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看时,郑成功于洪旭和陈凯的目光已是于旁人有了极大的区别。尤其是洪旭,其中或许还掺杂了一些对于气度恢弘的敬佩之意。

第三十七章 进宝(上)() 
有道是举贤不避亲,更何况是如洪旭这般的举贤不避仇的,自然也更能够收获旁人的敬佩和上官的倚重。陈凯凭借自身能力,在这个以郑成功为首的军政集团中站稳了脚跟,如今随着扩编的长期趋势,掌控军器工坊的他更显绩优股和潜力股的本色,洪旭大力投注,本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只是寻常人更易被感性蒙蔽双眼,绝对做不到如他这般。

    对此,陈凯很是清楚,而从利益的角度上去看的话,他与洪旭之间的合作亦是双方皆可得利的好事。

    “承蒙国姓的高瞻远瞩、洪伯爷的大力支持,军器工坊的扩建和扩编的工作进展良好。就现在而言,旧厂区已经基本完成,新厂区那边,人员还在不断跟进。学生计划在那边的空地兴建火器工坊,除了打造火器以外,还须得制造火药,力争能够支应大军所需。”

    经过了半年的认识,郑成功、陈豹和洪旭等人都很清楚,陈凯一旦出手,就绝对是有的放矢。

    冷兵器的打造,他已经做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说是发挥了百分之两百以上的能量出来,放在承平时也少不了一个能臣干吏的评语。现在陈凯已经将目光投诸在火器上面,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见识过红夷炮、见识过弗朗机炮、见识过鸟铳、鲁密铳、斑鸠脚铳之流的武器,他们依稀间多少会有一些对此的感觉。这绝对会是一片让陈凯获取更大权柄和更多信任的方向,而如今的这个军政集团之中,也只有陈凯最适合去负责这些事情。

    “陈参军但有设想,吾自当全力支持。”

    这次出征,郑成功带回了六个鸟铳工匠,两个是俘获自溜石寨,而另外四个则是郑鸿逵送给他的。这六个人分为三组,都是师徒或父子的关系,自然而然的也是要被编入军器工坊,受陈凯节制。

    鸟铳,于欧洲的标准而言属于那种轻型火绳枪,弹丸不过几克而已,有效射程和杀伤力都殊为有限。在戚继光的时代,用以向无甲的南方明军和倭寇,甚是好用,但是没过多少年,等到壬辰战争时日本人用鸟铳射击身披铁甲的明朝远征军的时候,效果就已经是差得无法想象了。

    就现在的明朝技术水平而言,更好的不是没有,比如鲁密铳,再比如已经可以划入重型火绳枪范畴的斑鸠脚铳其实也都是有的,甚至在十几年前还曾装备过部队。奈何这批工匠并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更何况现在还是在福建这样的南方战场,鸟铳却也并非不能使用。

    “此事请国姓放心,学生受知遇信重之恩,自当全力以赴。”

    “吾亦是信得过陈参军的。”郑成功笑而答之,随即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情:“过些天当会有家火炮工匠过来。”

    火炮工匠是郑鸿逵许诺的,只是由于染病才没能跟来,郑鸿逵也表示了会在其人病好之后派船送到南澳岛上。这里面饱含着郑鸿逵对郑成功的期许,倒是有一小部分却是听郑成功提及了陈凯主持军器工坊以来的成绩,才敲定下来了此事。

    暂时还没到,陈凯也只是点了点头,沉思片刻,才对郑成功说道:“国姓,学生倒不担心火炮和火铳生产,毕竟那些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情。但是,有火铳、火炮,便须得有足够的火药支撑,否则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罢了——即便不算那些即将新造的,就算是大军当下,船上的火炮、军中过的鸟铳,亦是需要大量的火药。”

    陈凯说的都是事实,这段时间,军中耗用,大多是总镇府武库的底子,总是紧紧巴巴的,奈何火药这等物事,如今兵荒马乱也没地方购置,只能是节省、节省、在节省。后来到了鼓浪屿,倒也吃了郑彩一轮土豪,外加上郑鸿逵的支援以及这次出征的缴获和搜集,回来时反倒是比启程出发时要更为阔绰了一些。

    然则,火药不同于冷兵器,用陈凯的分类方式就是属于快消产品,和食品、烟酒、化妆品什么的都差不多。郑成功这次倒是带回来了不少,但不是来自于缴获,就是源于友军接济,总是无根之水,陈凯此间提及,陈豹还差着,倒是郑成功和洪旭却是眼前一亮,分明在等陈凯的筹划。

    “学生近来思索,有上下两策可解此困。”

    ………………

    走了一遭军器工坊,郑成功可谓是收获良多。这大抵是他近一个月里最是欣喜的一日了,也正是因为如此,郑成功总是觉得对陈凯有所亏欠。别的不说,当初说好的接风宴,结果军器工坊赶工期,郑成功也赶着出兵,两厢急匆匆的,也就错过了。结果倒是明天晚上,却是还要给那些此番出兵期间前来投效郑成功的儒生、猛士们设宴接风。

