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放心,我等知道轻重。”

    货物运抵,自不能空车而返。这一夜,按道理送往福建的货物也该是准备妥当了。然而,局势不好,地面不靖,货物一时间没有凑齐,就只能让这支走私队伍继续停歇几日。

    接下来的两天,城里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两支走私队伍。城里多了这许多福建人,本地的官府和绿营便未免有些紧张。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道理还是通用于古今中外的,银子到位了,再者和三支走私队伍加一起不过百来人的规模,比之城内驻扎的两千绿营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担忧自然也就可以扔到了一边。

    货物在第三支走私队伍抵达后几个时辰便凑齐了,只可惜那时候城门还是到了时辰关闭,也就只能等到明日再行出发了。城门关闭,不等太阳真的没过了地平线,城内的宵禁就已经开始了。

    这座温州府城,乃是晋太宁年间修筑。据说,当时负责选址和设计的是晋代奇才郭璞,其人的设计理念颇为超前,登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因而建议跨山为城,并以倚江、负山、通水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原则进行城市布局。

    郭璞设计,使得温州府城哪怕仍旧是中古城墙的结构亦是颇为易守难攻。如北宋末年方腊起义,三个月而已便席卷睦、歙、杭、婺、衢、处六州之地,但是面对温州却是猛攻四十余日终不得破城。方腊如此,明时的嘉靖倭乱,倭寇屡犯沿海苏、浙、闽、广等省,攻陷许多城池。嘉靖四十三年,倭寇还攻入杭州,烧毁雷峰塔。而温州城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十一年间,共六次遭倭寇侵犯,但倭寇都未能攻入城内。

    这,正应了一千多年前郭璞卜城后说的那句话:“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

    温州城易守难攻,是有千年以降的明证。但饶是如此,此间温州城的戒备却仍是十分森严的,实在是因为温州城虽地势占优,但位于瓯江下游,距离出海口仅有数十里而已。而瓯江出海口那里,明军舰队盘踞的洞头群岛死死的卡住了温州湾,一如长江之崇明、宁波外海之舟山。

    占据此地的明军舰队指挥官恰恰正是当年在此盘踞的闽安侯周瑞。

    当年周家兄弟分道扬镳,就是在这温州三盘。但是这些年加入了郑氏集团,周瑞所部的实力反倒是比之前兄弟联手时还要强大良多。

    大号的福船、广船在侧,阴影笼罩在清军心头,而那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更是让他们瞪大了眼睛,口干舌燥。

    明军舰队在沿海游弋,掩护、勾连福建与台州、舟山之间的通路,更是时时袭扰府县。清军那支可怜巴巴的台州水师早就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温州沿海各处早已是不胜其扰。再兼着明军这几年势头正劲,内内外外的少不了抗清人士在地方上掣肘,当地清军虽说是在福建落入明军之手后不久就从一个两千人的协扩编成了一个三千人的镇,外加上一些扼守要冲的部队,但是面对明军的实际威胁却仍旧是显得战战兢兢。

    郑成功在福州誓师北伐至今,舟山和台州的明军只是偏师,战事规模不算太大,基本上都是集中爆发在衢州。于温州,大体如舟山和台州那般,甚至还有所不如。可是即便如此,本地仍旧是免不了受到波及。

    城防,清军把得森严。城内,宵禁制度厉行。城头上火把密密麻麻的,巡视的兵丁更是连绵不断,唯恐遭到明军的夜袭。

    往日如此,今日亦是如此。然而,当明军的炮火声响起,黑黝黝的,若非携带着那一尾火光,只怕是炮弹轰击在城墙之上,也一时间难以判断出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竟然会是来自于瓯江之上的明军战舰。

    “敌袭!”

    轰鸣、火光、震动,城墙上的清军便恍如是惊林之鸟一般,登时就是一阵骚乱。军官们,还算是颇有些经验的,连忙组织士卒防御——通报主将、县官,组织民夫,搬运守具,分配垛口、炮位,等等等等,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然而,明眼人却都能看得出来,明军突然出现在城外的瓯江之上,显然,清军这些年在那些江心洲上以及沿江设置的岗哨、堡垒不是被明军偷袭得手,就是被明军策反成功,否则明军战舰攻入瓯江,他们是决计不会像现在这样茫然不知的!

    这是处心积虑的袭击,势必是雷霆万钧。果不其然,明清两军抹黑对射没过太久的时间,城南的方向,远处火光星星点点,犹如是突现的江河一般,向着府城的方向流淌而来。

    到了这个份上,已经不需要再有半点儿怀疑了,守城的清军全面动员起来,县衙也催逼着小吏、里正们去组织民夫。于这浙南的昏暗夜色之中,温州城灯火通明,鸡飞狗跳,竟似乎比城外的动静还要响亮。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匆忙的准备着,明军也在以着当是急行军的速度赶到城下,并且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大量的部队,扛着一架架云梯直扑城墙。而此时,他们甚至就连重新整队列阵都没有来得及去做!

