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脱大难,杨祥不由得松了口大气,但却依旧不免多想了些。不过,当下最重要的是把差事办妥了,眼见于此,耐着性子用过了酒饭,他才出了白文选的行辕,在城里绕了几圈后才抵达皇宫谒见永历皇帝。

    有白文选的许可,守门的军队当然不会阻拦其人。见到永历皇帝,杨祥暗示挥退左右,在四下无人之后才从衣甲后心内掏出了一封密疏。那上面,“藩臣李定国谨奏”这七个字当即浮现在永历皇帝的眼前,心头陡然一惊。打开密疏,李定国那刚劲的笔触跃然纸上。

    “臣今统兵迎扈,不日至行畿,先遣奏万安,勿轻听奸逆辄行移跸。”

    短短二十五个字而已,但是上面盖着永历此前派人引李定国入卫时赐下的“屏翰亲臣”印章为信,当即便放下了心。

    密疏送到永历手中,杨祥换了衣衫便出城返回李定国军中。而此时,李定国大军已然扎营,也同样在等待着杨祥的消息送到。

    麾下众将尚在各部,大帐之内,唯有李定国和他的亲信幕僚金公趾二人在帐中叙话。

    “杨将军若能带回衣带诏,大王抵近城下,城内守军必无以为战。”

    作为李定国的亲信幕僚,金公趾在军中地位颇高。这一切直到郭之奇针对陈凯的暗算才落入了低谷,但是随着陈凯在韶州府的胜利,关于陈凯私下拉拢李定国幕僚的揣测不攻自破,对于金公趾的怀疑也同样是在李定国的烟消云散了。甚至由于此间的那份怀疑所引发的愧疚,使得李定国对其的信任更胜从前。

    这些年,金公趾平日里若是闲来无事,常常给李定国讲解诸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故事,其中自免不了通过对刘关张的忠义的褒奖和对董卓曹操篡汉之心的鄙夷来灌输忠孝仁义的思想。或许是天生忠义,李定国对于这些知识的吸收很好。除了忠义之心更甚外,对于其中的故事,以及衣带诏也是记忆犹新。

    “无需衣带诏,只要杨将军能够进入城中,探明虚实,并将密疏交于皇上手中即可。”

    有了田州那一“战”,李定国对人心的向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收复安龙迎驾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原本,张献忠死于四川,大西军群龙无首,靠着团结一致才杀入了云南,占据了这一片土地来休养生息。奈何,联明抗清以来,乃至是在此之前,孙可望始终在孜孜不倦的谋求的权利的扩张。如果仅仅是只在他们这一个集团内部也就罢了,可问题在于孙可望却是时时刻刻的惦记着谋朝篡位的事情,这就已经不是他与孙可望之间的个人恩怨那么简单的了。

    于公,永历如今是各路明军的共主,大明王朝的旗帜,如果永历一死,各藩镇为求拥立大功定然会扶起更多的皇帝出来,原本日趋转好的形势必然会随着内战的爆而开始迅恶化,只有满清能够占到便宜;于私,他与孙可望虽说是几近于割袍断义,但是说到底他们都是大西军出身,如果永历死在孙可望的手里,到时候大西军系统与其他各路明军之间必然会爆内战,他这些年寄希望于通过助大明中兴来将贼名洗掉的这一点儿私心也就彻底没戏了。

    一边在心里面脱口大骂孙可望的狼子野心,另一边又有了郑氏集团作为背后的盟友,李定国最终在十八先生之狱的紧迫,以及郭之奇、陈凯这些文官的支持之下,毅然率军西进,以迎永历圣驾。

    此时此刻,二人在大帐之中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未免伤到永历,现在他们能够做的只有等待杨祥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时辰之后,快马加鞭赶回的杨祥将预料之中可以说是最好的消息带回到了李定国的面前,使得他们无不将其算到了天意使然这四个大字上面。

    接到了消息,李定国便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然而,当天夜里,叶应桢听闻李定国大军已经距离安龙不远,便带着随行劫驾的将士以戎服贯甲入宫,要求永历一家立即启程,骑马前往贵阳。

    一时间,“宫内哭声响彻内外”,小小的安龙府在这么个初春的夜里登时便躁动了起来。这边,叶应桢指挥着所部将士强拉硬拽着永历皇帝一家出千户所。很快的,闻讯匆匆赶来的白文选人未至,声先到,一声暴喝,叶应桢及其部下当即就愣在了当场。

    “你疯了吗?!”

