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是解释了出去,奈何就连陈凯也觉得好像显得有些干巴巴的。这一点,施琅显然是看了出来,随即便冷笑道:“战阵笨重是其一,其中刀牌手的比例过少,但凭着火铳和长矛,完全不足以摧坚破阵。想要破阵,还是要看刀牌手的,长枪拒马、火铳辅以远程,这才是正道。”

    “施将军红口白牙的说不行就不行了,本官可是记得,戚少保曾说过:其习牌之人,又须胆勇、气力轻足、便捷少年,然后可授之以此,置於行伍之先,为众人之藩蔽,卫以长短之器,为彼之应援。以之临敌,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进退左右,无所不利,此藤牌之功用也。这就是说,牌手在战阵中的定位本就该是在于防敌近身、保护枪手,而非冲锋杀敌。”

    “更何况,自戚少保立法以来,江南刀牌手,虽于兵居五之一,但可以入枪者绝见。说到底,枪叉长兵,虽失其精微,而新兵亦可熟练使用;刀牌器短,精微既失,即同赤手矣。我军新兵过多,且身处危机四伏之地,哪有那么多时间操练武艺。更何况,就算是有时间操练,难道还能比鞑子的那些打老了仗的锐士相比不成。施将军这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陈凯对于刀牌手的说法,其大致的意思出自这时代尚未成书的手臂录。事实上就算是戚继光也在强调战阵的完整和每个兵种的自身定位,奈何明末武将盛行的家丁亲兵制本就是强调个人武勇,这才出现了戚继光带火了牌手,但这个时代的战场上却出现了要凭刀盾破阵,其他兵种沦为辅助的怪相。当然,除了骑兵,因为骑兵可以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武勇,他们也依旧是封建时代的战场之王,无论东西方。

    陈凯言之凿凿,取之有证,奈何施琅就是抱准了如今中国战场上的传统战法不放,翻来覆去的强调地形不利于西班牙方阵的施展,反倒是更加有利于他的设想。到了最后,陈凯干脆直接向施琅喝问道:“莫不是就连戚少保也比不过施将军的手段、见识不成?”

    这话一旦说出口,施琅当即就是一个暴跳如雷:“你这厮不过是一介腐儒,读了两本书就以为什么都懂了。老子上过阵,杀过人,见过的死人比你这辈子见过的活人都多,你有什么资格对老子评头论足!”

    戚继光在明朝军事上,甚至在中国军事发展史的地位,又岂是一个区区施琅可以比拟的。这一点,莫说是旁人,就算是施琅也会有自知之明。旁的不说,明末武将无论认不认字,书房里总少不了几本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来装点,他是完全不可能与其相比的。

    此时此刻,施琅理屈词穷,恼羞成怒,陈凯则是报之以冷笑。二人起初还只是争论战阵,到现在既然已经到了斗气的份上,郑成功也立刻将不满倾注在了对书桌的一掌之力。

    “你们两个,没完没了了是吗?都给吾滚出去!”

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 
“末将知罪。”

    “下官知罪。”

    “本帅今天不想再看见你们两个,滚!”

    郑成功怒不可遏,陈凯与施琅也不得不退出了书房,二人一前一后,再度对视,亦是互瞪了对方一眼,便转而离去。

    然而,此刻还如同是斗鸡一般高高昂起的头颅,待回到了行辕内专门留给他的房间之中,陈凯关上了房门,却立刻就变得颓然了起来。

    “是我太高估了自己,也太小视了施琅。”

    陈凯和施琅之争,其核心点在于战法以及原则的不同。陈凯自不待言,想要靠着西班牙方阵来将郑成功的这支部队展开近代化的转变,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是陈凯坚信着近代军队就一定可以碾压封建军队,因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奈何,施琅所强调的个人武勇,在明末已经为文官、武将们普遍性接受太多年了,如今东亚大陆上的最强兵八旗军也同样是如此,同时八旗军的战阵方面也同样训练严格,忍耐伤亡的能力更强,才会显得其战法的优越性。

    事实上,八旗军入关以来,浸泡在关内的花花世界,其斗志始终在下降,战斗力亦是在不断减弱,甚至到了几十年后的三藩之乱,竟已经沦落到了要靠绿营来充当主力和核心。

    现如今,入关不过四年,其战斗力衰退还只是刚刚开始,自不待提。但却还是有力的为施琅的说辞佐证,更别说是西班牙方阵和传统战法之间,郑成功自然也是更加熟悉后者,他既然不可能让这支大军变成陈凯的试验田,随时做好承受实验失败的后果,那么只要陈凯没有在第一时间说服郑成功,他就已经失败了。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果然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这一次我太过托大了,以为西班牙方阵一出便是谁与争锋,现在才知道根本并非如此。”

