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秦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在秦末-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良笑道:“有韩将军在,沛韩两军何愁?”显然他对韩信的评价甚高。

    韩信拱手道谢:“丞相谬赞了,能为主公解忧,信义不容辞。”

    “汝等还有和建议?”杨林又一声询问。正所谓集思广益才可开拓阅历,兼听则明、偏听则隘,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才能从中找到最适合的一条。

    萧何闻声,沉默片刻,也拱手进言,说道:“不论的内政还是军事,都离不开人,人是这一切的根本。何以为,应先利民,才能利政和利军。”

    “好一个利民,萧何,汝有什么想法,速速说来。”张良双眼闪烁,当即追问道。

    萧何点头,又继续开口讲道:“主公曾言,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无外乎就是以民为本,现在我等初收复颍川郡,百姓民心惶恐未稳,应当以安抚民心为首要。只有民心稳了,内政才能见效,兵马才能招募。”

    “孟子曾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郦食其是儒家学者,立刻引述自家学派圣人的论述附议道:“主公,仁义礼谦乃安抚民心之方针。”

    杨林也想了想,萧何和郦食其的见解和他颇为相同。于是他点头道:“萧何,汝便起草一份安抚方案,尽快呈于吾与先生。”

    “诺!”萧何接令,然后请辞离去,急忙起草施政之法。

    随后众人又各抒己见,不管内政和军事,只要有利于沛韩联军和百姓,所有人都畅所欲言,不管对错和差异,杨林都认真的听取。而后取精华去糟粕。一来填充自己的见识,二来可以凝聚众属下的心力。

    待一切结束,众人也相继散去,最后只留下杨林和张良二人。杨林拱手笑道:“先生刚才的一番见解。林钦佩。”

    “呵呵。沛公谦虚了,良只不过是和沛公兴趣相投,均是以民为重。沛公若是无事。良也先走了。”张良回应的说道。

    “先生请!”杨林伸手请送道。

    张良出了大堂,便返回自己在郡守府内的庭院,他现在和杨林平起平坐,各自住在一个院落内。刚进庭院,便见到郦食其已经等候多时,他上前一步,寒暄道:“郦先生有何事?”

    郦食其笑道:“丞相可否屋内说话?”

    闻言,张良也点着头,道:“先生请!”对于郦食其,私下里张良都是以学生自居,毕竟张良同为儒家弟子。

    进入内堂,宾主相继落座,郦食其又言:“可否请去左右。”

    张良也依其所言照做,命左右亲卫离去,虽然如此做,但他内心已经惊讶不已了,他本不笨,自然明白郦食其找自己定有要事。“先生究竟是何事,还请但说。”

    “丞相觉得我家主公如何?”

    “沛公?”张良不知郦食其为什么要为这个,不过他还是略下思考后,认真的说道:“沛公胸有大志,且聪慧过人,又知仁义,爱护百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郦食其闻言,也相当的赞同,杨林这些优点只要是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体会的到,这可以说是一种气质,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君王胸怀。随后,郦食其面色十分平静,但心中无比紧张的笑道:“今日来找丞相,其实是有一事。丞相认为我家主公若是称王,可否?”

    “称王?”张良万分震惊,他不可思议的瞪了瞪眼,见郦食其不像是在开玩笑,他立刻急促的说道:“称何王?”

    “韩王!”郦食其语不惊人死不休。

    闻言,张良先前急促的表情也凝固在那里,他呆呆的沉默下来,整个内堂都安静无比。郦食其也不着急催促,只是在等待张良的回答。

    而张良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郦食其的话,让他惊疑和混乱。韩王可不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这代表整个故韩的子民都将拜杨林为王,听从其调遣和支配。不仅仅是这些,从另一个方面也将杨林推到了与魏豹、赵歇等人相同的位置,对于如今天下的局势也是彻底的一种冲击。

    难怪张良会如此谨慎和彷徨不定,称王不是小事,称韩王更不是小事。

    “先生,这是沛公的意思还是”张良终于开口,慎重的询问道,他首先要明白杨林的用意。

    郦食其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我家主公之意,乃是吾所提议。不瞒丞相,吾也和主公谈过此事。”

    “那沛公如何说?”

    “我家主公并未答应。”郦食其有些叹息的继续说道:“先生应该可以看得出,我家主公待故韩百姓如亲子,且又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这等明主,才是百姓之福。所以,食其希望丞相支持我家主公称韩王,拜我家主公为主。吾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实非君子所为,有辱圣人的教诲,但与百姓想比,吾一人之名声又有何担忧?”

