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驸马-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绍再看了军报一眼,说道:“太后,幸好有丰州司马唐休璟力挽狂澜,率领余下不多的人马抗拒了突厥叛军的猛烈攻击,否则丰州这块国门也要失去了!”

    “这个唐休璟,还算不错。”武则天点头赞道,“此人曾是营州都督周道务麾下的户曹参军,是一员儒将。他曾追随周道务一同效力于裴公麾下参与北伐,期间立了战功因此被提拔为丰州司马执掌边镇军务。如果丰州都督崔智辩听了唐休璟的谏言按兵不动,就不会有此一败。如今突厥人正在围攻丰州,纵然唐休璟是个难得的将才,但是丰州毕竟兵力薄弱恐怕难以持久。险矣!”

    薛绍点了点头,唐休璟这人我还算有点印象,曾在北伐期间与周道务的短暂接触之上见过他一两次面。记得他已经五十来岁了,但仍像是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而且射得一手好箭。武则天评价唐休璟为“儒将”倒是颇为贴切,唐休璟举明经入仕一直都是担任文职但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随后他调任地处边关的营州之后,就展现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特殊才能,没过几年就成了营州都督周道务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北伐之后更是调任丰州司马,成边镇的军事长官,肩负起了看守一道国门的重任。

    思忖片刻之后,薛绍抱拳一拜,“太后,没有别的办法了——臣命出征!”

    “且慢!”武则天说道,“新君三天之后即将亲政,大唐的朝廷面临一场重大的变数。值此非常时期,镇戍帝都的主力王师岂可轻动?”

    薛绍咬了咬牙暂且忍耐,问道:“那太后与裴相公之意,若何?”

    武则天眉头微拧,平静的说道:“收到军报之后裴炎与来本宫紧急商议,虽未做下决断,但有了初步的想法。裴炎说,大将军精通军事不如向大将军请教之后,再作决断。于是本宫才会亲自登门,向你请教。”

    “臣万万不敢当!”薛绍抱拳而拜,心想看来武则天此来并非是想出兵,只是把我当作一个“参谋”那样听一听我的意见……罢了,毕竟我不是谋国谋军的宰相,他们肯来问我,已经很给我面子了!

    “侍中之意,是废弃丰州,退守营州。”武则天说道。

    薛绍听完当场惊愕的瞪大了眼睛,“太后,此举万万不可!”

    “本宫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武则天的反应很平静,说道,“其实本宫也知道,丰州若弃则失一国门,千里疆土尽丧敌手,从而也会极大的滋长突厥人的野心。但是现在,朝廷内部不稳难以派出军队增援丰州。就算派兵,恐怕不等王师开到丰州,丰州就已经失陷了。既如此,还不如顾全大局放弃丰州,尽早在灵州与夏州一带加强布防。”

    “太后,这是侍中之意?”薛绍问道。

    武则天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也是本宫之意。”

    薛绍开始思寻,其实从大局来说,放弃丰州确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千里疆土放弃容易,想要再夺回来谈何容易?而且,那千里疆土上的军民百姓将要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和折磨,也不是武则天和裴炎这样的人能够体谅。

    更为的是,武则天与裴炎是纯粹的政客,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首先是朝廷与权柄,随后才是军事战略与保境安民这些事情。但是薛绍做为一名将军,他的本职就是保境安民。这或许就是政客与军帅之间本质的差距。

    “太后恕臣直言!”薛绍抱拳一拜,说道,“臣无法同意,侍中的意见!”

    武则天显然也料到了薛绍会如此回答,她平静的问道:“那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薛绍说道:“太后,臣是一名将军,臣在军在军。丰州倚黄河为天险,扼守突厥人南下的险冲要道,身后是一片坦途千里沃野,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如果说胡人在边疆那些小打小闹的劫掠,只是疥癣之疾,那么夺去丰州可就比得上是砍去大唐的一只手脚了。疥癣之疾不伤筋骨,手脚若被砍去,岂能重生?”

    武则天眉头紧皱,“丰州只是暂时放弃,以后再行夺回,不可吗?”

    “不可。”薛绍答得非常的肯定,“突厥人有如强盗,如果让他们攻破丰州,他们势必长驱直入践踏千里,杀尽军民、掳掠人口、焚烧城池、践踏田野,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尽成一片废墟。以后大唐想要拿回丰州,攻城掠地本身或许不难,但是要想再度重塑边防就得要依靠身后强大的国力与民力的支撑。但是千里疆土尽成废墟元气大伤,想要恢复过来非数十年功夫与百倍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可。如果朝廷为应一时之急而遭百年之苦,臣以为,大不可取!”

