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驸马-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绍记得,明朝在北方设立了“九边”,也就是九个的军镇用来御战北方的敌人。九边都有军队屯田与商人屯田,从而解决了戍边军队的粮食问题。自己为何就不能借鉴呢?

    结识脑海里的历史知识,薛绍马上拿出军事地图来,开始研究地理。从丰州到夏州数百里疆域,虽然多数是荒野戈壁和黄土高原,但也不乏利于耕种的好地方。别的将官或许不知情,但薛绍知道有一片好地方那绝对是屯田的好所在。

    在夏州以北、贺兰山脉以东的黄河流域,有一大片黄河冲积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贺兰山阻隔寒流,气候特别适合发展农业。到了后世它有一个赫赫之名——银川平原。

    这块地方,目前处于一片军镇与山脉合围而成的腹地之中,只要朔方军和夏州军这里把守得住,就能让它免于战火之荼毒。更的是,这一片广大的农业区域,就在薛绍这个夏州都督的治下,银州境内。

    目前银州所供的粮米,正是薛绍麾下大军最主要的口粮来源。但是总体来说,大唐的生产力水平不高,银州这地方开发得一点都不好。但也正因如此,薛绍一眼就瞅中了银州强大的农业潜力。

    薛绍认为,以前数十年的和平年代里,银川平原没有被很好的开发,这怨不得谁。毕竟大唐的经济与农业重心,西北这一带。但是现在,既然突厥已经真正的堀起,夏州都督府这里就将成为今后若干年里,大唐抵御和讨伐突厥的一个大本营,朔方军和丰州军会一直长驻的部队。

    现在朔方军还只有十万人,驻扎不到半年,就已经快要把后方给吃穷吃空了。往后怎么办?如果因为战争的需要,军镇增兵了怎么办?

    因此,光靠朝廷拨放粮草和后方州县的转运补给,军队一定难以为继——大军屯田自给自足,已然势在必行!

    有了成熟的设想之后,薛绍将意见拿出来与李多祚等人商议,结果赢得了人的赞同。军队里面别的没有,劳动力绝对不缺,务农的经验绝对不缺。如果银川屯田能够开发起来,非但是军队能够自给自足,朝廷和百姓的负担能够极大的减轻,银州本地的农业和经济也会因此而长足发展。

    计议一定,薛绍马上动手写了一份上表求朝廷准许朔方军屯田银川,并且请求拨放一批农具、耕牛和种子这些生产资料。这些东西,薛绍可没办法像变戏法儿似的弄出来。

    上表是写好了,但是现在风雪漫道无法通行,只好等到天气好转之后再派信使送出。

    愿望和前景无疑是极好的,但问题也不是没有。

    李多祚就有些担忧,因此问薛绍道:“少帅,你觉得朝廷会同意么?”

    薛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此前出征之时,裴炎就曾经折减兵力、克扣粮草。如今朔方军想要屯田自足,连补给都不依赖朝廷了,裴炎就再也无法对朔方军进行有效的钳制——这绝对不是他愿意接受的!

    “银川屯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势在必行。如果有人出于一己之私而反对我们这么做……”薛绍冷冷一笑,“他一定不会好结果!”

    。。。

第618章 朔方十八将() 
大雪连着下了好几天,终于停了。但是天气并没有因此而转暖,雪后反而更冷。

    朔方军的操练仍在,每操练三天休息一天,就以这样的频率进行了将近一个月。

    眼看就要过年了。薛绍和的将士们一样,都忍不住有些思念远方的家人,怀念在家里过年的温馨味道。避免“思乡之苦”影响到军队的斗志和军心的稳固,薛绍决定暂停操练,在不影响戍防戒备的前提之下全军将士以团为单位每团二百人,自行组织集体过大年。

    此令一出,全军沸腾无不欢喜。

    就在过小年的这一天,留守后方的胡人大将阿史那忠节费尽千辛万苦,率领军士送来了一批朝廷派发的犒军物资。上次朝廷下旨嘉奖,圣旨先至物资随后发出,前不久才运到夏州。

    上头下达的严令,务必要让朔方军的将士们在过年以前收到这批奖励。阿史那忠节只好顶风冒雪的送来了。

    物资非常的丰厚,既有奖励给薛绍和一干儿战将的黄金绢帛,也有奖赏给下级将官和士兵们的铜钱,同时还送来了全军三个月的军饷。

    朝廷难得如此大方一回,在小年这天收到军饷与奖赏红包,将士们都很开怀。

    薛绍心里清楚,这一批嘉奖其实是皇帝李显复出之后力主促成的,目的在于笼络朔方军将士,并有缓合君臣矛盾的用意。当然,李显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善意的举措,能让薛都督“善待”他的岳父大人,夏州都督府的新任长史韦玄贞。

    薛绍不知道裴炎心里会怎么想,但事实是他没有反对。其实就算裴炎想要反对,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朔方军连战连捷,这是铁打的事实。有过必罚有功则赏,这怎么都说不破。

    思及此处薛绍不禁微然一笑,李显还会用阳谋了,有长劲!

