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前的炮击过后,寨墙残破不堪,这一片更是倒塌了数丈,将整个大营暴露在了左先锋镇的面前。

    此间已经成为了吴六奇所部最大的破绽,成了一个根本关不上的寨门,大队的明军在前方集结,准备在人手足够时列阵杀入,彻底荡平守军的抵抗。可是到了此时此刻,这一切却随着火铳噼里啪啦的爆响声传来,霎时间化作了梦幻泡影。

    火枪喷发出火星和硝烟,铅弹越众而出,噼里啪啦的打在藤牌之上。吴六奇所部用的火铳俱是鸟铳,广东本地生产的火器,其质量远胜于两京的工部制造。奈何鸟铳本就只是一种轻型火绳枪,弹丸只有几克而已,装药量亦是极低,本来杀伤就极为有限。只是这一次,不过十来步而已,如此近的距离,铅弹射出后的动能衰退还没有减少太多,当铅弹扫过盾阵的瞬间,当即便是如割麦子一般倒下了一层的士卒。

    “冲锋,冲锋!”

    不能继续这么等下去了,否则等不到人手足以对营内守军造成足够的威胁,他们这些“先登”之士就要率先死在此处。甚至无需真的死在此处,只要伤亡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失去斗志,崩溃也就会在那一瞬间爆发,不可遏止。

    军官们的有志一同,无需施琅命令,大队的将士们便结阵前进。可也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火铳射击完毕,硝烟中一队数量更胜一筹的守军列阵自硝烟中杀出,那架势,就仿佛是要将他们重新推回京浅沟之中一般。

    两厢战在一起,数丈的宽度根本不足以让阵型展开,左先锋镇涌不进去,甚至连豁口的边缘也触及不到。不只是此处,那些小一些的豁口,也有大量的守军涌出,以阵型为墙,死死的堵住豁口,而那些寨墙的缝隙处,弓箭手的直射也开始渐渐的恢复,此间更是直抵着左先锋镇的士卒们直射。

    施琅和吴六奇都很清楚,这样的地形,守军永远是有着压倒性优势的,哪怕伤亡更多,但是进攻的一方根本补充不上来,最后也只会被他们拖死在这样的地形之内。

    “兄长,国姓那边似乎已经登城了。”

    这边鏖战方酣,顺着施显所指,施琅很快就注意到远处的大埔县城的城头上,似乎真的已经有一抹红色,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

    “这左护镇和右护镇,原本在郭泰和余宽那两个废物的手里也就那么回事了。现在改名换姓,到了国姓的手里倒也还有几分成色。”

    话虽如此说来,可是施琅的面色上却一点儿也没有赞赏之意,有的反倒更多的还是讥讽。施显知道,他这个兄长并不是很瞧得起郑成功这个主帅,只当做是一个有些才华,但更多还是依靠父荫的大少爷而已,此刻的神色便不难解释了。

    “国姓攻的是城,咱们攻的是个营寨,虽说吴六奇这个对手似乎比江龙更难缠些,但是咱们也不能让国姓抢了先,省得落人笑柄。”

    此言说罢,命令便接二连三的下达。很快,战阵中的士卒们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就连那些火炮也开始被笨拙的移动着,直到施显率领的那一队骑兵消失于施琅的帅旗之下,战鼓的节奏陡然一变,那些原本还在奋力向前拼杀的军官士卒们竟仓皇的退回到了那扎穿了不知多少袍泽的脚的浅沟之中。

    是对手陷入崩溃,还是另有诡计,只是一瞬间的错愕,甚至就在吴六奇大呼快趴下的瞬间,浅沟的对面,一排左先锋镇的火铳手齐刷刷的射击,恰如刚才吴六奇所部的那队火铳手一般无二!

    同样的火星,同样的硝烟,似乎因为原料提纯更佳的缘故,其威力也更大了一些。尤其是比之刚刚列盾阵的左先锋镇,吴六奇的部下还持着长枪、舞着刀盾,大呼鏖战,到了此时此刻就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措手不及。

    一轮射击下来,那个大豁口的守军已经倒下了一片。哀嚎声中,火铳手背后的弓箭手们上前,又是一轮的直射,豁口的防御便再难维持。

    转瞬之后,匍匐于浅沟的左先锋镇将士们再度杀出,轻而易举的便冲进了大营,列阵展开对营内守军的攻杀。与此同时,营寨始终没有遭到攻击的大门处,伴随着远处的几声轰鸣,大门在炮弹的摧残下应声而倒,一队骑兵更是在施显的率领下策马狂奔而入。

    越来越多的左先锋镇士卒涌入营寨之中,吴六奇原本以为能够坚守数日的布置却连一个多时辰也没有支撑下来。此时此刻,他还在竭尽全力的组织士卒,妄图将冲入豁口的左先锋镇官兵驱逐出去,可是随着施显率领的那队骑兵杀到,偌大的身体、高速移动带来的强大冲击力以及居高临下的肆意劈砍,很快那一切就真的变成了痴心妄想。

