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场的众人听到此话亦是心有戚戚,因为他们很清楚,清军在湖广的八旗军,就满洲八旗而言主要是来自于正红旗、两蓝旗和两白旗,这些部队分别对应着正蓝旗固山额真阿尔津、镶蓝旗固山额真蓝拜、正红旗固山额真济席哈和出身两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其他各旗还都跟着各自的主子镇守湖广,这一次带来的自然都是两白旗的人马,尤其是冲在最前面的那几个牛录可都是苏克萨哈所在的正白旗的牛录,一战下来基本上都被明军砍成了碎块了,这叫他如何能不心痛欲死。

    仔细算了算,一个牛录是三百战兵,这一次带来了八个牛录,也就是两千四百余满洲武士,现在逃入城的就只有一千出个头儿,伤亡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率先攻入明军的结合部,满洲八旗较之绿营在忍受伤亡的能力上也要更胜一筹,但是这勇猛二字,在铁人军面前却反倒是成了伤亡比例更大的最直接原因。这里面,当场战死的数量便颇为不小,受伤的估摸着反倒是要少之又少,大概是因为铁人军的杀伤力之下已经没有了受伤的概念了。城外的溃兵里应该也还很有些幸存者,但是明军丝毫没有退兵的意思,清军也没办法将那些流落城外的清军放进来,就只能这么干看着。

    处于对满洲八旗战斗力的骄傲,苏克萨哈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带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来。如此,伤亡便势必皆由满洲八旗一家承担下来,这对于只有万余旗丁的两白旗而言可谓是伤筋动骨般的损失。

    八旗是清廷的根基,现在兵员的损失还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野地浪战,满洲武士竟然被只有他们几分之一规模的明军一举击溃,伤亡过半。如此,当置八旗军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于何地?

    满清能够以小族临大国,统治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度,首先凭的就是八旗军的威名。凭借着那一句“满万不可敌”,满洲八旗可以震慑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同时整个八旗军更可以震慑住绿营,依靠绿营在各地驻防来镇压抗清运动。

    这是一环套着一环的,可是此间损兵折将的却是满洲八旗,这无疑是比尼堪授首还要令人震撼的事情。因为,尼堪的死还可以说是轻敌冒进而中伏身亡,可他的失败却是堂堂正正的被明军击败的,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辩驳的空间!

    此时此刻,苏克萨哈已经顾不上什么城池守御之类的小事儿了,满脑子都是这些八旗军的伤亡。然而,残破无地的当下,不光是这些八旗军灰心丧胆,甚至就连远处的那些绿营兵看向八旗军的目光也越加的复杂了起来。

    这一战,说到底是绿营硬扛着明军的攻击为八旗军的中央突破争取时间和空间,他们在牵制对手的任务上完成得很好,可谓是无可挑剔。岂料,原本被寄予了厚望的满洲八旗在没有进入战场后多久就被明军一举击破了,就连溃败也是八旗军先行爆出来的,哪怕有初入战阵时的突破,但是那虎头蛇尾也实在是让人跌破了眼镜。

    不过,绿营那边的混乱远在八旗军之上,守城的那些部队在战战兢兢的守卫着城墙,浑身颤抖的眺望着明军在城外吃午饭。而那些出战的各镇,被杀死在战场上的数量肯定比八旗军要多,但是比例上却是大有不如。可问题在于,八旗军是人人有战马,所以一旦兵败,能够逃到阵后的都上马跑了,可是绿营兵那边步兵就是纯粹的步兵,现在城外的那些溃兵基本上都是各镇的绿营,这使得城内的各镇无不是处于一个损兵折将严重化的状态。

    放城外的溃兵入城,他们是决计不敢的,可是手里的本钱就剩下那么多了,明军是挟大胜之威抵近城下,陈凯看样子也是不打算就此撤兵的。攻城战势必将会在接下来爆发,就凭着这些所剩无几,他们又当如何守住这座城池?

    忙乱之中,胡有升们还在抓紧一切时间搜罗残兵,恢复建制,倒是与苏克萨哈同来的刘光弼和齐升二人却凑在了一起,看了看视线所及的八旗军和绿营兵们的现状,只是一个对视就将彼此的心意看得个通透了。

    然而,二人不光是客军,更重要的他们还并非是援军的主帅,此间有心,也只得去寻苏克萨哈,须得有个个高儿的顶住将要塌下来的天,他们才能在间隙中继续苟活。

    硬着头皮的寻了过去,结果苏克萨哈正愁着没有撒气的地方,一顿皮鞭就将他们打得是一个满地乱爬。绿营兵们见得此景更是越加复杂,很快的,这些就传到了胡有升的耳朵里,听得此事,这位为满清镇守南赣地区多年的绿营名将亦只是苦笑了一番,连句话都说出来。

