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只有进入到了能够让他们理解的范围内,才会更有希望达成这场交易。

    会场上,沉重的呼吸此起彼伏,陈凯则直接坐在了那台上唯一的一张太师椅上,俯视着台下的众生。他相信,在座的众人当然明白,所谓民选,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而已,陈凯真正要的是地方有力人士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凝聚基层的力量为其所用。

    从福州回来之后,陈凯就想得非常清楚,素来,他对广东和南赣地区的行政权来自于永历朝廷和郑氏集团,是广东巡抚和广东总制的差遣给予了他以权柄的合法性;而兵权方面,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郑氏集团。如今,他与郑氏集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这是源于他与郑成功之间的隔阂浮出水面,亦是未来终将爆发的那场郑氏集团继承战争。而一直以来,他与永历朝廷那边则从来都是保持着距离的,无论是朝廷对他,还是他对朝廷,皆是如此。

    这样一来,他的行政权和兵权便都成了水上漂萍,根本称不上稳固二字,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势必会存在着倾覆的风险。苗头,在南赣已经出现了,南赣天地会近来的报告非常不容乐观,他们在地方行政和军务上的影响力在持续走低,使得原本在收复南赣战争中出了大力,也理应获得更大影响的天地会受到了不必要的挫折。

    内部如斯,外部环境,洪承畴显然也已经看出了些什么,所以在大力解散互助会,想要把陈凯延伸到江西的藤蔓都清除掉。

    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想要翻盘,如果是郑成功或者李定国的话,自然该当是继续向清军控制区发动攻势,只要控制区扩大、实力增强,藩镇上下运作的空间就会扩大,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对于陈凯,这显然是不行的。

    之所以不行,现实问题是大战刚刚结束,尤其是早前还在背着广东、福建两省民生恢复的包袱,所以军粮军饷上是绝对无法很快发动的一轮的攻势的。况且,陈凯是文官,文官自有文官的生存法则,面对这样的处境,政治斗争是最直接的办法。

    只不过,陈凯从前听闻过一句话,说是玩弄权利的是政客,创造权力的才是政治家。他不认为他是个政客,也从来不觉得他自己是个政治家,但是比之他不擅长的政治斗争,制造一个的权利来源,掀翻整个棋盘,这显然更加符合他的作风!

    “这样的开始,有些太早了。原本的,我打算通过粤海商业同盟来培植其一个拥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业阶层,同时利用天地会来拉拢士绅和地方豪强。有了这条腿走路,再将这代议制度拿出来就可以确保我领先其他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很多步了。但是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不能尽快有所改变的话,那么很可能将会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心中如是想来,其实陈凯很清楚,在最开始决定打造天地会和粤海商业同盟的时候,他的想法更多的还是在于抗清的上面。

    明末危局,就他看来从政治上其实是有两个方向可以解决问题的要不,加强中央集权,凝聚力量碾碎满清;要不,分权于地方,向有明一朝发展起来的基层让渡权利,借此加强国家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从威权主义的官治国家到公权主义的绅治国家的过渡。而近代史上,绅治国家碾压官治国家以及蛮族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这就是体制的优越性。

    陈凯依稀记得,明亡的同期正是英国议会掀翻王权的时代,由式贵族、商人所组成的资产阶级议会击败了王权和旧式封建贵族,前者就是通过海洋贸易实现了原始积累,渐渐的拥有了与王权对抗的力量。

    现在,显然是有些太早了,原始积累才刚刚开始,这等揠苗助长的行为会否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他而言,陈凯相信是一定的。但是,现在也并非是单纯与王权对抗,阶级矛盾可以让位于民族矛盾,那么火中取栗,陈凯相信这就是最后的机会。

    话,已经说出了口,便不可能再收回。坐在此间,看着在座的那些心乱如麻的人们,陈凯反倒是空明良多。值此时,只见他长身而起,便向众人宣布散会,并且表示这仅仅是休会,并非是彻底结束,陈凯愿意给他们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之后,依旧是在这里,照着粤海商业同盟的办法,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咨议局,以及首批省议员的人选。

    众目睽睽之下,陈凯走下了点兵台,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马车那里走去。良久之后,稍稍从这份震撼中缓过劲儿来的与会人士们纷纷三五成群的离开此间,返回府城后再作商议。

    郭之奇的那个族弟心不在焉的走出了军营,大门外,他的那个堂弟早已等候多时,出言问及,只听的他回答以陈凯的主张多有漏洞,便向其问道:“想必,兄长方才已经将那陈凯驳得体无完肤了吧。”

