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驸马- 第6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如此类,许多的军政要员一同成为了太子东宫的佐官。

    其实,东宫官职本身的职事和品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是一但太子登基,东宫的这些官员都会成为新君的左右臂膀。

    圣旨一锤定音,所有的猜测与谣言一并止歇。

    与之对应的,朝廷的人事任命,也要不可避免的发生重大的变化。

    武三思与宗楚客及原来的太子东宫加在一起,几乎就是大半个朝廷。如果再加上张易之的势力,那就更加了不得。现在这四个人全部完蛋,他们的党羽真要彻查起来,整个朝堂都要为之一空。大周的国家机器,也要陷入瘫痪。

    因此,暂时只能抓一些典型的巨头来进行处理。日后,再慢慢的肃清余毒。

    武则天颁布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办的这件事情。首先就是召狄仁杰回朝辅政拜为凤阁内史令(即中书令),取代宗楚客的位置首辅朝政。凤阁侍郎兼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姚元崇,被提为同凤阁莺台三品,意思大约是从副宰相提为了正宰相。同时,原御史中丞宋璟被提为御史大夫并加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入阁辅佐姚元崇一并理政。在狄仁杰回朝之前,政事将以宰相姚元崇和宋璟领头打理。

    这道圣旨引起了大家的疑惑,为什么不是薛绍来领衔政事堂呢?当此之时,谁又能比薛绍更加适合成为当朝第一宰辅?

    那么第三道圣旨,就值得大家震惊了。灭了突厥汗国凯旋回朝的薛太尉,非但没有升官,还因为斩杀朝廷御史而被削去了原来的夏官尚书之职,改由郭元振接任。削去右卫大将军之职,改由薛楚玉接任。他的爵位也由国公降封为县侯,只留下了太尉和太子少詹事这样的虚职。

    这道圣旨一出,满朝惊哗。

    薛绍却是淡定无比的出来接旨,并谢圣上不杀之恩。

    站在武则天身边的太平公主也是宠辱不惊,丝毫没有给丈夫打抱不平的意思。

    只有姚元崇等少数人第一时间就领悟过来,神皇这是有意贬谪薛绍,好让新君对他进行大力提拔。不这样做一下样子,早已位极人臣的薛绍如今立下了惊天奇功,那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新上位的皇帝没有什么可以给薛绍的东西, 只会惴惴不安惶恐不可终日,这明显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武则天就趁着自己还在位,违备众愿扮演了一回大黑脸,非但没有奖赏功高盖世、并救了她一命的薛绍,反倒把他贬了一通。这怎么看都是昏君之举,是要承担很多骂名的。但她这么做,却是给新君铺好了路,有利于新朝的稳定。

    骂名自己背, 好处后人得,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胸怀。这与她一惯的作风,完全背道而驰。

    姚元崇等人已经意识到,神皇是在竭尽全力的做好权力移交的工作,为此不惜一切。

    薛绍则是心想,这或许也正应了她说的那句话,“这天下终究是百姓之天下,万民之天下”。看来她不是说说而已,现在,她是真的站在了国家与万民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权力曾经给了她无上的荣耀与辉煌,同样的,权力这张大网也曾经束缚了她五十年。今天,她终于放下了,也解脱了。

    这或许,也是一种得道吧!

    马上,朝廷就举行了太子加封的典礼。原来的皇嗣现在的相王李旦,被薛绍等人从相王府迎请出来入主东宫,同时监理国政。武则天退居后宫,不再理会任何朝政。

    虽然还没有正式传位,但女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薛绍虽然不是宰相也不是将军,但他以太子少詹事的名义每天陪在李旦的身旁,帮他处理一切军政要务。

    其中一项要务最为打眼,那就是前太子李显的生死问题。

    神皇没有明确表态,说让太子和宰相们去商议。大家心里清楚,没有表态其实也就是一种表态,以神皇的性格早该把太子大卸八块,但她没有。这或许也就意味着,神皇并不想杀李显。

    她不希望自己快要老死的时候,还杀掉自己的一个儿子。这或许不是一位帝王该有的心术,但却是一位母亲临死之前发出的最后请求。

    虽然大家心里有了这样的猜测,但决定终归是要有人来拿。这个任务首当其冲的,该由现太子来完成。

    刚上位的李旦哪敢独断专行的处理这么大的事情,宰相们又各执一辞仿佛都有道理。李旦心里清楚,这件份量极大的事情的决定权,既不是他也不是宰相,反而是没有拜相的薛绍与不在朝堂的太平公主。