    武则天听完这番话,沉默了很久。

    薛绍也没有急于劝服武则天,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这时武则天还站了起来开始慢慢的踱起步子,沉思良久。

    “承誉,你说得非常的有道理。丰州,确实不可枉弃。”武则天说道,“但是眼前的危局你也了解,朝廷该要如何处决?”

    薛绍说道:“臣也理解太后与朝廷的苦处,此时面临新君亲政时局不稳,帝都亟需的兵力护卫,难以抽调大军前去助战。但是朝廷绝对不可以坐视丰州被破,否则……将成千古罪人!”

    武则天微微一怔,表情变得非常的严峻,沉默而郑重的点了点头。

    薛绍的话没有挑明了说,暗中隐喻如果这次因为朝廷的不作为而导致丰州失陷,将是一次重大的军国错误,这笔帐肯定会被算到太后的头上——现在可不是二圣同朝了,而是太后代为施政的皇权更迭时期。这笔帐一算下来,太后可就是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了!

    这样的罪名不是一个政治家所能承担的,尤其是武则天这种身份特殊的“代理人”。如果在自己的短暂施政期间就犯下了这样重大的错误,对武则天以后的“发展”必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如果她想更加“向上”迈一步的话!

    所以,薛绍的这一句“千古罪人”就像是一把刀子那样,狠狠扎进了武则天的心里!

    其中堪称“诛心”的深意,薛绍与武则天,各自心照不宣。。。。

第558章 小人发迹() 
薛绍知道,虽然武则天主动上门来问了,但是自己的意见肯定只是一个“参考”。它会否被朝廷采纳,仍是未知。

    但是从武则天的表现来看,薛绍知道自己的意见对她来说还算有用。虽然没有拍板表态,但是武则天至少已经认可了薛绍的两个意见。

    第一,不弃丰州。第二,朝廷必须援救丰州。

    尤其是第二点意见,武则天表现得比较的重视,她听出了薛绍的弦外之音——朝廷有没有出手去救丰州是一回事,救援成功与否则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朝廷出兵了但是援救没有成功,那么胜败兵家常事,那只是局限于军事层面上的小小得失;但如果朝廷不出兵坐视丰州这个门户丧失、导致大唐的千里疆土沦入敌手,就将是太后代为执政期间犯下的一次重大军国错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二圣同朝期间是没有发生过的。现在先帝刚刚驾崩、太后独自掌权大唐就出了这样的漏子,不是太后的错,还能是谁?

    现在朝野上下包括宰相、重臣还有太子东宫的那些人,都在盯着大肆揽权不让新君亲政的武太后。如果她在这时候犯下重大的军国错误,毫无疑问那会成为“反对派”攻击她的借口,阻止她的掌权。

    因此,武则天听了薛绍的话以后,大有一点“幡然醒悟”的感觉,对薛绍说道:“阁堂之内尽是儒生,少有精通军事者,险些误我!……裴子隆慧眼独灼,特意让本宫前来请教于你,可见,他确是不避私嫌公心为国。承誉,以后你的心胸也要放宽广一些,不要过于计较以前的一些私忿与裴子隆为难了。你二人为国之将、为国之相,若能将相和睦齐心协力,方才是国家社稷之福啊!”

    “太后所言即是,臣知道该怎么做。”薛绍拱手而拜。

    “至于丰州之事,本宫会于明日召集重臣会商。”武则天说道,“承誉现在身体若何?明日可否出席在列呢?”

    既然武则天都主动抛出了橄榄枝让薛绍参加的御前军事会议,薛绍也便不再矫情,拱手道:“臣已无大恙。既是军国大事又蒙太后钦命特召,臣必当亲至!”

    “如此最好!”武则天欣慰的点头笑了一笑,轻轻的拍了一拍薛绍的手臂,“你要切记多加保重身体。现在,我不仅仅需要你帮我好好的照顾太平,大唐的国家与社稷也离不得你了!”

    “臣知道了!”

    稍后武则天又探望了一下太平公主,和小夫妻俩温言劝语的拉了几句家常。她还主动要求见一下刚刚上任司农少卿的薛顗,和他谈了几句公事说了一些闲话,再又亲热的接见了她的“好闺密”库狄氏,二人相谈甚欢。言语之间,武则天隐约流露出一个心意——希望库狄氏能够回到内廷去复职。

    武则天从高宗时代掌权时起,就不断的着手经营起了一套独特的“内廷女官”官僚体系。这些女官有品衔、有俸禄、有待遇,但是不算朝廷的官员,因此不上朝也不去外地任官,更加不会公然的参议朝政,她们只是武则天的私人秘书班子。但是宰相门房尚且可算七品官,做为武则天的私人智囊与贴身秘书,女官们的“潜实力”是相当强大的。因此,很早以前外廷的官员们就戏称那些内廷的女官是“内相”或是“巾帼宰相”。

