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这一次,却与平衡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月(中)() 
南澳岛的码头上,一如当年林察来投时的那般,只要乍看上去就可以看出来长久缺乏保养的海船停泊在此处,将码头挤得满满当当的。

    船工们在监工和明军的监督下忙忙碌碌,时而从木料中弄出一根根长条状如蛆虫般的物体,便随手扔进了盆里。城外的军营已经住满了如乞丐般的汉子,有的披头散发,有的束着头发,更多的则是在不短的头发桩子之中,于后脑的部位垂着一根辫子,甚是乍眼。当然,若是仔细看去,依稀还能看出那些早就变了颜色、失了款式、很多地方仅仅是一堆布条拼凑而成的“衣服”似乎还是灰蓝的底色,也就无所谓那些辫子了。

    郑成功和陈凯匆匆赶回,陈豹已经在码头上等候。除了陈豹,却还有个三十六七岁的青年武将,若只是看那年岁,大抵也就是个陈豹的部将,但是此人在气势上竟一点儿也不逊于陈豹,甚至还要更胜一筹,却也是个异数。

    “末将施福,拜见国姓。”

    武毅伯施福,受封于隆武二年三月,同年冬月奉郑芝龙之命与澄济伯郑芝豹一起率领郑氏集团主力降清,随后在郑芝豹退隐的情况下,率领部分福建明军追随李成栋入粤,为“我大清”征服广东,乃至是广西东部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即便如此,施福在清廷那边也没有获得任何爵位和职务,仅仅是以着隆武朝的武毅伯的身份为清廷绞杀永历朝的明军和义军。等到李成栋反正,施福所部先是被剥离为水陆两师,分地驻扎,随后李成栋在朝中发力,他被永历朝廷施舍了一个延平伯的爵位,直接就被“派遣”往福建去收复失地,和施琅、黄廷他们一样,弃之如敝履。

    这件事情,发生在永历二年的八月,而今时今日却已经是永历三年的冬月了,跨度长达一年零三个月之久,甚至就连走陆路的施琅也是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投入郑成功的麾下。昨天乍看到施福来投的报告,陈凯细细想来,在海上漂泊了一年之久,甚至他一度怀疑施福是不是飘到了澳大利亚,去和袋鼠玩搏击去了,以至于被打得头晕脑胀,险些没找到回福建的路。

    “施伯爷,来之何迟?”

    陈凯倒是打算问问施福,奈何这种场面,他也没有必要争这番义气,干脆就看着郑成功和施福寒暄了起来。

    施福是郑芝龙的中军部将,最是亲信二字。在当年的郑氏集团之中,即便是如今的陈豹、洪旭也远远不及其人。比之施琅,郑成功与施福更加熟稔,谈及诸般往事,感慨之色,不断的浮现在抛开陈凯以外的三人面上,甚至很多时候就连陈豹也要差上一重。

    一路上,陈凯没有多嘴,其他人也很有默契的不去问及施福这一年多到底去了何处。回到总镇府,接风宴还未到时辰,郑成功还是拉着施家叔侄叙话,陈凯和陈豹则在一旁作陪,只当是等开饭了。

    聊着聊着,郑成功很快就提及了对施福的任用问题,不过比之林察、比之施琅、比之周瑞,比起这些人直接就被任命为某一镇的总兵官不同,郑成功却征求了一番施福个人的意见,是继续带着水师,还是转为陆师,有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谈谈。

    然而,郑成功盛意拳拳,施福却没有立刻做出回答。原以为是其人尚需时间考虑,可是没等郑成功出言表示,施福却起身言道:“国姓看得起末将,是末将的荣幸。只是末将年纪太大了,这征战四方的事情,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做。”

    此言既出,在场众人无不色变,反倒是郑成功和施福这两个对答之人的面上却没有任何的异处,就好像是施福所说的那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一般。

    在场众人的神色,无不在陈凯的眼中,这份诧异,于他亦是如此。其实,这里面的问题很是简单,因为施福是公元1612年生人的,现在才不过只有三十七岁而已。比之他的侄子施琅,也不过是大了九岁而已,若是与陈豹、洪旭相比,更是分别小了十二岁和七岁。刚刚步入壮年,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

    现在施琅在郑成功麾下为将,陈豹和洪旭也在郑成功麾下主持一方事务,他身为郑芝龙的亲信,势穷来投,却一张口,言下之意就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退隐,摆明了车马就是不愿意跟着郑成功打拼,这不光是打了郑成功的面子,甚至就连陈豹也面露出了不悦的神色。

    “袋鼠真厉害,不愧是在澳洲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一代霸主,把施福都打老了,服气,服气。”

