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凯的说法,当即就得到了万家兄弟们的响应,众人看待陈凯的目光又是变了一重,似乎多了些许亲近之意。

    说来,陈凯慷郑成功之慨,实在是件颇没有职业道德的事情。但是于他而言,在这诏安、漳浦、平和三县交界之地留有一定的军事存在,却是更加具备战略意义的。甚至,陈凯还一度提出了会设法调拨粮饷和武器来强化此地的留守义军,更是得到了众人的赞颂不已。

    “怎么说,我陈凯也是漳州府的同知,武装辖区的王师、义勇,亦是份内的工作。”

    随着准备的展开,区区几天的功夫,陈凯与卢家兄弟、万家兄弟们的交情日渐深厚起来,大有倾盖如旧的势头。不过,陈凯毕竟是有官职在身,此番行动也是仅仅与陈豹商议过,于郑成功亦是只派人送了封书信过去,确不好耽搁太久的时间。

    所幸的是,万家兄弟虽说是破家值万贯,但是所部既然无需全部迁走,那么事情反倒是简单了许多,无非是挑拣人员,还需要耗费些时日。

    挑拣很快就结束了,最终决定由万礼、万义、万禄等人带着一千人马奔赴潮州,另外随行的还有道宗和卢若腾,而卢若骥和其他人则留在此处,继续操练兵马、保境安民。

    启程前夜,陈凯专门找了道宗,二人原本就甚是投缘,用道宗的话说,陈凯杀车任重,用佛家之言,正合这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天地至理,而陈凯对于此人在诗画,在佛学上的修为也很是欣赏,尤其是在于此人根本就不是个死抱着清规戒律的迂腐僧人,他的思路很成熟,与陈凯提及的“施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的道理更是暗暗相合。

    相谈良久,陈凯的意思是由道宗作为郑成功所部与长林寺的联络人,后者也表示了认同。待说过了此事,陈凯便突然发问道:“道宗师傅交游广阔,可有想过建立会社,在暗地里发展抗清义士,为王师搜集情报?”

    陈凯此言既出,道宗亦是眼前一亮,可是刹那之后,却又黯淡了下来。这一幕,无不被陈凯看在眼里,眼见于此,他便对道宗说道:“可是担忧活动资金的事情,道宗师傅若有心思,吾愿意出资赞助。”

    话到了这个份上,道宗虽是因得到了信任而产生感激之情,但却还是摇了摇头,与陈凯说道:“不瞒竟成,这事情贫僧确实想过,但是光靠联络,组织不起足够的力量,便只能搜集些有用的没用的情报,还未必能够按时送达,实是得不偿失。可若是组建会社,贫僧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当如何着手去做,亦是一桩难事。”

    这事情,确实是个问题,道宗和郑成功相交多年,但也没能建立起抗清组织来。后来万礼战死,因为一系列的谗言和误会,万家兄弟与郑成功分道扬镳,还是等到了万禄被清廷杀害,其人转而与郑家重新联手,在陈永华的帮助下才创建了天地会。

    陈凯对于这些倒不甚了了,但是道理还是明白的,建立组织,并不是嘴一张一闭,喊个口号就能成事的,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制度上的。更何况,陈凯也从未打算仅仅只是让道宗去建立一个情报网,那才是真的大材小用了。。。

    道宗的问题,陈凯暂时还不能解决,但却也实实在在的被他记在了心上。二人促膝长谈,待分别时已是金鸡报晓。一个时辰之后,正是出发的时候,陈凯补过了一觉,来到长林寺前,看着聚集于此的那些壮士,亦是心生澎湃,困意全无。

    进到大殿,一切准备妥当。卢若腾诵念过了誓词,随即从佛像前的案上拿起了一把匕首,用左手擦过刀锋,鲜血便依次滴在了那二十一个酒杯之中。

    卢若腾如此,接下来便是卢若骥、陈凯以及万家兄弟。待所有人的血于杯中溶为一体,众人双手举起酒杯,单膝拜倒在地,对着面前的佛像大声喝道。

    “信男卢若腾。”

    “信男卢若骥。”

    “信男陈凯。”

    “信男万礼。”

    “”

    “弟子道宗。”

    “”

    “信男万义。”

    “信男万禄。”

    “”

    “我等今日在此歃血为盟,誓要驱除鞑虏,光复汉家天下。若有违背今日誓言者,天厌之,地弃之!”