    陈凯是先行离开的,这一点是堂弟亲眼看到的。此一番出言问及,其实他也并不敢肯定,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陈凯可是连他们的二哥郭之奇都十分挠头的人物,绝非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挫败的。

    果不其然,听得堂弟如是问及,那郭之奇的族弟抬起头来,说出的不伦不类,着实让其为之一惊。

    “陈凯确实是在胡言乱语,但是他的胡言乱语却已经说服了我。我想,咱们应该劝劝二哥趁早换一种思路了,否则只怕日后咱们郭家真的会被那陈凯嚼得什么都剩不下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雾尽花开(四)() 
下一次的会议定在三天之后,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有了这段时间作为缓冲,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也根本不够改变很多事情。

    回到了巡抚衙门,陈凯仍旧是上值、坐班、处置公务,仍旧是下值、回家、安享天伦,没有丝毫改变。对于外间的巨变也完全没有打算做任何的影响和干预,就好像这一切根本就与其无关似的。

    于外间的人们看来,确实如此。但郑惜缘乃是陈凯的枕边人,很多事情上陈凯并不瞒她,甚至还让她参与其间,所以她所看到的一切是其他人截然不同的。

    “夫君,他们,在串联?”

    “是的。”醉心于《史记》之中,陈凯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那些他已经反复看过多次的那些文字,对于郑惜缘那已经无法称之为是疑问的口吻亦是表示了肯定的态度:“抱团儿才能取暖,他们已经想明白了这里面的生存法则。”

    表面上一切如旧,但是通过广东巡抚衙门、通过广东贸易商社和粤海商业同盟,陈凯对于外界情况的了解只怕比那些当事人还要更加清楚。根据从各种渠道获知的消息汇总,当会议结束之后,他们便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讨,房间的灯光彻夜不熄。直到第二天一早,那些三五成群就开始了通过各自的关系去找寻其他与会人员。

    一时间,广州城的各大青楼、客栈、酒楼之内,讲籍贯、叙功名、论交情、摆码头,弄得是一个好不热闹,第一个受益者就是府城的高端餐饮业和娱乐业。

    之所以会如此,说到底还是在于规则二字。陈凯事先有言,说是这咨议局的议员席位乃是用粤海商业同盟的办法,也就是从他们这些与会者之中选出来的。陈凯这一次召集的大会覆盖了大半个广东的府县,与会人员具体有多少他们并不清楚,但看样子怎么也不会低于三百人的规模。可是问题在于,陈凯根本没有指出要选出多少人,所以他们就只能更加努力的进行串联,以便于将希望进一步扩大起来。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郑惜缘很清楚之所以会选择按照这样的生存法则行事,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他们已经决定上了陈凯的这条贼船。

    不想上船的也不是没有,但是这些能够受邀的都不是那等迂腐到家的家伙,见得旁人如此热切,一个从众心理就足够让他们的想法出现变化了,更别说是身边一定有人还在详加规劝。其实说到底,还是陈凯在邀请时专门进行了拣选,将那些潜在的死硬分子事先屏蔽了出去,现在就可以更加顺利了起来。

    计划看起来倒是很顺遂,但是郑惜缘却依旧免不了要为之忧虑。那一份忧虑,是早在陈凯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之前就存在的,饶是她比之旁人更要了解个中详情,但却依旧免不了的,哪怕是现在正在良性发展亦是如此。

    “夫君,妾身只怕这些人聚在一起,日后恐难以控制……”

    这样的想法,郑惜缘早就有了,早前并非没有暗示过,只是陈凯并不在意罢了。此间,眼看着那些地方有力人士们在相互串联,谋求席位,郑惜缘的担忧就更加深重,深重到了不得不付之于口的程度。

    对于一切事物的绝对掌控欲望,这不仅仅是欲豁难平那么简单,更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表现——皇帝地位至尊,高处不胜寒,出于对下克上的担忧和失去至尊位的恐惧就必然要谋求权利的集中。而郑惜缘如此,却是在于陈凯所行之事于她而言是纯粹的未知事物,无迹可寻。

    抬起头来,深知妻子为何如此的陈凯却是微微一笑,洋溢的自信便充斥于书房之中,仅仅以“大禹治水”这四个字就结束了此间的讨论。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再一次的来到会场,陈凯并没有如上一次那般迟到,因为已经用不着了。

    会场上,依旧上一次大会时的布置,就连座位都是上一次的数量,只有一个空座,在最后的一排。陈凯不知道离开的那人到底是谁,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此间在台上居高临下扫视一番,看到的无不是跃跃欲试。

