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高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高宗-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正要跟宗泽讲自己对义勇军的规划,站我身后的蓝珪却开始偷偷拽我的袖子。实话说,我顶顶讨厌两个剧情,一个是皇后说:臣妾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另一个就是跟班在公开场合给老板递眼色踢脚面拽袖子。这么干,太不爽快!于是,我转过头,问,“蓝都监,你拽本王的袖子干嘛?”

第四章 军事大事() 
我转过头,问蓝珪,“蓝都监,你拽本王的袖子干嘛?”

    蓝珪怎么也想不到我会来这么一出,表情尴尬,尴尬的笑了两声,吭哧半天也讲不出话,只是歪了歪脑袋,扮起无辜状把我看。

    宗泽颔首低头,眼观鼻、鼻观心,一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架势。倒是李子明尚无城府,也不怕得罪了王爷的近侍,哈哈哈笑出声来。

    我说,“蓝都监,屋里都是自己人,你有话直说,别遮遮掩掩的。”

    蓝珪满脸为难,我向他扬了扬下巴,意思是快讲。蓝珪无奈,只好道,“大王,宗知州招收义勇,那是宗知州一地之长的本分。可大王是亲王,大宋的规矩,宗亲不得问政,过问军事更是大忌。所以,大王招收义勇,将来官家知道了,那恐怕是要天颜震怒的啊……”

    我心说,要是那个宋钦宗还有能耐对我天颜震怒,那就好了。但表面上,我还是装出一副凛然的样子,向东京汴梁的方向拱了拱手,道,“本王食君俸禄,理应一心为国,纵使皇兄降罪,也无所畏惧。”

    宗泽大概被我戳中了心事,听我这么讲,他当即投来赞赏的一瞥;李子明更是满脸崇拜,只是蓝珪康履两个太监忧心忡忡,颇为扫兴。我翻了翻白眼,他们两个是内侍,他们怎么想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于是,我一边吃着鱼火锅,一边和宗泽商量起征召义勇的事情。我为人随随便便,宗泽做事却一板一眼,他放下筷子,拱了拱手,认认真真的陈述起来,磁州现有官军五百,民兵四千。我问民兵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民兵即在知州府挂名的百姓,平时是民,战时为兵。宗泽还说,河北是天下粮仓,粮草充足,光磁州的储粮,就够一万大军吃半年,所以,征召义勇可以多多益善,以备将来勤王。

    我听宗泽这么说,心里很是不以为然。我在现代时,对军队的了解不过是军训,其他的军事知识,也主要是通过纪录片获得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能看出宋代的军队有大问题,这样的队伍,打胜仗是不可能的。

    现代,解放军的意义是保家卫国,所以以义务兵为主,招收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进军队,服役三年后回家,优秀的可以继续做志愿兵。但宋代,军队似乎主要负责接受流民,所以招收上来的士兵本身战斗力就很差,来军队,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神圣使命,就是为混口饭吃。更可怕的是,宋代军人没有期限,可以做到老死,所以军队里有大量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的兵油兵痞。

    既然当兵可以当到老,那为了军心的稳定,军属自然也在军人身边。甚至,宋军士兵都是住在家里的,每天像现代上班一样,定时到军队报到。军队转移,也如同搬迁一样,士兵带着老婆孩子推着过日子的家具,浩浩荡荡散散漫漫的往新驻地搬。

    实话说,要不是我穿越过来,亲耳听宋人介绍,也亲眼看到将近五十的宋军士兵抱着孙子上班,我都不信会有这么奇葩的制度。试想,军队里有大量四五十岁的士兵,老婆孩子又被带在身边,这支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就是军人想打,他们也要首先保证老婆孩子的安全对不对?拖家带口遇到杀人如麻的金军,自然是要跑的比兔子还快。

    想到这里,我拿定了主意,对宗泽道,“宗大人,依本王之见,咱们这次招收义勇,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多多益善。既然,征兵是为了勤王,那一定要招收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才是啊。”

    宗泽听我这么说,思索了一番,然后不住点头,似乎对我的想法颇为赞同,“大王此言有理,微臣是一州之首,知道磁州驻军的战斗力确实有限。不过,大王认为,该怎么招收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呢?”

