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丁镇等十个镇,一万两千大军出兵。这样一来,潮州本地除了各地的驻军以外,就只剩下了前冲镇、后劲镇以及正兵营三部作为机动兵力。

    一战打开闽南局面,郑成功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大军在潮州府城以及澄海县城集结,林习山、林察以及周瑞的舟师尽出,甚至还抽调了不少原本走海贸的海船来运载大军。陈凯站在郑成功座舰的甲板上,眺望前后,俱是扬帆而行的舟师,胸中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竟成,感觉如何?”

    “铁甲万众,战船千艘,气吞山河如虎。”

    “好一个气吞山河如虎。”

    郑成功起兵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陈凯加盟也已经过去两年的光景了,比之当年郑芝龙时代的郑氏集团,恢复了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但是比之当年从安平镇登船的那九十几个部下,在风雨漂泊中驶向南澳,却也并非可以同日而语了。

    “这里面,多有竟成你的努力。”

    “不,是我们的努力。”

    说到此处,二人相视一笑。比之施琅,陈凯是从郑成功势弱时就追随在侧,更是因为隆武皇帝的缘故,二人之间早已不再是东家和幕僚的关系,而是志同道合的同伴。

    这一点,是施琅根本无法比拟的,甚至一旦想明白了这些,陈凯也开始对他这段时间下来一直在和施琅互相别苗头而感到一丝羞耻,一丝自甘堕落的羞耻。奈何这其中绝大多数的时候,却根本不是他主动为之的,而是作为挑战者的施琅始终在向他发起决斗的邀请,他则仅仅是被动反击,仅此而已。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斗气上,还不如多干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这个道理,陈凯是明白的,绝大多数时间也都是这么干的,但是施琅的骚扰让他总有些有劲儿没处使的感觉,看来现在是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了。

    漳浦县城,抛开去年冬月万礼、卢若腾的围攻以外,在清军入闽之后的这些年里,庠生杨学皋、土贼黄春召和侩道赞、原太仆寺卿许祚昌、原池州推官沈起津等诸多不同身份、不同规模的抗清武装都曾对其展开或大或小的攻势,其中更有攻陷过县城的,但是在福建清军的重兵围剿之下,却没有一支武装能够坚持太长的时间,甚至很多仅仅是援军一至便化作鸟兽散。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复制着这样的剧情,好像老天爷一点儿也不觉得厌烦似的。

    说到底,清军入关以来,收服了太多的明军和流寇,比之作战经验,临时组建的义军是根本没有办法和正规军相比的。

    不过这一次,对于漳浦县城来说却是个例外,因为不光有王起俸作为内应,郑成功所部也已经不再是前年进攻海澄县城时的那支毫无经验的新军。毕竟,郑成功可是在潮州拿吴六奇们刷了一年的经验,已不复吴下阿蒙。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秋风(三)() 
大军扬帆而行,很快就抵达了漳浦县城以东的龟镇港。这里距离漳浦县城只有三十里的距离,按照约定,郑成功决定之后,提前通知于王起俸,好做准备,待郑成功大军直薄漳浦县城之际,王起俸发动突然袭击,打开城门,迎郑成功大军入城,以尽全功。。。

    王起俸派来潮州的亲信在第一时间回返漳浦县城,待他入了城,抵达城内的军营,却不见王起俸的人,稍一问询才知道原来今天一早王起俸又被总兵官杨佐找了麻烦,借故抽了几鞭子,干脆回家休息去了。

    “好,杨佐小儿,你不仁,就莫怪老子不义。”

    赶回王起俸的家中,王起俸的伤到不重,甚至杨佐本身也没使什么气力。但是,当着部下们的面如此落他的颜面,实在让他怒火中烧。旁的不说,长此以往,将无威信,下面的军官士卒又如何带得了,他早晚不过是杨佐砧板上的一块肉罢了。

    密议一番,王起俸便派了亲信回去知会郑成功,表示他这边一切准备妥当,只待郑成功大军攻城。

    亲信离开,王起俸依旧没有太早的行动起来,以免打草惊蛇,可是等到了下午,却是杨佐的亲兵,一脸谄媚的请他到杨佐府中赴宴。

    “大帅相邀,末将一定到场。”

    着人送走了亲兵,王起俸却假作回营,随后便找了个理由,带着一众亲信连忙逃出城去,没有哪怕半分的犹豫。

    是否真的泄密,已经很难说了,但是杨佐的表现实在出乎常理,尤其是在这样紧要的关头,王起俸要为家人负责,更要为郑成功的大军负责,不敢冒半点风险,只得连忙逃奔郑成功军前。