    明军如此亟不可待的攻城,实在是出乎了清军的意料。不过,有了先前炮击的“预警”,守军也有了相对多一些的时间来做出准备。从胜算上来说,明军水师和陆师的前后脱节已经影响到了突袭效果,甚至若非是暗夜之下,清军也不敢贸贸然的出城应战,只怕是当年刘文秀的那场常德惨败就会浮现于今。

    这样的前例,对于守将这样的经验丰富的武将而言,即便举不出几个例子,也是能够看得出明军此刻的操切的。只是,这样的夜色之下,他是决计不敢轻易出城的,唯恐遭到明军的伏击。更何况,远处的火光,似乎明军的数量已经不下于守军四五倍了,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

    “来人,严格监视城内动向,但凡有半点儿异动,宁杀错也不可放过!”

    有了江心洲和沿江的岗哨、堡寨的前例在,这位温州总兵单凭直觉也能感受到明军必然会向城内潜入细作,这让他不由得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以防万一,总兵官迅速的做好准备,以策万全。结果没过去太久,伴随着明清两军围绕着城墙的攻防战剧烈展开,城中距离县衙不算太远的一处客栈火光大起,并且迅速的向周边蔓延开来。

    “快,以最快速度镇压细作,无论男女,格杀勿论!”

    一声令下,早已做好准备的应变部队立刻出发。总兵官看着那支应变部队向着事发地快速急进的背影,心中稍安。只是没等他将头转回去,重新关注那喊杀声震天的攻城战,只觉得脖颈一凉,一把钢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你要背叛朝廷!”

    视线在刀身延伸,三尺而后,已及刀柄。那里,是颤颤巍巍的手臂死死握住钢刀,想来已然是满手大汗。而再往后看去,一张熟悉无比的面庞上写满了萎缩和愧疚。

    “大帅,末将是亲眼见过福建是怎么丢的。有国姓爷在,有陈抚军在,鞑子早晚是要被赶尽杀绝的。现在”

    “你竟敢背主忘恩?”

    总兵官的愤怒,激得那军官狠狠的咬了咬牙齿。下一秒,刀光一闪,那愤怒犹在的首级便脱离了身体的束缚。而这一幕,则更加成为了一个信号。城头上迅速响起了“城破了,明军已然入城”的喊声。顿时间,原本还在竭尽全力的与明军战斗,甚至占据地利优势的守军便在惊声尖叫中化鸟兽散。

    

第四十八章 挤压(四)() 
收复福建已有数年,战线虽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明军对浙江的渗透却早已开始了。

    此间,本就是福建往衢州、徽州的传统商路,本地商贾与郑氏集团合作二三十年了,比之清廷那野蛮的横征暴敛,前者显然是更加附和他们的价值观。当初陈凯游历江浙,就有借助郑氏集团在闽北、浙南的关系,如今亦是如此。而士绅方面,广东的咨议局,以及明廷的反攻势头也不免让一些人蠢蠢欲动。有了基层的支持、有了大义名分,再加上黄金白银铺路,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合适的机会罢了。

    城池一夜而下,除了知县大老爷找了个机会自挂了东南枝以外,其他的并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意外状况。

    郑成功在最快速度接到了水师右军提督周瑞和前提督黄廷的报告,温州府城一股而下,明军按照实现拟定的作战计划迅速展开,没有耽搁半点儿时间。

    温州一府,计有乐清、泰顺、平阳、瑞安、永嘉五县及盘石卫、金乡卫等一系列沿海备倭卫所。其地狭长,除泰顺县城外,县城、卫城、千户所城皆是沿海一字排开。明军突袭的府城,乃是位于这一字长蛇的中段,府城得手,便是将这一字长蛇拦腰截断,无论是北上连通台州,还是南下与福宁州接壤,皆是大为有利的。

    不过,明军志不在此,当黄廷的陆师抵定了府城,大军立刻启程,沿着瓯江溯流而上,只留下了少量的部队在周瑞的指挥下守卫府城兼着夺取各县。

    瓯江源于温州府接壤的处州府之龙泉、庆元二县间,流域几乎覆盖了浙南的这两个府。从温州府城溯流而上,百多里便是两府交界的青田县城,而后约莫只是再稍多个十几二十里地就是处州府城。