    这话算是问到我得意的地方了,虽然我没当过兵,但却看过《士兵突击》啊。宗泽要是问别的,我恐怕不懂,但好兵应该什么样,再清楚不过了。于是,我兴奋道,“首先,我们要有个体能标准,义勇军招收的时候,只招收能背二十公…不,背四十斤行李一口气跑完10里路的士兵;然后,军队不能再拖家带口了,父母妻儿都得由咱们出钱送到长江以南,军属安全了,军人才能踏实;对了,还有,义勇军只招收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士兵,百夫长以下军士最多做到三十岁,千夫长最多三十五岁。”

    宗泽沉默片刻,拱手道,“大王,第一条第三条都十分必要,就是这第二条,恕微臣直言,将军属送到长江以南,不是大王或者微臣能做的事情。”

    听宗泽这么说,我悻悻的笑了几声,心想,确实啊,军属送到南方,不是光靠出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的军属搬迁,那就要有地方让他们住,有田让他们种,甚至还需要当地政府的照顾。把这些都做到位,远方的士兵才能真正安心。但上面那三条,都是需要朝廷出面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现在的我能做的。暴露,暴露了呀,穿越过来,我虽然张口闭口自称臣下,嘴里三句话不离勤王救驾,但其实,我已然把自己当成皇帝了,所以考虑问题,也不由得代入了皇帝视角。这如果让大忠臣宗泽知道,岂不是要把我当乱臣贼子了?

    有些尴尬的抬眼,果然,宗泽正颇有深意的打量着我,我连忙道,“这确实不是咱们臣子能做的事情,招人的时候,就先不提第二条了。但这件事却是必要的,等将来本王见到官家,必向他提议将所有军属送到南方。”说完又担心糊弄不了宗泽,于是岔开话题道,“第四条,如果有素质特别高的义勇,应该可以直接提拔他做军官。”想起岳飞能拉弓三百斤;蓝珪康履又说,今年初,我自己在金营用两百斤的硬弓连续三次射中靶心,震住整个金营,于是我补充道,“不如,再加一道附加题,能拉开二百斤硬弓的义勇,可以直接晋升十夫长。”

第五章 太行山围猎(1)() 
之后的日子便充实多了,还是知州的宗泽忙前忙后,征召义勇。金军两次过境磁州,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使得磁州百姓深恨金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分外坚定。三天的工夫,已经有二百多磁州青年通过考核,应征入伍。其中,包括李子明在内的七条好汉拉开了两百斤的硬弓,直接晋升十夫长。虽然他们中没有我一直期待的岳飞,但国难当头,我对所有骑烈马挽强弓的爱国壮士都很仰慕,很快,便与他们熟悉起来。

    这天中午,我带着七个十夫长再加上磁州县尉李敢,就着粉疙瘩汤,啃磁州特产的熏鸡。吃饱喝足后,再把吃剩的鸡骨头扔给跟着猎户兄弟张二郎张三郎一起参军的几条大猎狗。狗儿们摇头摆尾的撒欢,看到大家伙都高兴,我始终为东京战局悬着的心也明朗起来。

    七个壮士中最壮实憨厚的邱实拍了拍自己的肚子,道,“大王,俺……”

    蓝珪听他这么说,在我身后使劲咳嗽,李子明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邱大肚(三声)子,你又忘了,跟大王说话,要自称属下!”

    邱大肚子红了脸,瓮声瓮气的改口道,“大王,下属长这么大,跟着大王这几天吃的最好。”

    我笑了笑,心想这就对了,我长这么大,其实也是穿越过来这几天吃的最后。然后,我摆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也拍了拍邱大肚子的肚子,道,“记住了,跟我走,有肉吃。”

    “是!跟大王走,有肉吃。俺……属下,属下最喜欢听大王说话了,您再跟俺们讲一讲京城的好菜呗。”

    我翻了翻白眼,道,“本王跟你们说过这么多话,你邱大肚子就听到一个吃?难道本王在你心中是一个吃货吗?”

    “大王当然是一心为国为民,”王冲一王水鬼抢在邱大肚子之前接话了,“就是这邱大肚子,老蠢,脑子里除了听大王的话,就全是吃了!”