    “没事,学生过去作陪,跟着吃,权当是跟着接风了。至于这事情嘛,只在国姓与学生的方寸之间,让旁人知道了总是未免有些不敬。”

    陈凯很是洒脱,郑成功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再多说些什么,倒显得二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

    郑成功一行,此来此去,都没有影响到军器工坊的生产工作。到了下值的时辰,晚点名结束,工匠们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在澡堂子里洗了洗身上的污渍,才神清气爽的离开了工坊。

    军器工坊的澡堂子的热水是杂役们烧煮的,用的柴火也不需工匠们一钱,这是陈凯制定的军器工坊的基本福利待遇之一,工匠、卫兵、库丁以及其他长期在此服务的人员都是有权享受的。当然,那几个厨娘是不会在此沐浴的,毕竟这是中国,不好像日本那样男女同浴吧。

    这一日如此,到了第二天,陈凯下了值,如约到总镇府中作陪。郑成功这一次出征,前前后后也有三千来丁壮前来投效,其中有儒生,也有武勇过人的猛士,设宴款待的便是这些有“特殊才能”的人士。

    “沈中丞在泉州城下号召百姓起义,又亲自说服了那些百姓前来投效王师,居功甚伟,请受此杯。”

    沈佺期,字云佑,号复斋,泉州府南安县水头人,郑成功同县的崇祯十六年进士,隆武朝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兼福建巡按。郑成功抵达桃花山与郑鸿逵回师之时,其人率众起义,并且带着大批丁壮投奔而来,这一次郑成功带回来的士卒,近半都是随他而来。

    这个人的名讳,陈凯听着依稀有些耳熟,但一时间却也想不起到底是谁。他此番自请作陪,便是早有了多结识些能人的打算。况且此番前来,且能够坐在这宴席上的,大抵都将会是郑成功未来一年半载须得重用之人。待他抵达至此,互通了姓名,这其中的一个叫做甘辉的厦门人,便立刻吸引了他大部分的注意,因为这群新来者中,陈凯就对他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而此人日后更是会成为郑成功麾下最重要的战将之一!

    “诸君不避险阻,前来投效王师,诚为可贵。为诸君贺、为国姓贺、为大明贺。”

    “为诸君贺、为国姓贺、为大明贺。”

    陈凯的注意力大多在这个身材矮小的汉子身上,透过那股气质,便可看出其人绝对是勇猛绝伦之辈。

    “中提督、崇明伯甘辉已经就位了,他好像就是某武侠小说里提过的郑氏五虎中的一个吧。”

    抛开沈佺期和甘辉,儒生尚有厦门莲坂侯乡进士叶翼云和泉州府同安县举人陈鼎。另外,漳州府漳浦县人蓝登武艺极为高超,当众表演了一把刀法,乍看上去那叫一个风吹不进、水泼不进,甚为可观。

    除了这几位,还有邱缙、林壮猷、金裕等人,皆是武勇过人之辈。郑成功出征漳泉,虽说未能取得寸土,但是凭借着对清廷占领区的实际进攻向世人申明了他在这场明清战争中的态度,由此才会有如许多有心反抗满清民族压迫的人们才前来投奔。

    就这样,接风洗尘的宴会在轻歌艳舞之中渐渐散去,却也落得一个宾主尽欢。陈凯喝了些酒水,以他的酒量却也没觉得如何,散了宴席之后干脆溜溜达达的就回了小院,准备在书房里再查阅一些关于鸟铳制造的书籍。

    这样的书籍,陈凯手上也就有本赵士祯的《神器谱》,还是郑成功出征前专门找其要来的。其实明末的时候有很多讲解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数学、物理、化学、军事、建筑,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个时代,由于《四库全书》还没有修撰,清廷的字狱也还没有正式拉开序幕,很多东西在大城市的书店里就能够轻松购得。奈何陈凯如今跟着郑成功偏居于南澳一岛,便是想要多买点儿书来看看,有时候也只能是奢望。

    陈凯一路而行,叶翼云和陈鼎了从大殿中结伴而出。转过身,正瞅见陈凯的背影消失在远处的拐角。

    “那个陈参军,是从山西特意跑来投奔王师的?”

    不远万里,比之他们便不知高到什么地步了。叶翼云皱着眉头,似是自言自语了一句,却被陈鼎听个清楚:“据说确实如此。吾此前还听总镇府的下人们说起,那位陈参军才华横溢,很得国姓爷器重,就连洪伯爷早先与其有些不快,如今也已冰释前嫌了。由此看来,这南澳岛上,这国姓爷的麾下,大家都能够本着公心为上的原则做事情,真的当会是个大有作为的所在啊。”

    陈鼎神情洋溢,似乎对此很是心满意足。然则叶翼云却摇了摇头,继而对陈鼎说道:“区区一个童生,连县试都没过,能有什么才具。还不是赶得时候好,才能得到国姓爷的赏识。这天下,欲要拨乱反正,还是得看吾等这些有真才实学的进士、举人施为!”

