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的守军就很有自知之明的开城投降了。

    收复城池,没有对城池造成什么破坏,这对现在的守卫者黄兴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可问题在于,广东这一年来始终在休养生息,城墙修缮的投入非常有限不说,还都集中在了那些被明军破坏过的城池,比如新会、比如广州,最起码不能放任着那么大的豁口摆在明面儿上吧。英德县城没有受损,但这半年来也没有任何修缮和增筑,还是原来的模样,除了旗帜便了颜色以外,就再没有什么区别的了。

    接到军情,黄兴就在抓紧一切时间将城外的百姓搜罗入城,同时组织民夫修缮城垣,准备守具,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等到王翰的部队赶到,约莫也就五百来人的样子,黄兴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让人打开县城的武库,将暂时存放在此,准备发运北上的军服和武器拿出来用以装备这支友军——他是个明白人,现在装备了友军,打仗时起码还能多一份助力,可若是敝帚自珍的话,城池破了,这些东西就都要便宜洪承畴不说,他还要面临被摘了脑袋的军法的可能。

    王翰的部队欢天喜地的换了新军服和武器,管武库的军需官无可奈何的同时,也约莫听到了一些声音,根本不加任何掩饰。

    “大帅真没说错,到这英德县城来协守,立刻就能换上新军服和武器。瞧瞧这面料、这针脚,穿身上可比咱那身儿要舒服多了。还有这武器,锃光发亮的,这刃口磨的,还不得吹毛断发的,真好。”

    “是啊,等守住了城池,日后抚军老大人论功行赏,咱们也就是正式的官军了。每个月一两五钱的折色、一石的本色,想娶媳妇就全凭这一遭了。”

    “……”

    丐帮鸟枪换炮,也没人真的有心思听这些短见。多了五百兵,对于只有两千战兵的黄兴而言其实也没有多出去太多,实在是因为他要面对的对手的强大是超越其多倍的。于今,无非是将压力从五倍缩减到了四倍,依旧是一个碾压性的优势。

    清军在连州稍作准备,大军便沿着湟水而下。英德县城这边同样是抓紧了一切时间准备,为此黄兴更是连日来的殚精竭虑,若非是唯恐顶着一对熊猫眼儿会影响到部下们的士气,没准儿连觉他都不打算睡了。

    顺流而下,清军的速度非常之迅速。时间在一分一秒的度过,可是黄兴也深知,他的告急虽说是发出去多日了,可是正要做出反应,却也远远不可能比清军更快,尤其是远在赣州的陈凯那边。归根到底,他能够依靠的只有他自己,最多算上韶州府城和清远县的援军,仅此而已。

    很快,清军的前锋进抵近到了英德县城外。明军为此关闭了城池,做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所幸的是,赶在清军控制湟水汇入北江的洸口前夕,另一支明军援军抵达,总算是将这个压力压缩到了两倍于己。

    “安定伯来的正是时候,鞑子马上就到了。探马冒死截获的消息,说是这一次领兵的正是洪承畴的那老贼!”

    马宝的三千本部兵马,这些部队大半是他在连州三县抗清时的部队,更加深远的甚至还能追溯到他作为闯军的时候。这些将士比之王翰的部队在战斗力上肯定是更加能够依靠的,是故黄兴见得此人来援,自免不了心生喜悦。只是,喜悦的同时,担忧也是存在的——倒不是担心马宝这个曾经的闯军在面对曾在北地杀得尸山血海的洪屠夫时会吓破了胆,更加担心的还是指挥权的问题。

    “对了,周帅呢?”

    论爵位,马宝是安定伯,是伯爵,而黄兴则根本没有爵位;论兵力,马宝的援军比他和王翰加一起都多。假使马宝想要攫取这英德县城的指挥大全的话,黄兴最好的选择还是拱手相让,否则明军自家内讧,这城池就更守不了了。

    此间,黄兴出言问及周全斌,马宝亦是明白其意。稍作解释,便一笔带过了。至此,黄兴闻知周全斌暂且不会来援,而是要留在清远县城防范清军可能的袭击,他咬了咬牙,旋即便对马宝言道:“守城三部,以安定伯的军力最为雄厚。请安定伯主持防务,末将自当听命。”

    说起来,黄兴是不会愿意将指挥权拱手相让的。但是为了避免产生龌龊,妨碍了战守大局,他还是把这话说出了口。此间,倒是马宝显得颇为诧异,旋即上前拱手一礼,却是断然否决了黄兴的建议。

    “黄帅奉命镇守此城,对于城池的守御事项肯定比我马宝更清楚。指挥,还是以黄帅为主,我等援兵听命即是。”说到此处,马宝和黄兴对视,旋即便是坦然一笑:“咱们的任务是守住了城池,但想要退敌,还是要看抚军老大人那边。”

    英德县城之内,三个明白人共同担负起了城守的事务。与此同时,备受他们期待的陈凯在潭北镇大营那里唾口大骂过了那一句之后,亦是飞快的就做出了决定。

    “有好日子没好过,洪承畴既然想逼我退兵,甚至想用赣州这个乌龟壳来拖死我,那么我陈凯就偏偏不让他如意。赣州的攻势不变,北上集团依旧由柯帅负责指挥,继续向赣州府城推进。明日一早,广东抚标及骠骑镇随本官南下,迎战洪承畴!”