    我明白王水鬼是在拍马屁,但听他这么说,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想着我上辈子跟邱大肚子其实挺像的,脑子里除了听钱的话,就全是吃了。我可谓是吃遍大江南北,现在穿越到连辣椒都没有的宋代,随便给这几个连磁州都没出过傻小子讲几道菜,准能把他们馋的一愣一愣的。于是,我清了清嗓子,讲起了西湖醋鱼的传说。

    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林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

    恶势力的猖狂,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可他们哪知道,当地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

    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

    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也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

    弟弟听了很是感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

    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酒家做了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我讲完西湖醋鱼的传说,果然见得大伙都盯着入伍前做渔夫的王水鬼看,尤其是邱大肚子和石二郎,馋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我心想自己讲到吃真是比谁都情真意切,如此吃货本色让人惭愧。但转念又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军队中最大的事情便是吃的事情,自己谈吃想吃也算救国,于是,便又坦然起来。

    这时,被大伙盯的实在糊弄不过去的王水鬼硬着头皮说话了,“大王,哥几个,冬天的鱼都是瘦鱼。要是大王一个人吃也就罢了,但咱们这么多人,多少鱼也不够吃的。不如等明年秋天鱼都长大长胖,俺王水鬼保准让大伙吃个饱。”见大伙对他怒目而视,他又道,“但,现在刚刚下过雪,是打猎最好的时候,不如大王准两位猎户兄弟带着咱们上山打猎,为大王带回些野味尝尝鲜,也能给咱们义勇军补充一下军粮啊!”

    我听完眼前一亮,实话说,在现代的时候,我是吃遍大江南北,然遗憾的是,除了六畜之外的野味都没有享受过。毕竟,连麻雀松鼠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了,何况野味呢?而且,围猎既能锻炼队伍,又能为义勇军添置不少好军粮。如此说来,上山打猎,岂不是处处有益?

    想到这里,我抚掌笑道,“好主意,好主意,不过本王要与你们一起上山。”

    谁知我话音刚落,康履当即道,“大王不可!磁州已经发现金军骑兵了,大王万万不要深入险境啊。”

    还不等我不乐意,张家兄弟已经不乐意了,只听张二郎闷哼一声说,“张家已经在太行山做了四代猎户,这大山跟俺家后院一样,啥险境?”

    张三郎也道,“俺11岁就和俺爹、俺大哥二哥一起套阱打猎,啥猛兽没杀过?怎么,金狗比豺狼虎豹还厉害?”

    县尉李敢实在听不下去了,他长出一口气,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指着张家兄弟,怒道,“你们两个小崽子,哪里知道金人的厉害!”

    谁知两兄弟不依不饶,回呛起来,“金人厉不厉害俺们不知道,县尉大人在金人面前厉不厉害俺们也不知道,但县尉大人在俺们面前,倒是挺厉害!”

    一句话下来,李敢气得脸都白了,我心里哈哈直乐,但突然发现李敢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只好站出来拉架,“二郎三郎,不可这么说李县尉,上月金兵过境,李大人功勋卓著。不过李大人,太行山实打实是咱们的地盘,二郎三郎又是山上玩大的,天时地利人和咱们都占全了,本王上去是没事的。”

    说话着,我打眼瞄见李敢的副将正在往训练场外溜,我猜这是找宗泽去了。一个忠臣岁数大了,像爹又像妈——即爱教训人又爱絮叨。他要是来了,我保准走不了,还得听一顿训。于是,我立即道,“走,咱们现在就上山。”

第六章 太行山围猎(2)() 
既然已经定了要上山打猎,大伙便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去厨房拿了些糜饼、烧饼、盐巴,以备不时之需;有的去库房搬来弓箭、枪棍、长绳、铁钩,用来打猎,制作陷阱;有的抱过两顶帐篷,路上休息时使用。

    蓝珪康履知道自己力气小,太监长时间走路又不方便,他们两个肯定不会出现在围猎队伍中。所以,他们一个手忙脚乱的把训练场帅位上的虎皮撕下来,塞给李子明,以免我冻着;一个逼着李敢保证不会让我受伤,一根头发都不能掉。我虽然感动,但心里还是吐槽说,怎么可能不掉头发呢?明明连梳头都会掉上几根嘛。

    一刻钟的工夫,太行山围猎队便准备完毕。我、李敢和他手下两个擅长射箭的亲兵,义勇军的十夫长磁州七壮士,共十一个人,再加上张家的六条猎狗。在宗泽赶来阻止之前,人骑马,狗狂奔,一路疾行,风风火火迎着太行山跑去。

    ————————————————————————————

    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邑屋如螘蚁,蔽亏尘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