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位于汀州府的,他们的对手与陈凯这一次的对手是同一拨人,所以陈凯干脆向郑成功要了黄山所部助战,才有了两路的合围。

    其实,比之黄山,陈凯更加倾向于邀郑成功入赣,二人配合多年,默契比之黄山要强上太多。但是现阶段于郑成功而言,他还是更加倾向于浙江战场,这确有几分被逼无奈,因为济度的八旗军在侧、因为郑氏集团的水师优势越是深入内陆就越是受限,更因为浙江距离南京更近,而那里是当下长江以南最重要的一座城池,足以彻底改变天下大势的所在!

    “南京啊南京,不知道此生会否有幸见得郑成功浮海万里直取南京的壮举。”

    骑在马上,陈凯如是想来。于两侧,崆峒山的山峰掠过,赶回北上集团的大营路途也在不断的缩短。

    这里,本不是明军熟悉的所在,尤其是比之南赣那群地头蛇,就更是如此了。所幸,天地会在南安的会员提供了向导,那些潜藏于山峦之中的捷径只有真正的本地人才有可能知晓,比之他们,南赣的地头蛇们也不过是群两眼一抹黑的外乡人罢了。

    只可惜,这样的优势到了战略的层面,于赣州府城的那一处易守难攻,实在是难以转换为地理上的优势,甚至连均势都做不到。这是陈凯早前就有所预料的,于地利,到了这般就却是会转到清军的手里,而他手中牢牢握着的也只有一个人和,还是凭天地会多年经营而成的。至于天时,双方不过是五五之数。

    对抗地利的劣势,陈凯的稳扎稳打不仅限于黄山的西进集团,柯宸枢的北上集团亦是如此。如今,北上集团已经越过了潭东镇,在由南向北的推进,一个一个的拔掉南赣清军的外围钉子,一如推进至江口镇的西进集团那般。

    赶回潭东镇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郑氏集团的明军突出一个军法森严,即便是陈凯在这样的夜里也是经过了层层的盘查才回到了中军大帐,而扈从的骑兵则被安置在了一处专门的营寨里,巡哨的明军对那里会多加关照,以免真的混进来什么细作之类的东西。

    回到中军大帐,柯宸枢还在地图前规划明日的作战,这些都是要在明日一早的军议时分派任务的,各镇也会按照柯宸枢的部署继续向赣州府城推进。

    步入大帐,柯宸枢那边还在聚精会神于地图。陈凯走到近前,侧着脑袋看了片刻,后者才反应过来,继而向陈凯问及了黄山那边的状况。

    “黄山那里比咱们这边儿的日子好过多了,不过想要有进展,也须得慢慢来,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相交多年,陈凯与柯宸枢之间的关系,黄山自是不能相比。陈凯侃侃而谈,将黄山那边的情况一一说明,随后又提及了他的相关布置,与出发前知会柯宸枢的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番话说过了,柯宸枢却显得有些沉默,随后从案上拿起了一份后方送来的报告,郑重其事的交在了陈凯的手上。

    “这是竟成你回来前不到一个时辰送到的,事关紧急,我便拆开看过了。”

    蜡封已经不见了,陈凯接过信,看了看柯宸枢的神色,不由得是疑窦丛生。不过,此时他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下来,将信封的口子打开,抽出信瓤,内里只有薄薄的一张纸而已,透过光,从背后看去似乎文字也没有多少。但是,能够让柯宸枢这么个为郑成功评价为“沉毅有谋”的帅才如斯,想来也不会是什么轻描淡写。

    左手捏住信瓤的下端,右手轻轻的将其展开,内里的文字不多,约莫二十来个而已,便尽入陈凯的眼底。只不过,这两行半的文字当中,单单是字迹就尽显仓皇二字,陈凯看罢过后,脸色不由得一沉,随即便骂出了口来。

    “妈的,这老汉奸还真跟我想一块儿去了!”

    ………………

    重重的将军情拍在案上,洪承畴的愤怒惊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噤若寒蝉。在清军席卷平乐府的当下,这一份却绝计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甚至可以用大大的噩耗来形容,否则洪承畴是断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的!