第七十九章 英德(上)() 
    永历十年正月二十四,广东韶州府英德县。

    县城左近的村镇已经被明军清空了,起初,黄兴是准备将这些百姓们收敛回城,用以充当民夫,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奈何,随后他很快却发现入城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就干脆将这些百姓又送往滃溪上游的翁源县地界。

    转移人口、搜罗物资、破坏官道和码头、填埋水井,坚壁清野的工作黄兴从一旦得到消息就立刻开始做了起来。只可惜,大战在即,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城池的加固,以及城守设施的修缮和新立就更是让他挠头不已。等到清军迅速赶来,探马已经逼近城池的时候,这些工作依旧没有能够来得及做完。

    城墙的加固还在继续,但是时间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清军大举南下,是借助于湟水的水道,唯独是万余大军,连州和沿途的阳山实在凑不出太多的船只来,才会导致大军临城的时间推移到了今时今日。

    洪承畴是临时起意,更是随机应变,就像是陈凯在广西空虚的情况下逆向思维,不去救援广西,反倒是集中优势力量猛攻洪承畴所必守的南赣地区一样,洪承畴也同样选择了经连州三县进取北江水道这条生命线的重要节点英德县。但是于连州三县的清廷官吏、地方势力而言,就全然是措手不及,一如即将面临围城之困的黄兴那般。

    游骑出没,马宝赶在洪承畴的大军抵达洸口前总算是抢先一步进了城。不过,抢先的也仅仅是一步罢了。

    英德县城内的三将迅速的明确了战守权责,清军那边也很快就抵近城下。洸口,位于英德县城稍下游一些,清军是顺流而下,直薄城南。如此,英德县城与北江下游的清远、三水、广州等处的联络就立刻被清军横加阻断。除非,绕一道圈子,走翁源县而抵,或许还有些许联络上的可能。

    清军一旦抵达,当即便围困了城南和城西。东面是毗邻浈水,如此一来,依旧是围三缺一,只是并不似那么结结实实罢了。

    大军临城,洪承畴的大旗很快就在城西露了面儿,于那万军之中亦是颇为乍眼。那面绣着大大的洪字的旗帜迎风招展,昭示着旗帜主人的身份和过往。

    站在城头上,福建人黄兴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哪怕陕西人马宝是崇祯十六年才加入大顺军的,并没有真正与那洪屠夫对战过,但是多年来在大顺军、在李成栋的麾下,洪承畴的赫赫声威却是最没少听过的。此间,反倒是实力最为弱小的广东人王翰似乎受到的影响还更小一些,亦不知是无知者无畏,还是他对于北面必将赶回来的另一位以多智、善战著称的文官有着更大的信心。

    “抚军老大人不日即返,守住城池,人人有赏!”

    振奋士气的手段使出来,却总显得是有几分的心虚在里面。值此时,清军的煌煌大阵之中,一骑快马飞奔而至,大声呼喝着劝降的词句,其趾高气昂,半年前同样是在这英德城下勒令守城清军投降的明军骑士哪怕是有着陈凯那样嚣张的质问加持,也只得是落了一个甘拜下风。

    劝降的喝令居高临下的蔑视过了一番,城头上无有半点儿反应,那清军骑士一夹马腹,同时轻勒缰绳,胯下的战马便踏着轻巧的步子调转了一个方向,而那清军骑士更是轻扭狼腰,便换了另一侧的身子重新面向那英德县城。

    就好像是仪式似的,战马调过了头便重新站定,骑士便再一次将那些劝降的嚣张话语以着更加居高临下的气势扫向城头的明军。

    英德县城初建时高一丈三尺,约莫是四米三的样子。崇祯十一年,知县吴永澄重修城池,顺势对其进行了加高,如今已是五米开外。算上城头的明军的身高,声如耳膜的高度便已有六七米的样子了,奈何在那清军的嚣张气焰之下,竟好像骑在战马上约莫只有两米的并非是城外的骑士,反倒是这些城头上的守军,不仰望不足以直面对手的庞大气场。

    “放箭!”

