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军没有携带什么更加有效的攻城器械,守军便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简易云梯之上。硕大的石块抛下,没来得及护住头部的一个明军便被砸落了下去。在这样的守城器械之下,头盔也不比纸张更坚固多少。

    第一波的攻势很是不顺,然则郑成功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的情绪出来,仿佛一切皆在其掌控之中,倒是把诸如黄海如那些“观察员”们看得是一个不明所以。

    稍作休整,很快,第二波次的攻势展开,大队的明军扛着简易的云梯蜂拥而上。奈何,此番声势不小,但却依旧没有产生什么有效的战果,旁的不说,甚至就连城墙的墙头都没有摸到,更别说是先登了。但是对此郑成功却依旧故我,尤其是当第三波次的攻势在修整了更长一段时间之后,即将重新展开之际,随着一骑快马自分水关北面的山峦方向飞奔而来,他更是流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出来。

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 
分水关列嶂于山峦之间,东西两向,分别对着福建和广东,素来是两省商贸往来频仍的通路。

    明军自广东而来,西面受敌,但是在东面,早在发现明军的企图之际,守军便派了数骑快马赶往诏安县求援。于此刻,西城墙上战得是一个如火如荼,但是东城墙外却依旧是静悄悄的,若是抛开背后的喊杀声的话,更是就仿佛处在另一个世界那般。

    狼烟点起,求援的使者早已上路,分水关的守军焦急的等待着援兵的同时,援兵也在从诏安县城里匆匆赶来。

    诏安的守军并不算多,能够给予分水关的帮助就更是少之又少。正是因为如此,在诏安县守军接到消息后,他们立刻派出信使,向漳浦、向漳州府城派出求援的使者,同时尽可能的分出一部分军队去加强分水关的防御,以为整个漳州的屏障。

    分水关坐落于山峦之中,骑兵倒是能够飞速赶到,但是那么个地方,明军的步兵尚且不便展开,骑兵过去了也多半是要下马登城防御的。诏安守军的骑兵本就少得可怜,既然派过去也就只能充当步兵,那还不如干脆就派步兵过去呢。

    援军匆匆而来,赶到大石古的时候,早已累得不成样子。总共只有两百来人的清军援兵,本就仅仅是作为增援、补充的,分水关遭逢大股明军进攻,他们本就不打算过去送死,现在带队的军官还在不断的催促,一些疲惫的士卒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往地上一坐,就不走了。

    这可急坏了带队的军官,不说什么军令如山,明军一旦占据分水关,诏安县城也就暴露在了他们的兵锋之下,天知道那个明军主帅会不会脑子一热过来转转,诏安县城的守军数量等诸多方面,可都远远比不上这座关隘。

    军官催促了几句,奈何这群疲兵也是较上劲儿了,大抵他们还抱着过一会儿等分水关的守军逃回,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走这段冤枉路的念头。

    然而,他们这么想,军官可绝对不敢如此。眼见着这些懒鬼如此,心里自是动了真火。可惜,没等他想出威逼利诱的法子来,躲在远处看了半天戏的明军便率先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杀鞑子啊!”

    中冲镇的大旗招展,大批的明军自左近的山林中杀出。有心算无心、五百袭两百,更别说明军养精蓄锐良久,此刻对上的更只是一群疲兵,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不胜的可能了。

    自知必胜的明军呼啸而出,大抵上也自知必败,亦或者说是那些已经给自家找到了一个必败理由的清军们在愣了一下子过后,登时就是拔腿就跑,武器、头盔,但凡是压分量的东西一概是边跑边扔,唯恐会因此被明军追上。反倒是那个军官,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些刚刚还如同是屁股在地上扎根的部下们扬长而去,却在这错愕之间慢上了一拍。

    柯宸枢和柯宸梅率部展开了追击模式,郑成功也很快就收到了埋伏清军援兵取得初步成效的报告。

    随着这份报告的送达,明军的新一波次攻势再度展开。这一次,不再是左护镇和右护镇继续进攻,而是养精蓄锐了良久的右冲镇越众而出,其中右冲镇中军副将甘辉更是一把脱掉了衣甲,露出了上半身虬结的肌肉,一手握刀、一手持盾,大喝着冲在了大军的最前方。

    总镇林义负责指挥,中军副将甘辉亲自带队,后者平日里便最号武勇,麾下将士眼见着甘辉一马当先,自是热血沸腾,只在转瞬间,又是一队队的明军扛着简易云梯便冲抵了分水关的城下。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的进攻了,城头清军已经熟悉了明军的进攻节奏,城上防御也不复刚开始那般的慌乱,变得有条不紊了起来。

    关城之下,一架又一架云梯斜拉拉的竖在了城墙的边缘,那些素号武勇的选锋们顺着云梯便开始了攀登。与此同时,城门左近,一架云梯竖起,甘辉亦是毫不犹豫的便将腰刀叼在了嘴上,左手持盾顶在头上,右手配合双腿,手脚并用的就往云梯上攀爬,速度竟比周遭的几架云梯上的选锋还要快速。

    “快,对准了那个光膀子的贼寇头子,快!”

