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荒芩孀糯缶巴敝荩堑谴埃庑┕阒菀逵碌拿洹⒆≈肥裁吹亩冀辛思锹迹残砣蘸蠡鼓艽幽切┗毓楣阒莩堑陌傩罩姓业狡渌男掖嬲摺

    而那些活下来,并且随之前往了潮州和中左所的广州义勇们,如今都已经成为了陈凯麾下抚标的亲信军官,其中混得最好的自然还是冯三、刘荣以及聂一娘三人,都已经是副将的差遣,管着千余战兵。这些军官对于陈凯的忠诚度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也是陈凯最信任的军官团,包括他们的上司林德忠。陈凯早早就已经有过对于军改的考量,不过是现阶段还不是做那么大的变动的时机罢了。

    广州义勇的幸存者,此间也只有身负香港岛防务重任的聂一娘没有到来,其他的俱在此处。陈凯当众宣读了祭文,随后揭下了红绸子,映入眼帘的石碑,背面书着那一百零四名广州义勇的名讳和坊巷,正面则直接刻有“永历四年冬,广州义勇自此起航”的字样,鲜若滴血。

    历史,需要被铭记,尤其是那些英雄,更是需要被后世子孙牢牢记住。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国度,只是很多英雄的名讳和事迹并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罢了。而陈凯今日此举,不光是兑现当年的承诺,更是为了让更多的记住一个道理,那就是面对压迫和屠戮,奋起反抗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此处的典礼很快就结束了,一场饮宴自是少不了的。正当广州义勇的事迹再度于广州城中广泛流传之际,南面的香山县城,督师大学士郭之奇也等来了更南面的消息。

    “督师老大人,那些佛郎机人特别派了人来相请,就在县衙外候着呢。”

    “来者是客,况且人家还是为了老夫的事情来的,更不可慢待了。”

    郭之奇通过香山县与澳门的葡萄牙人联络,后者对于一位明廷的督师大学士有了信奉上帝的意向很是开心,尤其是在于当下明廷似乎又有了死灰复燃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这对于他们一贯的走上层路线,借此让更多中国人改信上帝的目的是有利的。

    受洗,当然还是要在澳门那边的教堂举行。葡萄牙人派了人来接,郭之奇便带着一众随员南下,很快就抵达了他从未涉足过的这一处所在。

    此间的澳门,名义上还是属于香山县的管辖,司法、行政、防务以及租地税赋皆是存在,但是抵达了此处,眼看着那密布着一门门火炮的大炮台,其独立王国的存在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对此,郭之奇并没有打算如何,这里对于大明而言乃是与西方沟通的一座窗口,明廷从此处获取了大量的火炮以及西方科学技术和机械。当然,是要花钱的。虽说,在那些年的明清战争之中,那些科学技术和机械、火炮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作用,但是这一方势力确实有着可以借力的价值存在,尤其是当年协守桂林的事情,更是让郭之奇决心走上这么一遭。

    受洗之前,本地的教士还要向郭之奇讲解一些关于天主教的信仰、规定。虔诚信奉,郭之奇是没那个兴趣的,他信仰的是孔老夫子的学说,而非是这等似乎与佛家、道家以及回教差不多的宗教。不过,作为一介饱学之士,记忆力从来都是很好的,教士讲解了一遍,他便记在了心里,全然是当成了一件实用技术。

    这年头儿,天主教内部关于中国区传教的中西利益之争已经开始了。天主教的一个名为多明我会的派系早在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就向教皇控告了比他们更早到此的耶稣会教士关于天主教中国化的内容,比如祭孔、祭祖等问题上的妥协态度。

    为此,罗马教皇在两年后宣布禁止中国教徒的祭孔、祭祖行为。但是了1651年,耶稣会教士卫匡国到罗马向教皇申辩,1656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决定准许耶稣会士照他们的理解参加祭孔等活动,只要不妨碍教徒的根本信仰。

    在推广上,天主教对于教义的中国化存在着反复的状况。这里面存在着坚持原教义和优先推广的两派之间的矛盾。不过在澳门,这里是耶稣会的地盘,葡萄牙复国战争中耶稣会也是坚定的站在了若昂四世的一边,而非是宗教裁判所那样站在西班牙人一边。在这里,哪怕还没有等到教皇的批准,他们也都还是按照耶稣会的规定来做事情。

    受洗的过程并不复杂,无非是照着早前耶稣会先后为大太监庞天寿,以及通过庞天寿的关系进入到永历帝宫廷时的礼仪来做。为此,他们还未郭之奇取了一个教名,就像是庞天寿的教名亚基楼以及皇太后的玛利亚、皇后的亚纳以及皇太子的当定一般。