    于是,李旦以家宴的名义,把薛绍和太平公主请到了东宫,想私下听取他们二人的意见。

    薛绍和太平公主也想看一看,这位新上位的相王,对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于是他们应约来到了东宫。

    李旦很好的把握了分寸,家宴就是家宴,没有闲杂人等,也没有太大的排场。只有李旦本人和他的妃子,以及他的几个儿子到场。

    太子半君,薛绍和太平公主拜过了太子李旦,李旦马上就让他的儿子们前来拜见姑姑和姑丈。

    永平郡王李成器是头一个,他比薛麟玉稍大已经成亲了,两人曾是儿时的好玩伴,少年时代的好朋友。

    薛绍看着他就呵呵的笑,“永平王从小就儒雅博学谦逊礼让,长大了更是丰仪伟器卓尔不凡,比我家麟玉强多了啊!”

    太平公主也是一番赞许,都说得李成器难为情了。

    这番话明显是弦外之音颇重,李旦一下就听出来了。薛绍这是在为下一代考虑问题,他希望李成器和薛麟玉将来能够携手并进。言下之意,不就是希望李成器能够成为太子么?

    轮到了李隆基。这小子长得还算好看,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毛病。但薛绍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这小子长大了以后搞政变可是一把好手,杀韦后杀李裹儿杀太平公主杀上官婉儿,貌似尤其善长杀女人。当然他也特别善长玩女人,风流帝王的名声传至千古,杨玉环更是伴着安史之乱在中国的历史上赫赫有名。

    “临淄王。”薛绍看着他觉得很有意思,“你最近,还好吗?”

    李隆基有点愣,太尉都没怎么和我大哥言语,为何拎着我问了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李隆基不知如何回答,只道:“有劳姑丈挂念,侄儿最近……一切都好。”

    “你要听话,别淘气。”薛绍淡淡的道,“你父亲和你大哥以后都会很忙,你不要给他们添乱,知道吗?”

    “……谨遵姑丈教诲!”李隆基的冷汗都下来了,心说难道我在外面成天打猎、聚赌嗜酒、豢养舞妓、私生孩儿的这些事情,被人告发到朝廷之上,连薛太尉都知道了?……惨了惨了,我这些小辫子已经落到了别人手里,我以后哪里还有好日子过呀?

    李旦听到薛绍这话也是心中大为一紧,自己的儿子自己心里清楚,李隆基聪明过人但极度贪玩,花天酒地胡作非为那是一样都不落下。想必他的一些行为已经引起了薛绍的不满,以后一定要严加管教,严加管教!

    太平公主则是在一旁笑,“好啦薛郎,你都吓到临淄王了。”

    薛绍笑而不语,心说太平你还护着他?幸好现在的历史已经改变了。韦后还没来得及作乱就已是人头搬家,李裹儿还只是一个不黯世事的小小少女。你和上官婉儿的命运,也已经和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情,不是灭了突厥,也不是灭了武三思。而是让你太平公主不再会因为爱郎被冤杀,而走向偏激和毁灭。上官婉儿也没有沦为权贵的玩物,与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你们不会再被后人泼上一身的脏水,变成闻名于史的险恶与淫|荡的妖妇。

    你们的人生, 你们的幸福,你们的一切,全都由我薛绍来负责!

第1138章 故事,传说,传奇【终章】() 
东宫家宴,酒已三巡。更新最快

    李旦很委婉的来请问,该要怎么来处理前太子李显?

    按理说,前太子与现太子天然是政敌。前太子倒台,现太子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但是李显和李旦的情况还真是挺特殊,尤其上面还有一个武则天看着,这件事情也着实不太好处理。

    薛绍决定,把这个决定权完全交给李旦。自己和太平公主绝不发表任何一丝的意见。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择身事外,最重要的是,薛绍希望从这一件事情上看到,李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对李显下狠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心狠手辣不念亲情的狠角色。以后与他相处要倍加小心,今后的历史该要如何书写,薛绍也就会要颇动一番脑筋了。

    如果李旦顾念兄弟之情放了李显一条生路,那么这个新君大概还值得辅佐一番。

    最起码,他懂得“仁”。

    都说帝王之家无情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狠心,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魔鬼。当一个人手握权力没有了太多的外来束缚,这个魔鬼就很容易放肆猖獗,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暴君的原因。