    果不出陈凯所料,到了两天后,郑成功新颁布的练兵之法中,就多有借鉴施琅的办法。不光是士卒个人武勇的训练,楼橹、旗帜、伍阵相离之法亦在其中。而陈凯,得到的也仅仅是一句安抚,仅此而已。

    原本施琅初至,其部甚众,一度引起郑成功的警惕,才有了陈凯和郑成功之间的默契。可是等到这支新附之军完成了拆分,陈凯又过早的招来了万家兄弟,确实降低了施家军在郑成功所部中的比例,但是随着施琅对郑成功的威胁降低,其人也更快的得到了郑成功的信任。

    “妈的,这次用力过猛了,反倒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陈凯很清楚,西班牙方阵在郑成功那里已经不可行了,甚至即便是有郑成功能够接纳的战法,其人也绝不会冒着朝令夕改的风险去重新调整。这一次,他确实是输得彻头彻尾,甚至就连军器局的下一阶段生产任务,也在郑成功的“建议”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腰刀和藤牌的生产量要加大,同样需要提高的还有标枪,军队恢复到了原始的封建军队模式,陈凯的第一次军事近代化改革夭折,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却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按照他的了解,戚继光对于藤牌手的使用很是在行,甚至可以说如戚继光那样的全能型军事家本就是极其少见的存在。而郑成功本就是继戚继光之后又一位善于使用藤牌手的大家,自永历五年郑成功编练的盾阵初成,清军的地方绿营基本上再碰上这支军队就是来送人头的了,此后但凡郑成功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清军就必须调动各省督标、抚标、提标乃至是八旗军才能加以应对。

    陈凯扪心自问,他对郑成功的藤牌手战法细节也是了解甚少,若是贸贸然的胡乱施加影响,万一把郑成功的思路给带跑偏了,那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原本因此而没有太过施加影响,现在回头再看,起码有些事情,还是在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前进,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这一次,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一个没有权威性的领域去与一个有权威性的专家争衡,这才是真的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还有机会,等着,施琅,下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这么轻敌了。”

    陈凯回到南澳岛,在那里度过了来到这个时代以来的第二个新年。由于腰刀较长枪的产量要低很多,生产任务不可避免的提高,但是年假和旬休制度,陈凯依旧没有变动,甚至任凭施琅在潮州城里说着怪话,他也依旧故我。。。

    一个正月,就这么过去了,等到了二月,郑成功突然命令潮阳县达濠埔的土豪张礼按照规定缴纳税赋,在遭到拒绝后,便举大兵进攻达濠埔。

    达濠埔位于潮阳县以东的达濠岛上,土豪张礼,结达濠、青林、霞美三寨,负固自恃,不隶版图,每岁截海摽掠,并在去年郑鸿逵夺取揭阳县城的过程中还曾爆发过冲突。可以说,郑成功此番用兵,本就是蓄谋已久的一次攻略。

    郑成功自潮州府城而下,经澄海县城,浮海而抵达濠寨。面对劝降,张礼拒不归附,郑成功驻兵观望,也很快就探查清楚了张礼所部的虚实。

    “达濠、青林、霞美三寨,每寨千人,相为犄角,铳路相通,其受敌之处,必设地钩沟陷,须以计取,免伤吾兵。”

    诚如郑成功所言,三寨互为犄角,攻其一,另外两处自然会起兵牵制。更何况这其中的攻击方向,张礼也早已布置了陷阱,其人能够位列潮海七大寇,确非侥幸。

    “吾听闻,张礼据守青林寨,吾欲生擒其人,自须先攻达濠。倘若青林、霞美二寨没有遭到我军的攻击,那么张礼必然会全力相救,以免掎角之势被破,那时候便是我军取胜的最好时机!”

    次日一早,郑成功传令发兵炮击达濠寨。一时间,炮石如雨落下,明军火器在射程上巨大优势使得守寨土寇们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更兼炮击的同时,明军大肆鼓噪,达濠寨的烽火台上很快就腾起了滚滚狼烟,直扑云霄。

    三寨互为犄角,自然是要互相援救方可最大化的发挥其防御效力。张礼闻警,便急急忙忙的带着部下出了青林寨,一路疾行。岂料,刚刚走到半路,早已准备好的中冲镇和右冲镇便大举杀出。张礼仓皇迎战,大败而归。与此同时,霞美寨出动的援兵也遭到了援剿右镇和左冲镇的伏击,溃败而逃。