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 
杯中鲜血一饮而尽,随后这千余人便启程出发。长林寺距离明军控制区最东端的分水关相距百里,所幸万家兄弟俱是这漳南地区的地头蛇,道路熟稔,穿山过溪,只在数日之后便已经进入到了潮州地界,甚至连分水关都没有路经,更没有被诏安的清军所察觉。

    驻扎在黄冈堡,镇守饶平县南部、为分水关后劲同时兼着盯防黄海如的守将郭泰,陈凯已经联络过了。这千余人抵达,便驻扎在了黄冈堡左近,先期受郭泰的监督,由万义、万禄二人负责管理。

    安置妥当,书信也早已送去了潮州,陈凯便带着卢若腾、万礼和道宗和尚三人奔赴潮州。不过,这一次却不再是沿着韩江水道乘船而行,而是自东向西,坐着郭泰安排的马车,奔着广济桥而去。

    黄冈堡到潮州,不过百里而已。陈凯等人做的是官方的马车,有明军专门护送,沿途也早已被郑成功及其部将们荡平,一路无话。

    待陈凯抵达韩江东岸,马车自广济桥上同行,回想起这一路上俱是走的官道,此刻商旅、人流比之他上次来时又是多了一重,更显出了明初振兴江西儒学的潮州士人李龄曾说过的那句:“吾潮之胜状,在于广济一桥。”

    马车通行,郑成功早已在广济门前等候。等的是陈凯,亦是卢若腾,对于万礼反倒是捎带脚的,至少万礼带来的人马还不至于让郑成功出了城门迎接。

    “卢尚书,数载不见,今番听闻您还在联络义士,足见先帝当年的目光如炬。”

    郑成功开口便提及隆武帝,就像是陈凯以隆武朝官职向卢若腾行礼一样,这是他们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此间提及隆武皇帝,卢若腾的双眸当即便是涌出了热泪。他是老于官场之人,但是不可否认,隆武帝确是自弘光帝、监国潞王和监国鲁王以来,南明最有中兴气象的君主,甚至就连隆武的弟弟绍武和桂藩的永历帝,其实在能力上都相差甚多。很可惜,隆武在军事上没有自主权,福建为郑芝龙控制,湖广战场的何腾蛟也不是个纯臣,再兼其人勇气上也稍显不足,清军一入仙霞关,便是满盘皆输了。

    “太师若是有国姓一半,哪怕是十分之一的纯良,国事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个份上!”

    这话,卢若腾当然不会当着郑成功的面儿说,仅仅是相交甚欢之后,说与陈凯的一句牢骚罢了。

    卢若腾看得出来陈凯绝不是那种在背后嚼舌根子的小人,才愿倾心而谈,陈凯亦不会出去多嘴,甚至这句分明的牢骚话,早就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了。

    “卢尚书此来,便不要走了,留在此处助吾一臂之力。吾这边百废待举,更是需要卢尚书的才具和经验。”

    话虽如此,陈凯可不相信郑成功真的会重用卢若腾,那份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就连他的老师钱谦益都不能豁免,那就更别提旁人了。

    前段时间,倒是也有不少读书人前来投奔,有的是福建人,有的则是广东人,皆是举人、秀才乃至是童生,大多被安排了差事。其中陈凯也看见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比如潘庚钟,比如冯澄世,现在都在郑成功身边赞画军务,只是还没有真的拿到实权罢了。但是比之卢若腾那般大抵是只能做个高参的,却还是有不少机会的,哪怕陈凯已经先期分走了不少实权。。。

    陈凯这边遐思万千,郑成功和卢若腾寒暄了一二,便转而去鼓励万礼,甚至还和道宗和尚扯了两句佛法。到了最后,才轮到了陈凯,只是这里外之间,却也是呈现得分明。

    “哎,竟成每隔些时日便会给吾一个惊喜,只是孤身进入鞑子的占领区,实在太过危险了。”

    “请国姓放心,下官正是有万全之策才会启程出发。”

    “不许再有下次了。”

    说过了这话,板着的脸也再也板不下去了,继而便是相视一笑,一切尽在那不言之中。

    接风宴上,郑成功宣布了对万礼等人的任用,授予其为前锋镇总兵官一职,万义为前锋镇中军副将,万禄为前锋镇前营副将。至于卢若腾和道宗二人,便暂时不授予官职,在郑成功的幕中以备咨询。倒是陈凯,却有了一份意外之喜。

    “任命,漳州府同知陈凯原职务不变,兼管诏安二都。此事,吾自会向朝廷报备,天子当无有不允之理。”

    郑成功改奉永历帝的事情,陈凯早在长林寺中就与卢若腾言明。前者示之以诚,后者却也能够理解,隆武帝再好,再亲近,他已经殉国了,而且没有子嗣留存,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郑成功面对着清军、鲁监国朝和永历朝的三面压力,也只能如此,否则日后大明中兴了,也会少了一个有分量的军头为隆武帝和在隆武朝廷内任职过的官员们说话。

    相较之下,陈凯职务上的加磅就更要有实际意义一些。尤其是对陈凯而言,这样他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的经营那片飞地。