    “哎”张良叹了一口气,他又沉默片刻,才说道:“良也不瞒先生,自从韩王死于白坪山后,良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当时若不是沛公一语惊醒梦中人,良一生的抱负或许便埋藏于黑暗而不得实现。对于沛公,良感激之至,同时也钦佩之至。”

    顿了顿,张良终于有了决断,他沉声,气定,说道:“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对故韩百姓有仁义之恩。良愿意效忠沛公!”

    “果真?”闻言,郦食其大喜,他此次隐瞒杨林,暗中游说张良,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容易,不难看出,张良其实早就有了效忠之意了,只是不知杨林是何态度,所以才深埋在了心里。

    随即,郦食其大声放笑,说道:“既然如此,吾这就去告知主公,尽快准备祭祀和安排称王事宜。”

    “且慢!”张良急忙阻拦道,“虽然良准备效忠沛公,但称韩王一事还不着急。如今王离领大军在三川郡追击扶苏,若此时称王,必成为一种挑衅,恐王离会分兵来袭。而我军目前并无把握对抗十万大军,所以,沛公应缓称王啊。”

    张良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这让郦食其有些惭愧和惊起冷汗,后者讪讪的自嘲笑道:“丞相莫怪,吾一时高兴竟未想的周密,多亏丞相心思缜密,否则食其就铸成大错了。”

    “这样吧,我和先生一同前去拜见沛公,将主臣之宜定下,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劝沛公称王。”张良立刻建议道。

    “也罢,先去见主公吧。”郦食其也同意。

    杨林内院,此时他正在查阅圣人书籍,案台上堆满了一卷有一卷的竹简,和纸册相比,这些竹简繁琐沉重,且不易阅读,杨林见此,心中又想起了造纸厂一事。于是他命人前去召见赵猛,希望后者尽快在颍川郡开厂造纸,造福郡内百姓。

    正在和赵猛商谈,却听亲卫汇报张良和郦食其前来,于是他挥手道:“汝尽快去办吧。”

    闻言,赵猛立刻离去。

    紧接着张良二人进入,见到杨林,郦食其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张良也不像先前那般,他此时也恭敬的行礼。此一拜,让杨林大惊,他不敢受礼,立刻起身回避,不解的问道:“先生方才离去,为何又再次找林,且还行此礼。”

    “沛公,良愿效忠沛公。”张良依然是保持行礼的动作,继续解释道:“沛公不知,良先前效忠韩王,无法接受老师书信所托,此为不义;后韩王死,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若不报,此为不仁。如今效忠沛公,乃良仁义之举,望沛公接纳。”

    张良声然泪下,说辞感人,凸显效忠本意。

    郦食其也从旁附议道:“主公,张良心意实诚,且这些日子相处,其谋略、胆识和见解都与主公相投。今日若主公拒绝,岂不是让其成为不仁不义之人?这叫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主公,您三思啊!”

    其实在彭城相见时,杨林便有招揽张良之意,可韩王成在,张良不可能反叛或者离开,当时杨林颇为惋惜。后来韩王成身死,杨林待张良一直是平起平坐,且又在故韩之地,他也犹豫二人的关系,所以没有再次招揽。

    但现在,他没有想到,张良会自己前来效忠,杨林不高兴是假,他听完此番言论,也静思片刻,才说道:“多谢先生相助,日后还望先生无所不言。”

    张良心下松了一口气,他行礼道:“良拜见主公!”

    这一次杨林大大方方的接受拜礼,带仪式完毕,他笑道:“没想到今日会有如此幸事。”不过,他又突然收敛笑容,沉声道:“先生,不知韩军上下对于此事是何态度?”