    一场打开闽南局面的大战尚未爆发就率先落幕了,施琅对此报之以冷笑,但是陈凯却好像还在回想些什么。

    安抚了一番王起俸,郑成功便让其暂时下去休息。但是等到王起俸离开了大帐,施琅便挑起了话头,明里暗里的提醒众将,尤其是提醒郑成功,当初王起俸派人前来商谈之际,陈凯是如何力劝的。其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兵行凶险,哪有必成之理。此番,说到底还是杨佐那厮警觉,否则凭着我军兵力之雄厚,再有内应开城,胜算还是极大的。”

    陈凯没有出言反驳,郑成功却先替陈凯解释了一番。这么一番下来,施琅也不好再借此来攻击陈凯,因为一旦争吵的对象变成了郑成功的话,他是万万不可能有胜算的。当然,甚至他似乎也依稀的发现了,陈凯作为郑成功最重要助手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扳倒,所以暂且不打算继续盲目的踹这块铁板。

    不过,对于王起俸的任用问题,施琅还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不说王起俸是个北方人,于这个以闽南人士为主的军政集团之中,是否可有立刻得到信任,只说一个新附的武将,太早加以任用,万一心怀异志的话,损失不可估量。

    “只怕,就连这一点,郑成功都不会依了你的。”

    离开了大帐,陈凯看也没看施琅一眼,便是心中冷笑如斯。果不其然,第二天,郑成功便下达了命令,将各镇骑兵的大部归并在一起,组建一个名为铁骑镇的新军镇,由王起俸担任铁骑镇总兵官,并负责全军骑兵的训练工作。从一介守备到一任总兵官,升迁之快,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进攻漳浦县城,既然已经失去了突然袭击的效果,那么一旦顿兵城下,即将面临着的就不再是城内的守军那么简单了,整个漳州府,甚至是整个福建的绿营兵都会接踵而来。郑成功很清楚现在的福建已经今非昔比,各地还有小规模的抗清运动,但是鲁监国系统的明军已经撤入了浙江,郑彩、郑联兄弟似乎也还在受困于粮荒的情况下,没有其他方向的军事压力,福建绿营的手脚就可以放开了和他周旋,而他凭着现在的规模,硬碰硬的话却还是没有太大的胜算的。

    大军不战而走,回返到东山岛暂时驻扎,以观闽南风色。陈凯随船至此,当天夜里就与郑成功密谈了一番,随后便悄无声息的带着一队由郑成功的贴身侍卫蔡巧率领的亲兵,离开了东山岛,乘船而去。

    陈凯的离开,并没有引发什么太大的动静。说到底,他是一任亲民官,早前随军,也是郑成功觉得肯定能够拿下漳浦县城,正好由其理政安民。现在莫说是漳浦了,就连下一步的进攻方向都还是个未知数,那么与其让陈凯继续在此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南澳岛上,没准还能折腾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为大军提供更大的战斗力也说不定呢。

    这边陈凯走了,那边王起俸的铁骑镇也拉开了架子。铜山所前的空地上,王起俸一句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这些刚刚转入铁骑镇的骑兵们便撒开了丫子在校场上策马狂奔了起来。马蹄声如滚雷轰鸣,烟尘四起,郑成功等人自远处已然看不清楚那里面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只觉得声势浩大,颇有些气势。

    “骑兵是离合之兵没错,但是这么乌泱泱的,连点章法也无,大概只能算是刚学会骑马的水平吧。”

    不顾旁人的怒目相视,王起俸跳下点兵台,翻身一跃便跨上了战马,提起了一根棍子就冲进了那成群的骑兵之中。片刻之间,随着几个带队的骑将先后被突然杀进来的王起俸打落马下,整片区域的骑兵们就更显得杂乱无章了起来,甚至渐渐的连同队的袍泽们也开始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点兵台上不乏明眼人,无论是郑成功,还是施琅等人,哪怕对骑兵的使用都还不甚了了,但是观兵望气的学问多少还是能够理解一些的。眼前的区域依旧是烟尘滚滚,但是随着王起俸的杀入杀出,纷乱的气象就越来越明显了起来,甚至很快就发展到了就连他们这些门外汉们都能很清楚的看出来这里面存在着的巨大问题了。

    “一个中都来的骑将就能如此,若是八旗军,不敢想象。”

    这话,施琅涌出了心头,却强忍着没有脱口而出。回想起他们骂了几年的李成栋,当年不也是凭借着真刀真枪的硬实力才能慑服得了他们,任由其驱使,否则仅仅只有清廷的名义,旁人不说,就是他施琅也不会尿李成栋的。