    施福此言说罢,陈凯遐思万千,施琅若有所思,施显则连忙出言劝说,奈何施福心意已决,并非旁人能够劝动的。眼见于此,郑成功也表达了他对施福近三年来的经历的理解,表示可以为施福在他的控制区修建府邸,颐养天年。只是放在陈凯眼中,郑成功似乎对此很是不满,只是没有太过表现出来,而他亦是凭着数年的交往以及在后世见人见事的经验才会约莫的有着这种感觉。

    接风宴如期举行,在场众人,除了陈豹与施福多了层隔阂以外,都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出来。待到接风宴结束,众人各自告退,施家叔侄便重新凑在一起,在确定了隔墙无耳之后,才说起了些真心实意的说出来。

    “叔父,为何要这么早的隐退啊?”

    施显不明其意,施琅则似乎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用意,只是未有说出口,还想看看施福的本心。结果,真的如其所料,施福一方面是唯恐施家军在郑成功麾下的占比太高,会印象到郑成功对施琅的信任,而从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的不愿意在郑成功麾下为将。

    “尊侯、安侯,你们兄弟久在国姓军中,当知其实力如何!”

    施福所指,施琅怎会不明,只是斟酌了一下措辞,便对施福说道:“国姓所部,长于水战而疏于陆战,即便是这一年多下来在潮州攻城略地,看上去势头正盛,但也无非是国姓运气好,正好卡在了一个广东巨变、福建疲于奔命的千载难逢的良机罢了。若是真的明刀明枪的拼杀,莫说是八旗劲旅了,只怕就算是李成栋那厮,也大有不及。”

    类似的话,施琅在晚年曾与康熙朝重臣李光地言及过,说是郑成功“所带海兵,习水战而不习陆地,父母妻子悉在海上,乌合之众,动辄离心。本朝兵初下,兵势锐,先声已厉,如何能敌”。

    从事实上说,郑成功起家时不过九十来个部下,接手了陈豹的南澳协之后也才只有一千多老兵和两三千的新兵。

    进攻海澄,被援军击溃;桃花山之战,更多的还是依仗郑鸿逵的部队;而溜石寨一战,则全然是靠着用计将清军骗到了死地才战而胜之。几战之后,所部战斗力有所提升,这点不假,在同安之战中能够野战击溃清军就是明证。但是说到底,新兵遍地的问题依旧存在,哪怕是施琅、黄廷来附,郑成功攻略潮州期间能够横扫各路土寇,可真的碰上了郝尚久,却依旧落个顿兵城下,被迫解围而走的结果。

    由于陈凯的出现,郑成功所部比之历史上要强上太多,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数量,亦或是所取得的成就上面,皆是如此。但是以郑家老兵为主体的左先锋镇、援剿左镇以及右冲镇的战斗力依旧要优于大军的平均水平,这也难免了施琅会有所轻视。

    “依叔父之意?”

    “郑家,原本是兄弟二人,一在北,一在南,无论是最终鹿死谁手,郑家都会有个起码的说法在。咱们施家,也得留条退路,就像当年不应该一股脑的跟着李成栋入粤一样,现在也不能一根筋的跟着郑森那傻小子一般的不开窍。”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冬月(下)() 
确定了施家在这个大时代的定位,施福如约将兵权上交给了郑成功,只留下了少数海船和亲信用以从事海贸。施福的态度,让郑成功原本的不悦烟消云散,兴建府邸的事情交给了一个亲信,郑成功便启程回返潮州府坐镇,就连施家兄弟也同时启程返回了左先锋镇军前。

    临行之际,施福与施琅密谈,点评郑成功麾下众将,提及陈凯时,施琅咬牙切齿,很是敌视。但是施福对此却并不在意,反倒是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柯宸枢的身上。

    “张进、陈辉他们,都是老相识,有几分成色我再清楚不过了,无需多虑。至于那个文官,这几日我倒是见过几次,确是个难缠的家伙。但他终究是个文官,尊侯你没必要和他照死里掐,这样只会让国姓对你越加不满。若是一定要与其相争,不如给其他文官一些暗示,挑唆他们互斗,总比你每每亲自下场要体面。”

    郑成功启程出发前,军器局复制灵铳的工作有了第一批的成品。城外的武器试验场试炮,陈凯抚摸着复制品的炮声,对比着灵铳,完完全全的一模一样,甚至就连炮声上的划痕都复制了出来。。。

    对此,陈凯不知道是该说他们精益求精,还是应该说他们些别的什么。所幸,这些不必要的东西也没有耗费太多的人工,陈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真的一模一样啊,试试炮,看看效果。”

