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驸马-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的宰相与御史人等都已经入了座,就在末席给薛绍留了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薛绍被他兄长叫住了,还在外面说话。大唐朝堂之上的大神们,一起将注意力放在那个空空如也、不起眼的座位上,静静的等着那个狂妄又惊奇的小子,走进政事堂来。

    武则天端坐着没有动,挪了挪眼珠子看了看眼前这些位高权重的宰相大夫们,心中暗自一笑:一个弱冠小子,竟让一群在朝堂之上混了几十年的老夫子们屏息凝神如临大敌!……有趣,有趣!!

第675章 力战群雄() 
薛绍走到了政事堂的门口,已经可以看到里面端坐着的许多尊大唐朝堂上的大神们。@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战场上的近身厮杀,更加见多了惨烈死亡,薛绍感觉此刻自己的内心是相当的平静。哪怕明知道今日这一场会议很有可能是自己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也有可能是大唐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薛绍就是紧张不起来。

    杀人不过头点地,对于经历了太多生死的薛绍来说,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大事”了。

    面带微笑步步从容的走进了政事堂之后,薛绍对着武则天与裴炎等众多宰相大夫们拱手拜了礼,在最末位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现场的气氛很压抑,无论是武则天还是裴炎仰或是人,脸上的表情都相当的严肃,如临大敌。唯独薛绍神态轻松举止从容,仿佛与眼前的局面很是格格不入。

    该来的人,都来了。

    武则天最先开腔,说道:“薛绍,你今日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煽动朝臣还敢当众羞辱宰相,有些过了。今后,不得再犯!!”

    “臣知错。臣以后不会了。”薛绍拱手一拜,算是认了错。

    可把裴炎给气得胸膛鼓起胡须直抖——当朝辱骂宰相、还诋毁宰相通敌卖国,就被你这样三言两语给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

    ——这分明就是包庇纵容!!

    在场众人都是在朝堂之上混了几十年的人精,查颜观色的功夫全都非比等闲。御史大夫骞味道就坐在裴炎的对面,看到裴炎气成了那样,他马上坐直了身子对武则天拱手一拜,说道:“太后,薛绍今日之举已不是犯错那么简单,他分明已是犯了罪,岂能三言两语就此盖过?”

    “骞大夫,你身为位比宰相的御史大夫,怎能不分轻重缓急?”武则天一点也不给面子的当众斥道,“现在是讨论这件小事的时候吗?”

    “小事?”骞味道愕然。

    “今日御前会议,是要商议重大的军国之事。”武则天有点恼火了,“薛绍最多就是触犯了违反朝堂纲纪之罪,之后交由殿中侍御史着情判罚便可——轮得到你堂堂的御史大夫,将事情拿到御前会议上来说吗?”

    “呃!……”骞味道直轮眼珠子一张老脸抽搐了几下,无言以对。

    薛绍反倒是笑了,“太后,臣也有那么一点不识时务,很想在这御前会议之上浪费大家一点时间,听骞大夫说上一说,我薛绍究竟所犯何罪?——我是捏造了哪件事实,还是污蔑了哪位王公大宰?”

    “你……”骞味道正待发作,裴炎怒瞪他一眼,他连忙收了回去端正坐好不再言语。

    薛绍笑而不语,你说嘛,我还真期待你和我说下去。顺着你的这个话题,我就要拔出萝卜带出泥,把裴炎的罪状在这政事堂里说个清楚明白,看看到头来会是谁吃大亏——官大就不起?叫你给老子上纲!

    这时,武则天开启了话题:“今日御前会议所议之议案由尚书省吏部提出,,是关于军队将领的更迭与。吏部给出了一份人员名单,其中有十四位将领将要被官职或是任地——来人,将案卷分发下去!”

    政事堂的书令使拿着一摞文书,发给在场的众人。

    薛绍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妈的果然来了这一手!——还以为把我叫来政事堂是吵架,没想到是商量这件事情!

    片刻后文书发到了薛绍的手上,他连忙展开一看,瞬间心头火起!

