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快跟进。

    明明是明军在北线的兵力更为雄厚,奈何登陆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这段时间,陈凯可以派快船顺流而下,将抵达的军情第一时间送到李定国的手里,但却没办法完成两三万战兵的登陆任务,实在是因为明军的规模过于巨大了。

    远处,清军那边还在整队,不过看上去也是匆匆赶来,有限的小型火炮什么的都落在了后面,一时半会儿的根本上不来。而明军这边,同样是匆匆忙忙,能把人、马组织起来就已经是托了这些部队操练多年、几近大战所培养出的素质,否则也同样是痴人说梦。

    南线的明清两军都是竭尽全力的攻杀,此刻好像战斗已经爆发了,只是陈凯这边根本看不到,逆流而返的信使也远远没有回来,无非是估计而已。但是在南线,这两军却同样是仓促到了若非是军中还有些鸟铳的话,就已然退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冷兵器战争的程度。

    视线就着望远镜延伸而出,陈凯便发出了如斯的冷笑。明军这边是列阵前进,速度稍慢,但是遭遇了清军拦截部队后,却是可以有着更快的反应的。眼见着清军还在整队,陈凯一挥手,如雷的战鼓敲响,漳泉潮惠四府巡抚的大旗前压,居中的抚标总兵旗最先做出回应,紧接着,一丈五尺长矛的方阵便踏着沉重而坚实的脚步滚滚南向。

    居中的抚标进发,左翼的左提督左、右镇和右翼的前冲镇和援剿后镇亦是不让分毫,向着比他们兵力更胜一筹的清军无所畏惧的压了过去。

    两军阵前,空间被明军前进的方阵压得越来越窄。背后有结阵的步兵作为后盾,明军的骑兵数量虽少,但却也渐渐的将清军的骑兵压得越来越靠南。但是,背后的战阵尚未列阵完毕,他们亦是不敢立刻退入阵中,只得继续勉力拖延着明军的前进速度。

    没有火炮,双方皆不具备超过一百五十米的远程杀伤能力。明军大步向前,清军的骑兵则在竭力骚扰。奈何明军并非没有骑兵,很快的,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明军的战阵突然停了下来,在整队的同时,前出的步弓手们举起弓箭,仰着颇大的角度便松开了紧扣的弓弦。

    箭矢如飞蝗般腾空而起,两军大阵相距尚有两百米开外,这个距离是绝对无法对清军战阵造成杀伤的,但是射击的转瞬之前,帅旗挥舞,明军的骑兵便开始调转马头向两侧撤开。

    清军的优势骑兵未及追击,漫天的箭雨就已经劈头盖脸的打了下来,当即便是一片的人仰马翻。骑弓普遍性的不如步弓射程远,若是对射,就更加吃亏。但是即便如此,哪怕此刻颇有伤亡,清军依旧是在徐得功的帅旗的指挥下,趁着明军骑兵撤开的当口向明军的大阵扑了过去。

    射程的差距,并不是百步与九十九步的微小,而是只有五六十步要面对足足有一百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对手,哪怕骑兵机动速度极快,距离是可以快速缩短的,但是想要冲进射程,却也总要承受前后几队的步弓射击。

    明军的仰射很快就变成了直射,不断有清军的骑兵中箭落马,但是滚滚铁流却依旧是直愣愣的扑过来。很快的,明军这边的步弓手后撤,长矛手、长枪手将枪矛这等长兵延伸出去以为拒马的同时,藤牌手们也举起了盾牌,做好了训练多时早已成为习惯的战术动作。

    进入五六十步,骑弓的还击展开,箭雨在铁骑狂飙的声势之下横扫而来,噼里啪啦的打砸明军的战阵之上。

    藤牌、藤盔以及棉甲,明军生扛着清军骑兵的袭扰的同时,退到阵后的步弓手们也纷纷仰射还击。

    箭矢在天空中划过了一道道的抛物线,精准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凭借着数量和概率却还是持续性的杀伤着清军的骑兵。几乎是全程被明军射击,眼前更是阵前拒马的长枪林,清军骑兵都不是什么重骑兵,自然也没有去硬撞长枪林的道理,及至不远,直接转向,同时甩出了最后一轮的箭雨,顷刻间便打得明军战阵惨叫连连。

    清军骑兵掠阵而过,激起了一阵的飞尘,但是明军并非没有骑兵,自也不会任由他们如此嚣张。只在他们直扑明军大阵之际,分撤两翼的明军骑兵便已经调头回来,尾随着清军的骑队,砍杀着任何一个掉队者。

    骑兵追逐厮杀,明军步步进逼,将沿途的清军骑兵伤兵补刀处死,后续的辅兵更是割下了一枚枚的首级,丢在准备好的箩筐里。

    这是用来战后记功的,自是不可轻忽。不过,明军的前进步伐却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大步向前,直至百步之时,清军那边的阵型渐渐的延伸开来,双方的骑兵均已退场,从各部的间隔中撤回到了阵后,而射手们则对着他们在对面的同行拈弓搭箭……