    这都是应有之义,郭之奇只当是又起了一个别号,就此记住了也就罢了。随后,他便又购置了一些天主教的经典,权当是背书一般细细的看过了几日,又与教士们讨教了几次,把戏份儿都做全套了,就前往澳门议事会那里提出了援助的要求。

    援助,这是他们早早就猜到了的,明末天主教能够在知识阶层的传播还有着其他的目的,但是到了南明的时候,虽说是天主教成功的将信仰发展到了宫廷,但是说到底,还是因为那时候的明廷需要澳门的援助罢了。这方面,耶稣会在向明军提供援兵的同时,也在向清廷那边发展,并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面。

    如此做来,无关道德,只是在于他们原本来华的目的就是传教。无论是明,还是清,无论是汉人,还是满洲人,在他们的眼里都只是传教的对象而已,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要做的就是打开上流社会的通道,办法有很多,主要还是以着西方科学技术成就作为敲门砖,就像是他们既可以为明军铸造红夷炮,等到清军入关后也可以为清廷的钦天监提供汤若望那样的人才。

    “本官打算在广州城兴建一处天主教堂,以更好的传播主的荣光。”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二十二章 加码(四)() 
天主教在万历年间进入中国,抛开澳门,第一座教堂就在广东的肇庆府,于西江之畔,崇禧塔之侧。取的却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叫做仙花寺。随后的日子里,诸如利玛窦、罗明坚等最早来华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们便利用他们在上层社会的关系前往诸如杭州、韶州、南昌以及南北两京,在那些地方传播天主教的教义。

    这其中,他们最为重要的据点还是在杭州和南北两京,于肇庆虽说是最先修建教堂,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两广新的实权人物的驱逐,不得不前往南赣地区。广州,说不上是禁忌之地,但却从来不是他们传教的主要据点,而相比肇庆、韶州,这座天南重镇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显然是要更大许多,对于传教的事业当然也是更加有利的。

    郭之奇很坦然的将这话说出口来,面上亦是一副为“主”增添了荣光的义不容辞。但是,在场的或许有信仰虔诚的存在,但却没有一个不是明眼人。天主教堂,其实说白了就是交换的条件,甚至只是先期的诚意,郭之奇把这个拿出手来,就是为了让澳门方面能够应允他的援助请求,仅此而已。

    此间,郭之奇提出了请求,也拿出了诚意,绣球抛到了那些葡萄牙绅士的面前,众人虽是早有心理准备,但却也免不了要靠着眼神来交流一下彼此间的看法。

    其实说起来,郭之奇的要求并不过分,无非是援助一些诸如红夷炮之类的武器。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乃是当前亚洲最好的铸炮厂,远销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多地,乃至是返销欧陆。明廷当初向澳门方面购置的红夷大炮里也有不少是此间生产的,并非全然都是从欧洲运来的。

    这正是澳门方面最拿得出手的东西,郭之奇早在设法从陈凯手里拿到香山县之前就已经想得最是清楚了。然而,如此十拿九稳的事情,那些葡萄牙绅士,尤其是卜加劳铸炮厂的负责人在与众人低声交流过后,却并没有爽快的将此事答应下来。

    “亲爱的约翰,卜加劳铸炮厂生产的火炮驰名全球,哪怕是在泰西也有国家专门前来订购的。订单方面,已经排到很久之后了。”

    “不能将其中的一些订单往后推迟一些时日吗?”

    郭之奇是有急用的,确切的说是准备将这些红夷炮的大半送给李定国,好让李定国反攻广西时能够排的上用场。这里面,确实有要将陈凯比下去的心思在,但是更多的却还是在于他和连城璧之前就已经分析过了李定国所部的攻城能力,对于梧州、桂林这样的坚城很可能会出现久攻不下的问题。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对于前往安龙救驾也是会造成不太有利的影响的。

    然而,任凭郭之奇如何的恳切,那负责人却始终将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一再表示这里面还有葡萄牙官方的授意,比如对英国和法国的贸易,其中还牵扯着诸如欧陆列强对复国不久的葡萄牙的承认问题云云。

    强求不得,郭之奇也没有什么办法,干脆退而求其次,请澳门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帮助铸造火炮。另外的,他还准备购置一些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自力更生的把这条路走下去。

    “亲爱的约翰,订单太过紧张,人员外派是不行的。不过,如果约翰有兴趣的话,倒是可以在这里进行学习,做礼拜什么的也更加方便。”

