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尔显的决定很干脆,看样子是早已经想好了的。被这支清军骑兵拖延了片刻,李建捷和王起俸也没有继续尾随而去,依旧是按照陈凯的命令奔向两军交战的主战场。

    那里,有更加重要的目标。李建捷率领着那支骑兵飞奔而至,看到的已经是明军驱赶着清军向江口一带逃窜。

    追上去,杀死,砍下首级系在腰间,杀红了眼的明军如发了狂似的,砍杀着所见之处的任何一个掉队者。夺命的无常在后,清军哪里还有时间思虑,在南线明军、北线骑兵以及随后赶到的北线明军的合力包围下,很快就被塞进了江口墟集那里。

    藩兵吃人的事情如风一般从新会传开了,这里乃是新会县境内,距离算不得多远,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此间的百姓一旦发现清军奔袭而来,当即就跑了个没影儿,哪还敢留下给清军塞牙缝的,等到清军架起了吊桥,冲入江口墟集之时,捉到的无非是些逃不掉的老弱病残,未免其中细作假扮,干脆也是一刀了解了省事,至于那些被抓来的民夫,不是西江东岸的,就是临近江口的村落里的。

    这里早已是空无一人,清军出兵,就只有少量战兵在此看管后路和民夫。等到清军败逃至此,望着滚滚西江上已经尽数断绝了那数座吊桥,内心被彻骨的寒意笼罩。

    哭泣,在所难免,毕竟退路已无,后有追兵,他们被数倍于己的明军局限于这极小的区域里,真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冲到墟集之外,明军也不进攻了,而是砍伐树木、搜集木料,围着江口墟集修起了一圈的木栅栏。陈凯抵达战场与李定国会面后三两句便商量妥当的。

    因为,无论是血战良久的南线明军,还是先破敌,后奔袭的北线明军,其无非都是在胜利的刺激下铆足了气力。此刻显示得再过斗志昂扬,更多的也还是那股子虚火儿,而这江口墟集之内,近万的清军,大多是从南线战场驱逐而来,也有从北线逃亡至此的,如此规模的清军集中在这么小的一片区域里,穷鼠噬猫是最少不了的,一旦被反噬的清军把这股子劲儿卸了,那么弄不好还要付出更大的伤亡来。

    明军停止了进攻的脚步,转而开始围困,陆上是栅栏和壕沟,水上则有明军的战舰,登时就被围了一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贸贸然杀出去,他们是不敢的面对汇合于此的两路明军的,更是在逃跑的过程中坏了建制,现在是兵找不到将,将调不到兵,没了主心骨,所有人只会按照各自的本能行事。一时间,明军没有攻进来,也没有攻进来的意图,倒是清军在墟集里倒是乱成了一团。有的在争夺吃食、有的在抢占房屋、还有些有志气的清军则在搜集门板什么的——倒也不是为了充当盾牌,而是打算做成简易的筏子,借此渡江罢了。

    入夜时分,在明军的辅兵和民夫的配合下,围困江门的栅栏已经修好了,明军在栅栏后修建了营寨,用以防御,大营内倒是灯火通明,远远看去似乎是在庆贺这场难得的大捷一般。

    那几处营寨如此,潮连岛上亦是每隔几米就搭起了一处篝火,将江面都照得如白昼一般——小股清军逃窜,明军并不在意,但若是人数稍一多了,想要赶在明军做出反应前就实现机动,那么势必还是要重修浮桥,利用浮桥的运力逃出生天。周遭河道都太宽了,清军无能为力,唯有借助于潮连岛等江心洲才是唯一的机会。

    然而,这样的机会已经被驻扎岛上的明军杜绝了,他们在收复此处的同时,也将清军留在岛上的部队清理个干净。此时此刻,这里便如同时一只明眸璀璨般注视着江门墟集,使得那里的清军再难有稍大一些的动静。

    天色随着时间彻底的昏暗了下去,交战了半日、争抢了半日的清军们也已经筋疲力尽。或是占据房屋,或是露宿街头,七八千的大军将江门墟集挤了个满满当当的,但是动静却显然比白日里要小了太多。

    栅栏内外,渐渐的归于宁静。只可惜,折腾了一日的陆师多是休息了,可是水师的精神头儿却出了奇的好,到了深夜时分,舰队在江面上驶过,战舰一侧对准了江门墟集的方向就是炮声大作。

    突如其来的轰击当即便使得墟集内一片大乱,折腾了一日的清军以为是明军趁夜发起进攻了,四处奔逃,更有不少人直接跳进水里,全然是一副要游过西江的架势。混乱了好一会儿,直到明军的舰队缓缓驶过,炮击结束了,他们才发现好像根本也没有几枚炮弹是打进了墟集的,于是乎那些过度紧张的清军又随便寻个地方沉沉的睡下了。