    按照薛绍此前的表态,朝廷封赏给薛绍个人的奖励部分,将会平摊分发给全军的将士。行军记室苏味道对薛绍说,少帅的奖励虽然丰厚,但是平摊给全军十万将士,每人大概只能分到二三十枚铜钱。与其这样,还不如只是分赏众将?

    薛绍知道苏味道的用意,主帅笼络好身边的将佐,这非常的。如果把这笔钱集中分发给为数不多的中郎将以上级别的将官,每个人将能得到一大笔的好处。

    这样,显然更加实在!

    但是薛绍否决了苏味道的提议,他说,如果是在平常,我会接受你的提议。但现在是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全军将士跟着我背|景离乡吃尽苦头,我身为主帅给他们每人派发一个新年利是,也算是尽到一点心意。将官们自有朝廷的封赏,想必他们也不会介意在这种时候,和同甘共苦的士兵一同分享主帅的馈赠。

    苏味道恍然大悟,连连称赞薛绍“体恤下情、爱兵如子”,然后马上着手去操办此事了。

    薛绍暗自好笑,心想苏味道肯定以为我一个世家子弟,只注重笼络官僚仕宦,没那个心情去管最低下层士兵们的死活。他哪里知道,我曾经也是一个“草根士兵”,而且上次北伐我还有过充当普通小卒的经历,我太了解下面的士兵需要什么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穷苦出身的普通士兵们,最普遍的心态!

    果然,苏味道刚刚才把薛绍分赏全军的告示一发,全军欢呼拍手相庆。倒不是说二三十枚铜板能让谁发一笔大财,礼轻情意重,薛绍的这一份关怀和心意让将士们非常的感动,尤其是在大过年的这种时候。

    身先士卒的冒雪训练,一视同仁的分赏全军,薛绍的声望在朔方军再度高涨,已如高高在上的神明之态,绝对无人可及!

    与阿史那忠节一同来的,还有一封大家预料之中的“调令”。此前羽林将军范云仙率领少数兵马前来助战丰州,那时先帝刚刚驾崩,薛绍遇刺帝都不稳,朔方军还在驻守洛阳。

    现在丰州局势暂稳又有了薛绍坐镇,范云仙身为御林军大将被朝廷下令调回,确在情理之中。

    但是范云仙本人不想走。收到调令之时,这个杀人如麻的七尺男儿狠狠的痛哭了一场。与他并肩作战死守丰州的司马唐休璟也很是伤感,彼此同生共死患难与共,袍泽感情很是难予割舍。

    无奈,朝廷的命令必须执行。

    薛绍率领将佐们,给范云仙办了一个盛大的饯别之宴,为之送行。唐休璟本人则是亲自送出了三十里之外,泪湿满襟的怏怏而回。

    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让薛绍看到了朔方军内部已经有了良好的军队氛围,袍泽之间感情深厚。

    薛绍觉得很欣慰,军人重情义轻生死,这是一支军队拥有强大凝聚力的表现

    年三十了。

    一向以苍劲雄浑金戈铁马示人的丰州军镇,今日张灯结彩,难得的表露出了一丝节日的喜庆气息。除了轮换驻防与警戒的部队,全军以团为单位欢聚过年。

    薛绍在自己的帅府里置办了宴席,邀请众将一同聚餐守岁过除夕。为免酒后误事,朔方军中一直严格禁酒,今日薛绍“法外开恩”遍赐全军,准许每人可以喝少量的果酒——两合,也就是不超过二两。

    这点酒对于酒量大的人来说,就像是刷了个牙。但是大家都知道如今丰州肩负的军国责任之重大,非比儿戏。过年能有两合果酒可以喝,已是非常难得。

    众将来了帅府,个个兴高采烈,但都不约而同的抱怨说“少帅太小气了,才这么一点酒”!

    薛绍知道他们是有口无心说说而已,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男人们在一起,哪怕是一碗黄泥浆也能喝出至尊佳酿的味道来,没人会真的计较。

    结果,将军们很快就喝完了果酒,然后以茶代酒行酒令,难得开怀的热闹了一回,过年的气氛非常的浓烈。

    薛绍和李多祚、郭元振、薛楚玉还有吴铭郭安坐在一起,喝些热汤聊些闲话,心情都挺放松。突然郭元振朝旁边那堆人一指,哈哈的笑道:“少帅你们看,那群家伙刚好凑成了十二生肖,真吉利呀!”

    众人闻声一同看了过去,别说,还真是!