    肉搏战在接触的一瞬间爆发,清军的绿营都是来自于北方和南赣,依旧是他们平日里最为熟练的战法——以长枪手拒马、以刀盾兵破阵,撕开口子,趁势掩杀,凭借着他们军中老兵数量更多,刀盾兵武艺更为精熟的优势来碾压对手。

    这样的战法多年来无往不利,毕竟清廷入关后席卷天下,原本在明末大乱中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的旧明军和流寇们纷纷改换上了大清的旗号,为虎作伥,而他们的对手则是一支支新近组建全凭一腔血勇的义军、少数不识时务的旧同袍以及“脑子被门夹了,调转枪口去扶明”的前流寇。

    以多打少、以优胜劣,这使得他们往往会占尽了便宜。奈何,这一遭他们面对的对手却不复为他们所见识过的那些,却是一支凭着海贸巨利滋养的职业军队。而且,这支职业军队所使用的战法更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过的!

    两军接战,清军的锐士惯常的扑了上去,寻找破阵的机会。然而,居中的粟养志所部直接撞在了抚标密集的长矛丛林之上,当即便被扎了一个千疮百孔出来;而那两翼,亦是好不到哪去,虽说是没有抚标那样的直接,但是三人一组的藤牌手浸淫多年,配合默契,肩并肩的结阵厮杀,清军的锐士往往就会陷入到以二敌三,甚至是以一敌三的境地。

    甫一接战,清军便遭到了明军的压制,这立刻便引起了徐得功的注意。他是这些清军中少有与粤东明军交锋过的,可是了解却也仅限于棱堡——第二次陆丰棱堡保卫战,徐得功是被爆炸震晕了才被俘的,他在那一战看到的也就是明军死守棱堡,然后一发入魂,剩下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连后续的追击都没见过,哪里见识过这样的战法。

    “徐帅,你现在应该明白上一次陈凯为什么要释放你了吧?”

    受命之际,尚可喜如是对徐得功说来,他起初只是想到了福建的大乱,陈凯释放其人便是用来麻痹福建文武乃至是清廷的主抚派。他是被释放出来的,总是背着一重的罪责负担,哪怕是回到广州后依旧在老兄弟们的帮衬以及靖南藩耿继茂的支持下继续为着靖南藩麾下的头号大帅,但是总想着有一日能够一雪前耻。

    尚可喜用他,便是用过不用功,否则平南藩的许尔显、班志富,靖南藩的连得成,这些同侪之辈哪个也不差他什么。

    然而,等到接战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尚可喜的话中还有着另一重的涵义,那就是陈凯既然敢把他放回来,就已经不会畏惧他丰富的作战经验,自有办法来拉平甚至是逆转双方的差距。

    能抓他一次,就不怕抓他第二次!

    初抵福州、回到广州,背后的指指点点,饶是他一生经历太多,早已不在乎了,但是清廷体制内部自然免不了要对他以及他的家族、子弟们存在着败军之将的歧视。如此下去,未来只会是一片昏暗,这是他绝计不愿见到的。至于转投明军,他上一次的不肯投降,这一次自然也不会如斯。此时此刻,自然也唯有血战到底,这便是尚可喜一定要用他的关键。

    想明白了一切,徐得功反倒是放下了心中的负担,长舒了一口大气,旋即命令道:“命令各牛录做好准备,随时补充战阵。这一遭,不能撑到南线主力击破老本贼,咱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三千藩兵,便是十五个牛录。徐得功决心全力以赴,而此时,在南线,那五十五个牛录的藩兵外加上八千从京城南下赴援的八旗军亦是已经与明军厮杀成了一团。

    血肉横飞,每一瞬间都会有兵士倒下,再也无法站起来。比之北线的绿营,清军在这里集中的都是最精锐的部队,李定国所部与这些身处死地而拼死一搏的八旗军和藩兵们放对,当即便被对方凶猛凌厉的攻势所压制,只能竭尽全力的维系着大阵的守势。

    拼死厮杀,已经成为了此处无二的主旋律,李定国凭借着莫大的威望维持着明军的斗志,但是这样凶狠的攻势却还是让他不由得深吸了一口大气。

    这样的疯狂,哪怕历史上的新会之战中他也不曾见过的——毕竟,那时候清军的退路稳固,甚至还与新会县城连成一片。可是此时此刻,被彻底逼进了死地的清军真的拼起了命来,却爆发出了更为恐怖的杀伤力来。

    “把罗罗都调上去!”