    营寨的大门易手,更多的官兵杀了进去,哪怕兵力相当,但是缺乏了寨墙的保护,心理上对守军亦是绝大的打击——有寨墙的时候尚且不能守住,现在寨墙被破,大批的敌军杀了进来,就更别想守住了寨子了。与其在此继续浪费时间,还不如尽早逃脱,方有活下来的机会。

    崩溃仅仅在一瞬间的爆发便立刻摧垮了团练们的斗志,施显突然率领着骑兵杀入,更是彻底断绝了吴六奇的退路。

    骑兵在林立的营帐间穿行,肆意砍杀着逃亡的团练,弃械投降者越来越多,左先锋镇也渐渐的将那些继续负隅顽抗的团练分割包围,蚕食一空。

    这些人中多有吴六奇的同乡乃至亲族,更不用说皆是其在这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原本,就是因为这些年的积累而没有选择弃军潜逃,因为他很清楚,他一个人,或者带上一队亲信逃出去是容易,天涯海角就更是不可能被郑成功轻易找到。

    可是,这些人与他的关系摆在此处,若是连同乡、亲族都可以弃之不顾,他无论是到了哪里也不可能为人信任,更别说是什么发展和前途了。那般寄人篱下,反倒还不如在此搏上一回,哪怕是身死族灭,也落个爽快豪气。

    此时此刻,眼见着这些亲近之人遭到屠戮,吴六奇目呲欲裂,越众而出,持着一把铁枪大喝一声。只听那“吾乃丰顺营吴六奇,谁敢与我一战”的暴喝出口,大营门的方向,一支利箭劈空而来,径直的扎向他的胸口。

    好一个吴六奇,刹那之间,仅仅是铁枪微颤,但见爆出一个火花,那暗箭便被磕飞了出去。然而,大局已定,只在吴六奇正要率众突围的同时,一个命令就传遍了营中的左先锋镇官兵。

    “大帅有令,杀光这些贼寇,一个不留!”

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 
吴六奇死了,坚硬的铁枪在柔软的铅弹面前并不存在任何意义。这个潮惠地面上的江湖大豪,乱潮五虎之一,潮海七大寇中的最强者,曾经一度令有潮州贼王之称的车任重铩羽而归的人物,在真正的正规军面前,连半日都没有撑下来,就死于乱军之中。

    说到底,吴六奇起家的根本是这支团练,早前在丰顺营,后来在三河坝,皆是盘踞一方的势力。但是不比历史上还有数年的时间留给他铲平江龙、张文斌、叶阿婆、黄海如、刘公显等诸多潮州土寇以及在八旗军的羽翼下攻灭雄踞府城的郝尚久,从而锻炼出一支足以与郑家偏师相抗衡的本地绿营兵,现在更是遭遇了比之历史上更加强大的郑成功所部大军,能有这般,便是陈凯也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意外。

    首级送到陈凯眼前时,他早已随郑成功进入到了大埔县城的县衙之中,郑成功只是稍稍看了一眼,便不耐烦的将其与江龙的脑袋一起挂上了旗杆。

    “潮海七大寇,现在就剩下碣石卫的苏利了。”

    利用周边清军军事压力过大,以至于无暇他顾的空隙,苦战一年,总算是几近收复了潮州这一府之地。但是,郝尚久的威胁还没有解除,潮州北部也尚有大批土豪没有明确态度。或许,还需要一战,才能彻底平息潮州的乱局。

    “凭吴六奇、江龙首级,震慑各路贼寇、土豪。”

    这是既定的计划,使者出发,大军稍作休整,留下了一支小部队驻扎县城,便返身程乡。那里是潮州北部的中心地带,拿下程乡就可以正式确立明军在潮州北部的统治权威。

    大军顺汀江顺流而下,过三河坝,在那里留下了比之大埔县城更多的部队,以控制此交通要冲之所。随后顺着梅溪西进,很快就与张进率领的那支分兵汇合。

    “禀告国姓,根据探马报告,郝尚久那贼昨天已经进入潮州地界。”

    郝尚久顺着兴宁江而来,但却未敢过于深入,似乎还是在观望潮州本地的局势。甚至按照陈凯看来,大抵还有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思在,也是未尝可知。

    “他已经没机会了!”