    议案当中涉及的将领,薛绍本人首当其冲。关于他的事情已经在朝堂上提出过了,吏部是想调薛绍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另有一位军界大佬黑齿常之,朝廷也准备将他调回来接替程务挺留下的位置,担任左羽林卫大将军。而朔方军的李多祚,也要被调回朝廷担任右羽林卫将军,和黑齿常之一同统率北衙御林军。

    此外,还有刚刚接手了薛仁贵旧部屯守在新云州的薛讷,朔方军的薛楚玉、郭元振、独孤祎之与沙咤忠义四员大将,都要被调回。

    另有一些薛绍不是太熟悉的其他军镇将领,做了平级调动或是职务转换,用来填补李多祚等人留下的空缺。

    最后还有两位被职务的长安将领,就是如今率领城外渭水野战大军的党金毗和郭大封,朝廷派他们去河北听命于程务挺麾下,各自镇守代州和云州。

    薛绍看完这份议案,杀人的心都有了。

    这分明就是不懂军事的门外汉,凭着一颗玩弄权术的心,在对大唐的军队进行大洗牌。几乎的手握兵权的将领,全都被更换了工作岗位。

    有的将军,是平级调动换了军镇。这样一来他就离开了那些有感情的熟悉的袍泽,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短时间内很难再竖立起个人威望,那自然也就无法倚仗兵权对朝堂上的这些文官构成威胁了。可是这样做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打起仗来就会无从指挥甚至是不服令——绝对是取败之源!

    还有的将军直接被剥夺了兵权变成一介文僚,如薛绍、薛讷和薛楚玉、郭元振等人。

    薛绍心想,这份狗屁议案居然把大唐几乎能打仗的将军,全都挪了窝。除了程务挺和王方翼,这两个人暂时实在无法调动。因为王方翼实在太远了,数千里外的西域。那地方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王方翼一把年纪了哪里吃得消,他倒是盼着回归中原或是回到朝廷,可是裴炎等人偏就不让。王方翼本就功成名就威望不小,再加上平定西域这么大的功劳,万一王方翼回朝变成了下一个裴行俭,这绝对不是裴炎等人愿意看到的。

    至于程务挺,他因为政变之前开小差溜一事,可能和裴炎之间有了一点裂隙。现在程务挺刚刚才离开长安没几天,没理由马上就将他召回或是更换任职地点。否则,程务挺肯定知道这是裴炎在报负于他,那两人之间的关系就等同于彻底撕破脸彻底闹僵了。

    程务挺对裴炎来说,总还有那么一点价值也有一点挽回的余地。所以,裴炎现在还不会这么做。

    这时,吏部尚书魏玄同开始说话了:“这是吏部根据大唐的律法章程,对军队里的将领进行的例行调动。有的将军是任期已满甚至早就满了,因为战事紧张一直没有调动职事,比如黑齿常之、党金毗与郭大封。有的将军任期未满,但是因为常年累月的征战已是相当疲惫,且与家人长期离居两地。吏部按照特殊章程,予以例行调动令其回京改换职事,以彰显我大唐朝廷之恤下仁德。”

    魏玄同说完了,没有人插言。

    薛绍脸色紧绷,眼中精光毕露。

    武则天道:“诸公都已看过了议案,但有意见,只管说来。”

    “只是按章例行的官职调动,臣无异议。”专门负责审核工作的门下省最高长官刘齐贤,最先发话。

    在这种议案的判决之上,没人比门下侍中更有发言权。刘齐贤这一发话,俨然就是一副先声夺人、一锤定音的姿态。

    裴炎没有吭声,御史大夫管不了三省六部的这件事情,其他的大小宰相也纷纷附合,表示无异议。

    薛绍见状,已是无法忍了!

    “我不同意!!”他站在起来,大声喝道。

    薛绍的这一举动仿佛是在大家预料之中,因此无人吃惊,甚至无人理睬。只有刘齐贤冷冷的说了一句,“你凭什么不同意?”

    言下之意,你都没有在政事堂挂衔,连副宰相都不是——你有资格吗?

    “就凭我今天已经来了!”薛绍大声道,“就凭我是先帝临终托孤的将军,对军国之事有参议与否决之权——我、不、同、意!”

    刘齐贤到了政事堂大有一点回了“主场”的感觉,不再像刚刚在朝堂上那么局促不安了。他听了薛绍的话只是冷笑一声,淡淡的道:“薛将军,有理声高。单凭你高喊的‘我不同意’这四个字,是无法驳倒政事堂的重大议案的。”

    武则天接了一句,“薛绍,说出你的理由。”

    “好!”

    薛绍慷慨的应了一声,大步走到政事堂的中央,先对着魏玄同问道:“魏尚书,薛某斗胆请问于你——吏部是干什么的?”

    魏玄同被他这么一问有点恼火,“吏部为六部之首,统领天下百官,又何必问?”

    “对,吏部是统领天下百官。”薛绍说道,“那我再问魏尚书,吏部所做的一切,都是什么?”

    “当然是让百官效力于朝廷、治理好百姓,为帝分忧为民请命!”魏玄同一板一眼的答道。

    “说得好!”薛绍冷笑一声,说道:“吏部的工作,都是为帝分忧、为民请命,为使大唐繁荣昌盛——归根到底,就是使我大唐更加太平安乐、繁荣昌盛,对不对?”