第三十八章 进宝(下)() 
明清之时,科举考试趋于臻化,就像读书人瞧不起泥腿子一样,科举自身也有阶级存在的。

    秀才瞧不起童生、举人瞧不起秀才、进士瞧不起举人、若是考中了个状元郎,更是可以将鼻子都朝了天去。甚至就连官场上,官员见面也并非是直截了当的谈公务,尤其是有那些不甚熟悉的官员在场的情况下,总要论资排辈的谈一谈“你是哪年中举的”、“他是哪年殿试的”、“殿试的成绩如何”、“名列第几”,等等等等,不足而一。

    有同等经历,才有共同语言,这亦是阶级。这就好像是三个海军碰面,美国海军炫耀他的航母战斗群是何等强大,英国海军大谈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另外一个要是个蒙古国海军,难道说还能聊聊乌兰巴托大海战和叶尼塞河的奇谋不成?

    叶翼云冷哼了一声,转头就走。他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做过吏部主事,如今也不过三十七八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对于自身的能力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信心,眉宇间更有傲人之色。

    只是这话听来,倒好像是那个“举人”是特意为了照顾陈鼎的情绪而添进来的。不过,以着陈鼎的脾气,却也并不在意。除此之外,他也知道,叶翼云这个人,无非是心高气傲了一些,倒也并非是什么心肠歹毒之徒,否则他也不会能与其相交甚欢。

    转过天去,随着郑成功的表态,军器工坊新一轮的扩建工作再度展开。抛开预留用以兴建火药制造和火铳制造的那片空地以外,又扩了一片区域出去,用以制造火炮。除此之外,郑成功还在城外划了一片地,专司作为火器的试验场。

    然则,炮匠尚在金门,鸟铳工匠也需要安置家属,再加上扩建的工作,这两日暂且不涉及到生产工作。到了下值之后,陈凯带着一个盒子回到总镇府,面见郑成功。这时候,陈豹和洪旭二人也在此处,显然是还在与郑成功商讨些什么军务上的事情。

    “学生前些时日让人做了一件物事,特请国姓鉴赏一二。”

    得到了郑成功的首肯,陈凯从小厮手上接过了盒子,在郑成功他们面前打开。只是这盒子一旦打开,众人皆是脸色一变。

    “藤盔?”

    “正是。”

    陈凯点了点头,继而笑道:“近期以来,藤牌的产量显著,但是一则腰刀产量不高,二则大军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藤牌。换言之,就是产能过剩。而铁匠方面,打造武器的速度是加快了,但是铁料尤嫌不足,自是原材料匮乏所导致的产能不足。学生思虑良久,觉得应该稍作调整,便有了这物事。”

    这半年以来,陈凯的嘴里动不动就会说出一些新鲜词汇来,什么考察、什么产能不足、什么产能过剩、什么产品类型单一,不足而一。郑成功和洪旭他们早已习惯,细思更觉其中言简意赅,便默认与此,并且每次听到更新鲜的词汇来,亦是会仔细想想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倒也有几分有趣。

    这一次,陈凯提出的问题,确实也是军中需要面对的。郑成功麾下六镇,不过三千余人,再加上即将扩充到一千的南澳镇,也不过是四千多人而已。按照兵种搭配的惯例来看,刀盾确实也用不了那么多,正常情况还是长枪占据多数,毕竟还是要对抗清军的优势骑兵嘛。而现在,藤牌的产量过大,陈凯此举摆明了就是进行产品转型。

    “原本承平时咱们南方军中确有藤盔一说,军中也有士卒装备了这一物事。只是工坊现今都在鞑子的控制之中,咱们却也无从获取。”

    清廷能够在关内与明军争锋了近二十年,其后更是镇压了声势浩大的三藩之乱,说到底,还是源于入关之初一口气占下了大半个中国,有了这么大的底子,拉拢士绅,盘剥百姓,用税赋供养官吏、确保八旗军和绿营兵的军需军饷,才能维持下去。

    这是莫大的优势,别的不说,甚至就连原材料什么的都不提,光是占领区控制的人口数量,双方就不在一个等级线上面。

    “这东西确实好,尤其是对于我军现在铁料匮乏的情况,就更显出了好处。陈参军是怎么想到的?”

    莫说是明末清初,就连抗日战争期间,军中也有用藤盔来将就的。第一次看见陈豹露出了笑意,陈凯亦是拱手回道:“回侯爷的话,下官查了查戚少保的《纪效新书》,那里面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