    郑成功斩钉截铁的说出了此言,大军随即西进,程乡县城的土豪面对气势汹汹的明军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开城迎接,将部署拱手相送,旗帜鲜明的进行了站队。对此,郑成功投桃报李,任命其为潮州西南部普宁县的知县,完成了土豪和本乡势力的切割,也达到了优待降人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里,镇平、平远两县的土豪也纷纷表示了对郑成功的敬意,愿意投效麾下云云,郑成功也不便去动这两处过于偏远的县城,只给了他们一个名义,且征集了大批的粮草和丁壮,就算完成了对此间的初步整合。

    随着潮州北部的逐渐抵定,很快也传来了郝尚久退回惠州府地界的消息。这场大战没有爆发,对郑成功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无需承担动荡所带来的威胁,无需同室操戈;但坏就坏在了郝尚久在惠州东北部,也就是潮州北部西侧边界的军事威胁始终存在,这无疑会牵制郑成功大量的精力和兵员。

    “任命,忠匡伯张进管程乡地方事;任命,右冲镇总兵官甘辉为亲丁镇总兵官;任命,副将何德为右冲镇总兵官……”

    军队重新调整,郑成功也须得在程乡、三河坝等地组建守卫地方的部队,同时出兵打击那些不肯归附的土豪、盗匪,以进一步整合地方,在完成这些之前,暂且对其他方面也是无暇他顾。

    此番出征,抛开后续征剿和镇守,前后连一个月都没到。但是相比付出,收获却是极大的。

    原本郑成功占据的潮州南部,主要的产出是粮食、布匹、糖和盐,此番夺取了潮州中部和北部的大片地区,不光是总体产量得到了提升,产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广东一省,明时有十三处盐场,潮州坐拥其三,曰招收、曰隆井、曰小江,皆在南部地区,郑成功早已占据。同样的,潮州的制糖业,也是以揭阳、普宁为最,潮阳、惠来次之,海阳、澄海又次之,俱在南部各县。

    但是抛开这些以及南部沿海平原地区盛产的粮食和布匹以外,潮州的矿产以及相关的冶炼行业,如铁矿俱在海阳、揭阳、程乡、大埔、平远等五县,共有冶铁场座之多,海阳和揭阳早已入了郑家叔侄之手,但是真正产量占比更为巨大的程乡、大埔和平远三县,则尽是此番出兵才实现了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另外,如锡、铁、银、铅等矿石在潮州,尤其是北部地区亦是有着稳定出产。

    除了这些,饶平县北部的九村和与其一山之隔的大埔县南部的高陂一带,陶瓷产业亦是极为兴旺,所产多以日用青花瓷为主。潮瓷之名,远销海外。便是大埔县的潮烟,也是享誉国内的畅销货。

    夺取了整个潮州,便可以将这些掌握在手,于军需、于海贸,皆是有着极大补益的。尤其是在于,潮州本地的手工业也是颇为发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锡器更是有“姑苏样、潮阳匠、揭阳之锡居其上”的美誉。

    在郝尚久撤军之后,陈凯率先离开了程乡,乘船顺着韩江水道返回南澳岛。根据初步探查,潮州中部有丰顺银矿、北部有铁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矿物,但是这两项却是最与军队相关的。为此,郑成功已经任命了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隆武朝举人,泉州府晋江人冯澄世来负责矿石的开采和初步冶炼,再经由韩江水道运往南澳岛进行深加工。这样一来,陈凯就需要尽早回返南澳准备。

    炼铁炼钢本地有成熟的官营、民营冶铁厂,倒是其他的一些东西,陈凯倒是打算插上一手。此番回返到南澳岛,首先就要先把用地规划出来,而郑成功那边也在招募熟练工,从潮州本地,也有从闽南老家,等到这批专业人士抵达,陈凯再行修建厂房、打造所需器械等等。

    从被任命为漳州府同知以来,陈凯从军工的角度着手,大力挖掘控制区的产能。如今虽然还没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潮州本地的出产辅以南澳的加工,也确实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

    到了现在这个规模,无非是军队扩编,产量保持以及微量提升,大抵也就是这样了。但是,陈凯却并不打算满足于此,因为现在这点儿小鱼小虾的,对于他一个生在大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家伙而言,实在是不够看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意(二)() 
回到南澳岛,一切如旧,军器局以及其下属的各个工坊皆在按部就班的生产着军需,唯独军服制造工坊那边,似乎还有些郑鸿逵的订单没有赶完。这,其实也不奇怪,一边要维持着军服的制造,一边郑成功还在继续扩军,若是有些尾款不太好收的话,没准还会更慢也说不定呢。

    “定国公的那批货赶完就送过去,人家的银子早早就送来了,快一个月了,老拖着不厚道。”

    “卑职这就去知会库房准备。”

    郑鸿逵对郑成功还是很厚道的,这无不是看在陈凯的眼里。对于郑鸿逵的订单,陈凯也本着厚道做生意的原则,一力要求保质保量。这批军服,足足有了一千余件之多,后续应该还会有继续生产的订单过来。陈凯不急,因为郑鸿逵的军队兵员就那么多,能够有一个开始就是好事。

    学堂已经正式开课,陈凯旁听了一回,那些教授识字的先生也还是按照旧式的办法来传授。对此,陈凯倒是琢磨着要不要写篇《飞夺泸定桥》和《少年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