    去年刚刚到任的新任澳门总督布加路把话说得很是客气,但这却也并非是郭之奇所能够接受得了的。于是乎,郭之奇干脆以公务繁忙为由,对此表示了婉拒,只说继续在澳门盘桓几日就要返回广州去了。

    “既然是这样,我等也不便继续挽留。阁下在澳门期间,如果有什么神学或是泰西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可以相询。”

    客气了几句,郭之奇便告辞而去。倒是那些澳门议事会的葡萄牙绅士,以及澳门总督布加路却并没有就此散去,反倒是在确定了郭之奇远去后才重新探讨起了这个话题来。

    “这位亲爱的约翰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现在传教以及经商方面,咱们又不只有明帝国一个对象——已经不是十多年前了,那时候要全力打通明帝国的绅士阶层和宫廷的关系,现在耶稣会在鞑靼人那里的宫廷有智慧超群的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先生,在明帝国的宫廷也已经发展了皇太后、皇后以及大明的太子殿下入教,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了。”

    从传教的角度上,现在确实与当初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于他们这些人葡萄牙绅士,以及耶稣会的成员们而言,感受以及需求度等方面也都是有着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是啊,当年议事会受邀组织雇佣兵前去桂林助战,那时候是亚基楼拍着胸脯表示会让皇室受洗。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而议事会的雇佣兵也为明帝国守住了那座桂林城,确保了明帝国不被鞑靼人消灭。可是现在,明帝国确实有翻盘的势头,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势头的背后却是那位与约翰不和的陈巡抚的全力以赴有着最大的关联。约翰确实是受洗了,但是为了一个约翰去得罪议事会经营多年的人脉和合作伙伴,实在是不值得。”

    葡萄牙人有葡萄牙人自己的利益所趋,就像是郭之奇所代表的粤西文官集团也同样有着他们自己的利益所向,从道理上都是一致的。

    合作的基础,从来都是利益产生交集,现在郭之奇的提议确实可以使得利益产生交集,但却是会产生有悖于多年来既定方向的改变,哪怕是当初决定向陈凯以及陈凯背后的郑氏集团示好的那位澳门总督是为布加路的前任,可布加路出于澳门方面,以及葡萄牙这个国家的利益,也不会贸贸然的进行变更。

    “还是按照之前商量好的,约翰在澳门期间,议事会会尽可能满足他不太过分的要求。毕竟,明帝国如果真的把鞑靼人赶跑了,在政坛上,约翰也比那位陈巡抚与宫廷和皇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依旧是议事会需要争取的人物。”

    再度确定了方针,他们便这般执行了下去。相对的,郭之奇那边在离开了议事会时也早早的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无非是“订单”作为借口,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如其所言,在澳门又待了两日,郭之奇搜罗了一些关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之后,便向议事会方面告辞,启程返回广州。

    回到广州时,眼前的景象已经与他离开时出现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这些时日,陈凯从潮州、中左所两地运来了大批广州百姓,这些人已经重新在广州城里落户了。除此之外,陈奇策那里的万余百姓,以及河南岛上日复一日的甄别工作,也在使得城内的人气儿在不断的恢复着。

    城南的码头上,民船、商船在渐渐增多,码头上也随之热闹了起来。郭之奇下了船,乘着马车入城,从马车的车窗子里亦可以看到城内的街巷两侧,沿街的商铺已经开设了不少,内里面东家、账房、小工式的人物都在忙忙碌碌的,几不得闲。

    生机盎然是广州城当下的主旋律,这方面的事情,陈凯是主持大局的,李定国也授意了负责广州民政的金维新来配合,反倒是作为更高一级的官员——两广总督连城璧由于既没有广州城的民政权力,手里面又没有足够多的广州百姓用来插上一脚,于是不可避免的被排除在外了。

    只能在广州城里干看着,但是郭之奇在外之际,粤西文官集团必须留有足够级别的官员保持存在感,使得他不得不坐困于此。郭之奇的回返,使得连城璧总算是有了喘息的机会,准备立刻启程返回肇庆。

    两广总督,初设之时是为了镇压两广瑶民、僮民起义,所以衙署便设立在了广西的梧州,那样可以更好的兼顾两省的剿抚大局。百年之后,两广总督从梧州迁往肇庆,而后在崇祯朝一度迁入广州,但却很快就迁回了肇庆。等到了南明以降,清廷最初是将两广总督衙门设在广州,前后两任的佟养甲和李率泰都是在此办公,而明廷方面的李成栋和杜永和亦是如此。

    这样的局面,历史上是一直到了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