    紧接着,白文选一把将叶应桢拉到了旁边,低声向其说道:“国主恐安西归清,所以迎驾者,恐陷不测也。事须缓宽,若迫促至此,朝廷玉叶金枝,不同尔我性命。万一变生意外,若能任其责乎?今我往探,若安西果通清兵前来,移跸未晚。倘止是安西还兵,彼乃一家人,我等何得过为逼迫,自取罪戾!”

    话,白文选说得言之凿凿,但就是和叶应桢来之前听孙可望说得完全不是一码事。然而,叶应桢只是个百户,哪怕是得了孙可望的亲而信之,在秦藩之中也远逊于白文选。更何况,白文选本人还是孙可望的亲信大将,知道的内幕远比他要多。眼见于此,他也只得从了白文选,带着部下退出了皇宫。

    永历十年正月二十二凌晨,大雾弥漫,安龙府内部暗潮汹涌,只因白文选一力压制才没能闹出强逼着天子跑路的闹剧。

    然而,大雾之中,忽有数十骑直抵城下,绕城大喊:“西府大兵至矣!”城内当即乱成一团,更有久盼李定国回师之人在城中鼓噪,叶应桢自知不是李定国对手,前几日又曾冒犯圣驾,连忙带着劫驾兵马逃亡贵阳。

    很快,李定国大军到达安龙,军队在众将的率领下安营扎寨,李定国本人则亲自入城觐见。

    “久知卿忠义,恨相见之晚。”

    永历有理由激动,原本他还在是否用马吉翔等人的犹豫之中,紧接着白文选和叶应桢相继而来,更兼着孙可望即将弑君的可能性在他的心中越来越大。这时候,就算是想要派人去引李定国入卫也已经晚了,况且内外交通断绝,根本出不去城。现如今,李定国率军自来,想起那时还在担忧天命已经不再眷顾朱家的想法,顿时又觉得是自家的胡想乱想。庆幸之余,激动自是免不了的。

    永历如此,李定国亦是如此。忠义得到了天子亲口承认,李定国当即便激动得泪流满面,继而向永历回道:“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欲取两粤以迎銮舆,乃不惟不副臣愿,且重贻陛下忧,至万死无能自赎。”

    君臣相得,自有一番感动。然则,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李定国此番是带着本部精锐奔袭而来的,不过万余兵马而已。而孙可望在贵州云南和湖广南部则有十余万大军,双方力量对比差距过大,哪怕是背后多了一个郑氏集团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今的情状,原本孙可望狭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天子落入李定国手中,孙可望必欲夺回,大军返回,李定国就算有千般手段也是凶险万分的事情。况且,现在皇帝在此,危险也不是他一个人来承担的了。

    “陛下,安龙不可久留,当移驾他处。”

    “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如今当往何处?”

    李定国不想呆在安龙府等孙可望,永历又何尝不是。君臣之间有了这个默契,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临行前,陈抚军倒是给了微臣以一个锦囊,嘱托迎接了圣驾再打开。现在,已是时候了。”

    陈抚军,永历皇帝自然明白其指的是陈凯。这个名字他在行在已经听过太多次,无论任何人谈及此人,也无论是持着何等论调,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在智计之上,任何人对其的评价都是出奇的高。而陈凯这些年来所行之事,也恰恰是这些评价最好的背书。

    闻言,永历皇帝点了点头,他实际上也是很想看看陈凯到底是个什么成色的。于是乎,李定国从怀中掏出了锦囊,解开了这半年始终因守诺而不曾解开的绳结,将内里的一张小小的纸条暴露了出来。

    “夺云南,以分秦藩之力!”

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 
短短的九个字,陈凯带给这双君臣的震撼却如同是雷暴惊于耳畔,当即就将他们震得是一个目瞪口呆。

    按照李定国一路上与郭之奇之间的密议,一旦迎驾成功,他们便立刻返回广西。天子行在设于柳州府、于南宁府、于梧州府,皆可。届时,李定国统广西之军,与各部配合,一边抗衡、统战孙可望及其部将,一边北上蚕食清廷的控制区,同时还可以得到郑氏集团的援助和侧翼的保护,可谓是一举三得。

    说起来,这也是李定国最初的打算。这个最初二字甚至能够前溯到永历六年年底的时候,那时候他被孙可望排挤而南下广西,进而启程进攻肇庆,同时联络郑成功以为奥援,就正是有这么回事。

    长久的信念和部署,今时今日,换来了当下的成果。原本,李定国以为陈凯与他是一般想法的,毕竟到了广西天子的安全才更加能够得到保障。甚至,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扛不住清军和秦藩的夹攻,那么天子也可以进一步的退入广东、福建,继续将中兴大明的事业做下去。