    丰州司马唐休璟,胡人悍将阿史那忠节,刚刚斩露头角的新人张仁愿,还有双子猛将独孤祎之与沙咤忠义,另有裴行俭留给薛绍的张知运、崔智巩、阎敬容、甘元暕、裴思谅、王智方和刘玄意这七员重将,刚好十二个人凑在了一起正在行酒令。

    巧的是,这十二个人都是中郎将级别。而薛绍身边的李多祚、薛楚玉和郭元振,则是级别稍高的将军。

    在座的这十八个人,刚好就是朔方军的核心骨干!

    “我们是十二生宵,那你们不就是四大瑞兽了?”那边的人不甘示弱,笑道,“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嗯嗯,刚好!”

    吴铭和郭安只是笑而不语。他们的职责比较特殊,“斥侯”从来都是无名英雄,用薛绍的话说,那是生活在在黑暗之中的影子武士。

    “四大瑞兽十二生宵,还有两个影子武士。”薛绍笑道,“有点意思!朔方十八将,这下都有诨名代了!”

    众人一阵大笑,其乐融融。

    本是一句无心的戏言,谁料除夕之夜戏言就不胫而走了,“朔方十八将”的名全军皆知。薛绍,一不小心就成了将士们口耳相传的“青龙上|将”。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草原大漠之中,轧荦山上。

    飞雪漫天千里冰封,可是却有一条人工开辟的无雪山径,盘绕而上。

    阿史德元珍让自己的五百亲兵日夜扫雪开道,就在这时候能够亲手给山上的人,送上一壶自酿的美酒。

    轧荦,突厥传说中的战争之神。轧荦山,则是好战的突厥人心目中的神砥。

    能住在这座山上并且值得阿史德元珍亲自去送酒的人,只有一个。

    神鹰之子阿史那克拉库斯的母亲,阿史那艾颜。

    阿史德元珍穿着一身厚实的毛皮大裘,提着两坛酒走到了山顶那一座孤零零的院子外面。这是一座有着明显的大唐建筑风格的院落,不大,很新,精致典雅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贵气。

    抖落身上的积雪之后,阿史德元珍拍了拍院子的门。

    “如此深夜,何人造访?”屋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

    阿史德元珍微然一笑,“神母,是我。”

    院内沉默了片刻,传出艾颜的声音:“阿波达干,现在已经太晚了。风雪漫天山路难行,你请回吧!”

    “今晚是汉人传统的除夕之夜。我知道神母从小在中原长大,有过年的习惯。”阿史德元珍说道,“因此我备了一些自酿的薄酒,还带了两位手艺精湛的汉人厨娘,来陪神母一同守岁过年。”

    “多谢阿波达干的好意,我已经睡下了回吧!”艾颜的语气很柔婉,但是不容商榷。

    阿史德元珍见她一直称呼自己的官职,言语之间多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味,不由得微微一苦笑。

    沉默了片刻,阿史德元珍说道:“那好吧,酒交给厨娘保管,她二人会一直等在门口,直到神母准许她们入内。”

    “在下告辞。”

    说罢,阿史德元珍踩着厚厚的积雪,朝山下走去。他身边的亲信士兵们举着火把小心的开道和搀扶,一同离去。

    院子门口只剩下两个女人,迎着朔风顶着飞雪孤零零的站着,瑟瑟发抖。

    阿史德元珍一行人的身影刚刚消失在山道转角,院子的门就打开了。两名身强体壮的突厥女奴,连忙将那两名快要冻死的汉人女子拉进了院子里,然后又飞快的关上了门。

    阿史德元珍站在不远处的暗影之中静静的看着眼前一幕,不禁苦笑摇头。

    “何必呢?”

    “只要你做了一天的突厥神母,就永远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

    “……更何况,他早就忘记你了!”

    。。。

第619章 唇亡齿寒() 
转眼过了半月,已是上元佳节。。。''薛绍清楚的记得去年此时,自己曾与薛楚玉一同伺奉先帝李治登上朱雀城头,与万民同庆佳节。

    一转眼,物是人非。

    一场春雪袭击了丰州军镇,比年前的那场大雪来得更加猛烈。薛绍与十万将士感受不到半点春天的气息,仍需与严寒艰苦的斗争。

    薛绍本想组织起新一轮的大练兵,因为缺少肉食,只得暂且作罢。随着时间的推移,薛绍心中的危机感与日俱增。相比于其他的将校,曾经深入草原与突厥贵族多次近身交手的薛绍,更加了解自己面前面对的敌人。

    待严寒过后,鸷伏许久的突厥人肯定会卷土重来,侵袭大唐。这个时节,正是大唐春耕的紧要关头,中原的人力和物力将会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边防难免会有所松懈。与此同时,熬过了一个艰苦寒冬的突厥人消耗了太多的粮食和物资储备,急需补充。

    一场战争,眼看就要随着严寒的消退,而汹涌杀来。

    薛绍唯一捉拿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