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出口,南海县的知县当即便起身响应,表示一定会坚定的在陈凯的领导之下为大明中兴的事业而奋斗,连带着一众官员亦是如此。唯有,那五个广州西部的官员慢了半拍,但是当着陈凯的面儿,当着这么多的同僚,亦是紧跟着就出言附和。

    “既然如此,那就先说说各县的情况,一个一个来,从番禺县开始。”

    南海和番禺两县皆是广州府城的附郭县,其中两县的分界线便在广州城北起城外小路,南下盘福路、大北直街、四牌楼,直至南端的小市街,约莫就是后世广州城里的那条解放路。解放路以东属番禺县,解放路以西属南海县。城内的百姓有讼狱官司,都是按照这样的分界来前往不同的县衙去解决问题的。城内如斯,城外各村镇亦是如此。而这两县之中,番禺得名更久,府治亦设于此,素称首县。

    陈凯点了名,番禺的知县便站起身来,向陈凯,向在座的各位同僚行了礼数,旋即便将早已酝酿好了的腹稿和盘托出。

    此人与南海县知县一般,都是广州本地人士,原本也都是典吏的身份。陈凯将他们从广州城里营救出来,一如现在还在潮州制造局兢兢业业的丁有仪一般,这些基层官吏们自然是心向陈凯,前些时候广州城内百姓的请愿活动就不乏有他们在背后的运作。

    这几年下来,那些繁文缛节在陈凯这里不好使唤,他亦是早就丢到脑后去了。直言谈及,主要是两件事情:其一,陈凯组织的重返故土运动,此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余下的当还有,但房屋什么的也都掌控在县衙那里,不会轻易分出去;其二,当年在潮州,陈凯曾经许诺回到广州后以广州府的田土双倍补偿广州百姓在潮州的屯田,这事情是陈凯许诺的,现在陈凯控制了大局,自然也要开始做起来。

    “下官已经按照从潮州带来的记录进行最后的核实工作,只是城内的容易,而在城外,很有些被鞑子侵占的田土是要归还百姓的,还需要时间继续整理。”

    “这个,暂且不急。但是咱们要取信于民,在县衙要张贴榜文,告知城内百姓关于城外归还被侵占田土于旧主的事项。另外,根据拖延的时间,可以适当的给予百姓以补偿。不过,切忌过早,以免导致本省财政缺口的扩大化。”

    “下官遵命。”

    对于补偿,知县在心里并不十分认同,因为官府之于小民,从来都是有着单项决定权的,后者能够得到那些田土已经是承蒙了陈凯的恩赐,现在因为麻烦而要拖延时间,竟然还要给予补偿,这就仿佛是官府欠着百姓什么的,很有些本末倒置了。

    不过,这既然是陈凯的习惯,他作为下僚的自然是要竭力完成,不光是因为上司的政令,更是要报答陈凯的救命和知遇的两项大恩德。

    “抚军,还有就是西宁王的那些军屯。下官以为,这些必须要进行整理,但却要安排在对本地百姓的田土归还和分地之后再进行,以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混乱。”

    李定国的大军走了,但是在广州地面儿上,他之前控制的那七个县留下了不少的军屯用以养兵。这些屯田,陈凯暂时是不打算取消的,毕竟要顾及盟友的感受。不过粗放化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李定国走后行政权力的归属变更,这些都是要涉及到的,不动却又是不可能的。

    知县谈及,陈凯亦是点了点头,对此表示了肯定的态度——那些广州百姓是他的基本盘,自然要优先他们的利益,这样才能获取更大的支持。同时,这也是在回报他们在请愿运动中的积极。有付出,有收获,这样彼此的纽带才能更加牢固。

    “下一个,南海县。”

    番禺知县落座,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南海县都是当仁不让的。闻声,南海知县起身行礼如仪,所要谈的依旧是番禺知县刚刚谈到过的重返故土和分地的事宜,无非是改换了本县的情况而已。除此之外,到还有一件事情是要特别提及的,而听到了他的话语,陈凯亦是做出了直接的回复。

    “郭督师启程前曾与本官商谈过,说是肇庆那边缺少铁匠,而西宁王的大军也需要就近维修武器。是故,他们从佛山那里带走了半数的铁匠用以随军。这事情,暂且如此。”

    对于佛山,陈凯是有打算进行布局的。但是,这既不是可以急于一时的,同样的,对于是否投入更大的力度,他本人也是持着一个不确定的态度。至于原因,还是在于当年决定开发石碌铁矿时考虑过的那个问题。

