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再起-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队的迁移意味着人口的激增,早前居高不下且不断上涨的菜价、粮价乃至是肉价在始作俑者——粪价的回落的同时也在渐渐的恢复到正常水平。

    不过,按照陈凯的计划,这些军队是不可能长期驻扎于此的。问题迟早还会重新出现,为此他建立了蚯蚓养殖场和养鸡场,并且试图进一步的扩大其规模,凭着蚯蚓粪、鸡粪的有机肥料来取代部分人畜粪便的职能。只是现在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能够影响到的比例不高。

    广东民报在巡抚衙门的支持下迅速的在各县的县城建立了发行点,作为主编的邝露更是广东知名的大才子,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人获取消息的渠道本来就少,报纸一旦发行,很快就有了大量的读者,每到一月一次的刊行日,那些发行点便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

    虽说此间并非江浙,但是南方的识字率本就更高,广东在南方也是较为富庶的省份,能够读得了报纸的士绅百姓为数不少。不过,也总有读不起或是买不到的,于是乎那些说书先生们也在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隋唐演义外寻了一项新营生,那就是读报,美其名曰:报博士。

    “当时闺阁惜如珍,何事牵裙逐水滨。

    寄语双亲休眷恋,入江犹是女儿身。”

    报博士捧着已然有些发黄的报纸,摇头晃脑的读着。这是几个月前刊登在广东民报第一刊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湖广那边为清军屠戮,清军杀男人、抢女人,一个未入阁的女子在被迫上船后留下了诀别诗,随后一头扎进了水里,以保全名节的故事。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了,不过潮州本地,广东民报几乎是唯一的报刊,月刊发行,听不过瘾的茶客、酒客便要翻来覆去的点,亦是最少不了的。

    “每每听到这首诗,眼前总能浮现起那女子毅然决然的投入江水的场面,委实凄美壮丽。”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理学中很有名的一句话。这里面的失节并不仅仅是女性的名节,更重要的还是士大夫的气节。在沦陷区,或许还有些复杂的遐思,但是在这片改换了清廷旗号不过一载,很快就重新归明且光复超过五年的所在,士大夫们的自我定位也都是在为明王朝守节,而非是失节者,其触动亦是颇为巨大。

    “这个月的兄长可看过了,故事亦是写得极好,邝海雪的才名正是名不虚传。”

    “那是自然,不过愚兄更是欣赏后面讲解稻田养鱼的技术细节,那倒是惠及民生的办法。只是那些泥腿子,又有几人看得懂报纸?”

    “这也未必,陈抚军和王道台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培训人员,现在质测学堂的学生已经开始下到乡下去进行讲解了。每个村子一期,正是要趁着今岁农闲的时候把架子搭起来呢。”

    “陈抚军果然是非寻常人,却是愚兄多虑了。”

    农忙的时候,百姓自是没有时间来听这些东西,哪怕是派人下乡讲解也是一样。可到了农闲的时候,徭役、零工,总有忙不完的活计,所以才会有农家一年到头不得闲的说法。

    为此,陈凯停了今年的大批徭役,只为了这些百姓能够有时间学习这些知识,有时间按照所学去做,只要把复合型农业的好处摆出来,总会有人照着去做的。而照做的人得到了实惠,自然也会引得更多的人如此。

    潮州的农业巨变正在缓缓拉开序幕,陈凯回到了府城,临去南澳前,郑惜缘身子不舒服,找来了郎中却诊出了喜脉,这着实让陈凯大为高兴了一把。

    孩子,意味着什么,这无需赘言。兴奋了几日过后,奈何公务繁忙,他也只得启程南下,随后郑成功的书信送到,商议过后他又要去见郝尚久,直到此时才总算是抽出了些许时间来。

    “来,让为夫听听小宝贝说什么了。”

    进了房,陈凯坐到一旁,便要侧耳去听郑惜缘肚子。此刻边上还有不少下人伺候着,郑惜缘大羞,连忙挥退了众人,直到下人们一个个窃笑着出了屋,她才出言抱怨一二。

    “怕什么,咱们是夫妻,况且又没做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事情,看见就看见了,难不成娘子还怕他们嚼舌头不成?”