    漳州府近期并非是郑成功的主要战略方向,甚至连次要的都算不上。潮州一府,从潮州南部到潮州北部,还有不少土寇尚未清剿,这个府能够挖掘到的潜在力量还有许多,郑成功正是按照陈凯早前为他谋划的战略展开攻势,一点点儿的强化自身的实力,为有朝一日能够和八旗劲旅决一死战而努力。

    不比那些新建的军镇,万礼的部队是挑拣过的,人员齐备,差的无非是武器和正规军的训练而已。前者自有陈凯在,根本不用担忧,至于后者,郑成功近半年扩编了大批的军队,训练经验上大涨,亦是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酒宴结束,陈凯与郑成功稍作交流,无非是计划中出了正月后继续用兵的事情,随后郑成功就拉上卢若腾去叙旧,看样子是要彻夜畅谈。只是比起舟车劳顿,早早就要回去睡觉的陈凯,宴会上始终冷眼旁观的施家兄弟就没那么容易睡得着了。

    “兄长,你说的没错,这人确非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咱们刚到国姓旗下,他就急忙忙的赶去鞑子的占领区,拉来了万家兄弟,这分明就是看咱们要得了国姓重用,而引外援来加以抗衡!”

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 
历史上,万家兄弟投效郑成功旗下,乃是施琅的手笔。但是,当时郑成功对万家兄弟很不重视,仅仅是给了万礼一个左先锋镇后营副将的差遣,在施琅所部麾下任职。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的光景,直到万礼被调入戎旗镇,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才重新得到了郑成功的赏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升迁,甚至做到了后提督的官职,一度与赫文兴,王秀奇、黄廷、甘辉并称为郑成功麾下的“五虎将”。

    现在,万礼一来,就立刻被任命为总兵官,管一个千人级别的军事单位。其中的意味,诚如施显所指那般,施琅亦是明白。

    “早晚让那厮吃不了兜着走!”

    早晚,是个什么时候,施琅也不知道,但是他久在军中,给文官找麻烦的事情还是颇有些手段的,哪怕当年也曾在黄道周手底下时一脚踢在了铁板上,但是陈凯又不是内阁首辅大臣,甚至品级上也没有他高,还是个负责实务的官员,这份自信他还是有的。

    第二天一早,陈凯便启程返回南澳岛,不务正业了半个月,也该回去早九晚五些时日了,倒是林德忠的婚礼,秉承着正月不娶、腊月不嫁的旧俗,要等到二月再行婚配之事,却也免了他过早被虐单身狗的现实。

    奈何,陈凯前脚刚登上船,还没来得及进船舱呢,后脚就来了一骑快马,又把他重新请回了那座由车任重的外宅改建而成的招讨大将军行辕。

    “李成栋,兵败南赣,现在已经撤回广州了。”

    这是刚刚送达的消息,但是由于惠州府方面郝尚久和黄应杰刻意的情报屏蔽,原本十月初就发生的事情,到了现在才传到潮州。

    “活该!”

    对于李成栋的失败,施琅毫无忌讳的将他内心所想吐露了出来。事实上不光是他,就连黄廷、洪习山等人也不是面露快意,不知道的恐怕还得以为此间其实是一座我大清的官衙呢。

    这里面的恩怨,无可厚非,便是旁人听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唯有陈凯,总觉得这是什么好事情,倒也并非他对李成栋有什么好感,这厮一样是个屠夫,手上沾的汉家百姓的血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八旗军少。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李成栋的失利,就意味着江西方面的孤军作战,虽说那金声桓的手上也从来少过良善的鲜血,可是这样下去,就会有更多的人会死。

    “竟成?”

    众将各抒己见,无非是有些存着李成栋兵败南赣会否到潮州来找场子的担忧,但是这份担忧毕竟还是少的。不管怎么说,李成栋和郑成功都是永历朝旗下的武将,但是南赣现在还控制在清军的手中,南昌就更是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中,怎么看也都是过段时间李成栋再度北上的可能性会更大许多。

    然则,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陈凯却好像是走神了一般。眼见于此,郑成功出言问询,众将也是纷纷将视线汇聚到陈凯的身上。

    “下官以为,此事与我军暂且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我军还需抓紧一切时间扩充实力。否则,江西、南赣乃至是未来很可能会发生在广州的战事尘埃落定,无论是李成栋,还是鞑子,下一步就很可能会将我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这是真正的现实问题,早前也并非没有人想到,但是如陈凯所延伸到的广州,却还是着实了让众人一惊。只是说过这话,陈凯重新回到船上,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好心情也早已消弭殆尽,剩下的只有沉重这两个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会让人感到压抑的字眼儿。

    “下个月,南昌之屠,二十万人遇难;好像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