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联系。钱谦益组织抗清,于浙东的很多事情都有黄宗羲的参与,二人相交莫逆,甚至等到钱谦益病故,临死前还要求黄宗羲为他作墓文,结果还是因为钱谦益的儿子改请了旁人代笔,才没能成行,但是黄宗羲还是在第二年做了首哀悼钱谦益的诗文,其中“心期末后与谁传”之句,指的就是他们那些年密谋抗清,但却不便大肆宣传的旧事。

    “舰队抵近南京,并且在上元县的朱家嘴焚掳江西粮船,这已经是多年来王师距离南京最近的一次了。”

    “只可惜了,西南的王师还是没能赶来。”

    张名振、张煌言的舰队抵近南京,极大的震动了清廷的江南官场。为此,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和江南汉军提督管效忠统领大军,方才将明军驱逐。至永历九年正月初,明军已退回了崇明那里。

    说起来,这三入长江之役,钱谦益是背后的策划者,凭借着与郑成功的师徒关系加以劝说,随后由为姚志卓组织了一支军队助战。而黄宗羲那边,于浙东积极联络张名振的舰队,张名振为此还派人从天台登岸,前去联络黄宗羲,以便于在浙东造起更大的声势,结果来人被清廷抓获,黄宗羲被按图索骥,东躲西藏。

    原本,黄宗羲在这一次是躲藏深山,为此还赋诗以“只将苦字啼宛转,落尽荒村寒食花”道出他避入深山荒村时的心情。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闽粤两省的巨变传来,他便不得不冒险前来见一次钱谦益,为的就是在局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商讨清楚下一步的方略。

    回师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于二人,无非是感叹一番罢了。当前的局势发生大变,福建的风卷残云,钱谦益是很早就得到了消息的。震惊,自不待提,结果哪里知道,这股子劲儿还没过去呢,广东的大捷也传来了消息,无论是那些消息灵通人士,还是清廷的官府,都在异口同声的说着,说是李定国和陈凯在广东回师,一战歼灭了尚耿二藩和朱马喇的八旗军!

    “牧翁,那陈凯陈竟成,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黄宗羲近期还在东躲西藏,对于消息的详情远远不比得钱谦益这个东南文宗领袖。说是交换了彼此的情报,实际上就这一次的情况,更多的还是钱谦益将他了解到的情况说与了黄宗羲,直引得黄宗羲很是惊叹了几番。

    “梨洲此言亦是老夫听闻这些事情时的感受,借着假议和摧垮了福建的经济和鞑子的统治,大木就可以一脚直接踹塌了整个福建。这边的事情还没完,他又带着几万人跑去了广东,配合那位西宁王又打出了那样的大捷。国朝当今最负盛名的两位名将都能与其配合无间,这样的文臣,何止是叹为观止啊。”

    长叹了一声,钱谦益却无半点儿疲惫,有的反倒更多还是面上的红润,因亢奋而起的红润。

    “这几年,国朝总算是缓过些劲儿来,不复鞑子刚入关时被按在地上毒打的那般情状。那位西宁王,老夫是没有亲见过的,但是大木却是老夫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如今更有那陈竟成,虽是没有什么功名,但却是身负难得的才具。国朝,中兴有望啊!”

    话至此,已是老泪纵横。多年的忍辱负重,总算是看到了希望,却也不由得钱谦益稍显失态。

    “学生记得,牧翁曾见过那陈竟成?”

    “正是,永历五年时,他特特从福建赶来,与老夫商议楸枰三局的事情。”

    回想起那段旧事,钱谦益却似乎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来。当年,陈凯对于楸枰三局的态度大致是肯定的,但是一再强调要加强东南明军,确切的说是郑氏集团的实力。钱谦益当时也确实是这么做了——联络货源和倾销的渠道,变卖收藏和产业以襄赞军需。就他看来,陈凯是有私心的,而这个私心与他正是不谋而合,才有了合作的基础。可是现在回头再看,却好像是陈凯已经预料到了楸枰三局的不顺遂,以及郑成功和李定国在闽粤两省的努力,着实让人费解。

    “或许是我想多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世上怎么会有未卜先知的人。”

    心中如是想了,也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情。面上没有丝毫流露,钱谦益只是就着黄宗羲的兴致继续说了下去“与陈竟成详谈数日,此子的见解,颇有值得深思之处。老夫当时也很惊奇,惊奇一个童生竟会有这般的才具。等到此子启程返回福建了,老夫亦是与河东君言及陈凯此子,绝非是池中之物,迟早是要翻云覆雨的。现在看来,可不是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牧翁目光如炬,学生佩服。”