    黑灯瞎火的,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明军的射击效果。然而,似乎是没有玩够了,到了后半夜又一支舰队从江门外驶过,又是一轮的射击给清军添了一些噩梦的感知。

    头一天,如此了,到了第二天的白天,江上的明军舰队赶在早饭、午饭时分准时准点的过来送一轮温暖,连带着栅栏那边的明军陆师也从新会调来了几门大口径的火炮,也不管对准没对准了就往江门墟集那里招呼。

    这么欺负人实在是不像话了,一些抱着“奴才可以被主子辱,但却不能被别人辱”的八旗军集结起来,向着栅栏那边发起了一次亡命的攻击。

    结果,可想而知,能够活着逃回去的还有些心有不甘的,还要聚集更多的人手去和明军决一死战。但是看着那些八旗军还没凉透了的尸首,摸着咕咕怪叫的肚子,还是摇头得多,无视得多,起码他们是不打算为了主子的尊严去枉送自己的性命。

    被困在此处的清军,有满蒙八旗、有汉军旗、也有藩兵,还有一些绿营兵和民夫,只是不占多数罢了。这里面,无论是从京城来的满蒙汉军八旗,还是平南、靖南两藩的藩兵,都算是战斗意志比较坚决的部队。故此,明军将其围困至此的时候,他们也是没有选择向明军投降,而是蜷缩在此,权当是固守待援了。

    然而,随着突围的无望,以及援军的必不可至,动摇渐渐出现,尤其是明军根本也不打算让他们在此消停过活,动不动就射击上一轮,不管伤亡,只为了不让他们安生,这么恶心人不偿命,到了第二天的夜里,就已经出现了清军偷偷摸摸的前去栅栏那里向明军投降的事情。

    一如昨日,晚上江面上的“打更”继续,几个膀大腰圆的清军偷偷摸摸的跑到了墟集边儿,将一个用两块门板拼接起来的木头板子放在了水面上。

    就像是一个木头门没办法搭载露丝和杰克,这么一个木头板子更不可能载得下这几个清军了。不过他们倒也有办法,在门板四角以及周边绑上了陶瓷罐子,用绳索和盖子封好了,这等加大了浮力的改装品倒也强强的托着了他们几人。

    划着刀鞘,门板在水流和划动的双重推力之下,缓缓的向着西江下游的对岸驶去。起初,到还好,他们是正赶着明军水师“打更”之后出发的,选择的地方距离潮连岛较远,黑布隆冬的只有月光为伴,倒也不怕被明军发现了。可是行到江中,水流越加湍急,一个浪头打下来,门板一歪,便有一个清军落入了水中。门板上的清军想要施救,水里的清军想要获救,再加上湍急的水流,当即便是一阵大乱。

    混乱之中,不光是那个清军没有能够重新爬上来,反倒是还将另一个清军也拽下了水。此时此刻,木板上的清军开始转而防备那两个清军,而那两个清军也在奋力的想要重新爬上来,双方就这么较着劲儿,木板子也没办法继续向对岸驶去,只得是随波逐流。直到,这木板子在暗夜中被江水推向了一块儿江中凸起的礁石,顷刻间便化作了一片的碎木以及无谓的求救声……

    有着炮击佐餐、伴眠,谁不着、吃不好的清军马上就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粮草的分配不均。在初期是集结了更多人马的清军占据了仓储和一些有利的建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逃不出去的清军开始渐渐的出现了内讧。

    这,并非是明军鼓励的,但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吃上饭,不至饿死沦为旁人的食物,很多清军便自觉自发的内斗了起来。墟集里,街面儿上搏杀、房舍内的争抢、乃至是集结了更多人马的攻击仓储,混乱在这片缺乏主心骨的溃兵中迅速的变成了主旋律。

    与此同时,零零散散的向明军那边投降的也越来越大,到了后来更有成批成批的清军举着白旗向明军投诚。

    这样的情状到了第三天,墟集内最初的溃兵已经缩水了近半,余下的也多是精疲力竭。至此时,墟集外酒足饭饱、精力充沛的明军从外面破开了栅栏,结阵冲入墟集,将这些余孽一扫而空。

    早前投降的,没准儿还有条活路。至于这些顽抗到底的死硬分子,早前激战时伤亡不匪,李定国也懒得多费唇舌了,任由冲入墟集的明军将他们杀了个精光。

    一边倒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辅兵开始清理墟集,明军那边的军官也很快就在降卒的指认下弄清楚了被杀清军的身份“禀告殿下,我部从那些虏师里翻出了虏八旗军四个牛录章京的尸首,都是汉军旗的。另外,还有虏靖南藩右翼总兵连得成的首级。但是,没有找到尚可喜和朱马喇的尸首。”