    巡抚衙门后宅的下人,除了早前在南澳跟着陈凯的厨娘、花匠和婢女,其他的都是郑惜缘从娘家带来的,知根知底,且都是用惯了的,主仆之间的关系也是极好的。

    成亲半年,郑惜缘对陈凯也多了层了解。在外面,他是文官,总要摆着些礼数和架子,但是到了家就要放松许多,没皮没脸的事情从来都是做得理所当然的,最开始时她还很是不适应,但是到了现在,也是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得由着陈凯如此。

    “妾身倒不是怕他们,只是前些时日夫君说过那个胎教的事情,妾身是害怕孩儿在妾身腹中学坏了。”

    “这……”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郑惜缘的捂嘴浅笑中,陈凯一阵愕然,但也只能自嘲的笑了笑了事。

    成亲半载,在下人们面前,郑惜缘已有了主母的气场,而在外人面前,更是大有巡抚夫人的从容,素来都是做得毫无挑剔。但是在陈凯面前,那份少女心性却依旧没有褪去,时而调皮一下,不似陈凯早几年见得诸如董酉姑之类的女子似的一板一眼,亦是给了单调的生活添上了一抹绚丽多彩。

    “妾身记得,夫君说弹琴可以陶冶情操。用过了晚饭,妾身便弹给夫君和腹中的孩儿听,好吗?”

    刚刚耍了一个小心眼儿,陈凯自嘲一笑,郑惜缘偷笑过了便连忙温言求和。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手艺她早已是驾轻就熟,对此饶是陈凯运筹帷幄于外,但却依旧是次次拿她无计可施。

    笑着应了下来,二人亦是相视一笑。在一起,乃至是夫妻之间,乍见之欢总不如久处不厌,但若是能相见即欢,却又比不厌更胜一筹。

    回到府中时,已是下午,很快的就到了晚饭的时辰。这几日郑惜缘对气味有些敏感,连带着对平日里的菜色也有些不太吃得下去。府里面的厨娘费劲了心思,弄出了几道稍微清淡,但也不乏滋补的菜色来。

    “要好好吃饭,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是一个人吃,两个人受用。”

    “妾身晓得,夫君请放心。”

    陈凯一边风卷残云似的扒着饭菜,一边不时的侧目看去,直看得郑惜缘几次将刚刚放下的筷子又拿了起来。

    一顿饭吃过了,夫妻二人便到巡抚衙门后宅花园里的小亭中小坐,随后在悠扬的琴声中,陈凯闭目赏析,一直到了不合时宜的陈松带着一封书信赶来,才算是告一段落。

    书信的内容不复杂,倒是看过了书信,陈凯旋即便向郑惜缘笑道:“娘子,本届闽粤联省无耻大赛即将进入决赛阶段,快把肚子捂好了,为夫可不想教坏了孩子。”

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 
六月的时候,为了加强石碌矿场的生产规模,陈凯从潮州运了三千战俘过去充当矿工,同时调了部分制造局的工匠和机械学徒过去,在那里制造水力机械,用以进一步的增强产能。

    很快的,人员就位,杜辉那边又调了一千琼州本地的兵员协防,配上那些负责管理苦力的监工,石碌矿场的生产便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

    矿工入洞挖掘矿石,由人力背负而出,运到昌江之畔的水力工坊,那里面刚刚兴建起的水锥利用水能带动锤子将矿石打碎,随后顺着昌江运往昌化县的炼铁厂。炼制出来的铁料,现阶段还只能凭借着水运运往潮州,由制造局在韩江之畔现成的水力工坊来打造铁制用品。这样很麻烦,但是现阶段琼州的钢铁冶炼产能还不足以吞下石碌有限的产量,一切还只是起步阶段,如此便不可避免了。

    石碌矿区,新的水力机械还在不断的打造,工匠和机械学徒们忙得不可开交。在昌化,更多的炼铁厂正在营造之中。以石碌到昌化这一线的钢铁生产片区还在缓慢,但有条不紊的兴建着。

    这仅仅是琼州府的一角,从整个琼州府而言,陈凯厉行的原则得到体现,剃发易服被取消,汉民恢复汉家衣冠,生黎、熟黎们也换上了他们的传统服饰,生活方式在重新恢复如初,人心便自然而然的安定了下来。与此同时,官员在不断的替换,闽南、潮州和广州籍的官员在岛上各州县普及化,琼州本地的士人也开始出仕潮州和闽南,异地为官同样是祖制,甚至是从西汉以来奉行一千多年的俗例。

    生产和恢复是永历七年陈凯收复琼州以来的主旋律,岛上的一切都是在按照着这个主旨展开的。相较清军的破坏,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隔着那一道琼州海峡,反倒是成了一片孤悬海外的乱世乐土。

    明军是在三四月间逐步收复的整个琼州府,凭借着林察的水师,尚可喜、耿继茂乃至是巡抚李栖凤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一个府的地盘就这么丢了,实在是恢复无力。而此时,粤西的明军方面,广州、肇庆南部的各部鞭长莫及,高州、雷州、廉州三府的明军则还在组织水师北上肇庆与李定国会师,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一水之隔的琼州府已经变了天了,无不是瞠目结舌。

    那时候,已经是五月了,到了六月,高廉雷琼四府巡抚张孝起派人向琼州府的明军和官府发出照会,要求他们按照明廷的辖区划分接受他的统一指挥,与粤西各部明军配合收复琼州府以北的各府县。

    张孝起的书信中写得热情洋溢,对于收复琼州以北的各府县很是看好,并且预期了众将的封官赐爵。如此拉拢,其结果却如同是石沉大海一般再没了踪迹。

    到了七月,张孝起有些等不下去了,干脆亲自乘船前往琼州府,结果直接被巡海的明军拦在海上。用那几艘明军战舰的舰队长的话说,巡抚,他就知道一个陈抚军,是陈抚军带着他们收复的琼州府,什么张抚军,听都没听说过,若是再敢瓜噪,直当是虏廷细作,乱炮把船轰沉喂鱼了事!