    清军惨败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城池尚且控制在清军的手里面,城内的巡抚衙门和府县衙门的官吏们也依旧在竭尽全力的为守军提供食物、守具和民夫等相关的补充,就连那些百姓们也不敢造次,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这城池明军到底攻不攻的进来。

    被迫屈服,不代表城内不会人心惶惶,官吏、绿营、士绅、百姓,城内的一应人等,甚至就连猫狗老鼠都显得颇为不安,仿佛是预感到了大难将至似的。

    城外的明军在吃午饭,城内的清军很快也拿到了官府为他们准备的饭食。只不过,到了这样的时候,有的清军是甩开了腮帮子,有的则一口都吃不下去,完全是两个极端。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城外的明军用过了午饭,城头上的观察哨一阵惊呼,胡有升等将连忙奔上城头,所见者却是明军的红夷炮队又一次出现在了城外。

    “合着,这功夫陈凯是调他的红夷炮队去了!”

    面对这等利器,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办法。如此,倒是把他们后悔的空间给挤压了个干净,省了这份心思下来,可问题在于,现在城墙已经是有着多处裂痕了,只怕这城墙很难在接下来的炮击之下撑住多久了。

    没过多久,炮击如期响起,开战前已经轰了几天了,各个炮组对于瞄准的把控基本上都可以用驾轻就熟来形容了。倒是这一次,他们是难得的距离城墙近了一次,而非是在大老远的地方开炮,以避免遭到清军的袭击,实在是一个明目张胆。

    距离更近了,目标自然也就更容易射中了。不需要什么试射,只待号炮声响起,明军的炮组依次开炮,那些沉重的炮弹就在城墙上打开了花,飞溅起的砖石、土块将成为那些倒尸似的清军溃兵打得是一个狼狈不堪。

    脚下的震动传来,胡有升只觉得不同寻常,暗道不妙,连忙奔下了城墙。这时候,他已经顾不得什么皮鞭了,连忙找到苏克萨哈。所幸这时候苏克萨哈的火气也已经撒了不少了,刘光弼和齐升也早已没了踪影,听得了胡有升的汇报,很快就分析出了当下的情状,并且对其人的看法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守军的主帅与援军的主帅达成了默契,双方立刻就行动了起来。苏克萨哈的八旗军、刘光弼的江西提标、齐升的九江镇标,以及胡有升挑选过的一些较为精锐的部队开始悄无声息的向城内转进。只可惜,他们刚刚走了没有一会儿的功夫,第三轮的射击的同时,南门附近的一片城墙轰然倒塌,飞溅的砖石、土块这一次已经不分城内城外的清军,将左近的一切都打得是一个面目全非。

    烟尘升腾,明军的欢呼声再度响起。胡有升转过头望去,已然明白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连忙带着亲兵赶去控制码头。片刻之后,苏克萨哈的八旗军也匆匆赶到了码头,这时候能够逃来的绿营也到此了不少,八旗军反倒是成为了少数。

    “让开,都让开,让八旗军先走!”

    胡有升指挥着本部兵马为苏克萨哈开路,换来的更多的是绿营兵们的愤怒。而此时,喊杀声似乎是已经进入到城内了,明军攻入城中,死亡的威胁临头,这时候他们也顾不上什么旁的什么了,尖叫着一股脑儿的往各条船上冲了过去,城外的下饺子场面在码头上便再度上演……

    明军攻入城池,首先俘获的就是那些城外的溃兵,在恐惧和饥饿的交织之下,他们对于投降是最没有心理负担的,反倒是视作为一种解脱。唯独是那些流落城外的八旗军们反倒是一些异类,可却也很快就淹没在了绿营溃兵们的海洋之中——把这些家伙当做送给明军的投名状,这可比干巴巴的投降活命的机会更大。

    各镇按部就班的涌入赣州府城,按照计划镇压清军的抵抗、控制各处要点,捷报不断的送回到陈凯那里,大局已定这四个字渐渐的在他的脑海中生成。接下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直捣南昌,还是回师粤北,先把满清在长江以南的那根定海神针给拔了。陈凯觉得,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选择的权利已经在他的手上了!

第九十三章 落子无悔(八)() 
    南赣地区连接数省之地,同时也是重兵驻防赖以协防各省的军事要地。赣州府城是南赣地区的心脏,就像是广州之于广东、福州之于福建那般。

    明军早前的一系列攻势,从东和南两个方向向赣州府城合围,外围的汀州府、南雄府、南安府皆已落入明军的掌控之中,如今赣州府城即下,整个南赣地区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郴州府尚在清廷之手,仅此而已。

    那里的战略意义远远低于南昌,陈凯也没有如刘文秀在保宁之战中表现出的那等强迫症,此间一旦拿下了赣州府城,接下来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是在南昌和洪承畴之间二选其一。

    “如果,两个我都想要的话呢?”