    细看过后,郑成功发出了与陈凯一般无二的感叹。复制成功,据说试射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毕竟是复制灵铳,郑成功总有一份额外的心思在,对于射击精度的心理预估也不可避免的要更高一些。

    郑成功有令,陈凯摆了摆手,精挑细选出来的炮组便领命而行,开始了装填和瞄准的工作。

    诚如揭阳县城外的那一次试射,炮长摆弄着那几件测量工具,铳规、铳尺和度板都是照着灵铳配套的进行复制,人工打造的精度极高,至于远镜,却是从水师里淘换来合用的,因为陈凯的军器局现在确实不具备独立生产望远镜的能力。

    炮长一边摆弄这些吃饭的家伙什,一边指挥着炮手们不断的调整着火炮的方向和角度。待到确定了角度,但见一个炮手从旁边拎来了一个布袋子,一扯线头,布袋子便开了个口子,随即便将内里那些黑乎乎的东西倒进了火炮。

    “定装药包?”

    看着装填的炮手连火药的计量都没有去测算,几近于无脑的便把布袋子里的火药倒进去了事,郑成功先是一愣,随即转过头,对陈凯便道出了这句其实已经被他所确定了的“疑问”。

    “确是定装药包。”

    陈凯点了点头,对于郑成功知道这种东西,他并没有太过惊异。说到底,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就像是火药的成分比例以及颗粒化火药的技术一样,定装药包在明朝也已经投入使用了,奈何这份提高射速不小,且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发明最后却还是消失在了明清易代的硝烟之中。

    灵铳的复制,让陈凯下定决心来推行定装药包。于他看来,宁可多耗费些布料,也要加快射击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在军器局接受郑鸿逵和郑彩两军的军服订单,布匹本就紧张的情况下,也一样是有着这样做下去的必要。

    火药填实、炮弹放入,最后的准备结束,只待一声令下,那三门灵铳的复制品便依次喷发出了夺命的怒吼。

    两里地位置的小丘,是专门测量过距离的,炮弹呼啸而过,接二连三的轰在小丘之上,随即透过观测效果的望远镜,无需观测员来汇报,郑成功便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多难的事情,一旦到了竟成的手里,总是能够给予吾一个满意的结果。”

    从一门灵铳,几个月过去,就变成了四门,郑成功一旦想到这种“神器”能够批量复制,那份激动便是油然而生。对此,陈凯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工业化生产,说到底是走量的,现在的铸炮行业却还都是手工业的办法,速度上比不了,但是人工在精度上却是很可怕的,复制一门前装滑膛炮,哪怕是一门24磅红夷炮,其实也并非是什么不可完成的壮举。

    “国姓过誉了,下官只是布置下去任务,皆是铸炮工坊的工匠们的功劳,尤其是那位老师傅,手艺是真的没得说。”

    “竟成每每都在说吾过誉,难道你不是在过谦吗?”笑着按住了陈凯的谦虚,郑成功继而问道:“这样的复制,速度几何?”

    所幸灵铳是门铜炮,而中国的铸铜技术向来发达,产量和质量都值得肯定,陈凯很快就给了又一个让郑成功很是满意的回答。随后,趁着老郑的这股子兴奋头儿,陈凯便把定装药包的事情拿了出来。

    “这事情,倒也好办。不过,现阶段还是仅限于那些大口径的红夷炮吧,若是每门炮都要定装药包的话,布匹消耗太大是其一,也会造成运输和储存的不便。”

    仅仅是片刻之间,郑成功想得很周全。倒是对于陈凯来说,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因为他很清楚,无论是什么改革,步子太大了,就会扯到蛋,总要循序渐进才好。至于定装药包的好处,只要用过的都会明白,全面推广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灵铳的第一批次复制工作圆满完成,老师傅果然是老师傅,人生阅历让他对未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预估能力,随着灵铳被确定能够进行较为完美的复制,他果不其然的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复制工作之中,而且是持续性的。

    说白了,他的前半生还可以铸造各种不同型号的火炮,有着不同层次的新鲜感,但是他的后半生则已经被郑成功和陈凯限制在了灵铳型号的24磅红夷炮之中了,枯燥而乏味。

    这位老师傅后半生的“悲剧”,陈凯打算用白花花的银子来将其冲淡掉,他也坚信着在白银的面前,这一切也就都算不得是什么事情了。但是,发生在广东、在广西、在湖广、乃至是在全中国的悲剧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消弭的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恶化(上)() 
去岁,忠贞营在湖广总督堵胤锡的指挥下围困长沙,几乎打开了湖广战场的局面。奈何反正的陈友龙遭致受命于督师何腾蛟的郝永忠(注)的偷袭,忠贞营也受何腾蛟之命解围而去,湖广战场全面崩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