    这事情,暂且可以告一段落,陈凯接下来依次点到了从化县、龙门县、增城县、东莞县和新安县这五县之地。

    从化,曾是尚耿二藩南下攻取广州时的后勤基地,清军攻城的红夷大炮之中,除了从南赣带来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在那里进行铸造的。这一重要地位,一直到了清军攻陷三水才算是宣告结束。于今时今日,原本李定国和陈凯分据广州的时候,这里曾是陈凯所部的北线前沿,但是等到陈凯收复韶州府,有了韶州府的中部和南部作为前沿阵地,从化县的重要性就要让位于清远和三水,因为水路交通可以更好的转运军需和人员。

    从化如此,龙门、增城、东莞以及新安四县则都是与惠州府相接壤的。郝尚久现阶段对于陈凯的服从性还是比较高的,倒也不用担心太多。在这几个县,农业生产是第一要务,另外如香木之类的经济作物种植也不容忽视,所幸去年的战火在这里烧得并不怎么旺,根据各个知县的报告而言,产量上应该不会遭受太大的破坏。

    “官府严禁低价征收香木,也要严防奸商恶意操纵市价。”

    “下官等遵命。”

    这四个县,前三者还好,唯有新安一县,原本不甚重要的南部边陲岛屿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处海贸中心。这是大势早就,陈凯不打算对其进行什么变更。至于行政上面,更是要直属于广东巡抚衙门,因为那里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未来会更多,置于一县之下,是远远不够看的。

    “香港经济特区,嗞嗞,怎么突然有了在南海边儿画了个圈儿的感觉呢。”

    或许是某一份来自于异时空的王霸之气,顿时激得陈凯是一阵寒颤,鸡皮疙瘩在皮肤上浓墨重彩的闪了一轮,好生别扭。

    轻咳了一声,带过了尴尬,陈凯便点到了清远、三水两县的知县。对于这两处,民生恢复自然是好不了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军需物资的转运,尤其是三水,粤北和李定国这两部分的军需供给都要从这里通过,断不容得半分有失。

    “但是,切忌占用民力过甚。”

    这是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节奏。奈何,官场从来都是官高一级压死人,陈凯一个巡抚,正二品的大员,直接给这些七品的芝麻绿豆官儿下任务,加担子,但凡是有打算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没准儿还要对此心生感激之情呢。

    在座的官员们一个个的报过了本地的情况,陈凯也一一作出了或长或短的指示。随后的顺德、香山二县,一个强调了丝绸生产,另一个则侧重于与澳门方面的关系。直到最后了,新会一县,那一处在去年于明清两军两番恶战,兵祸连绵,称得上是广州府最为残破的那一处地方,陈凯更是着重的指出了减免税赋的重要性和执行。

    “本年度,广州辖区各县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减免税赋政策。这一点上,新会是最受益最大的,足足免税两年的时间。但是,本官要说的清楚了的是,无论是新会,还是其他各县,减免税赋期间,有敢以征收税赋或是其他名目盘剥百姓的,伸左手的本官剁他左手,伸右手的本官剁他右手,说到做到!”

    “下官等谨遵抚军之令,与民休息,不敢有半分违逆。”

    至此,起身应和之声已经甚为齐整。陈凯看过了,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复说些什么。待到会议结束了,即将上任的广东布政使王江前来汇报关于广东一省盐课、渔课等方面的人事安排预案,陈凯只是粗略的一扫而过,便直接交给了王江去安排。

    在明朝,最初地方上的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布政使司衙门是专司负责行政事务的。陈凯很放心的将这些事情交给王江这么个生员出身的官员,一方面是他根本不相信科举考得好就一定有治政之能,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王江自身能力早有体现。真正到了实处,能力还是要大于单纯的文凭的,但文凭更高,有利于日后发展也是古今同理。

    就像是李定国和郭之奇联署了任命陈凯为广东巡抚的奏疏,朝廷是不可能驳回的一样,陈凯已然写了奏疏申请以王江作为广东布政使,如今的大明朝廷也一样不会驳回。正式上任的日期将至,王江那边反倒是越加忙得不可开交。

    广东一省的官僚体系的重新建立,有两广总督了,也有了广东巡抚,马上也有了布政使,指挥使方面于当下的情况是可有可无的,唯一缺了一个的就是负责司法的按察使。这一任命,倒也没有让陈凯等太长时间,几乎就是王江正式上任前夕,福建那边送来了一封书信,上面郑成功提到了他准备举荐的广东按察使的名讳。