    这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无计可施。黄兴一挥手,便有一队弓箭手瞄准了那清军骑士便是一阵劲射。

    然而,气势并非是气球,这样的箭雨是断没有将其扎破的可能。城下的清军骑士见此情状,顺理成章的拔出了佩刀,身子一动不动,也未有急着出手,仅仅是轻拨了几下,将对其人和胯下战马存在威胁的箭矢一一打落。在箭雨过后,大骂戟指,旋即,便策马狂笑而返。

    任由清军如此张狂,竟未能伤其半分,城头上的马宝早已是咬碎了那一口钢牙。原本,他自持是伯爵、大帅,没必要亲自与那清军作难,让下面的将士打发了即可。哪知道会是如此,此间更是后悔于未能开城策马独战,将其格毙城下,以弱清军气势。

    清军骑士的英武当即引得城外清军大战的一片欢呼,马宝无可奈何,只得按照既定的城守权责行事。而此时,明军的态度已然明确,清军那边也不再作等待,大军缓缓而前,但却并没有太多的火炮,而诸如望台、冲车、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却是不少,看样子似乎是打一场纯粹的冷兵器依附攻城似的。

    城头上,马宝是打老了仗的,黄兴这边在福建、在广东也不是没有见识过类似的场面。清军如斯,无非是午后已过,一下午的时间未必能够一战定胜负。外加上城外的梅花桩,黄兴是没少下功夫的,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外,来个密集恐惧症的在城头上俯视,没准儿都会被逼个病发出来。

    果不其然,清军的大阵在明军的火炮射程外就停了下来。这个距离,已然进入了一里的范围之内,显然清军对于英德县的城守状况,尤其是火炮的口径有着准确的了解。

    这无不是得益于长沙幕府这半年来的情报搜集工作。当然,关注的也不仅仅是这么一座英德县城,甚至可以说其关注度不过是广州城的几十分之一罢了,但却依旧能够让清军在正式发起进攻前拥有一个充足的情报基础,为运筹和作战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大军抵近到合适的距离便停了下来,并非是重新整顿阵型,却是真的停了下来。几乎是同时,清军的旗帜挥舞,阵后的一队队辅兵越众而出,手持着斧头、锤子之类的工具,外加上一些大号的盾牌,先是缓步前行,随后便有节奏的奔跑了起来,一直冲到了最前方的梅花桩处才停了下来,紧接着便直接挥舞斧头开始砍伐梅花桩,丝毫没有拿城头上虎视眈眈的明军射手当回事。

    梅花桩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阻挡攻城器械靠近、拖延攻击一方推进至城墙的速度,更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对攻击者造成杀伤,以打击对手的士气。梅花桩俱在明军射手的射程之内,此间清军辅兵开始砍伐梅花桩,城头的明军只待一声令下,箭矢便如暴雨般从城头落下,比之刚才狙杀那骑士之时,数量不知道多出去多少。

    暴雨急速而至,杀伤不可避免。然而,清军这边虽说都只是辅兵,但却显得配合默契,一队队的辅兵抵近梅花桩,分散开来,以三人为一组,一人持盾在前,一人持斧从梅花桩的底端劈砍,待砍出了豁口,那拎着木锤的辅兵便抡圆了锤子,直接将梅花桩顺着豁口砸开。

    清军没打算把梅花桩连根拔起,他们只要将露出地面的部分砍断,甚至只要不妨碍攻城器械的行径即可。

    不同的队伍,人数、组合皆有不同,但却无不是有盾牌手在前掩护后面的辅兵清理梅花桩。这些清军配合起来一看就不是那种临时凑在一起的,其默契丝毫不下于真正的战兵。其区别,无非就是战兵的默契配合是为了杀人,而他们则是为了清理梅花桩。但是,只要有可能,任何人看到当前的这一幕都不会怀疑这些辅兵一旦杀起人来其配合上会真的差到哪去。

    城头上,黄兴他们便是如是想来,额头上的冷汗更是多了一重。先前几次传回来的情报,以及眼下城外清军的旗号,西南经标上万的大军已经分明摆在了这里。这样的兵力,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压力极其巨大了。可是现在看来,就连这些辅兵的素质都到了这样的份上,那些战兵的战斗力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这个距离,虽在射程,但是精准度和力量上能够对拥有盾牌手的清军辅兵造成的威胁实在是微乎其微。眼见于此,黄兴也不打算继续浪费箭矢了,便让那些射手停了下来。如此,一直到了清军辅兵清理完成了近半的梅花桩,甚至换了另一批的辅兵上来射击才重新展开。

    角度不同了,清军想要为三四个人提供遮掩就显得力所不及了。一根根的利箭射出,不时的便有清军的辅兵中箭倒地。有的,发出了痛苦的尖叫,随即又设法站了起来,继续着他们的工作;有的,哀嚎声从倒在地上的身躯中发出,显然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更有的则干脆一声没吭就直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