    醉翁亭记云:环滁皆山也。那个滁州位于后世的安徽,如今的南直隶。此间的处州,音同字不同,倒是皆山二字更胜一筹,整个府几乎都是山区、丘陵地势,已经不是“环”了,而是在在皆山。

    这里就是明军此番远袭的目标所在,因为这处州连接着衢州、金华、台州、温州以及闽北,只要拿下了温州和处州,明军在福建和台州的控制区就可以连成一体。而处州多山的地形,一如台州那里,清军的骑兵优势便难以展开,反倒是明军可以依托步兵和修建堡寨哨所步步蚕食和袭扰清军的控制区。

    处州向北,就是金衢盆地,不似仙霞关那里须得过了江山县那一关才能攻击衢州府城要害。这里,可以直插衢州东部的龙游县,衢州清军主力的粮草主要是由浙江运来的,龙游是必经之路,一旦为明军控制,清军势必要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这对于一支大军而言可以说是极其巨大的威胁。

    “黄廷应该快到处州府城了,那里一如温州,早已被渗透得千疮百孔了,当不会有什么意外。”

    仙霞关上,郑成功对照着报告,借助着烛火的光芒,手指在地图上就着战略走向缓缓划过,嘴角不由得撇过了一丝笑意。

    原本,他和陈凯在实力微弱的时候,总是考虑着避实就虚。后来实力渐大,便更倾向于诱敌以会战。只是不似当年一口气收复闽粤两省那般,是先期洞穿了闽省经济,以及有李定国的大军相助。现在,每一步都是要硬碰硬的打出去,甚至包括陈凯先前收复南赣的那一次大战都是如此。

    郑氏集团的强大已经使得清廷不得不加以重视,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而此番,郑成功也不打算直接硬碰硬的打穿浙东,那样太过行险。相较之下,他还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方法,先是在仙霞关吸引清军注意,而后迅速夺取温州和处州,进而威胁金衢盆地,逼迫清军进一步分兵来削弱其主力部队的实力,从而达成弱敌以强己的战略目的。

    为此准备多年,再兼着当下的全盘局势,对他而言已经是只可胜不可败的局面。待拿下了处州府,步步推进,总能等到济度犯错。而那时,就是一举恢复江浙的最佳时机!

    “断不可操之过急。”

    重新打量着地图上的战略态势变化,郑成功的脑海中却是通盘的布局。根据陈凯不断送来的情报,如今清廷是倾尽全力猛攻西南,西南能否扛住,郑成功是不得而知的。最坏的可能,西南速败,永历帝被杀、李定国降清,那么接下来东南就势必会成为清廷的下一个目标。

    但是在此之前,也同样是清廷在东南战场上最为虚弱的一段时间。所以,他一定要赶在清廷解决西南问题之前打开江浙的局面。时间,或许已经剩不下太多了,也许再有几个月就会听到西南的噩耗。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仍旧要压制住内心深处与急躁有关的一切。

    毕竟,一不小心,数年之功就会一朝丧尽!

    “还有竟成在,西南之事尚有可为。就算是云贵沦陷,他在广东也一定能够抵住虏师,为我争取足够的时间。”

    信任,有时是很非常不讲道理的。不过,陈凯与郑成功之间的信任是久经考验的。哪怕是现在已经不似最初时的那般亲密无间,但是在大事上,郑成功仍旧是相信陈凯的能力,甚至是到了迷信的地步。

    黄廷在袭取温州之后,迅速的对处州府展开攻势。很快的,青田以及处州府城相继为明军收复,黄廷率领部队继续攻取其余各县的同时也在向北逐步构建前进阵地,为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执行做好先期准备工作。

    挤压清军生存空间的战略持续进行,郑成功在收到收复处州府的军情后立刻给陈凯写信。互通有无是必要的,哪怕相隔万里亦是如此。

    信使立刻从仙霞关启程,而此时,陈凯则已经收到了郑成功的上一封书信,其中有一件事情倒是写得分明,说是叛将施福所部从建昌府、广信府一线消失了,好像是顺江向西去了。具体是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现在还不得而知。

    这个名字,陈凯险些都把他给忘了。此人在施琅叛逃失败后就叔承侄业,降了满清,后来在明军席卷福建的过程中率部转进,这两年一直是在江西东部配合只管辖几个关隘的福建提督杨名高守卫关隘以及协守建昌府、广信府等处。这突然间就消失了,而且是向西去了,陈凯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洪承畴将其调往长沙幕府。

    “施福是个水师将领,天赋点和陈豹、陈辉他们一样都加在海战上面了。这调往内陆,有什么意义?”

    看不懂,陈凯干脆也不去费脑子琢磨了。他,从来都是最清楚在当下什么才是他需要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