    这样的态度,张孝起哪里忍得下去,虽说是惹不起这些操着福建、粤东的闽南话口音的“海盗”们,只得暂避一时,但无论怎么说,他才是明廷任命的高廉雷琼四府巡抚,有着节制地方的权利,哪怕是那些武将大多不听他的,军事上往往都是各行其是,可他作为巡抚的地位摆在那里,里子是要商量的,可面子总是要给他的吧。

    既然琼州府的明军不给面子,张孝起干脆也不绷着了,直接召集了高州、雷州、廉州三府拥有水师明军藩镇们会商,大谈粤西明军同气连枝,这些年在粤西地面上与清军浴血奋战,如今却被闽南和粤东的明军抢先夺占了琼州一府,张孝起自称原本打算上岛与琼州府的文武商议对其他粤西友军的援助,反倒是连岛都没上成,更别说是谈判了。

    “……长此以往,琼州必不为朝廷所有。”话说到这里,张孝起还觉得不太到位,连忙补了句:“等到陈凯和郑赐姓在琼州站稳了脚跟,只怕到时候高州、廉州、雷州这三府也没有咱们落脚的地方了!”

    张孝起很生气,颜面是其一,早前对于陈凯占据香港岛,粤西的明军也确立了对于粤东明军进入粤西的联合反对态度。

    这是两广文官的集体意志。督师大学士郭之奇、两广总督连城璧、北海道周腾凤,外加上他这个高廉雷琼四府巡抚,明廷在广东的旧有文官对于郑氏集团强势插入广东事务素来是多有不满的。这,同时也是粤西明军各部的普遍性态度,因为他们这种捞过界的行为也很不高兴。

    假设明军若是收复了广东,郑氏集团在粤东的势力就会影响到他们在广东一省的实际权利,更何况他们也根本信不过郑氏集团以及郑成功、陈凯这般的人物会与他们一条心。甚至很可能将他们排挤出粤西的地面,乃至是加以吞并,这都是他们所无法容忍的。

    然而,张孝起如此激将,这些明军大帅们却一个个的如老僧入定一般,不发一词。直到好半天过后,张孝起已经气得一脸猪肝色了,才有人提到了林察的舰队尚在的实际问题,直说得众人连连点头。

    辅明侯林察,当年的广东总兵,绍武一朝的擎天玉柱。凭着此人,只占据了半个广东的绍武朝竟然能够和受到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另外半个广东的永历朝廷打了个难解难分,到最后甚至还一度击溃了永历朝的大军。若非是李成栋奇袭广州得手,只怕是永历朝廷能否继续存在都是个问题。

    这样的水师名将,现在还有着郑氏集团作为靠山,远的郑成功不提,粤东的陈凯多年来狡计百出,素来都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就凭着他们的实力,只怕是抱成了团也未必能够如何得了,反倒是要担心把陈凯惹毛了之后的后果问题。

    “张抚军,辅明侯的那个部将不是说了吗,是粤东的陈抚军带着他们来的。要不,您看是不是派人与陈抚军联络一下,探探陈抚军的口风如何?”

    这样的畏畏缩缩,反倒是得到了众将频频赞赏。一时间,诸如“明军不打明军”、“这时候起内讧只会便宜了鞑子”之类的老成谋国之言,直说的张孝起若是逼着他们随行琼州,就好像是要去打内战似的。

    “我才是高廉雷琼四府巡抚,怎么带着人去自己的辖区还有错了不成?!”

    张孝起很郁闷,但是这话却也说不出口来,面对众将的有志一同,张孝起也只得表示会与郭之奇、连城璧进行商议,甚至是上奏朝廷,交由上峰来决定该当如何处置为好。

    “张抚军顾全大局,实乃我辈楷模,若是林察那厮亲眼见得张抚军如此,还不得羞愧得找个缝儿钻进去的!”

    一阵马屁拍过了,众将便自行散去,该回哪里会哪里去。只留下了张孝起愕然无语,抄起了笔向郭之奇和连城璧写信,请示对策。

    书信于七、八月间的廉州、高州和广州南部的文村传递着。说起来,张孝起的官职不假,是有明廷诏书和吏部的存档为证的。可是这年头,文官还能够指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