    城头上,有限的滚木礌石在刚刚的两波攻势下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一个军官早先就已经注意到了甘辉,此刻眼见着甘辉带队攀登,便立刻组织弓箭手进行狙击。

    将为军胆,甘辉的行动带动了全军的士气,这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分明的。但是甘辉既然敢如此明目张胆,自也有过人的手段。此时此刻,只见那几支利箭撕风而来,甘辉不避不闪,仅仅是身子不动,两脚登梯而上,让藤牌尽可能的遮蔽身体更大的比例。

    箭矢在藤牌上啪啪作响,更有一枚箭矢擦着甘辉的左腿划过,在裤腿上留下了一道殷红的破口。

    腿上受创,甘辉一声不吭,腿脚上更是毫无慢下来的迹象,在这一轮射击过后依旧以着极快的速度向城头攀爬着。

    “快!再射,再射!”

    军官歇斯底里的命令着弓箭手,怒吼着的同时,干脆抢过了一把步弓,拈弓搭箭,对准了甘辉便是一箭射出。

    箭矢擦着藤牌的边缘,径直的插在了甘辉的右臂上。然而,臂上的疼痛却并没有让甘辉松开紧握着云梯的大手,在这一轮的射击过后,更是加快了脚步,疯一般的攀了上去。

    墙高五米开外,甘辉的速度,这一轮过后,腰腹就已经出现在了垛口前的清军长枪手的视线之中。一枪刺出,甘辉轻扭狼腰,错开了枪头的刺杀,随即便是大喝一声,纵身一跃,便立在了垛口之上。

    “吾乃海澄甘辉!”

    话音未落,甘辉双腿用力,一跃那尚且持弓的军官面前,一刀劈落,步弓应声而断,连带着那军官自脖颈到右臂也一同被甘辉从身上砍了下去!

    “杀鞑子啊!”

    一声暴喝,甘辉便冲入了守军的人群之中,藤牌推挤格挡、腰刀大开大合,只见着清军人群一时间便是血肉横飞,当即便乱成了一团。

    守军哭爹喊娘之间,更多的明军登上城头,城墙上混战爆发,明军的控制区也在迅速扩大。而此时,随着东城墙方向的喊杀声传来,守军的抵抗意志登时便是土崩瓦解。

    片刻之后,城门被冲入关城的明军打开,大队的明军趁势冲了进去,郑成功笑了笑,继而对周遭的黄海如等人言道:“可以进城了。”

    此言既出,众人登时便从那震撼中反应了过来。朱尧平素自持武勇,看着那早已消失的身影,亦是不由得叹了口气:“那位将军,实在武勇过人,吾不及也。”

    朱尧一声叹息,黄海如却是立刻便向郑成功谄笑道:“莫说是朱兄弟了,就算是大巴掌在此,只怕也未必能够与这位将军争辉。”

    陈斌原本是黄海如的部将,不过二者由于澄海县城一事,早已是分道扬镳。甘辉先登夺城,黄海如自是要吹捧几句,来讨郑成功的欢心,此间更是干脆拿陈斌说是,用陈斌来凸显甘辉的武勇。

    然而,听到这话,郑成功却显得神色有些怪异,随即便向黄海如言道:“甘将军乃是我军中猛将,素以武勇著称。这样的猛将,我军中尚有数人,便是黄都督口中的大巴掌陈斌,如今亦是在我麾下,只是尚在潮州城操练兵马,未曾随行罢了。”

    甘辉日后会成长为郑成功麾下最重要的一个武将,如其人般武勇,便只是如今的郑成功,麾下也不仅仅只有甘辉和陈斌,忠勇侯陈豹、忠靖伯陈辉、忠匡伯张进,这些人原本都是以武勇见长,新投效的蓝登,其武艺和武勇亦是一时之选。

    郑成功麾下猛将如云,尚且还说不算,至少比之清廷还是远远不及,但是比起潮州的土寇们,却已经是难以抗衡的强大存在了。再加上那个始终萦绕在潮州土寇们心头,始终不敢有一刻或忘,唯恐只在那一瞬间的疏忽就会遭其暗算的军师陈凯,郑成功的实力就更是只能让他们仰望,断不敢有半分悖逆。

    随行的土寇们纷纷流露出了敬畏的神色,朱尧更是一脸的报效之心都明摆浮搁的写在了上面。只不过,自家知道自家事,前两波次的攻势打得那么辛苦,根本就不是什么诱敌之计,柯宸枢等将的埋伏本就是以防万一,郑成功原本是打算一口气冲下来的,可是这两镇却始终拿不下来,最后还是凭着甘辉的武勇实现了先登,进而才能打开局面。