    沉重的粗气,伴随着咳嗽声在大堂上响起,原本振奋昂扬的气氛荡然无存,有的只是洪承畴的怒火以及那些试图躲避着怒火的弱小生物。

    “经略……”

    洪承畴的身后,张大元一如既往的站在那里,注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而那王辅臣则已经凑到洪承畴那里,服侍在侧。良久之后,洪承畴抬起了手,示意王辅臣退下,他则重新坐在了太师椅上,再抬起头来,平日里的那个冷酷威严的洪屠夫就又回来了,仿佛刚才的那一幕并没有发生过似的。

    “汀州府城沦陷,海寇亲统大军已经攻入了赣州府地界。另外,逆贼陈凯也在陈兵南雄府,与南雄守军对峙。广西方面的战事,需要重新调整。”

    此言既出,当即便引起了大堂内的轩然大波。由于李定国的西进,清军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进而进取日渐空虚的广西。这正是为了将东南明军和西南明军重新隔绝开来,以便于在未来可以实现各个击破。

    如此良机,洪承畴并没有预先设想到,可是一旦出现了,他也不打算让其从手指缝里滑落,当即便做出了反应。

    奈何,如今大军进展顺利,平乐府几乎是不战而下,下一步就可以直取梧州府,奠定此一战略的初步胜利。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凯这个搅局者竟然又出手了,而且一出手还是把郑成功一起招呼上了。

    明军占据福建一省、广东大半,水师冠绝中国海,陆师亦是有着不下十万的大军。此一番,陈凯和郑成功尽出,显然是郑氏集团的集体行动。洪承畴这边,五千里长边变成了万里长边,清廷为其增兵、扩军,投入了更多的钱粮,可是终究是要兼顾如此长的防线。这条防线上的每一个要点都是断不容失的,否则明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将清廷在长江以南的统治彻底掀翻。而这一遭,郑氏集团瞄准的南赣地区,便是最重要的一处所在,一旦南赣有失,江西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境地。

    假使江西陷落,那么洪承畴即便是阻隔明军的东西联络,也同样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江西连接长江,清廷在长江以南的控制区就同样会被一分为二——于明军,本就是两个系统的军队,分开了也就分开了,并不妨碍各自按照各自的战略对清廷展开反攻作战。但是对清军来说,一旦断绝,明军凭水师截断长江,则江浙处处受敌,而没了江浙的财货以及运河的航运能力,西南的清军,乃至是清廷都将会无以为继,这是事关生死的问题!

    “陈凯是在攻老夫的必救之处啊。”

    暗夜的狂野里,两只狐狸遥向对视,发出摄人的目光。洪承畴正襟危坐,坐北朝南,看向的自然是南面的方向,但是此时此刻,他的视线中已经没有了大堂上的一应人等,有的只是那个他素未谋面的对手,在他的臆想中发出桀桀怪笑。仿佛,是在问他:“广西,还是南赣,你任选其一。”

    “那就试试吧。”

第七十八章 抉择(下)() 
在广西,清军这一次出兵乐平府只是一个开始,是故洪承畴调集了定南藩左、右两翼,西南经标的右镇、后镇和前协,以及部分的绿营兵自桂林出发。这,已经是不下两万大军的规模了,凭此实力,李定国若在自然是还要龟缩城池里严防死守的,但是现在老虎不在山,他们这群猴子就可以充了大王了,打起明军的留守部队,那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大军出了桂林府城,一路向南席卷而下,留守的明军端是一个望风而逃。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平乐府那里明军已经确定是不守了,因为李定国不在广西的当下,死守那里也只会是白白的损兵折将,不如保全下有生力量,以作他途。

    大军未至,明军却已经先期撤军了,清军已经不是如入无人之境,而是真的一个个的接手了那些无人防御的城池,一路上不过是行军罢了。如果非要说哪一件事情是让他们损耗了些许心思、气力的,那也就只能说是进入各个城池后的耀武扬威,其他的过程就好像是出来旅游似的。哪怕,这个时代还并不流行旅游。

    平乐府恢复在即,全节、马雄以及经标的张勇、胡茂祯、王永祚等将已经将目光投诸到梧州府那里。那里是连通两广的锁钥之地,战略位置于当下明军联手的局面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李定国留下了一支本部兵马,由都督高文贵统领,坐镇梧州府城,大概将会是这一次出征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了。

    对于接下来的战事,众将自是信心十足。岂料,这边平乐府还没尽数拿下呢,洪承畴的调令就已经到了。根据新的军令,西南经标的这三支部队要立刻回返桂林,换来的则只是一些普通的绿营作为替换。这无疑是在削弱出征清军的实力,对他们接下来的战略目地达成是非常的不利的。

    然而,洪承畴的军令下达,全节和马雄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张勇、胡茂祯和王永祚的身影远去,面上不显,可心中却依依不舍,找个实力派演员没准儿都能拍出苦情分别戏的场面来。