    渐渐的,那些骑兵越来越乱,待到王起俸从渐渐散去的烟尘中重新返回点兵台时,就连那如雷的马蹄声也低了不知道多少度,似乎已经乱到了连起码的马速都没办法保持的地步了。

    “真的是惨不忍睹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秋风(四)() 
诚如郑成功所言的那般,这支大军在此前的两年里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兵种配比上的巨大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骑兵,不光是数量少之又少,而且质量也实在难看得紧。这一点,不光是他看出来了,麾下的众将无不是看了个明白,以至于待到王起俸重新回到点兵台时,众将再看这个新来的降将的目光,已经大为不同了。

    “王帅好手段,日后这铁骑镇,就看王帅的了。”

    “末将定竭尽全力,请国姓放心。”

    王起俸单膝拜倒,郑成功双手将其扶起。郑氏集团,原本是海商、海盗集团,水师自是冠绝中国海,但是陆师上,就要相形见绌良多了。这其中,步兵和炮兵还好,起码一个是南方兵惯常的,而另一个则干脆可以从海船上抽调炮组下来,可是骑兵,无论是江浙,还是闽粤,这东南沿海的富庶之地,却从来都不是产马的地方,甚至就连更适用于驮载货物的滇马他们这里也是没有的。

    但是,战场之上,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裹挟来的巨大气势,往往拥有着一锤定音的能力。郑成功需要有经验的骑将来为他提升本部骑兵的战斗能力,这也是陈凯之所以认定施琅的谏言不会被郑成功采纳的原因,因为王起俸虽说原本只是个守备,但却恰恰是一名骑将,而且对训练骑兵很有些心得。

    “骑兵,不比步卒的堂堂之阵,乃是离合之兵。所谓离合之兵,说白了,需要合力而击时,就要以着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方式汇聚成一体;需要分散开来的时候,就同样要以这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方式散开,不能有丝毫的迟疑。”

    “那什么样的时候需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又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呢?”

    “这个,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便能够说清楚的了。但是从今天开始,击杀敌军战马,割取马耳,与斩首同功!”

    铁骑镇在东山岛上展开了训练,郑成功出征的大军,有的留在了东山岛,有的则返回了南澳岛,具有水师联络,大军想要重新聚集也很是简单,现在所差的无非就是一个时机罢了。

    南澳岛上,原本城内的总镇府兵营以及原广东营和福建营的兵营又重新住满了部队,甚至就连城外荒弃良久,原本是中冲镇、左冲镇以及右冲镇这三镇兵马初建时使用过的那处也重新被整理了出来,但住进去的却也只有中冲镇以及左冲镇的一个营头,因为那片营地原本就只是设计给一千五百兵使用的。

    柯家兄弟重回南澳,拜见父母,与妻儿团聚,待到晚上,柯宸枢考较了一下柯平的学问。一番下来,儒学的水平,增长似乎还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八股文却好像是根本没什么长进,仅仅是没有退步而已,但是比之上次考较,显然是脑子活络了许多,不似原本的那般一板一眼,年纪轻轻就带着几分迂腐气。

    “真是跟着什么人学,就会学成什么样子啊。竟成啊竟成,等我儿子长大了,大抵天下也太平了,可是要正儿八经的考科举的。真不知道,这交给你来传道受业,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

    柯宸枢笑着自言自语,若说是坏事,其实他也没有真的那么想。旁的不说,柯平、洪旭和陈永华跟着陈凯长了不少的见识,这一点洪旭和陈鼎都曾在不同的场合盛赞过,心思活络了些,是一辈子受益,比之为了科举考试而死读书,总是要更有益处的。

    这边柯宸枢兴致勃勃的问询着柯平,在平日里陈凯到底都教给他们了些什么,并且不断的陷入到了思索,又重新恍然大悟。可陈凯这个始作俑者,却根本就不在南澳岛上。。。

    “参军,山里的风凉,您还是到帐篷里休息吧。”

    蔡巧,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心却是如其名字一般,很是细腻。在这个郑成功的贴身侍卫的保护下,陈凯从东山岛出发,于对岸的新圩一带登陆,随后一路向北,直奔诏安二都的官陂镇。或者是,陈凯此行的目的地根本就是他去岁曾经到过的那座长林寺。

    “没事,倒也不是凉,好像是有谁在念叨我似的。”

    “莫不是哪家的小娘子对参军动了春心,正巴望着参军去她家提亲呢吧。”

    “是啊,参军人品贵重,相貌堂堂,又才华横溢,就连国姓爷都赞誉有加,哪个小娘子见了不心生爱慕。”

    两个同样凑在篝火旁的亲兵打着趣儿,倒是蔡巧,转过头便瞪了他们一眼,吓得二人连火也不敢烤了,连忙支吾着要去巡哨,逃一般的便蹿得没了影子。

    “这些小子说话没大没小的,还望参军见谅,等此行事了,卑职一定严加责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