    库狄氏曾经在内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女官,虽然她的丈夫裴公和武则天像是“政敌”,但是库狄氏的泼辣果敢还带有一点叛逆的性格简直对极了武则天的胃口,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好闺密。再加上武则天对库狄氏的才能也非常的欣赏,结果库狄氏在内廷没混多久,就被武则天倚为心腹臂膀,俨然有了“内廷女官之首”的姿态。

    如果不是因为裴行俭北伐归来之后的秩仕退隐,后来裴公又卧病一段时间随后便去世了,库狄氏肯定会一直在内廷担任武则天的“内相”。

    今天看来,武则天来太平公主府的另外一个意图,就是希望能把库狄氏带回内廷就职。但是她的话说得很是委婉,只是邀请库狄氏有了空闲的时候,能够带上孩子们到宫里去做客。

    库狄氏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她看出了武则天的意图,自己也渴望去内廷复职,但她绝口未提此事。否则,那会显得自己太过心急与热衷。她们一家现在寄居在薛绍的家里,如此急于离去,岂不显得主人待客不周?再者薛绍现在是裴公之子的“法定监护人”,她要做什么事情,也还得和薛绍商量之后才能定夺。

    武则天显然明白个中情由,因此只是表达了一下意愿让薛绍和库狄氏私下去商量决定,并没有将话挑明更没有发施令的要人。

    太平公主显然察觉到了自己的母亲,对待薛绍的态度上的微妙变化。待武则天走后,太平公主私下对薛绍说道:“薛郎,现在我母亲已经非常的尊重你了。这很难得噢!”

    “我知道。”薛绍笑道,“太后很给我面子,我也必须给她面子才行。”

    “你是说华阳夫人去内廷复职吗?”太平公主问道。

    华阳夫人是库狄氏的封,二品外命妇。

    薛绍点了点头,“太后和华阳夫人很是投缘。如今先帝刚刚故去,太后正是寂寞孤苦之时。若能有个知心好友在身边亲密陪伴聊些心事,太后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哟,真想不到你还如此的体贴女人之心!”太平公主笑了起来。

    薛绍直撇嘴,“我体不体贴,你还不知道么?”

    “我还真是不知道呢!”太平公主好一阵怪笑。

    薛绍斜睨着她,“看在你大肚子的份上,我今天就先不体贴你了!”

    太平公主马上又哭丧起脸来,“薛郎,原来怀孕这么可怜呢!……不管了,我要体贴、我要啪啪!”

    次日,离新君亲政还有两天的时间,太后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

    这是帝国最高规格的会议,从来只许宰相重臣们参加,一般只用来商议重大的朝政与军国之事。薛绍虽是南衙十二卫大将军之首,但他不是宰相,没有参政议政之权。若非是会议主持人武太后的特别召许,薛绍原本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的。

    如此一来,“隐身”了将近一个月的大唐军政两界的风云人物——右卫大将军薛绍,终于公然的抛头露面了。一露面就是参加帝国最高层次的御前军政会议,这上关于他“病危”和被“架空闲置”的谣言不攻而破。

    众臣觉得,太后肯定也是到了外界的那些谣言,她担心会影响到军队的稳定。因此她才特意的亲自上门前去看望薛绍并特邀他前来出席御前会议。

    薛绍婉言谢绝了宫里派来的轿子抬他进宫,自己骑马进了皇宫。文官乘轿武将骑马,这是不成文的规定。薛绍觉得自己没必要在众臣面前炫耀太后对自己的特别恩宠。他更希望别人认可他的才能与实力,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才对他另眼相待。

    会议在门下省的政事堂里举行。这里不算是的衙门机构,只是一个挂靠在门下省名下的“办公室”。但它是宰相们集中议事与集体办公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大唐的最高行政与决策机构。

    会议开始之前,同僚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打些招呼。薛绍是第一次来这里,入眼看到的大多数是须发苍苍的老人家,五十多岁的裴炎都算是年轻的了。因此二十多岁的薛绍在这里一亮相,显得分外的打眼。

    不过今天来政事堂参加会议的,并非全是宰相。禁军大将、左右羽林卫的大将军程务挺与张虔勖也受邀在例。另外还有一个薛绍没有想到的人也来了——武承嗣!

    薛绍看到武承嗣觉得有点惊奇,至从张窈窕事件之后,有段日子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大动静了。没想到,他今天居然也会出席御前会议?

    薛绍和武承嗣看了个对眼,彼此没有说话都转开了眼睛,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式。薛绍私下一打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