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秦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在秦末-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五百主沉重的点着头,也是复杂的看向李冉,道:“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等不愿意效忠沛公,而是,我们的王是韩王,不是杨林。”

    “非也。”张良突然走过来,他讲道:“王是王,百姓是百姓,王是百姓之首领,但却不是百姓之根本。良心中一直怀念韩王,但百姓却在秦军的摧残下痛苦不堪,试问孰轻孰重?沛公曾曰,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

    “丞相,我等只是一介匹夫,不懂深奥大道。王便是王,没有轻与重,请丞相谅解。我等明日便会离开阳翟,为韩王收服故土。”这五百主慷概激昂又略显悲怆的说道。(。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七十六章 壮行() 
两千人的离开虽然让人惋惜,可张良也没有过多的劝留,他只是望着这些离去的勇士,心中一抹酸楚,这些都是他们生死与共的兄弟。随后张良立刻对李冉说道:“今日大摆筵席,让兄弟们不醉不归。”

    闻言,李冉心情沉重的应下,他知道这是离别酒。不过,路是自己选的,他既然选择跟随着张良效忠杨林,便不会言而无信,所以他此时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离开的两千兄弟。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醉夜。

    郡守府,杨林也得知了韩军中的变故,对于此事,他同样理解和赞同张良的做法,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有人愿意留下,就一定有人愿意离开,他十分看的开。于是,他也吩咐道:“萧何,速命人送去好酒,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跟随我,但他们始终是韩国的忠良勇士,今日一别,或许再想见面就难了。”

    萧何点着头,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何这就去办,定不让张良为难。”

    “嗯,去吧!”杨林挥手示意道,随后,大堂就只剩下他和郦食其两个人,这时他才看向后者,深沉的笑道:“军师不仅智谋多,嘴上功夫却也了得,没想到张良先生都能让您给说服。”

    郦食其急忙行礼,解释道:“非也,若不是主公仁义爱民,身先士卒,老夫即便是有一身的才能,也不敢贸然和张良提及此事啊。此乃主公仁义之举,食其不过是从中穿针引线罢了。”

    “军师不用过谦了。”杨林又继续讲道。“既然韩军有四千兵马效忠,这军心、军纪和军法,还望军师多多费心督促,毕竟这些士卒以往是韩军,和我沛军还是有所区别的。”

    郦食其闻言,也当即知道杨林的意思了,无非就是让他对效忠的韩军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免得出现前几日秦明妻弟那般的扰民事件。不要小觑了这些认知,若是没有人进行督促和说教,很有可能会因为韩军效忠士卒的加入。让整个沛军都陷入泥潭。古语云。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必须有自知,才能去知人。

    “必不负主公所托。”郦食其也是拱手接令,然后请辞离去。四千人的认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啊。郦食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也当仁不让,此乃杨林信任他。

    整个大堂再次冷清下来,杨林疲惫的扶额。张良和韩军一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心中是既欢喜又担忧。欢喜张良和四千人效忠,担忧剩下两千韩军将何去何从,虽然他已经知道这些人明日会离开阳翟,可如今天下正乱,仅仅依靠这两千人马,又能做出些什么事情呢?

    韩军大营,好酒好菜宴摆全营,可面对这些佳肴,六千人却丝毫没有胃口,张良也吃不下去,他舍不得,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跟随杨林之心在韩王成死后他就思考了多时。和杨林相处的越久,就越让他不能自拔。

    张良一个人喝着闷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很快,他便醉倒在营帐内。其余将领见此,也都选择了沉默,他们理解张良的心情,而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整个酒宴死气沉沉,没有平日里的欢声笑语和豪爽。

    次日,杨林亲自命人将粮草送于两千韩军,他本想挽留,可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而张良,则在郡守府没有出来相送,对于此,许多离开的士卒心中都冷冷清清,颇为寂落,毕竟,在他们心中,除了韩王,便是张良最有威望了。

    “也罢,既然丞相不愿相送,我等就出发吧。”五百主策马上前,对沛公和李冉拱手悲凉的说道。话毕,他调转马头,然后拔剑高举,呼喊道:“收复故韩!”