    “没找到是正常的,尚可喜老贼狡诈得很,不会那么轻易就自陷死地的。”

    具体的斩首还在计算,不过光是江门墟集,斩首加上俘虏就有七八千人,尚可喜就算是跑了也剩不下太多人马。五千,还是六千,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至于现在他们在哪,李定国大致也已经猜到了,只是按照他与陈凯的商定,暂且与其没有太大的干系了。

    “命令,全军拔营北上,夺取广州。至于尚可喜和朱马喇,陈抚军已经去料理他们去了。”

    。

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 
    无论是鏖战新会,还是夺取高明、三水、顺德这些地方,说到底为的还是能够收复广州,进而使整个广东脱离满清的统治。

    解决了进剿的清军主力,李定国的大军迅速北上。对于新会,连城璧带着几支不同系统的明军驻扎于此,作为粮草沿西江输送军前的转运中心。这几支明军,主要还是粤西明军的部队,但也有一支李定国麾下的部队在此驻扎,以防尚可喜去而复返,跳到外围来截断明军的粮道。

    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一战后的苏波战争上演的那场“维斯瓦河奇迹”,就曾将波兰乃至是整个欧洲从亡国的边缘强行拉了回来。天知道,尚可喜遭逢这场惨败之后会不会来个毕苏斯基灵魂附体,这是谁也不敢担保的。

    明军大举北上,依旧被明军念念不忘的平南王尚可喜和固山额真朱马喇在摆脱了明军的追兵之后,带着败亡前组织的骑兵早已赶到了西江下游。

    西江上有明军的水师巡航,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不过,近五千的清军,其中有近半是满蒙八旗、余下的也多是平南藩的藩兵,比之江门墟集那里的群龙无首,这支清军溃兵显然要更有组织性太多。

    杀李定国一个回马枪,尚可喜在路上时并非没有考虑过。但是,李定国的大军走没走,走到了哪里,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若是回马枪捅出去了,结果玩砸了捅出个羊入虎口,那可不是智者所为。

    除此之外,这支溃兵也并非是尚可喜一人说了算,那个朱马喇虽说是比较倾向于尚可喜的判断,但是这么冒险也十有**是不会同意的。更何况,他早前就已经对朱马喇表示过了,要南下到西江下游渡江,临时改变主意,反倒是不利于这支军队的生存。

    一路南下,大队的骑兵不走沿岸,以免被明军的水师发觉,但是为了渡江,他们也不断的派出探马去探查下游的水文情况。不出尚可喜的意料,果然这里和其他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样,到了下游,江心洲的数量依旧很多,甚至是越来越多,同时选择了几处便于渡江的所在,尚可喜便悄悄的展开了偷渡西江的工作。

    依仗着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和覆盖率极高的监控摄像头网络,尚可喜分了几批,总算是在五天之内把大半的清军运过了西江。

    但是,到了最后阶段却还是被明军的舰队发觉了。于是乎,舰队集结赶往渡河点,闻讯赶来的明军骑兵也尾随而至,江面上已经是明军的地盘了,甩在后面的那七八百清军骑兵就只得自行撤离,寻找其他便于渡江的所在。

    过了西江,这支清军就只剩下了四千人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人人有马,可以快速机动。但是不好的消息也有,那就是这条回家之路还非常之遥远,而且沿途水网纵横,需要花费的时间绝非是一马平川的北地所能够想想的。想要顺利的回到广州,这才仅仅是过了第一关罢了。

    过了西江,这里已经是香山县的地界了。尚可喜看了看地图,听取了一番探马的报告,很快就确定了他们当前的位置以及接下来该当如何前进。

    “这里向东南,是那些红毛鬼的地盘。他们有船,而且很大,比郑家的水艍船还要大,都是用来走远洋贸易的。按理说赶到那里,借船北返是最好的。但是……”

    说到这里,尚可喜便不再继续说下去了,而是继续死盯着地图,想要从中看出些门道来。

    对此,朱马喇当然也能理解。据说那些红毛鬼早前就与明廷有过合作,还派兵助战过,后来尚可喜和耿继茂占据了广州,他们倒是消停了几年,与郑家的贸易规模也大致上是断了。但是,说到底这些红毛鬼是与明军关系更好些的,总会有所偏向。更何况,就算是澳门方面在明清双方不偏不倚,如今清军主力崩盘,正是明军席卷广东的大好时机,澳门方面自然也不可能为了他们这些丧家之犬去得罪李定国、郑成功、还有陈凯那样的狠角色。

    现实,从来都是这么残酷。不需要尚可喜说得明白了,朱马喇在听到红毛鬼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那是一条白白浪费时间的死路。

    “其实,平南王爷,渡江之前,某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