    至于他麾下的部队,若非真的带着这等猛将而来,只怕是少不了顿兵城下,把陈凯智取潮州才帮他撑起来的脸面都丢个干净了。

    “还是新兵太多啊。”

    这个问题,郑成功去年就已经碰上过,泉州一战还好,起码郑鸿逵是真的竭尽全力的在帮他,尤其是海澄一战,把他麾下的这支部队的问题暴露的实在太明显了。

    所幸的是,从陈凯拿下潮州城开始,一个多月的拼杀,郑成功迅速的控制了西起外砂寨,东至分水关的潮州南部沿海地区,向北更是形成了以府城为防御重心的格局。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曾经一度为陈凯和郑成功忧心的潮海七大寇,现在已经去掉了其四,剩下的无非是吴六奇、苏利以及张礼三人,最多算上远窜的许龙,那也不过是个丧家之犬罢了。

    郑成功席卷潮州南部,郑鸿逵也控制了揭阳县城及其周边的一些区域,陈凯在完成了第一批次的军服后便直接赶到了澄海,只可惜这时候郑成功还没有赶回来,他也只得匆匆忙忙的又赶了回去,继续处置南澳等地的民政庶务。

    军服裁制作坊已经步入了正轨,这全凭着有着军器局的先进经验撑着,否则若是重新来过,只怕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戏法变出来。

    陈凯回到了南澳岛,如同是小尾巴一样的小厮凑到了他的身边,神神秘秘的说起了今天那位郑小姑娘已经在郑鸿逵的部将的护送下乘船离开了南澳岛。

    对此,陈凯斥责了小厮一句多管闲事,但是说过了之后,一股恍然若失的感觉袭来,却还是让他感到了一丝的不舒服。只不过,这份不舒服,却不仅仅来源于那个小丫头的不告而别,更重要的是,有的人走了,可有的人,大抵也用不了多久就该来了。

第八十章 乱象() 
闰三月十五,清广东提督李成栋宣布反正,广东、广西两省立刻便宣布易帜,改奉明廷永历帝为主。这等大喜之事,于永历朝廷而言,亦是经过了反复的打探和确认才敢解除疑虑。

    广东反正,李成栋的贺表、奏疏送抵行在南宁府,永历帝当即便册封了李成栋为广昌侯,佟养甲为襄平伯,升耿献忠为兵部尚书,而后者也派出了使者,迎请永历帝移跸广东的广州府,在这座华南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统筹全局,分遣诸君恢复江山社稷。

    然而,李成栋的提议在南宁的行在当即便遭到了包括大学士瞿式耜在内的大批文武官员的反对。究其原因,无非是唯恐朝廷迁至广州,在李成栋的老巢会遭到反正官员的操纵。但是李成栋盛意拳拳,永历帝也不可能始终窝在南宁府,总要东进以皇帝的威信来安抚和威慑反正的金声桓和李成栋,干脆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所在,肇庆府——那里是永历帝当年的登基之地,既处于广东地界,又不在李成栋的核心势力范围之内,总算是做到了两全其美,而且有理有据。

    六月初十,永历朝廷自南宁启程出发,李成栋派遣养子李元胤到梧州迎接圣驾。至八月初一,圣驾抵达肇庆府城,李成栋郊迎朝见,并在行宫中准备了一万两白银供永历帝赏赐之用。

    初见永历,李成栋可谓是激动万分,回到家中便与养子李元胤言及:“诚不出袁藩台所言,龙表酷似神祖,此诚上天庇佑之祥兆!”

    永历帝相貌不凡,颇有人君之相,让人望之而生敬畏之心。这是一件好事,起码他的颜值和气质给了部分臣子的忠诚度加了分。奈何,随着永历朝廷在肇庆府正式展开了运作,李成栋很快就发现,这个朝廷和他原本想象中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江西的金声桓在反正之初乃是遵奉隆武皇帝为主,但是很快就得知了隆武的死讯,便转而改奉永历帝为皇明正统。但是,金声桓在反正之时便已经自封为豫国公,永历朝廷原本是封其为昌国公,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了其人的豫国公爵位。

    金声桓举一省反正,李成栋造成的影响更为巨大,所以永历朝廷干脆也将李成栋的广昌侯晋升为惠国公,以免遭致其人不满。对此李成栋很是感激,对朝廷的政令便更加持尊重态度,甚至就连广东和广西两省的人事权利也进行了移交,全然不似金声恒以及其他军阀那般任用私人,称得上是一个忠心耿耿。

    然而,随着金声桓和李成栋被册封为国公,广西军阀陈邦傅便以护驾之功,要挟朝廷加封,而永历朝廷竟然真的同意了册封其为庆国公,这份至国家名器于不顾的行径,着实让他大跌眼镜。

    朝见过后,李成栋返回广州继续布置军务,没过几天,颇得永历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文安侯马吉翔便前来拜会,对李成栋言及:“上念贵标诸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