    两部援军已败,郑成功便毫不犹豫的出动了右先锋镇和戎旗镇大举进攻达濠、霞美。二寨立破,大军转攻青林,张礼见势不支,城上呼降。郑成功令陈斌招谕之,准其待罪归命。

    至此,继许龙、杨虎、朱尧、黄海如之后,潮海七大寇中的第五个——潮阳县达濠埔张礼,平。

第九十九章 反击(上)() 
攻陷了达濠埔,郑成功任命右冲镇总兵官洪习山管达濠地方事,由右冲镇副将甘辉管右冲镇。达濠事了,大军随即越过濠江,直扑潮阳县城。

    李成栋反正,潮阳县城易帜,但是面对郑成功的大军来势汹汹,潮阳知县常翼风不敢托大,率父老郊迎。潮阳即下,郑成功任命忠振伯洪旭暂管潮阳地方事,随后大军便开始扫荡潮阳县境内的那些不肯归附的土豪、山寨。

    郑成功连下达濠埔和潮阳县城,奈何潮阳县内依旧还有大批的土寇不愿归附,首当其冲的便是和平寨。

    和平寨三面环水,唯有西侧与陆路相连,借此持险自守。郑成功攻之数日不克,干脆亲自上前督战,岂料寨墙之上,一支火铳早已瞄准其人,正巧郑成功转身与参军潘庚钟叙话,弹丸擦肩而过,射伤潘庚钟右指。

    久攻不克,徒增伤亡,郑成功萌生退意,右先锋镇总兵官杨才却进言道:“似此梗化,不攻将何征输?我愿督兵进克,限明早,若不破城,愿退先锋之印!”。。

    杨才领了军令状而去,次日一早,杨才率先冒矢石登陴,连砍数贼,众等奋进,攻破和平寨,抵抗者尽杀之。

    攻破和平寨,郑成功分遣左先锋镇施琅率部攻溪头寨,后劲镇陈斌攻狮头寨。狮头寨贼首黄亮采风闻大军来攻,领兵的更是陈斌,惊惧万分,向陈斌请降。郑成功同意其降顺的请求,命其自行招兵,授镇事。

    陈斌不战而下狮头寨的同时,施琅也率部攻陷了溪头寨。不比前者,此间却是大军扑城而上,施琅麾下尽是郑氏集团的老兵,区区一个寨子,自然是不在话下。俘虏、缴获、斩首,所有的一切都在统计之中。

    苏茂早已进入寨子之中,施琅和施显看着从寨门鱼贯而出的俘虏,一个个垂头丧气,脖子上更是被一条长长的麻绳依次绕在脖子上,只要稍微一个人慢了些,都会拽得其他人难以呼吸。乍看上去,也是甚为可笑。

    “这次,攻入达濠寨和和平寨,都是右先锋镇的先登之功”

    “杨才一介莽夫,没什么了不得的。军中,柯宸枢还有几分气象,但若是说整个国姓麾下,陈凯那厮才最是可恶。”

    “兄长,吾听说陈凯和柯宸枢是有过命的交情。”

    “所以这二人就更是必须要严加防范的。”

    话说着,两个明军却正抬着一副担架,上面的那具阵亡将士的尸身,施琅乍看便觉得眼熟,待命令那两个明军停下来,细细打量一番,施琅很快便认出了那个明军。

    “我记得,他家就住在邻村,家里面还个瞎了眼的老娘和一个弟弟”

    这是个军官,早前曾给施琅做过几天亲兵,等到大军降清,跟着李成栋入粤,便下放了下去做下级军官,现在却死在了此处。

    “传令下去,厚葬。”

    摆了摆手,施琅便打算继续向前走,可是没等他走出去两步,就立刻又叫停了那两个明军,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回去,随即便是一脸的喜色。

    “正愁没招整治你这厮呢。”

    和平、溪头、狮头三寨即破,出头的鸟儿既然已经被狂风卷没了,那么剩下的自然而然的也就规规矩矩的进了笼子,当起了金丝雀。

    潮阳一县迅速荡平,比之去岁夺取澄海、饶平一带还需威势不同,更多的还是得益于郑成功所部对上这些地方土豪时的压倒性的强大。这份强大不仅仅来源于数量,施琅等人的回归,带来了大批的郑氏老兵,极大的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而施琅的一些训练方法比之郑成功早前使用的也更显些成效,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就成了必然。

    大军暂且回到潮阳县城,稍作休整,等待后续作战任务——如果潮阳本地再有反复,便可以就近讨平;若地方安堵,士民归心,那么自潮阳出发,潮州府西南部的惠来、普宁二县,海门、靖海等卫所亦位于其打击范围之内。

    军中最重赏罚分明,连下达濠乃至潮阳内地多寨,论功行赏自是少不了的。便是过失,本就不多,况且在连战连捷的背景之下,也就显得微乎其微了起来。但是有些事情,却似乎总是容易被一些有心人专门挑出来,摆在明处。

    “国姓,这藤盔实在无用,碍事不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防御效用。我部将士但凡是头部遭到攻击的,这东西根本就挡不住哪怕一支流矢的攻击。”

    大帐之内,夸功声中,施琅从他弟弟手里接过了一个破损的藤盔,指着上面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