    如今的局势,虽说依旧是清廷控制着中国大半的省份,尤其是最为菁华的江浙,依旧是牢牢的掌握在清军的手里面,但是两个省转瞬间就收复了,清廷不光是丢了两个省的地盘,更是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战局,已经不复是明军总体死守、偶尔反击,清军占据主动的过往了,或许还会出现一些僵持,但是情势的转好,以及对全国抗清运动都将有着极大的鼓舞。

    相谈间,二人又提及了一些关于他们认识的那等心向明廷的士人们对此的振奋。越是这么聊下去,就越是觉得形势一片大好,收复更多的失地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云云。兴奋之处,甚至免不得要让院中把风的柳如是弄些酒菜过来,畅饮一番,赋诗几首,方才能宣泄胸中的豪情。

    酒菜,很快就上来了,二人对饮,亦是一番畅快。但是斟酌了几杯过后,黄宗羲却不免提及了一些事情来,当即便引起了钱谦益的深思。

    “牧翁,大前年,西宁王转战广西、湖广,素来都是与那位秦王殿下配合的。这两年,到好像是老死不相往来了似的,全心全意的要和国姓联手,就连去年进攻肇庆失败了,也没有因此而改弦更张,依旧是要进攻广东,最多也就是换条路径罢了……”

    黄宗羲的言下之意,钱谦益当然明白,当初姚志卓回来时就曾与他提过贵阳亲王府的奢华与安龙行在的残破之间的对比。孙可望似有不臣之心,而郭之奇、连城璧等人开始好像连带着李定国也不太搭理的,可是到了去年,却是倾尽全力的从旁协助,态度如此转变,对于他这等久沐党争之人,已经不是什么蛛丝马迹那么简单了,实在是明明白白的摆在他的眼前。

    孙李不和,所以李郑联手。朝中、军中,现在是秦藩和保皇的李定国派、郑氏集团之间互相制衡。若是在朝中,钱谦益或许还会觉得这里面是有上下其手的余地在的,可是身在江南,对于偏居于大西南的明廷,他却只能感受到也许内讧在即的担忧,别无其他。

    队,怎么站,这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问题是在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若是被内讧耽误了,钱谦益总觉得这对于他的洗白是存在着不小的影响的。但是,楸枰三局乃是他后半生的心血所系,而现在的情况,战略或许还有机会成行,可是问题在于双方的矛盾,以及永历朝廷那边的处境,却是不由得他不去深思的问题了。

    “也许,不能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那位秦王殿下的身上了。”

    思前想后,钱谦益从来不是傻子,如是说来,显然是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了。但若是想要让他直接说出废止楸枰三局的话来,却也并不现实,至少就现在看来,没了孙屠户,还有李屠户,李定国的大军北上江西,然后顺江而下与郑成功汇合,乍看上去,似乎胜算好像比之前的计划还要大上一些。

    “梨洲,可能这一遭,还需要令弟往金华走上一遭。”

    近期,却是没有什么由头去金华。不过,当年舟山之战,钱谦益就请黄宗羲的弟弟黄宗炎代为前往金华,去劝说金华总兵马进宝反正。结果嘛,自然是马进宝敷衍了事,并且在舟山失陷后跑到温州三盘狠狠的踩了鲁监国朝一脚。

    马进宝其人,本就是流寇出身,对于明廷没有一丝一毫的忠诚可言。奈何,钱谦益对其人却是份外看好,黄宗羲不太理解,但也是把话应了下来。只是这时候,钱谦益脑海里面想着的,却是更多的似乎可以劝说的人物,比如江西巡抚蔡士英、比如浙江提督田雄、比如定海总兵张杰,等等等等。

    “对了,这事情,须得与大木商量好了。另外,协调西宁王和大木的两支大军的工作,陈凯应该也可以胜任的。”

    。

第十二章 波及(七)() 
新的棋局,在钱谦益的脑海中逐渐形成,这等以全国为棋盘,落子无悔的感觉,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兴奋。

    这其中,各部明军的战略方向乃是其一,另外钱谦益还在谋求策动更多的清军反正,这样一来,不光是明军的损失可以降低,同时还可以以着最快的速度来收复更多的失地。毕竟,陈凯在福建的作为,是几乎不可复制的。

    想要策动的人物,多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以及地方上位高权重的人物,且这些人物与钱谦益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交情。即便是暗示不成,那些人也不至于把他告上清廷,总要在打击清廷的同时保全自身才是完美的潜伏。

    天秤座的钱谦益在追求着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如此,当今天下,清廷在长江以南最为位高权重的文臣洪承畴,虽说钱谦益与其也有些交往,但是策反的诏书是万万不敢用在这等狠人的身上的,否则就没办法平衡了。