    罗罗素来是西南明军用以摧坚破阵的杀手锏,从来都是出现在最需要个人武勇的战场上。而此时,李定国却是要把他们尽数填上去,只为了缓解当前的巨大压力,以坚持更多的时间。

    命令下达,那些披毡铣足、手持双刀的彝人武士们便怪叫着冲入大阵,从伤亡和缝隙中冲到阵前,对清军展开反冲锋。他们的武勇,不可否认,甫一进入战场,当即便打了那些八旗军和藩兵一个措手不及。奈何此时清军早已发起了性子,哪有那么容易摧垮,仅仅是攻势稍加受阻,他们便再度扑了上来,手持着盾牌、腰刀,闪展腾挪之间竟丝毫不下于这些好勇斗狠的彝人武士。

    血战还在继续,八旗军和藩兵攻势猛烈,所幸的是,如历史上那般左翼失陷而至战阵动摇却并没有发生。李定国不计伤亡的抽调了预备队猛攻左翼山丘,高文贵、张胜两部一个展开进攻,另一个便收敛溃兵,轮番上阵,这无疑给予了左翼山丘上的藩兵精锐以极大的压力。

    左翼拿下,他们自然就不会放弃,为此,尚之智就只能死守住此处,哪里还有余力冲下山去以攻击明军中军的侧翼。

    战线胶着,北线如此,南线亦是如此,就连南线的左翼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就在这嘶声力竭的消耗之中,几门火炮被推到了左翼山丘于清军一面的山下,各自有数十个辅兵或推动、或拉拽着缓缓的向着山丘顶端,那片可以俯视战场的制高点而去。

第八十五章 破军(下)() 
南线,血战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了。两军交锋的所在,土地饱饮鲜血,已然是再也喝不下去了。血,从倒下的明清两军将士身上的那些望之可怖的创口中汩汩的涌出,在一双双大脚的践踏下汇聚成溪,缓缓流向地势偏低的河滩方向。

    方才派上去的那些罗罗已经大多没于阵中了,说起来,论及武艺,那些八旗军和藩兵并不会比他们逊色,无非是那等双刀挥舞的亡命打法在甫一接战时将他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罢了。很快的,凭借着强悍的武艺和较之纯粹单打独斗的罗罗更为严整的战阵的配合,清军很快就将这些好勇斗狠之辈清理一空,进而重新恢复了方才之前的那般凶猛攻势。

    所幸的是,牺牲并没有白费,凭着罗罗们发动的突然猛攻,自接战以来始终被压着打的明军总算是缓上了一口气来。待到罗罗们组织起的那番攻势宣告结束,清军再度发动猛攻之际,缓过劲儿来的明军也大多熟悉了各自当前对手的攻击习惯,双方再度交手之时,已不再如之前的那般被动了。

    战场之上,依旧是清军猛攻,明军谨守战线。面对几近发狂的八旗军和藩兵,明军打得依旧是十分之艰难,不过是在李定国的巨大威望之下竭力坚持罢了。

    大军阵后,帅旗在这腥风血雨中招展。帅旗之下,李定国不断的接收各部传来的当前战况,转而下达命令。虽说,此刻明军是处于下风不假,但是李定国的节奏却控制得很好,起码不似其他明军碰上这般狂暴的攻击时早已崩溃的从前。

    李定国全神贯注的指挥着作战,前沿的部将们亦是在忠实的执行着作战任务的同时按照各自的经验、能力和习惯指挥着各自的部下们浴血奋战。

    李定国的身旁,赶来赴援的粤西明军漳平伯周金汤、靖夷将军邓耀和虎贲将军王兴三人已然率部赶来,巴巴的跑到李定国的帅旗处听候命令。然而,自此看去,前方的血战虽说是不能尽入眼底,但也能瞧出大体的情状来,这般惨烈的场面,于他们哪里见识过,已然看得是满脸的惨白,来时路上想好的那些请战豪言早已化作了冷汗流出体外,哪里还敢多说半个字儿出来。

    这档口,李定国还在指挥战斗,一时间倒也顾不上他们。待到前方的阵脚稍稳,李定国立刻便想起了他们来。

    “周伯爷、邓帅、王帅,本王现在要用你们!”

    “末将谨遵殿下号令!”

    这三人,在历史上都是抗清一生,最终殉了国的,抗清意志自是没得说,就是各自的本事、所部的战力不太配得上他们的气节。此刻李定国直言不讳,他们似乎也从方才的压迫感下缓过了些劲儿来,只是稍微一顿,便慨然应命。唯独让他们有些诧异的是,李定国并没有让他们补充到激烈的正面战场,反倒是让他们去替换左翼的高文贵、张胜二将的人马。

    “末将这就带着儿郎们去为殿下夺回左翼!”

    “殿下请放心,末将必不使左翼那里的虏师下山威胁大军侧翼!”

    三帅领命而去,李定国看着他们策马离去的背影,看着那三支明军依令向左翼靠拢,却仍旧是对他们能否牵制住尚之智的那些平南藩藩兵精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忧虑。

    其实,这样的生力军,最该是用来替换正面战场的各部,好让他们能够缓口气儿,从而更好的实现车轮战式的交替防御。但是,这三支明军早在新会围城时李定国就见识过了,算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