    两镇一协的七千经标奉命回返,但是回到了桂林他们也没能抽出时间休息休息,因为洪承畴这时候已经带着其他经标的部队启程出发了,他们需要尽快追上洪承畴的脚步才行。

    追逐的步伐从桂林出发府城出发,漓江、灵渠的水道,经灵川、兴安、全州,一直快出了广西的地界才算是追上洪承畴。

    追上了洪承畴,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接下来,他们并没有按照出发时的预期那般,先行返回衡州府,而后溯耒水而上,经过郴州府东进驰援赣州府城。却是在出了广西地界,抵达永州府城后转而南下,逆着潇水的河道,过宁远卫、江华县、锦田所等处,直接出现在了广州府最北面的连州。

    连州、连山、阳山三县虽是属于广州府的辖区,但却是粤北地方,与韶州府紧邻,甚至与广州府城相比,她们与韶州府城之间的距离还要更近一些呢。

    那三个县,如今也是清军在广东的最后地盘,一如之前福建的汀州府那般。大军出现在那里,当地的官吏和地方势力便立刻做出了应对,前者为大军准备粮草、民夫,后者则在象征性的供奉了一些粮草之后,透过寨门的缝隙警惕的注视着。

    大军没有停留的意思,更别说是将这些地头蛇们连根拔起了。到了连州,就又有了湟水的水道可以为大军使用,而从那里水流而下,便是韶州府南面的英德县,那一处北江上的水陆交通枢纽!

    北江水道是北上明军的生命线,大军的粮草、军需、人员补给全部都要经过这条水道,才能实现从广州府城到南雄府的运输。虽说,这条生命线并不能从广州府城一路抵达赣州府城城下,但是这一路已经走了大半的路程,后续只要走少量的陆路,便可以继续使用章江水道的运力,绝对堪称是北上明军的大动脉。

    为了确保北上进取南赣的战略目地,陈凯当下的布防也是以着北江水道为线一字排开的。心脏的部位——广州府城那里,广东明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援剿后镇在那里驻防,作为广州的协守部队和应急反应部队;向西的三水县,护卫中镇的陈尧策统领一镇兵马;转道向北,清远那里有周全斌的前冲镇和马宝的那三千本部兵马;到了韶州府城,则还有萧拱宸的护卫左镇;而到了南雄府的地界,还有护卫后镇的兵马驻防,以确保粮道的畅通。

    这些部队依次排开,犹如是长蛇一般,而在清远和韶州府城之间的英德县那里,陈凯也留下了中权镇黄兴的部队,那是一个组建多年的战兵镇,两千兵马,守卫一座县城,换做平日里是有些大材小用了。但是现在,面对上万的清军,还是洪承畴精心挑选、组建而成的西南经标,就显得有些不太够用了。

    “快,向抚军告急,向临近的府县告急!”

    北江的水路运输绝对不能被截断,否则一个兵无粮则散就足够让北上的大军陷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

    清军还在路上,所幸明军在连山三县是有细作存在的,刚刚得到情报,黄兴就连忙向各处求援。这位与后世那位辛亥革命的英雄同名同姓的武将在郑氏集团内部并不是什么出挑儿的人物,但是多年的统兵经验使得他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最理所当然的选择,因为他很清楚他所处的位置的重要性。只是他的告急发出,第一支抵达的援兵却是最让他没有想到的。

    “王帅高义,末将感佩万分。”

    清远山的义军首领王翰,其人早前已经与陈凯达成了清远山铁矿的贸易协定,为此陈凯便给了其人一个副将的差遣。不过,这位副将现阶段的工作并不是练兵打仗,而是做起了清远山铁矿的矿场主兼包工头子,他麾下的辅兵和治下的民夫基本上都已经投入到了挖矿的工作之中,而那些战兵则充当起了监工和矿场安保。

    就是这位矿场主,在前往清远县作客之际,接到了黄兴发给周全斌的告急,二话不说就回了清远山,带着本部兵马前来助战。此时此刻,出现在黄兴眼前的是一个个衣衫褴褛,武器更还有很多是拿木枪、竹枪作为替代的义军,就像是一群乞丐似的。唯独的,士气好像还说得过去,甚至细看去似乎还有几分高涨的样子,也不知道这支军队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这么一支军队肯定没办法与郑氏集团的各镇相比,与李定国本部的各营也要相差良多,甚至估摸着就算是王兴、陈奇策的兵马也要比其更胜良多。但是,当下黄兴自知他是要以两千战兵对抗清军一万左右的战兵。这种时候,但凡是拨到碟子里的就都是菜,哪还顾得上其他的什么了。

    英德县城是半年前为陈凯收复的,当时就是带着大军抵近城下,派人吼了一嗓子,问问守军打得过尚可喜、耿继茂和朱马喇与否,城内的守军就很有自知之明的开城投降了。

    收复城池,没有对城池造成什么破坏,这对现在的守卫者黄兴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