    “潘多拉的盒子,要打开了。”

    立于点兵台上,陈凯只是做了简要的开场白便宣布进行对是否组建咨议局的投票。

    一如粤海商业同盟的那般样式,一张票上有三个选项——是、否和弃权,只要在上面相应的选项上花一个圈就足够了,也不需要写字,简单明了。发票的过程亦是有专门的人去做的,但是做出了决定,到了投票时陈凯则直接让与会的人士们直接到台子前端已经摆好的投票箱那里亲手将票投入其中。

    亲自去做与在唱票前过旁人一道手,对于直接参与其中的感觉会差上一重,而且多了一重换票的风险,所以陈凯干脆将这一制度进行了必要的完善。

    这样的流程对于粤海商业同盟的商贾、士绅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其他人有样学样的,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票就已经尽数投入到票箱之中了。接下来,便是唱票的工作,陈凯也不插手,直接让他们公推出一个人来负责唱票,结果下面居然推出了两个人,得到的拥护都相差无几,陈凯干脆便让他们二人每人负责一半的唱票工作,而他则直接坐在了椅子上,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潮州的儒生,年纪是与会人士中最长的,一辈子教书育人,教出过很多儒生,在当地很有几分威望;而那个衣着不俗的胖子则是顺德丝织工坊的大股东,投票制度的发明人,现在顺德的丝织行业不光是在快速的恢复着元气,同时也在向周边地区辐射,此人在广州本地的粤海商业同盟的会员中亦是说话很有分量的。”

    看过了那两个唱票人,陈凯的心里面也有了底。台下的与会人士以府为单位算起,最多的就是潮州和广州这两个府,因为这两地都是明军势力最根深蒂固的所在。而惠州府、韶州府、南雄府和肇庆府北部,这些地方则多是收复时间较短,影响力远远无法与这两处相比。倒是陈凯注意到了其实还有一人,只可惜是票数比之前者要差上一重,但也得到了琼州府那边大量人士的拥护。

    “不急,不急,现在是双雄会,等过段时间就该是三国演义了。”

    心中明了,陈凯的注意力就重新回到了唱票的那里。潮州的老儒生在年纪和社会地位上都要更高一重,所以那大股东便很自觉的推到了次席。此间,只见得那老儒生一张一张的掏出选票,大声喝出上面的内容,随后在举起手公示一番后便放在了案上相应的区域,用镇纸压好,以免被风吹乱。

    选票一张张的唱过,结果陈凯其实在看到这些与会人士时就已经能够预见到了。果不其然,等到那老儒生唱过了他负责的前一半选票,竟然真的是清一色的同意筹建咨议局,连张弃权票都没有。

    老儒生完成了使命,陈凯长身而起,拱手送那老儒生下了点兵台,那老者亦是无可挑剔的回了一礼才步履蹒跚的走下了下去。显然,刚才的唱票工作对于他这样的年纪而言已经是一项不轻松的工作了,尤其是还需要发出尽可能大的音量,以便于能够让更多的与会人士听到。

    接过了接力棒,大股东走到案前,向着陈凯、向着台下拱手一礼。随即,那结果不出预料的唱票工作在毫无悬念中完成了。当然,也并非是毫无悬念,起码陈凯还在等待着一张弃权票的到来,让他看到其他的一些声音,只可惜是未能达成罢了。

    “对于是否筹建广东咨议局的投票,与会三百六十二人,实到三百六十一人,按照有效程序,全票通过!”

    台下如滚雷般的掌声响起,陈凯宣布了这一结果之后便不再多言,注视着台下,直到掌声渐渐的开始退潮才继续将话说了下去。

    “咨议局确定成立,本官相信这在未来会是广东、大明,乃至是世界史上的一个永远被人们所铭记的决定,而做出了这些决定的就是在座的诸君。”又是一阵掌声响起,比之陈凯,他们显然更加兴奋,因为权力和利益唾手可得,现在就摆在他们的眼前:“接下来,将要进行下一轮的投票,选出第一批的广东咨议局议员。”

    这是他们等候良久的时刻,甚至在一些急脾气的家伙的眼里,方才的那个关于是否筹建广东咨议局的投票都是浪费时间的,这才是真正的戏肉。

    戏肉,按照新的投票方式进行——这一次只发给空白的选票,写上要选的人名讳,每人可以写三个,最后按照得票数来决定议员的资格——有些像是陈凯上学时选班委的流程,只是照着他看来,这一次大概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