    “……”魏玄同眨了眨眼睛,感觉有点像是被薛绍下了套,但一时都无法查知这陷阱在哪里,只好吱唔的应了一声,“对!”

    “说得好。”薛绍微然一笑,说道:“我相信,不止是吏部,的大唐官员都应该追求国家太平百姓安乐,大唐繁荣昌盛威服四海。换句话说,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大唐官员,都应该并服从于国家利益!——魏尚书,我说得对不对?”

    魏玄同长吸了一口气努力的琢磨了半晌,终于是一点头,“国家利益……对!”

    “那么,好!——”

    薛绍长喝了一个“好”字魏玄同周身一震……我中他的计了吗?

    “既然吏部所做的一切,都是国家利益。那么为何,你们这一次提出的议案,却将要极大的损害国家利益?”薛绍闷哼了一声,“吏部口口声声说,按例、按例!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究竟是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还是你们吏部那一套盲人摸象、按图索骥、墨守成规的‘按例’至高无上?”

第676章 我憋死你() 
魏玄同在阵营的选择上绝对是裴炎的“铁竿”,就像是薛绍和郭元振的关系一样。£∝早前他曾经和薛绍有那么一点点交情,但这一点“交情”还远远不足以改变他的政治立场。

    所以到了政事堂里,魏玄同很明确的摆出了一个“公事公办”的态度,针对薛绍发出的连珠炮似的质疑与诘责,他马上就回以强硬的态度,说道:“国家利益,绝对是至高无上。吏部针对军队的将领做出的职务,也绝对是最大程度的保全国家利益!”

    “我看,并不绝对吧?”薛绍冷笑一声,说道:“我知道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各卫的大将军和将军,以及军镇的都督、都尉这些人,例行职务。目的,是避免他们在自己的曲部当中拉帮结派,最终拥兵自重尾大难掉。”

    “薛将军既然知道,又何必反诘?”魏玄同的语气不是太好,可以说强硬,也可以说恼怒。

    “可那是和平时期!”薛绍斗然提高了嗓音,气势上也立马压住了魏玄同,几乎是大喝道:“至从太宗皇帝平定了突厥之后,大唐边境大体安宁,战火很少会烧到大唐的国境之内。因此我们的军队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处于一个闲散的状态。偶尔会有战争,也是临时征兵远征高句丽、远征西域如此一类。这样的情况下,将军频繁调动职事以避免军权泛滥,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我们大唐军队得以保持稳定的一个措施,我绝对!”

    “但是五十年的和平,已经过去了!今时不同往日,突厥的兵马已经多次侵扰大唐边境甚至直抵腹地。蔚州陷落,河陇三州和牧马监被洗劫,云州陷落河北震动,突厥人险些就要打到并州!”

    “诸位,都醒一醒吧!”说到这里,薛绍几乎已是怒不可遏:“如今突厥伪汗国的兵锋日渐强盛,他们不再是那个臣服于大唐的蛮夷部落了,他们的军队足以和大唐的主力王师相抗衡!请不要再夜郎自大的以为,我大唐泱泱盛世威服四海,凭一纸诰令就可以让突厥人甘败下风俯首称臣!河北一役之后我军虽然惨胜,但我们的边防已经相当的吃紧,非但是兵力不足粮草不济战马缺少兵器老旧,老帅薛仁贵的离去更显得边防重镇上的将才缺乏——此情此景,你们还要调走那些在战场上和突厥人打过交道对他们有所了解、并且真正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将帅,那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

    薛绍的这连番陈辞,倒是说得一部份人陷入了沉思。武则天深以为然的点头,兵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岑长倩,也对薛绍投去了赞许的眼神。

    可是魏玄同仍旧没有被说服,他道:“薛将军,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军队将领的调动,从我朝开国之初到现在,从无间断。只要能够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令行禁止,哪个将领带哪支军队去打仗,这个区别并不是太大。就拿令师裴闻喜裴公来说,他身兼文武双职,多半的时候是在朝廷任职。只要有战争,随时征发来的军队交到他手上,他都能凯旋而归——为何就没有听他说起过,调动将领职务会引发战败呢?”

    薛绍笑了,“魏尚书,你也说了——那是我的先师裴闻喜。问题就在于,大唐有几个裴闻喜呢?”

    魏玄同微微一怔,没有答话。

    薛绍再道:“再者说了,裴公是运筹帷幄的帅,谋大局逞智略而致胜。但是仗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真正上了战场指挥作战的,是那些将军们。一个将军如果不熟悉自己麾下的将士,指挥起来处处掣肘,就像是一个人被捆住了手脚去和他人搏斗,怎么能胜呢?——现在突厥边患已起,西域不太平,吐蕃虎视眈眈。我们的将军再也不能像和平时代那样,只是上一上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