    “收复故韩!收复故韩!”两千韩军慷慨激昂,气势立刻陡增,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声音却敌得过千军万马。

    “出发!”五百主再次命道。

    然后马匹涌动,士卒齐出,一阵阵的灰尘在阳翟城外飞扬。初阳照耀,两千人马的身影渐行渐远。

    “咚,咚,咚咚咚”

    就在这时,阳翟城楼上突然想起阵阵擂鼓声,鼓声由近及远,越来越急,到最后竟然变成了急促的声音。所有人都抬头望去,只见张良目视远方,双手高举鼓槌拼命的击打着战鼓。

    远去的两千韩军突闻鼓声,均是停下脚步,当见到城楼上的张良时,许多人都留下了流水,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激动和喜悦。是的,张良没有抛弃他们,一直都活在他们的心里。这鼓声,不仅仅是送别,更是一种星星之火燃烧在他们体内,让这些离开的士卒士气倍涨。

    “丞相!”五百主泪流满面,他对着城楼上的人影抱拳请辞,然后再次奋力喊道:“收复故韩,为丞相平抱负!”

    “收复故韩,为丞相平抱负!”

    城楼上,张良闻此声,也终于流下泪珠。

    杨林和萧何等人都沉默不语,这些离开的韩军令人钦佩,即便不效忠他,却也依然铮铮傲骨,为故韩百姓而不畏生死。

    “韩信,速命大军鼓手擂鼓为这些勇士送行。”当即,杨林立刻下令道。

    “诺!”韩信不敢耽搁,于是城楼上再次响起震天的鼓声,声声如雷鸣,令远行的两千韩军愈加显得威壮。

    韩军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尘烟中,而鼓声依然在众人心中回荡。

    回到郡守府,张良和李冉一同拜见了杨林,此时他们分主臣,张良也是坐在了下侧,而杨林坦然接受。他看向众人,说道:“张良先生、李副将,余下的韩军虽然加入了沛军,但我想,这些士卒都是汝等同生共死之兄弟,所以,还请先生和李副将继续率领此四千人,汝等意下如何?”

    闻言,张良倒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他气定神若,而李冉则面带喜色,他最害怕的就是杨林将效忠的韩军士卒像安排投降的秦军那样彻底的打散,没有想到沛公竟然依旧让他带领自己的兄弟,于是,他心中的疑虑也完全的打消。

    “必为主公战死沙场!”李冉急切的表示道。(。。)

    更新快…

    …纯文字

第一百七十七章 论功行赏() 
走了,离开了,一切都消失在了尘烟中!

    郡守府,李冉离开后,郦食其等人也纷纷告辞,堂内只剩下张良和杨林二人,此时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张良恭敬的说道:“主公有何吩咐?”

    杨林挥手,示意张良不用这么约束,他笑道:“先生不必如此,汝和我乃是知己,私下我等皆可以朋友相待。”

    闻言,张良本就不是唯唯诺诺之人,也立即恢复了神态,然后非常自然的坐在一侧,笑道:“呵呵,主公这般说,良若是再矫情,就显得愚昧了。主公,如今颍川郡尽在主公之手,若是悉心经营,日后并非没有图天下的可能啊。”

    张良的眼光深远,他的抱负不仅是让故韩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效忠杨林后,他也从后者身上看到了天下大义的影子。若说此时天下的明主,在张良心中,非扶苏,也非项梁,乃杨林是也。

    杨林眉头微蹙,他表情严肃,沉声说道:“目前局势还不明朗,不宜想的太多。我等先在颍川郡站稳了脚跟再去放眼天下,切勿好高骛远,否则,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会栽跟头的。”

    “主公言之有理。”

    “是这样的,我想请先生与萧何一起掌管内政一事,如何?”杨林期待的说道。

    张良有些惊讶,他犹豫的讲道:“这”

    杨林见此,又立刻开口劝说道:“我知道先生还要顾及军中之事,眼下正值用人之际。还望先生能者多劳。”

    听到杨林话已至此,张良也不好拒绝,于是点头应道:“主公如此信任,良岂敢推辞。”

    “好,甚好!”杨林大喜,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内政有张良和萧何辅助,必无忧也,此二人之才乃是一国相材,区区一个郡的内政。根本难不倒他们。

    “我已经让萧何起草了一份安抚草案。先生可以和萧何一同商议,尽快让郡内民心稳定下来。先生本是故韩丞相之后,在故韩颇有威望,有先生相助。乃是一大幸事啊。”杨林又继续说道。他希望张良能够利用自己的威望。在故韩百姓中起到安抚民心之大用。

    张良何尝不明白杨林的意思,他既然效忠,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于是也点头道:“主公大可安心,故韩百姓晓之以理,必会支持主公。良现在便去找萧何。”说罢,他就起身,急忙请辞离去。

    不得不说张良谋略、见识和威望都是上上之选,离开郡守府后,他便和萧何一起起草制定了安抚之法。为稳民心,张良亲自执笔,在全郡公告沛军仁义爱民和扰民者立斩的军纪作风。同时,草案上也依据杨林的诉说,强调了土地的分配。