    正因如此,“仁”才显得尤为难得,尤为珍贵。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会去辅佐一位“不仁”的君主。万一李旦不行,在李唐宗室里面随便再挑一个人出来立为帝王,也不是什么大事。

    事实就是如此鲜明,新君大半就是个傀儡。薛绍和太平公主,才是真正的执大权者。

    李旦也算是看出来了,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肯表态,必须逼着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大致已经快要成为,李旦登基之前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毕业考试”。

    李旦的回答是:“前太子虽犯不赦之罪,但临事之时已有醒悟,在一众逆臣的逼迫之下他也不肯为难神皇。因此我认为,前太子罪不致死。”

    薛绍和太平公主一同点了点头,“一切但凭太子定夺。”

    李旦心中大石落地。

    这一轮考试,他算是及格了。

    回府的路上,太平公主有些愁眉不展。薛绍就问她,有何心事?

    太平公主说道:“历来,权臣与君王势不两立。现在你即将成为当朝第一权臣,将来的风险,可想而知。”

    薛绍笑了,“那又怎样?”

    “你就真的不怕吗?”太平公主说道,“还是你真的没有想过,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想过。”薛绍说道,“正因为想过,所以我才不能当。”

    “为什么?”

    “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薛绍说道,“一但我称帝,那我就是谋朝篡位,窃国之贼。不服我的人会起兵反抗,或是效仿于我自行称帝。以往那些支持我的袍泽弟兄,也会与我反目。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立志于守护和保卫这个国家的忠臣。正因如此,我也才能统率和驱使他们,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尊重。因此,他们本质上都是效忠于正朔,而不是效忠于我薛绍一人。称帝之后众叛亲离,我还能得到一个好死吗?天下还能不大乱吗?”

    太平公主点了点头,“但是高处不胜寒,你真能处理得好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关系吗?”

    “试试看吧!”薛绍说道,“凡事皆有风险,领兵打仗九死一生,朝堂权争步步危机,就连吃饭都有人噎死。我有我的理想,并且从未放弃。然而我的理想的实现,又离不开强大的权力做为支撑。所以从现在起,我会紧握权力,迈开大步奔向我的理想。就算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与危险,我也会一往无前。因为,这原本就是一条没有退路的道路。”

    太平公主深呼吸了一口,“薛郎,万一真到了那天,你的权力和帝王的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历史不得不在你们二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将怎样?”

    薛绍呵呵的笑,“没有不死的权臣,也没有不灭的王朝。历史的发展有它必然的规律,现在就想那么多没什么用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办不成事情的。掌握了多大的权力就要肩负多大的责任,同时也就意味着承担多大的风险。老天爷,待人是公平的。”

    太平公主显然是听进去了,但她仍有一点担忧,“万一某天,你输了呢?”

    “胜负,兵家常事!”薛绍呵呵一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你倒是豁达!”太平公主有点郁闷,“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家人子孙怎么办?薛氏一族怎么办?

    薛绍知道她的心结在哪里,无非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答应神皇的禅让。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真是解释不清,也难以说服。

    于是薛绍只好来了一句:“无三世公侯不出一代帝王。太过心急,是会死人的。”

    太平公主这下终于恍然大悟了,现在不称帝不代表以后不称帝,更不代表我们的后代不会称帝!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担当身前事。”薛绍轻拍她的手,“以后的一切,交给时间。交给后人。交给历史。他们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担当。”

    “担当。”太平公主点点头,“说得好,我们都需要有所担当!”

    回到太平公主府,好多好多的人在等着他们夫妇俩回家。

    最近朝堂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薛绍还从来没有进过家门。

    大哥薛顗躲躲藏藏一两年,终于得见天日,今天带着家人老小一起来了。

    三弟薛绪曾经一度被贬到偏远州县,现在也回到了京城。

    月奴绕道千里终于回到了洛阳,听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宫中政变,她的公子得胜了。妖儿差不多和她同一天回到了家里,见面就惊喜的喊出了一声“月奴馒馒”,差点迎来一阵暴打,于是马上改口月奴姐姐。

    上官婉儿仍是那样的明艳动人,她用眼睛告诉薛绍,我想要孩子!

    琳琅和虞红叶抱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薛绍面前,让薛绍感觉自己真是这世上最幸福的男人。

    论弓仁特意带着夫人来到太平公主府,携了一份厚礼,说想要收薛定国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