逃丁都给追逃追出来,按丁出差,按人头交税,全负担不下去,种的还没有交的多,活不下去,到时门阀官宦贵族人家的地谁来种?杀人越多,抓人越多,越能吓唬小民,门阀越明目张胆,收容的家奴越多。

    陈寨不是风平浪静吗?

    怎么不见人上门去追索?

    要是石敬孙今天流露出追索的意思,不光朱氏会报复他,门阀上全都同仇敌忾,他的司马一职明天可能就不再是司马,去职论典,倘若胆敢手握军队不听任处置,就是谋反,有数倍官兵来讨伐他。

    李虎现在也挤进这些肆无忌惮上层人物的一份子。石敬孙、苗保田,甚至郡守,他们要是来找李虎索丁,抓李虎治罪,道林和尚的五福寺就得停,刘氏因为与李虎有着共同利益,也会与石敬孙决裂,州里其它地方的一些工程,也会停下来,更不要说上千石工,几千直接、间接受雇的匠人经由人组织起来,会不会生乱。而且李虎成了公认的有钱,要他拿钱去收买更高级别的官员呢?

    不管东夏潜藏在备州的势力在官场上是否有一定的话语权,单凭他李虎眼下的实力,结交的人物,地方上也得绕着他走。也许如果李虎不法的事情多,被人抓住把柄,政治清平时期,会有一些天下为公的人悍然冲他下手,但现在,官府上人多顾私利,没有深仇大恨,谁肯两败俱伤?

    陈武拿来的田契就在手边,而且多是周边接近的,地方上春地多,夏粮没怎么收,秋粮收得早,快收秋粮了,买来的地都是带庄稼的,接近两千亩。

    李虎让人叫来李鸳鸯,吩咐说:“这是陈武给拿来的地契。找个办法分种出去。要仔细改种,把产量提高。”

    这石敬孙那边好几天了,李鸳鸯担心,说:“那石敬孙让你去,你一直没去,你让他来,他也一直没来,咱的人从郡里传来消息,说他这两天在和苗保田打交道,东家你是不是得留意他一下呢。他可是和苗保田走得近呀。”

    与苗保田走得近?

    一山不容二虎,石敬孙与苗保田在利益上有着天然冲突,近能近到哪儿?

    如果他石敬孙没有独掌郡兵,他可以与苗保田任往来,但现在,郡兵就是他的,单是苗保田与他共分军粮,他都吃不住,更不要说郡守引来苗保田,就是想对付他石敬孙。

    除了暗魂,军刺反馈来的消息倒是更有价值。

    李虎说:“你们去留意就行了。”

    他说:“石敬孙只是个郡司马。这靖康会有多少他这样的人?要是你们都对付不了一个石敬孙,东夏还能赢过靖康吗?我不管他。过几天,我得把州里走一遍,去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