    即,凡是郡内百姓填充沼泽开发改造的良田,在各县登记后,百姓可永久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这则条例,是杨林根据后世美国为了振兴西部而制定的土地政策。

    公告和草案一同发布,立刻在颍川郡掀起一场风暴,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不是别人,正是杨林。全郡百姓、官员、士卒都议论纷纷,他们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敢于反抗秦帝国的人,居然对百姓的生计如此上心。这是他们这些年所不曾遇到的,也是迷茫和不信任的。

    但有了张良的帮助,杨林这些日子是轻松了许多。张良是何许人也,故韩百姓自然心中明了。当年博浪沙刺秦王,张良一举闻名,而且又是故韩丞相之后,且辅佐了韩王成。有他出面解释,同时,秦明妻弟扰民被斩的事情也不胫而走,在全郡百姓中口口相传,由此,原本的迷茫和不信任也变得烟消云散。

    许多百姓开始了解和接纳杨林以及他的沛军,有了开头,事情就容易处理,在张良和萧何一同的协助下,半个月的时间,颍川郡郡内民心终于安抚下来。安抚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要做到民心所向,杨林清楚自己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路在自己的脚下,走过去是大道,走不过去,便是荒凉。

    “主公,半月有余,我军已经招募士卒三千余人,购买马匹三百。如今算上投降的秦军和效忠的韩军,以及我们原有的沛军,总兵力近两万。”韩信在议事上兴奋的说道,这不仅仅只是数字的增加,更是一种欣欣向荣的体现,和杨林的安抚政策密切相关。若是没有稳定的民心,百姓如何会来参军呢,说白了,兵不过是拿着武器的民。

    闻言,杨林大喜,他望向帐内众将,沉声说道:“命,韩信为裨将军,统领两万沛军。”

    “诺!谢主公。”韩信当即出列,领命道。

    杨林又看向曹参,这一次,他是要论功封赏了,说道:“命曹参领兵六千,任校尉。”

    “得令,誓死效忠主公!”曹参也露出喜色,他也从军侯提升到了校尉,相信不久也可以封将了。

    “命李霸领兵六千,任校尉。”杨林再道,不过李霸去了大梁接其母亲和家眷,还未归来,所以此番授命无法接取,杨林只能对韩信吩咐道:“李霸授印由汝暂时掌管,待其归来,速命他就职。”

    韩信闻言,也接令。

    “陈胜出列。”杨林继续封赏,“命汝领兵六千,任校尉。”

    紧接着雍齿、王山、周勃、夏侯婴等人也被提升为军侯,各自领兵两千。而李冉令四千兵卒,封郎中。秦明也同样受封为军侯,和周勃等人平起平坐,但对于这般赏封,秦明嘴上不说,但心中却不服,他本就是郡尉,统领一郡兵力,此时效忠杨林,看似提升,实则是削弱兵权。

    而士卒们的封赏,杨林也参照秦军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一一依据萧何的统计而赏赐下去。他同时严厉的对韩信说道:“此乃关乎我军军心,汝必须保证每个士卒的赏赐公平、公正、无少人漏人,这张赏赐的名单,便由汝亲自贴在军营,以示公告。”

    至此,韩信为将,曹参、李霸和陈胜为校尉,周勃、王山、雍齿等人为军侯的沛军体系终于成型。(。。)

    更新快…

    …纯文字

第一百七十八章 扶苏死() 
武将封赏完毕,杨林又大封文官,萧何任郡守,掌管全郡内政,张良为辅,郦食其为军师,其余各县城县令、县丞职位暂不变更。

    待封赏完毕,杨林端坐在大堂之上,武将以韩信为首,坐于左侧,文官以萧何、张良为首,坐于右侧。杨林扫过众人,心中颇为感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现在手中能征善战之猛将、治世安国之栋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且也有了一郡的属地可以发展壮大。

    面对日后的局势,杨林终于有了底气,只要悉心经营一年半载,可以说,他就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汝等应该相互相助,切莫让吾分心。”杨林对众人叮嘱道,人多最怕心不齐,他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

    “主公大可放心,我等必齐心协力为主公效忠。”韩信和众将一同举杯,然后尊敬的说道。语毕,众将同饮一杯,意思很明确,便是说明他们会像兄弟一般把酒言欢、共进共退。

    萧何也进言道:“何等必辅佐主公治理郡务。韩将军日后若是有所军令,何等也必全力支持。”

    “甚好!”杨林大喜,面带笑容,满意的点着头,有萧何和韩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