    “曹从龙,竟然是他!”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四十二章 求变(三)() 
“曹从龙,表字云霖,鲁监国朝任命的兵部侍郎,与张煌言的地位相仿佛……”

    名字触动记忆,回想着关于其人的身份和过往,陈凯印象最深的还是卢若腾之前与他提起过,好像是海外几社六子之一,另外的五个,徐孚远、卢若腾、沈佺期、张煌言以及陈士京,陈凯与卢若腾和沈佺期相交莫逆,张煌言也是神交已久,只是无缘得见,如徐孚远、陈士京和曹从龙三人,印象中好像他与郑惜缘成亲时有来送过贺礼,其他的就记不起什么了。

    此人,说起来倒也算不得太过知名,但是陈凯却依稀记得当年鲁监国被迫南下依附郑成功时,随行的官员之中就有此人的身影。这几年下来,抛开武将,文官之中好像也就是张煌言作为张名振所部的监军还在用事,其他的则多是在金门陪伴鲁监国,甚至包括郑成功的一个叫做王忠孝的客卿也是如此。

    算起来,这才三年而已,郑成功竟然任命了曹从龙为广东按察使,到广东地面儿上辅助陈凯。如此说来,此人已经倒向了郑成功,并且获得了一定的信任。

    思前想后,陈凯始终记不得曾经的历史上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依稀的好像有过个印象,关于郑成功死后的,好像也不是什么太光彩的,但是其他的就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有道是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手里没有这两大逆天神器,可是人还是有的。于是乎,陈凯掉过头,转而向正在伏案的王江问道:“长叔,曹云霖其人,你可有印象?”

    王江当年追随的那位王翊,怎么说也是鲁监国朝在舟山行在以外的浙东地区文官之首。陈凯记得早前与王江闲谈时,什么黄宗羲、冯京第、张煌言、李长祥、张梦锡、华夏、董志宁,等等等等,于浙东人物、于鲁监国朝的人物都是如数家珍。这里面,有不少是他切实认识的,也有的则是王翊当年觐见行在归来后与他谈及的,二人素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比之这几年陈凯与郑成功之间的关系都要亲密,多多少少的应该会有些印象。

    目光转向其人,王江抬起头,似是回忆,似是不解,但是很快就做出了一个答复:“竟成,此人我倒是没有见过,但完勋倒是提起过。记得,好像说是以前在都察院任职,领过兵,不过不太能管得住下面的将校。倒是其人,与张苍水的关系极佳。至于其他的,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这个答案,算不得太好,但毕竟当年王江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大兰山明军的后勤,能够知道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

    “或许,可以写信与卢若腾、沈佺期他们扫听一下。只不过,他们既然都是海外几社的人物,大抵志趣相投,也不会有太多的干货了吧。”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获得了广东的控制权,哪怕还缺了粤西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广州在手,能够做的事情也就会多上很多。而想要做事,首先就要在人事上掌控全局,确保关键的位置都有着能够如臂使指的亲信把持,或是有能力且不至因公废私的人物经营,如此才能更好的确保政令的执行。

    李定国刚走不久,陈凯就忙不迭的召开了郑氏集团广东分公司的内部会议,随后又把广州的百里侯们都传唤来鞭策了一番,为的就是接下来的精神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前期都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王江那边的布政使司衙门也基本上搭建完成,余下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的展开。可是就在这么个时候,郑成功往广东塞了个人进来,虽说是塞人是二人早有默契的,但是此人陈凯并不熟悉,就总是不可避免的有着一份担忧。

    “等这曹云霖来了,且看看。规规矩矩做事的,就留着;没事儿瞎捣乱的,就让他滚蛋!”

    这是陌生带来的担忧,在心中一闪即逝,对此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尤其是接下来的事情远比一个总公司下派的高管要来得重要得多,此事暂且也就这样子了。

    召集广州各县知县前来广州城开会的同时,陈凯也向潮州和琼州这两府长期与明军合作的商贾送去了请帖。这些人,在早前的几个月里基本上都已经加入了粤海商业同盟组织,基本上都是以会员的身份前来参会。

    很快的,伴随着曹从龙即将出任广东按察使的消息传来,王江也正式出任了广东布政使一职。陈凯作为直属上司,亲自在布政使司衙门为王江布达,随后回到巡抚衙门稍作休整,便前往城南码头登船。

    “家主,算算日子,夫人和少爷、小姐应该快到了。”

    “嗯,开完会我尽快赶回来。”

    成亲时从郑鸿逵府上跟来的管家在旁提了句醒,一对眼珠子偷偷的窥视着陈凯的神色,声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