    张良道:“良只代表我一人效忠主公。韩军勇士如何选择,请沛公让良前去劝说。”

    ps:求点月票啦,谢谢!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王便是王() 
张良效忠的消息立刻在沛韩两军中引起轩然大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今整个韩国的军队都在张良的掌控中。众人议论纷纷,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还和杨林平起平坐的张良,为何会如此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萧何听到这则消息,立刻知道乃是郦食其从中游说的结果,这让他惊讶的同时也欣喜万分,张良之才绝对是国之栋材,尤其辅助杨林,许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此时他也坐不住,立刻前往郡守府拜见,见到杨林内堂中,曹参等人也是匆匆赶至,他们都是会心一笑。

    萧何扫视一圈,没有见到张良,不过也没有质疑,他立刻上前恭贺道:“恭喜主公得一大才。”

    “恭喜主公!”其余将领也是一同道贺。

    杨林挥手,露出一抹笑容,说道:“汝等也知我与张良先生素来交好,今,其效忠于我,乃是天佑我等。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汝等若是欺压和不听其号令,莫怪我以军法处置。”此番话,无疑是给了张良极大的权利。

    众将也知道和认可张良,自然会接受,“末将不敢!”他们立刻保证道。

    就在杨林和众将吩咐时,张良已经来到了韩军营寨,大帐内,李副将焦急的走来走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心中追随的主公竟然会效忠于杨林。不是他和杨林有间隙,只是一时想不通而已,毕竟张良和杨林二人以前都是平起平坐,此时却毫无征兆的成为君臣。

    不仅仅是李副将,韩军中许多将领和士卒也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所以韩军军心浮动,许多人都围在了大帐四周,希望张良能够给出解释。

    “丞相,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末将等愧对了丞相吗?”李副将终于没有了耐心,声音高调的询问道。

    张良闻此。没有回答他,而是说道:“李副将,去集结全军,良自会解释。”

    “哎”李副将叹口气,然后急忙离开大帐,迅速的集结军队。

    听闻张良要解释。所有的士卒都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完毕,他们想知道,张良到底是如何所想,又为何要去效忠杨林,且将他们置于什么地位。现在军心之所以浮动,便是因为这些韩军士卒真的不知道自己日后将何去何从了。韩王身死,丞相效忠,而他们该如何办?

    见到全军集结完毕,张良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士卒们的心情,也明白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之沉重,不过。他不后悔,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还没有实现。士卒们的表情有的愤怒,有的迷惑,有的深沉,但却没有一个是高兴的,足见张良在他们心的影响。

    望着这些人,张良也颇为感慨,不过他立刻平复了心中的情绪,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于是他解释道:“众位都是韩国的勇士。不畏生死,为了收复故韩而和秦军数次战斗。良心中有愧,不是因为良选择效忠沛公,而是因为良未能完成心中的抱负。吾知道汝等许多人心中一直很迷惑,韩王身死。我们这样继续付出还有意义吗?今天,我就告诉汝等,你们所做的事情终将铭记史册,为后人称赞。”

    顿了顿,他又扫过众人,继续开口讲道:“我等愿意反秦,乃是为了故韩百姓,为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今沛公仁义爱民,所到之处皆军民同心,良也无异于此,为故韩百姓而效忠沛公。汝等若是愿意跟随良一同,良倍感欣喜,若是不愿,良也不强迫。”

    话已至此,显然是让众韩军自己选择了,张良能够做的便是将事理讲清楚,他不想让这些一直为了韩国百姓战斗是勇士心寒和后悔。

    众韩军一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张良的话他们心中也明了,若不是为了反秦保家,谁愿意生死反抗呢?说到底,他们在外奋战,无外乎是想自己的老娘、妻儿子女可以日后过的舒坦。

    而正如张良所言,杨林的一言一行,公平公正,敢为百姓着想,都也曾让这些士卒钦佩。此时经过上述的解释,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张良的选择了,此乃大义。而李副将也有些羞愧,他方才还在大帐内气愤不已,熟不知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张良。

    于是他上前一步,恭敬的行礼说道:“李冉愿意效忠沛公,为故韩百姓奋勇杀敌。”

    有了李冉的带头,许多犹豫不决的士卒也变得坚定起来,他们一同高声喊道:“吾等愿意效忠沛公。”

    张良喜极而望,六千士卒,有近四千人振臂高呼,而另外两千多人,他也没有强迫,人各有志。选择不同的路,注定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却没有对错是非。他挥了挥手,努力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沉稳,说道:“良愿与汝等一起为沛公大义尽心尽力。”

    随后在李副将的带领下,进四千的人马单独分列出来,至于剩下的两千韩军,李副将也心情复杂和凝重,这些都是跟随他共进共退,患难与共的兄弟。可今天,他们不得不分开,因为,没有第三种选择。

    见到两千韩军中走出一名五百主,李副将勉强的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说道:“你小子,好好带兄弟反秦。”

    这五百主沉重的点着头,也是复杂的看向李冉,道:“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等不愿意效忠沛公,而是,我们的王是韩王,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