    这,无疑对郑氏集团也是有着裨益的。当然,世上的事情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的,但他还是坚信如此是利大于弊的。然而到了这份锦囊真的被打开之后,展现在他面前的大局观却又是另外一重境界的了。

    “如果退避广西,得到更多臂助是自然的,也是最稳妥的方略。但是,接下来的形势将会是占据云贵的秦王府和两广、福建的王师作实质性对抗。到时候,原本西营的老兄弟们也会同仇敌忾,视我为叛徒,云贵的事情就更难解决了。”

    “可若是进取云南,那就变成了关起门来的家务事,不牵扯到西营以外的王师,西营内部众将也无非是在扶明和自立这两条路上选一个罢了,而非是涉及到西营安危。内部争衡,对于两广和福建战局的影响也会更小。况且,那里迄今为止仅仅爆发过一场沙定洲之乱,经营已近九年,比之大木和竟成经营潮州还早上一年。此消彼长,反倒是更容易彻底解决孙可望和秦王府的问题。”

    两个计划开始在李定国的脑海中对抗,他并非是能够轻易为所说动的人,若非有着坚定的意志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可是此一番,每一次的对抗、撞击,其结果都是后者越加的强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抗清的大势,还是内部的争斗,陈凯的计划怎么看都比他们此前设想过的要更加合理。唯独是一点,如果真的那样做的话,永历皇帝可能就会置身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这,无疑是李定国最需要考量的问题。可是最大的难题在于,这根本就没有两全之法,因为如果没有永历皇帝在,他即便是深入云南,也很难夺占那个省,唯有皇权的加持,才能获取更多的支持。若是永历皇帝一行返回广西,他独自率军进入云南的话,稍有不慎就会是一个顿兵城下,而后遭受两面夹击的下场。

    这面大旗是从来不能倒的,于此一点,他是最为坚定的。可是之所以不能倒,实在是因为这面大旗的作用之大,实在是团结一应势力以对抗清廷的一大关键。如今,更是需要大明两百多年的积威来分化瓦解孙可望的秦王府,哪怕是这份积威已经剩不下太多的情况了。

    问题回到了原点,李定国抬起头来,看向面前的这位天子。他知道,这从来不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君王,性子软弱,胆量欠缺,本能该是会选择一处安全的所在吧。

    思来想去,李定国还是决定将选择权交托在这位天子手上。原因无他,这是他作为臣属的地位,也是君王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哪怕是李定国从来不明白权利和义务之类的概念,但却依旧是依稀觉得该当如此。

    此间,安龙千户所的大堂,也是永历朝廷在安龙府行在的大殿之上,前后两个计划,李定国娓娓道来,将其中利弊尽数做出了分析。话,一句一句的说出口来,只见得,面前的天子神色时而惊恐、时而激动,面色由红转白,由白转红,如此往复。

    这般,持续了良久,永历皇帝依旧没有做出决断来。对此,李定国也知道事关重大,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够决定下来的。况且,移驾虽说是准备工作方面孙可望的那些亲信们早已准备妥当了,只需得皇帝一家子启程便可,但也并非是一定要今日就立刻启程的。

    然而,“陛下可以再想想,微臣先去筹备移驾事宜”的话尚未说出口来,却见面前这素来以软弱著称的天子却已经想明白了。哪怕,目光中难得一见的坚定中依旧透着若隐若现的恐惧。

    “朕,相信爱卿!”

    ………………

    安龙府的君臣相得,依旧远在广州的陈凯是坚定相信着这一幕必然会发生的。至于原因,哪怕没有穿越者的记忆,只要是按照正常的逻辑去分析——这对君臣,一个常年活在孙可望弑君可能的阴影之中,如今却能得脱囹圄;而另一个亦是长期受到孙可望的压制和排挤,且有着扶明自效之心,本着连横的可能不存在的条件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也不会再有其他什么可能了。除非,有人搅局。

    “我可不是个猪队友,不会轻易给人捣乱的。”

    满清当前的强大,以及南明素来的猪队友坏事,于陈凯而言,当下的广东已经是很好的得了,他可以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下去,一步步的展开对清廷的反攻。哪怕,在粤西地方,还有连城璧和张孝起以及那些粤西众将作为掣肘,但也总好过了这些家伙有了永历朝廷的皇权作为依仗。

    原本的历史已经开始改道,而且会越来越偏离既定的轨道。陈凯很清楚,这里面惯性依旧在作祟,要使得这段历史重新回到旧有的方向。从目的上,他是要改写这段历史的,但是旧有的历史对于他而言却是上天赋予他最大的优势。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他自身的优势也是在渐渐削弱的,所以每走一步,都要提前考虑清楚,

    “人生如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庸者,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这个道理,陈凯依稀记得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