    深夜,赣州府城已然抵定了下来,明军完成了对城内清军余孽的清剿工作,官员们逃亡的同时,本地的吏员们也毫不犹豫的改换了门庭,将张榜安民的工作做得是一个尽心竭力,唯恐会惹得陈凯不悦,叫那些甲士将他们砍成一地的碎块儿。

    出于对力量的畏惧使得他们已经没有那个脑容量去思考他们配不配脏了铁人军的斩马刀,不过瞅着他们当下的卖力劲儿,谁也不会拿这个嘲笑他们,就像是他们也不会把这份担忧付诸于口是一样的。

    一战功成,此间明军在赣州已经是一个大势所趋。这其中,自不乏赣州天地会的上下运作,使得明军西进、北上两个集团的两万余战兵,外加上大量的辅兵对于粮草的需求,即便是需要穿越闽西的山峦、需要面临清军干扰粤北航运、需要千里馈粮的多重困境,凭借着互助会的仓储也可以实现有效的补充,而非是陷入那等“士不可一日再食”的窘困。

    “互助会提供的粮草、民夫,这些日后都会在减免税赋、徭役上进行补贴,本官是不会让义民吃亏的。”

    “先生的训示,学生自当传达下去,好叫赣州士绅、百姓知晓,哪边儿才是真正可以值得依靠、信赖的。”

    天地会的成员还在各县为战事的后勤工作忙碌,随军的陶潜陈凯在返回赣州前线时已经见过了,到了现在,赣州府城抵定,很多事情就可以摊在明面儿上说了。当然,天地会的存在陈凯还是打算战事告一段落之后专门与郑成功面谈,因为这里面很多东西是光凭着书信文字很难说得清楚的。

    依旧是在打着官腔儿,不过黄山那边倒也知道,陈凯培训了一批江西士绅回到家乡潜伏,并积蓄力量,陶潜就是其中的一个。而这些人也在发展其他志同道合的人物,这一次的战事就产生了极大的裨益。

    谈过了这些,陈凯又谈及了一些其他的事项。现在已经不是此前了,赣州府收复,这里便不再是清廷的控制区,潜伏工作完毕,下一阶段的工作就转变为协助本地官府恢复民生,积蓄更大的力量之类的事项。这些工作,比之潜伏、爆发要更加安全,但是忙碌却更胜一筹。

    “那些义士,本官在与国姓会面之后自会酌情安排。”

    封官许愿,黄山早前就已经做过了。不过,其他的士绅还好,天地会的会员对此其实大多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因为这些陈凯早前都有暗示过,暗示收复失地之后他们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为国为民什么的。天地会自身有组织,也有了一些基础的信仰,比如反清复明,再加上陈凯自身的威望,尤其是这一战之后,斩杀上千满洲八旗的赫赫战功,天地会的会员们自然是更加坚定了在这一组织内发展,就着组织必将越做越强的东风下,在达成会社阶段性目的的同时,实现一些个人的愿景。

    陈凯从来都是认为私心并不可怕,只要善加引导,上可以有益于国家民族,下也可以对组织个人有所裨益。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岳飞、文天祥,都是海瑞、戚继光。

    安抚了赣州天地会的人员,陈凯便可以稳定了这片地区的士民之心。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接下来就可以将战争进行下去。起码,他是没有打算那么轻易结束这场战事的,尤其是在李定国护驾进入云南的这个当口,他就势必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原本的择一而为之很快就在这大胜的群情激昂之中变成了两路并举,陈凯决定以黄山统帅右提督左右镇、援剿中镇、援剿前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骁骑镇,及原本隶属于北上集团的后劲镇和铁骑镇这九镇兵马北上,经吉安府往南昌府。同时,以柯宸枢率领左提督左右镇和后冲镇这三镇兵马,汇合英德县的护卫左镇、中权镇、骠骑镇、广东抚标和马宝、王翰的部队一同南下与洪承畴决战。

    如此一来,北上集团得到兵力上的强化,乘胜而上,力争席卷江西一省。而南下的部队虽少,但是洪承畴的经标本就是深入明军腹地,柯宸枢除了汇合英德县的部队外,还可以广州、三水、清远三地的援剿后镇、护卫中镇和前冲镇。哪怕仅仅汇合英德县的部队,对于洪承畴也可以实现兵力上的优势。更何况,陈凯更是将名为广东抚标直属营乙队的铁人军进行了归建,正是要让洪承畴好好喝上这一壶把苏克萨哈灌得险些呕出二两鲜血的烈酒。

    从夺取汀州府、南雄府开始,到合攻赣州,明军基本上就没有停下过脚步。大战过后,军士疲敝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