    永历六年,李定国两蹶名王,尤其是衡阳大捷中更是斩杀了清廷的敬谨勤王尼堪。尼堪被诛,然而,由于冯双礼和马进忠两部的合围约期不至,导致八旗军主力逃出生天,并于转年的三月在宝庆府的周家铺一战中击败了秦王孙可望的驾前军。

    但是,这一战清军虽胜,但却只是一场险胜。败退的驾前军兵员损失不匪,但参战的八旗军则同样是承受了不轻的伤亡才勉强击败了对手。以至于,在大战之后,清军也没有能够进一步的向贵州方向推进,明军依旧控制着辰州、靖州、沅州、武冈等战略要地。从去岁李定国的诱敌深入,到孙李不和,李定国远走广西时屯齐先后接盘的衡州府和永州府,清军到了这一战之后,也仅仅只是夺回常德、长沙、宝庆、永州等湖南东部的中心城市,双方在常德、宝庆一线继续进行着拉锯,地势有利的湖南西部仍然牢牢的控制在明军的手中。

    那一战之后,双方看似在湖广进入到了对峙状态,但问题在于,明军的驾前军终究是以汉人为主,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以八旗所根本没办法比拟的。换言之,前者虽然只有西南的云贵,但是恢复速度上却远比聚居于北京城,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外加上包衣奴才,这些都算在一起也就几十万人的满清要强得太多。

    衡阳大捷和周家铺之战,两战下来,八旗军依旧强悍,但却不复当年初入关时的锐气。是纸醉金迷、是女色蚀骨,是关内的花花世界,其实说到底了,这世上无论是游牧民族、渔猎民族、还是农耕民族,乃至是后世的工业化社会,真到了玩命的时候,总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于满清,八旗军在辽东苦寒之地,自然是战斗意志坚决,因为不战斗或是打输了,没办法“抢西边”,他们距离饿死就不会有太远了。而入了关,富贵荣华,哪怕是底层的旗人也有铁杆庄稼,没有了饿死的威胁,自然是免不了要惜命些的。

    此消彼长,尤其是在于汉人的人口基数过大,清廷的权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乎,仅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清廷便任命了已经61岁的降清汉臣洪承畴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并且严令“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摆出了一副用人不疑的态度来。

    说起来,洪承畴在崇祯朝降清后,始终不受重用。直到皇太极病故,多尔衮当权,才决定用此人之法入关,但却由于吴三桂的降清而弃用。等到清军拿下了江南,须得派遣得力汉臣镇抚,洪承畴便受命招抚江南。但是,凡满汉大兵、直省经制官兵各有统领,洪承畴只能“会同固山额真叶臣及督抚镇等官调遣约束”,军事上进止机宜,“密与平南大将军贝勒勒克德浑参酌施行。”这就是说洪承畴实际上还要听从贝勒勒克德浑的指令,地位最多与八旗固山额真叶臣相等。

    不可否认,洪承畴在江南的招抚工作很是成功,为清廷有效的抚平了江南的局势。可是等到一切结束,就再度调回了京城。直到这一遭,在意识到八旗军的问题后,清廷决心改变过往策略,“以汉制汉”。

    “抚镇以下听其节制,兵马钱粮听其调发,一应抚剿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满兵或留或撤酌妥即行具奏,文武各官在京在外应取用者择取任用,升转调补随宜奏请,吏兵二部不得挚肘,应用钱粮即行解给,户部不得稽迟,归顺官员酌量收录,投降兵民随宜安插。”

    清廷将这五个省的人事、行政、兵权、财权一并交托在了洪承畴的手里,临行前,顺治更是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信重已并非是当年可比了。但是,等到洪承畴抵达湖广时,所见者亦是满目疮痍,清廷在这里的统治彻底崩溃,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清季以来,明清两军于湖广拉锯已逾十载。明军有本地明军、各省援军、大顺军、忠贞营、大西军的秦藩、西宁藩,比比皆是;而清军一边,本地绿营、外省赴援绿营、三顺王、续顺公、济尔哈朗、尼堪们率领的八旗军,亦是从未少过。大军过境,民不聊生,白骨青磷,荆棘千里,清廷在此地早已是入不敷出。

    更要命的问题在于,由于明军在永历六年发动的大反攻,使得他们在西南战场和东南战场皆损失了大量的兵员,这里面有八旗军,更多的还是绿营。等到洪承畴抵达湖广时,兵力不足的现象非常之严重,当前的对峙状态无非是多罗贝勒屯齐率领的那支八旗军主力的虚火儿尚在,外加上周家铺一战后他们当前面对的明军也需要恢复实力,湖广的战局才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永历九年三月十二,洪承畴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